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A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5122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级A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8级A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8级A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8级A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8级A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级A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08级A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级A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级A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指其()

A.片面地看问题B.机械地看问题

C.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D.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

6.下列四条哲学命题均为唯心主义观点,但其中()的说法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语)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守仁语)

C.“理在先、气在后。

”(朱熹语)

D.“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语)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各门科学知识的总的前提和根据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

9.“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像的特性”,这是()的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辨证唯物主义D.相对主义诡辩论

10.所谓时间具有一维性的特征,就是指时间()。

A.像射线的定点一样有一个开端

B.像锥面的顶点一样有一个终结

C.是均匀流逝的D.具有不可逆性

11.所谓静止,就是指它是()。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的间歇状态

C.事物的绝对均衡状态D.事物的无变化状态

12.所谓“意识的能动性”或曰“主观能动性”,就是指()。

A.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物质

B.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改变客观规律作用的方向

C.意识具有自主性和自由创造性

D.意识对于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指导作用

1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句话的确切含义是()。

A.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所有的事物相联系

B.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某一个事物相联系

C.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所有其他的事物相联系

D.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某一些其他的事物相联系

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说法体现了矛盾的()。

A.斗争性B.同一性C.普遍性D.特殊性

15.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归根结底是由()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A.政治B.经济C.精神文化D.军事外交

16.对于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这样做从理论上讲是符合关于()规律的原理的。

A.对立统一B.质量互变

C.否定之否定D.因果联系

17.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A.昼夜更替B.寒来暑往

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

1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D.意识形态

1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和社会存在的相对应性

B.和社会存在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具有不平衡性

C.具有历史继承性

D.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0.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的观点。

A.历史唯心主义B.折中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循环论

二、多选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标码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

21.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

A.庸俗进化论B.激变论

C.折衷主义D.冒险主义

22.下列现象具有否定之否定特性的是()。

A.生产—消费—再生产

B.冰—水—汽

C.团结—批评—团结

D.物质—精神—物质

23.下列现象属于事物内部必然性联系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刚见闪电即闻雷声

C.一份耕耘,一份收获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就在于()。

A.感性认识是直接的B.感性认识是间接的

C.理性认识是直接的D.理性认识是间接的

25.下列现象中体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A.眉头一皱计上心来B.三思而后行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望梅止渴

26.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的特点。

A.客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必然性

27.下列现象中,符合质量互变规律特点的是()。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2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具体表现在,它()。

A.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

D.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过程

29.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3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是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够真正实现的理想

三、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基本原理的内容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每题15分。

31.结合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郎咸平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当年他在美国求学时,报纸报道:

韩国三星电子准备投资十几亿韩元进行自主研发。

听到这件事后,同学们都不以为然,认为“以一亿韩元在一周内可以获得的技术,硬要投资十几亿韩元研发三五年,那是浪费。

”可是,韩国三星电子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今天已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己的专利技术和知名品牌的国际大型企业,“现在你还敢笑三星吗?

请回答:

1.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涉及的哲学基本原理及其内容是什么?

(10分)

2.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

(5分)

32.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着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Ⅰ

孟轲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自《孟子·

尽心下》)

荀况认为:

“传曰: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荀子·

王制》)

材料Ⅱ

梁启超说: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则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十六册)

胡适说:

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

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材料Ⅲ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于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精神现象学》)

1.材料Ⅰ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Ⅱ和材料Ⅲ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共同本质。

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四、实践教学论文(不必在考场上做,授课结束前按要求交给任课老师,30分。

(B卷)

复查人:

1.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看,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

A.抽象和具体B.一般和个别

C.本质和现象D.内容和形式

2.唯物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精神B.自在之物

C.上帝的创造物D.物质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

A.辩证性B.直观性

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

4.()把“原子”看作是万物的本原。

A.泰勒斯B.赫拉克利特

C.苏格拉底D.德谟克里特

5.作为一种哲学学说,所谓“客观唯心主义”,就是它()。

A.认为心灵或精神的原则是第一性的

B.认为个人的精神意识是第一性的

C.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

D.既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又用唯心主义观点解释社会历史现象

6.“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D.唯心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B.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论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唯物主义哲学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它的(0。

A.深刻的批判性B.彻底的革命性

C.实事求是的精神D.鲜明的阶级性

9.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特性”这一哲学结论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A.宇宙演化学B.经典物理学

C.狭义相对论D.量子力学

10.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的特点。

A.外在性、局部性和暂时性

B.盲目性、自发性和易变性

C.偶然性、不规则性和不可知性

D.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

11.在漫长的演化和进化过程中,最终使得意识产生出来的一个决定性环节就是()。

A.大脑的高度发达B.类人猿有了语言

C.类人猿身上发生了手、脚的分工

D.类人猿学会了劳动

1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关于()的观点。

A.整体和部分B.对立和统一

C.联系和发展D.共性和个性

13.“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的观点。

A.形而上学B.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

C.唯心主义D.诡辩论

14.中国古人所讲的“防微杜渐”的道理,今天从哲学上看,其理论根据就是关于()规律的原理。

A.对立统一B.质量互变

C.否定之否定D.因果轮回

15.质量互变规律中的质变形式分为“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就属于“非爆发式飞跃”的一种。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禾苗生长

C.星体陨落D.人猿揖别

16.作为辩证否定的“扬弃”,其实就是()。

A.基本重现原先的事物

B.彻底抛弃原先的事物

C.对原先的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D.原来事物内部矛盾的调和与化解

17.科学家尼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质,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而为一的

1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的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相对主义诡辩论

19.生产关系的最基本方面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地位

C.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对于生活资料的消费关系

20.“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贝夫、拉斯贝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对于统治阶级的政权巩固造成巨大破坏力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危害”

D.科技革命最终必将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21.马克思一生的两大重要理论发现就是()。

A.阶级与阶级斗争学说B.历史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D.劳动价值理论

22.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3.将社会上大多数人承认并接受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A.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C.充分相信群众并依靠群众的表现

D.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

24.社会存在是由()等物质生活条件构成的。

A.政治设施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

25.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

A.必然是从自由转化而来的

B.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

D.自由是从必然转化而来的

26.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的选择作用两者相一致的原理告诉我们,()。

A.社会规律只是作为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的

B.社会规律是自发地形成的

C.社会规律给人们的活动所提供的并非唯一的现实可能性。

究竟是哪一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这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

D.能否实现主体的目的,取决于主体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自身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2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论断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道理。

A.具有客观性B.具有规律性

C.具有盲目性D.难以把握其规律性

28.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

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

B.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C.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29.下列各项中正确解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关系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30.有一家饭店的门口贴了一张告示,上写:

“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副广告的哲学寓意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互惠互利的

C.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利益关系

D.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任何对立性

31.运用相关的基本原理,分析以下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即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但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不仅在事物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而且在不同条件下所处的地位也各不相同。

这一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请回答以下问题:

1.矛盾统一性的含义、表现及其作用是什么?

2.联系实际谈谈这些观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32.运用相关的基本原理,分析以下内容。

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

伽桑狄说: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爱尔维修说:

“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

”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

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得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

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摘自《列宁选集》,第二卷)

列宁指出:

“‘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

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

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

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宁选集》,第二卷)

1.材料Ⅰ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Ⅱ中所揭示的自然科学成果同哲学发展的关系。

3.结合材料Ⅲ中列宁所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