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6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

(总分:

150时间:

120)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红(yīn) 疙瘩(ɡē) 硕果(shuò)  诧异(chà)

B.卓越(zhuó)咳嗽(késou)嗥鸣(háo)狂澜(lán)

C.喧闹(xuān)晌午(xiǎnɡ)烦躁(zào)哀悼(dào)

D.塌败(tā)震悚(sǒnɡ)愧怍(zuò)憎恶(zè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惶急  渴慕  粗拙  疏懒  漠名其妙

B.掳去胯骨门槛憋住微不足道

C.荒僻取谛愧怍骷髅大庭广众

D.镶嵌烦燥叮嘱糟糕言外之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________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________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________为之感动……

A.沉醉 奋斗 描画B.奋斗 沉醉 描画

C.奋斗 描画 沉醉D.沉醉 描画 奋斗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楚国的丝织品,通过西南水路运往缅甸、印度一带,这一条古丝绸之路一直鲜为人知。

B.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C.大庭广众之下,他抱着自己的老母亲痛哭流涕,周围的人们表情各异。

D.为了让安全用气家喻户晓,区燃气管理中心于日前启动了宣传周活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6.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________,但他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要用他的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

①而新中国各方面都十分落后贫穷,他却想方设法要回到祖国来。

②钱学森在美国20年,36岁成为终身教授。

③他明知回国后的生活条件和科研设施肯定与美国有很大差距。

④作为一流科学家,他得到了优厚的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

⑤完全可以过一辈子富裕享受的生活。

A.④③②⑤①B.①②④⑤③C.②④⑤①③D.②①④③⑤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文章选自《呐喊》。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开头写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然后介绍他家三级台阶的来历及原因。

接着写父亲为了改变自家的地位,开始了漫长的准备,年年辛苦劳碌,目的是想获得别人的尊重。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中作者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叶圣陶的“待人厚,律己严”的精神品德。

D.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爱”为主题,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也综合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8.名著阅读。

(4分)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

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受。

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

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作者)的小说《》。

(2分)

(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做简要分析。

(2分)

 

9.仿写句子,使这段话形成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3分)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去播种;

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我们去开垦;

,,。

10.根据提示,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0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4)《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表现军旅生活艰辛的语句是,。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6)《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 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

“上?

”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

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

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

“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

”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

“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

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1.对第③段画线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3分)

1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3分)

(1)

(2)

(3)

1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4分)

(1)

(2)

1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3分)

 

(二)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13分)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

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

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

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

“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

“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

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

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

“别那么独,让它吃!

”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

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

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

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

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

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

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

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

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

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刷刷”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

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

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

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摘自《今晚报》2016年3月)

16.本文写了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

 

17.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分)

 

18.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3分)

19.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

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良好教养的?

(4分)

 

(三)阅读《木兰诗》选段,回答问题。

(16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问女何所忆:

(2)旦辞爷娘去: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朔气传金柝:

21.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并翻译。

(4分)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2.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23.结合选文,说说木兰给你的印象。

(4分)

24.课外古诗词诵读。

(7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中用一个“________”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___________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分)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2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

 

三、作文(60分)

题目:

这次,我没有________________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题答题卷(总分:

150时间:

120)

一.选择题(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8.名著阅读。

(4分)

(1).节选自(作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