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631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史

1.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形成及演变:

(1)百家争鸣----

A.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革,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

②士(读书人)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③各阶层根据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B.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和荀子;道家:

老子和庄子;墨家:

墨子;法家:

韩非子

C.孔子的思想:

①春秋时期创立儒学;

②核心:

仁(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

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③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D.孟子的思想:

①仁政

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③性本善,实行仁政恢复和补充人的善性

E.荀子的思想:

①性本恶

②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F.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A.董仲舒改造儒学: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目的:

加强君权。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3)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

A.程朱理学:

(程颢、程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通过“格物致知”认识理。

B.陆王心学:

①南宋陆九渊:

“心”是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

②明中期王阳明:

“致良知”,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去掉人欲,恢复良知。

(4)明清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A.李贽:

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是非标准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人不能脱离基本的

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B.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

C.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

D.王夫之:

唯物思想,朴素的辩证法

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一)中国古代科技

(1)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A.造纸术:

①西汉,中国已有纸。

    

②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成本低,蔡侯纸)。

意义:

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B.印刷术:

①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②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

意义:

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思想解放。

C.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意义:

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D.指南针:

①战国的司南是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

 

②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意义:

传入欧洲,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中国古代天文----

A.战国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B.天文仪器——浑仪,简仪

(3)农学(历法)----

A.《授时历》:

元朝郭守敬,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

B.农书:

①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农书。

记录北朝时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②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4)数学----

A.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后来,演变成为算盘。

B.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记数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标志着中国古代

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5)医学----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

(二)中国古代文化

(1)文学----A.春秋: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的诗歌,分为风、雅、颂。

B.战国,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C.汉朝:

以楚辞为基础,汉赋词藻华丽,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D,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E.宋词:

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

李清照、苏轼等。

F.元曲:

散曲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等。

G.明清小说:

四大名著(《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2)书法与绘画----

A,汉字发展脉络:

甲骨文(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脉络)、小篆、隶书,由繁到简。

B.书法:

①楷书: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②草书:

唐朝张旭、怀素

③行书:

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

C.绘画:

①追溯到远古时代,注重写意传神。

②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③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④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3)京剧----清朝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班进京,徽剧与汉剧融合,形成京剧。

二.中国近现代史

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1)师夷长技以制夷----

A.林则徐:

①成就:

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四洲志》介绍世界地理。

②意义: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魏源:

①成就:

编撰《海国图志》。

阐述“师夷长技(军事技术)以制夷”的思想。

②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90年代)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即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

B.意义: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3)维新变法思潮----

A.早期维新思想(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

B.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①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儒家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

必要性和合理性。

他的思想被称为是“大飓风”。

②梁启超: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兴民权。

C.实践及意义:

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反对封建专制,兴民权,提倡新学,思想启蒙,人民觉醒

(4)新文化运动----

A.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B.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C.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民主:

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科学:

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抓住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提出“打倒孔家店”。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倡新文学

c.鲁迅的《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礼教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D.影响:

①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空前解放

③人民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A.条件:

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传播: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在中国首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C.影响: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

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三民主义----

A.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

B.提出:

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内容:

①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政府

②民权(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目标)

③民生:

(平均地权):

D.作用:

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④推动辛亥革命(三民主义的实践);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新三民主义----

A.内容:

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民族:

明确反帝,民族平等/民权:

平民共有/民生:

增加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C.作用: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基本相同,即反帝反封。

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推动着国民革命的展开。

(3)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从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

(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C.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D.抗日战争时期后期,1945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E.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

F.评价: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4)邓小平理论----

A.主要内容(形成过程):

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实行改革开放。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④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⑤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⑥中共十四大:

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⑦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B.指导意义:

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③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

(5)“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A.基本内容:

①江泽民创立了“三个代表”(中共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B.指导意义:

①“三个代表”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②“三个代表”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③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重要指导思想。

3.现代中国科技:

(1)“两弹一星”A.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B.成就: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