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4324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Word下载.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Word下载.docx

刺史、县令皆每年考核政绩,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重复任用,这为日后推行的选举(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据岑仲勉《隋唐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影响。

4、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

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6、【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

元世祖首先发行了“中统元宝钞”,以铜钱为本位,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

同时下令,收兑江南流通的南宋纸币,禁用铜钱,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例》,其中对纸币发行、准备金设置、旧币兑换、维持币值稳定、伪造处罚等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

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

——摘编自戴建兵、陈晓荣《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世祖货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元世祖货币改革的影响。

7、材料明初禁用金银交易,白银并不是合法货币。

但市场经济萌发及发展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白银货币化进程,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开发满足了对金银的社会需求。

与此同时自明初后“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非拨给与王府,则欺隐于猾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明中叶政府的赋役改革,以白银货币手段来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国赋役不均的状况依然严重。

万历初(约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賦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

改革后“凡百用费,皆取于官银,民间有本户粮差之外,别无徭役,自完本户粮差之外,别无差使,吏胥无所用其苛求,而民相安于无忧矣”。

也实现“从古代赋役国家到近代赋税国家的转变。

---摘编自万明《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

张居正改革新论》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的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

维新志士们力图通过变法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其政治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材料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

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

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

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

除了皇帝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

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简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百日维新的改革举措说明戊戌变法的“激进”。

2.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深远影响,谈谈你对政治改革基本策略的认识。

9、材料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重。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

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

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

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作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10、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石。

材料一梭伦试图保护所有公民和他们的财产。

他取消了公民的债务,废止了债务奴隶制,他还通过继承法保护小户人家,使之避免破产的命运。

材料二根据农业收入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义务。

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

这种将公民划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很好地确立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每个公民都是城邦中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拥有一定的权利,享有尊严,承担相应的义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梭伦“废止债务奴隶制”的目的和手段。

2.据材料二,归纳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分别简析其“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石”产生的作用。

11、【历史--选修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政府体制中出现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开始阻碍日本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日本国会于1961年批准成立"

第一次临时行政调查会"

(简称"

临调会"

),作为行政改革的独立咨询机构,为政府行政改革提供方案。

"

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于1964年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题为"

关于行政改革的意见"

的报告。

该报告的内容充分反映了改革的效率取向,其中对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为保证行政效率指明路径;

分权思想在控制中央行政机构规模的同时又发挥了地方的高度积极性和主动性;

行政民主化的理念提出为日本民众参与并监督行政事务提供了可能;

在制度上通过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化,在人员机制上通过充分发挥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来达到高效。

事实证明,这次围绕效率而展开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地继续高速增长,并于1968年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创造了"

日本奇迹"

——摘编自黄晓蓓《二战后日本行政改革的文化视角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60年代行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60年代行政改革的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马丁·

路德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约翰·

加尔文

1.根据材料一,说出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

它的发表有何意义?

2.比较材料二中马丁·

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异同。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

阿里

材料二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三穆罕默德·

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

有一次,他接到素丹的一份诏谕,激动地说:

“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我一步步地向前迈进。

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不错,我已经站稳脚跟。

”接着,他狠狠敲打着这份诏谕说:

“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

”穆罕默德·

阿里的最终夙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1.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2.根据材料二、三回答,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

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上进行了哪些调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

15、武士阶级的变化是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实行统治的武士阶级在德川时代积累了经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官吏制度,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很有组织能力的人才……武士在日本地位很高,责任重大,但是经济却不是非常富裕,这一点有利于培养武士的使命感和冒险精神……许多下级武士……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中,曾经……亲手推翻幕府的中下级武士,面临着未来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时候,首先革了自己的命—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

武士在明治维新后成为新的“四民”中居皇族、华族之后的士族,并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归于解体……但武士阶级的覆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

但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彻底淘汰,其中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运用原有的特长、知识与教养服务于新社会。

---李卓《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

材料三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

他们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

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日本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摘编自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武士阶级能够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首先革了自己的命”的具体表现。

并对“武士阶级的覆灭……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这一结论予以证明。

3.材料三中武士道精神“延续”体现出明治维新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指出这些局限性在“日本近代化道路的选择”中的具体表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措施:

扩大亩制:

实行税制改革;

奖励军功;

强化君主权威,初创官僚体制。

2.意义:

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

推动了封建制度在晋国的兴起;

为后世军功爵赏制及官僚政治的形成奠基。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变革。

(1)措施,根据材料中“将周制的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得出扩大亩制;

根据材料中“赵氏已实行田税与户税制度”得出改革税制;

根据材料中“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得出奖励军功;

根据材料中“君主的绝对权威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得出加强君主权威,进行官僚体制创新。

(2)意义,结合第一小问中的措施及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2答案及解析: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禁私斗;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

目的:

富国强兵(驱使人民为兼并战争和增强国力服务)。

2.强国之道:

官僚机器高效运转形成秩序和强权。

认识:

剥削压迫人民(或造成“其民不人”)。

3.立足点:

法家;

制度;

1.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军事、户籍管理、家庭政策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总结即可。

2.根据“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归纳;

第二小问,根据“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賦税”和“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概括。

3.分别根据“《商君书》”“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世之有人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进行分析。

3答案及解析:

1.前代地方治理混乱,弊端日益显现;

国家政权初步统一,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统治者善于采纳大臣建议,励精图治。

2.结束了士族豪强垄断地方政权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减轻了政府和民众的负担,提高了行政效率;

为科举制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影响了后世的行政区划及基层社会的治理。

本题考查隋代地方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郡县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

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具寮(僚)以众,资费日多”可得出前代地方治理混乱,弊端日益显现;

由“‘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可得出国家政权初步统一,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由“隋文帝接受大臣建议”可得出统治者善于采纳大臣建议,励精图治。

2.根据材料“吏部在选用地方官佐时全都使用外地人”“刺史、县令皆每年考核政绩,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重复任用。

这为日后推行的选举(官)制度奠定了基础”等分析作答。

4答案及解析:

1.内容:

迁都洛阳;

变制度(改官制);

说汉话(改汉姓;

穿汉服;

通婚姻;

改籍贯)。

现象:

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特点:

汉化为主;

相互学习;

方式多样。

3.作用:

促进民族融合;

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1.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第二小问,“胡乐、胡舞"

等的出现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的结果,据此可直接作答。

2.依据材料中“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可得出“汉化为主”,依据材料中“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可得出“相互学习”和“方式多样”。

3.可以从有利干经济发展、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等方面作答。

5答案及解析:

1.法令:

方田均税法。

均摊赋税;

增加财政收入;

抑制土地兼并。

2.表现:

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

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

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契合时代要求;

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1.根据材料一“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结合王安石变法内容可知是方田均税法。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结合所学,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均摊赋税等角度回答。

2.根据材料二“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归纳为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第二小问从王安石变法背景,即积贫积弱和社会矛盾等角度来回答。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内容。

6答案及解析:

1.背景:

国家家统一,多种货币并行,币制混乱,吸取金朝纸币滥发的教训。

特点:

为纸币发行设置准备金;

用法律的形式规范纸币发行;

纸币改革的措施详细明确;

货币改革具有延续性。

(任答两点);

2.影响:

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统一;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的成熟。

根据“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联系元朝国家统一的背景概括;

根据“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颁布《至元通行宝钞条例》”“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通行宝钞条例》”概括归纳。

2.根据“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以及对元朝社会经济的作用分析得出。

7答案及解析:

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货币化进程的加快;

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金属货币大量涌入;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政府财政危机;

明中叶赋役改革的奠基作用。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有利于国家赋税制度的重大转型。

1.根据材料信息,从经济、中外贸易状况、社会矛盾、财政状况、賦役改革等方面概括。

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财政收入、农民负担、经济发展、賦税制度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8答案及解析:

1.主要原因:

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

改革者心态急于求成;

变法策略过于激进。

说明:

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废除八股取士;

取消旗人特权。

满汉分裂扩大;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政治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

政治改革要保持社会稳定,减少阻力。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政治经验、心理、策略等方面分析;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激进”也就是遭到顽固派强烈反对的措施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对满汉关系、革命进程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第二小问,从循序渐进、保持稳定等方面阐述。

9答案及解析:

1.特点:

以农产品价格改革为开端;

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坚持市场化的取向;

建立了较完整的价格法律体系。

改变了不合理的计划价格体制,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

推动了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即可。

2.从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归纳。

10答案及解析:

1.目的:

保护公民及其财产;

缓和社会矛盾;

维护统治秩序。

手段:

立法。

2.措施:

实行财产等级制;

恢复公民大会;

建立民众法庭。

作用:

明确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提升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培养了公民的法律(司法)观念。

11答案及解析:

(1)特点:

政府重视,专门设立咨询机构;

注重效率;

吸收西方启蒙思想;

改革成显著。

(2)影响:

政治上,推动日本民主化进程;

调动日本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经济上,促进了日本经济的继续高速增长;

世界上,给其他国家改革提供借鉴。

12答案及解析:

1.出发点:

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意义:

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共同主张:

信仰得救。

不同主张:

加尔文还提出了“先定论”。

积极作用:

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

第1问出发点在材料中有明确表述:

反对赎罪券;

意义主要从对教会势力的打击及对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角度分析。

第2问改革主张的异同点较为简单,同:

信仰得救,异:

加尔文提出“先定论”;

作用主要从解放思想等角度分析。

13答案及解析:

1.创办近代工业;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学习西方改革军事

2.改革的核心是军事改革。

采取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