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部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585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部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主体部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主体部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主体部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主体部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体部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oc

《主体部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部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oc(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体部分: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oc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现代认知心理学已经反映出认知学习呈等级性或累积性的规律,即先前已经掌握的低级知识和智力、技能是学习高级知识以及智力、技能的先决条件,或者说,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所谓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所表现出来的适宜性、前提性和基础性。

这种准备可以有效的保证学习的成功,并使学习在精力的消耗和时间上既合理又经济。

“数学难学”是初中进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

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数学成绩下降明显。

学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太抽象、枯燥,有些章节如听天书。

课后做习题时,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

学习上的困难甚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是家长和老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强烈呼吁中考命题要体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希望以此对初中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

其实,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此,落实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工作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本研究是在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和湖南数学高考的基础上来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现状与局限性

学生在完成初中数学学习后跨入高中数学学习的门槛,不仅教师感觉到起始年级数学教学的诸多困难,同时他们自己表现出某些不适应。

很显然,这些困难若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肯定会对学生学习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1初中课改毕业生数学能力的优点

(1)应用能力较强。

初中新教材、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知识都强调应用于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实际中。

根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实践--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与解释"的过程来进行有效教学,对函数、方程等方面的应用都比非课改前的初中旧教材、旧大纲有所加强,尤其是不等式的应用在旧大纲中明确不作要求,而在初中课改新教材中却是理解的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标淮》指出,应"促使学生逐步发展和形成提高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初中课改毕业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体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上述理念。

  

(2)空间概念加强。

新课标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增加了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立体几何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大致位置等知识。

初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加强,为他们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入门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几何变换能力加强。

新教材增加了位似、平移、旋转等内容,这对以后高中"平面上的向量"、"立体几何"等方面的学习是很有利的。

(4)统计观念加强。

旧教材中只在初中三年级的某个单元中学为"统计初步"的知识,而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在小学至高中的三个学

段中都把"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所以初中新教材所要求的统计概率内容与之前旧教材相比大为增多,训练学生通过看统计图表与有关资料获取信息、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等能力大为加强。

因此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第5模块学习内容为"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初中课改毕业生对上述内容的学习无疑具有更扎实的基础。

  (5)合情推理能力加强。

初中新课标强调"能通过实验、观察、类比、归纳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举出反例或证明"。

课改新教材在教学上着力体现上述教育理念,初中课改毕业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加强。

高中数学新课标也指出:

"人们在运用数学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空间想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

初、高中数学课标上述相互承接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型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提高他们对数学的思维能力。

2初中课改毕业生数学能力的不足

在初中,类型归纳得全,教师讲的细,反复练习。

学生只需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很好成绩。

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考察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①郑洁.《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与访谈研究》[M].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4期

高中的数学学习往往较为灵活,所以,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还沿用初

中学法,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学习出现知识点理解困难,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点解题,且解题速度慢,没有预习、总结、复习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有些高一学生,还沿袭初中的思维模式,只停留在了解所学的“是什么”,而很少去思考“为什么”,遇到思维上的障碍,不是首先动手、动脑去研究,而是求助于直接翻看答案中的解答过程或他人的。

(1)运算能力较差。

实际问题的计算大多是近似的,初中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感悟力,增强估算能力,鼓励使用计算器,淘汰了《中学数学用表》,同时要求中考必须带计算器进考场,以上课改新理念是正确的。

但由于没有合理使用计算器,许多学生连最简单的计算问题都要借助计算器来解决,因此,心算、口算能力不强,计算的准确率比课改前的学生要低。

同时由于平时教学注意力不够,许多学生的对基本的数、式运算(例如恒等变形)与解方程的能力也较为薄弱。

  

(2)演绎推理能力较差。

初中新课标弱化了几何证明,同时降低演绎推理的难度,圆与三角形相似等相关知识的演绎证明不再作要求,许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加强。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等基本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数学新课程打下基础。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3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现状

面前,对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教

育专家对小学、中学、高中各个学段内的研究较多,对学段之间的衔

接教学研究较少。

2009年单文海在数学通报上发表了《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

题的研究—现状调查—教学实验与部分结论》,其中指出高、初中数

学教与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教材衔接。

‚、升学考试的导向。

ƒ高、初中教师对教材内容和体系相互了解的程度。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

‡、思维定势和解题习惯。

单文海.《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现状调查—教学实验与部分结论》《数学之友》.2009年5期

②宋敏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M].《人们教育论坛》.2006年4期46-45

③ 刘永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及对策》[M].《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6期48-44

2006年宋敏新(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主任)在人民教育论坛上发表的论文《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思考》中提出,为了更好解决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使高一学生顺利度过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期”,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研究初中新课标教材体系,找准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点。

‚要研究课改过程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变化。

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衔接。

ƒ注重学情研究。

探索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的衔接。

2011年刘永庄③在《新课程(教育学术)》上发表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及对策》,提到了教育是一个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过程。

每一个学段结束之后,学生进入又一个新的环境。

很多曾以优秀成绩考入高中的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之后,成绩明显下降,有的甚至变为班级中的“学困生”。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分析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以及学生学习的状况,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高中数学的学习。

三、研究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推动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关键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阶段不适宜出现难度过高的习题讲解,通过简明易懂的习题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

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强大驱动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

1帮助学生度过初高中的“平台期”

初高中学习有一个明显的难度和方法提高的过程,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平台期”,高中数学许多必备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作要求或者是要求较低。

导致学生普遍出现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不上的情况有很多,如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等等,在高中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解题。

在初中未学过十字相乘法的学生,每次解二次式,就只能使用求根公式,计算强度大,速度慢,影响解题。

建议在入学第一周不要急于讲高一新课内容,而应将初中要求较低,而高中常用的知识进行整理,根据搞好学习的要求适当地加深拓宽,为学生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高中的学习强度远大于初中学习强度,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有耐心地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

它包括:

制定计划、课前自习、及时复习、专心听课、解决疑难、独立作业、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

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勤动脑、勤动手”,注意力高中集中,认真思考课堂上的知识点,勤练例题。

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和归纳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且应进一步拓宽眼界,保持学生持续发展的后劲。

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应寓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各种教学活动中。

四、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改后的教材,其教学内容作了很大程度上的压缩和删减,教材叙述方法相当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结论容易记忆,直观性、趣味性强,学生掌握比较方便.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是升学的压力,家长的愿望、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竞争,而初中数学教学普遍执行的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即“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要求”,有的甚至只执行中考必考的要求.我们不仅看到了初中新课程带来的普及性教育成果,同时也看到了中考“指挥棒”选拔出来的数学成绩,每个学生几乎都是三位数,初中数学教学淡化了为学生的升

学而应做的准备.初中教学中的“自学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体现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的开展,导致课堂教学密度小,规范性差。

时至今日,全国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开展已经近八年,在各级各层次教育管理及行政部门与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新课程理念已经形成,但是传播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在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对立的不协调信息。

而积极接触与之协调的信息,即教师们“听了未必接受”。

同时哲学认识论的“默会知识观”指出,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很多是缄默的、个性化的,并镶嵌于情景活动之中,需要在“做中学”(杜威的思想)才能学会,也就是说,“即使是教师接受了新理念也未必会用”.这就是常常说的“理念与行动之间存在着沟壑”.

因此在多年的各种相关杂志、论文、学术演说上以及部分地区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教师无法打破那种传统的机械式的提问与死板式的教学.在李忠如老师的《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适应性研究》一文的调查中看出,新理念的课堂教学大多是形似而神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