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8834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docx

《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docx

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3讲

【本讲教育信息】

1.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2.知识要点:

1.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

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

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

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

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

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

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

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

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

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

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

粗盐的提纯;和2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一一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

和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2

和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23溶液,得到3和

溶液。

2+233J+2。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2溶液,2逸出。

3+2222f。

最后分别将溶液和2溶液蒸发,

分别得到纯净的固体和2固体。

3.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

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或3。

我们只要把溶液中的检验出来,即可认定溶液,另一瓶则是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和OH-:

紫色石蕊试液或试纸。

: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一一变红。

:

3溶液和稀3有白色沉淀。

4:

2溶液和稀3有白色沉淀。

co3-:

稀和石灰水有2匸

po:

-:

3溶液一一有黄色沉淀。

4+:

强碱溶液()——有3T。

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

特征离子关系图

(3)物质鉴别的原则

1操作简便:

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

能用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2现象明显:

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3防止干扰:

鉴别「和42—时,只能用2溶液不能用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1气体鉴别:

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2固体、液体鉴别:

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3一种试剂的鉴别:

A.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溶液做鉴别试剂。

B.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

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4不同试剂的鉴别:

A.观察法:

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热分解法:

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相互作用法:

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

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

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如:

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4+),

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SO:

-)。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

(NH4LSC4。

5.推断题: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

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

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

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

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CO;-。

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OH-。

部分溶解时,一定有4或等。

【当堂练习】

[例1]用一种试剂鉴别、43、(NH4)2SO4、24四种无色溶液。

[例2]某白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和白色固体C,若将白色固体C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将溶液D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气体B通入澄清石

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

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例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

C为一种黑色粉末,D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

列空白:

(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

则A为;D可

能为。

(2)若G为蓝色沉淀,H为难溶性盐,则I为。

(3)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I可能为;F可能为。

[例4]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水一一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

(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

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

试齐y是。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

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

、K24、3、(3)2、、3。

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进行污水检测,结果

如下表。

'试齐

现象

车间

石蕊试液

氯化钡溶液

蓝色

白色沉淀

紫色

无明显现象

红色

白色沉淀

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和。

为变

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

回答:

沉淀A是,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

C的溶质是,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

甲仃口二乙

污水卄j污水

[例5]在一定条件下,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盛有等质量分

数等体积稀盐酸的烧杯,天平成平衡状态,当加入下列各物质反应后,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是()

A.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金属完全溶解,金属有剩余

B.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完全溶解

C.分别加入等质量的23和3,盐酸有剩余

D.分别加入24.75g和24g,两种金属完全溶解

[例6]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

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析出的

少量金属为

[例7]

(1)将HQ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溶液中,红色消失。

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2Q是二元弱酸(H2Q=h十十ho?

—),消耗了—,

7/12

而使红色褪去。

乙同学认为HQ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失。

试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9.检验集气瓶里已集满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A.加入烧碱溶液,观察是否反应

B.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10.现有六种物质:

铁粉、NaQH溶液、Ba(NQ3)2溶液、稀硫酸、

Fe2Q3和CuSQ4溶液。

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A.7个B.6个C.5个D.4个

13.下列每组内的物质相互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硫酸钾溶液和硝酸锌溶液B.氯化银和稀硝酸

C.金属汞和稀硫酸D.碳酸钡和稀盐酸

14.有一瓶无色溶液,可能含有H2SQ4、Na2SQ4和Na2CQ3三种物质

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将该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滴入

氯化钡溶液,则产生白色沉淀;

(2)向其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则产生气泡。

原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H2sqB.Na2SQ4C.H2SQ4和Na2SQ4D.Na2CQ3

16.下列每组内物质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5%混合

后,最终肯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A.Ba(OH)2、Fe2(SO4)3、HNO3B.CuSO4、NaOH、H2SO4

C.AgNO3、H2SO4、HClD.Ba(NO3)2、Na2CO3、HCl

17.将含有NazCOs和Bad?

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后

得到白色沉淀,将沉淀滤出后,向滤液中滴加AgNOs溶液又产生

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不溶解。

有关的下

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滴加AgNOs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为AgCl

B.原混合物溶于水,过滤后滤液中肯定不含Ba2

C.原混合物溶于水,过滤后滤液中肯定不含CO"-

D.原混合物溶于水,得到的白色沉淀为BaCOs

18.下列每组内的溶液,必须使用其它试剂,才能将其全部鉴别开的是

A.NaOH、Na2SO4、CuSO4、稀硫酸

B.Na2SO4、Na2CO3、BaCl2、稀盐酸

C.NaOH、FeCl3、NaCl、Na2SO4

D.NaOH、NaCl、MgCl2、无色酚酞试液

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Fe(OH)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B.使用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都能将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鉴别开

C.酸式盐硫酸氢钠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显红色

D.某无色溶液中滴入AgNOs溶液而出现白色沉淀,原无色溶

液中可能含有ci-

2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放入待测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B.2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实验室要提纯45克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溶解粗盐时加入125亳升蒸馏水,而后依次进行了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未经清洗即放回到原滴瓶上

D.在将氧化铜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干燥的小烧杯中后,将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使反应进行

三.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34.有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投入一些锌粉,充分反

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一些固体不溶物。

向固体不溶物中加入少

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则固体不溶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可能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

学式为。

35.某化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甲、乙两溶液中,共含有

Ba(NO3)2、Fegb、

CUSO4、KOH、K2SO4五种溶质。

当将甲、乙两溶液按适当质量比充分混合,经沉淀、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钾盐。

则甲溶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的化学式为,乙溶液中含有的三种溶质的化学式为;

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四.实验题(共12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36.现有下列仪器装置,请根据以下两个实验内容来选择、连

接适宜的仪器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

(每种装置允许重复选用,

每个装置内的药品都是足量的)

CuO

(1)[实验一]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和h2o(气)中的

一种或几种,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研究该气体的组成:

①所选择的仪器装置及合理的先后排列顺序是:

该气体>

②按上述合理的先后排列顺序,设置第一个装置的目的是;

设置第三个装置的目的是。

(2)[实验二]某纯净的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

只有CO2和H2O(气)两种气体,应将燃烧后得到的气体依次通过

(填写装置的代号),来测定该有机物的组成。

若该有机物充分

燃烧时耗去了4.8克氧气,先后连接的两个装置在实验后较实验

前质量分别增加了3.6克和4.4克,则该有机物是由(写元素符

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