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章到十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9848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章到十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章到十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章到十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章到十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章到十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章到十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章到十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章到十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章到十三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处于死地就要迅猛奋战,死中求生。

原文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

“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

”曰: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注释1、相及:

相互照顾。

及,顾及。

2、相恃:

相互依靠协同。

3、贵贱:

身份高的和身份低的。

这里指军官和士卒。

4、收:

聚集,收拢,统属。

5、爱:

这里指要害的、重要的,敌人所喜欢的地方。

6、兵之情主速:

即“兵贵神速”的意思。

情,情理。

主,重在。

7、不虞:

指料想不到的。

8、戒:

戒备,防备。

译文古代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无法相互顾及,主力和小部队无法相互依靠协同,军官和士卒之间无法相互援救,上级和下级之间不能互相统属,士兵分散后不能集中,兵力集中了又不能整齐。

对我有利就打,对我无利就停止行动。

试问:

“如果敌人人多势众且又阵势严整前来与我作战,该用什么办法对付呢?

”回答是:

“先夺取敌人喜爱的要害之地就能使其就范。

”用兵之理贵在神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候,由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前进,去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

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注释1、客:

客军。

指离开本土进入别国作战的军队。

2、专:

专心一志。

3、主人不克:

指被进攻的一方不能战胜进攻的一方。

主,指在本土作战的一方。

4、饶野:

指富饶的乡村。

5、谨养而勿劳:

小心保养,勿使劳累。

6、运兵:

指部署兵力。

7、投之无所往:

把军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

8、死焉不得:

拼死求胜,怎能不得。

焉,文言疑问词,怎么。

9、固:

稳固,坚定。

这里指军心稳定。

10、拘:

拘束。

11、不修而戒:

不待整治督促就能加强戒备。

修,整治。

戒,戒备。

12、不约而亲:

不用约束就能亲附。

13、不约而信:

不用命令就能信守服从。

信,信从。

14、禁祥去疑:

禁止迷信活动,消除疑虑。

祥,妖祥,这里指占卜等活动。

译文大凡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原则是:

深入敌境则军心就会专心一致,敌人就无法战胜我们。

在敌国富饶的地区掠取粮草,三军就有了足够的给养。

注意休养士卒,不要使其劳累,鼓足士气,积聚力量。

部署兵力要巧设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意图。

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会拼死不败退。

士卒既能拼死尽力,怎么会不取胜呢!

士卒深陷险境,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稳固。

士卒深入敌境就不易涣散,迫不得已就会殊死决战。

因此,这样的军队不待整治督促就能加强戒备,不用强求就能执行任务,无须约束就能亲密团结,不用命令就能信守服从。

禁止迷信活动,消除士卒的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避。

原文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

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注释1、恶(wù

)货:

厌恶财货。

恶,厌恶,不喜欢。

2、涕沾襟:

眼泪沾湿了衣襟。

涕,眼泪。

襟,衣襟。

3、偃卧者涕交颐:

躺着的泪流满面。

偃,仰倒。

颐,面颊。

4、诸、刿之勇:

就像专诸和曹刿一样勇敢。

译文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他们不喜欢钱财;

士卒置生死于度外,并不是他们不想长寿。

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坐着的士卒泪沾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

把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就都会像专诸、曹刿一样勇敢。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兵可使如率然乎?

“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

齐勇如一,政之道也;

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注释1、率然: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

2、常山:

即“恒山”,避汉文帝刘恒讳,改“恒”作“常”。

恒山,在今河北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

3、通州而济:

同舟共济。

济,渡。

4、方马埋轮: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马并列地缚在一起,把车轮埋起来,以此来防止士卒溃散是靠不住的。

方,并。

恃,依靠。

5、政之道:

指驾驭士卒的方法。

政,这里指御兵之术。

6、刚柔:

强弱。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蛇一样。

“率然”是常山上的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巴就来救应;

打它的尾部,头部就来救应;

打它的腰部,头尾都来救应。

“用兵作战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

”答曰:

“可以。

”吴国人和越国人虽然互相仇视,但当他们同舟共济而遇上大风时,他们之间相互救援就如同人的左右手一样。

所以,把马并列地缚在一起,把车轮埋起来,以此来防止士卒溃散是靠不住的。

要想使部队齐心奋战如同一个人一样,关键在于驾驭士卒的方法。

要使“刚柔”相得益彰,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

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使全军上下携起手来团结得如同一个人一样,这是因为客观形势迫使士卒不得不这样。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注释1、静以幽:

冷静而幽深。

静,沉着冷静。

幽,幽深莫测。

“以”与“而”通。

2、正以治:

端庄持重,有条不紊。

正,严正。

治,不乱。

3、愚:

愚弄,蒙蔽。

4、易其事:

变换任务。

易,改变。

5、革其谋:

改变计划。

革,变更。

6、帅与之期:

将帅与士卒如期去作战。

之,代词,指士卒。

7、发其机:

击发弩机。

机,弩机。

8、焚舟破釜:

意谓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焚,焚烧。

釜,锅。

9、九地之变:

指在九种地区作战方法的变化。

10、屈伸之力:

指各种变通之利。

伸,伸展。

11、人情之理:

指人的心理状态。

译文将军带兵作战,要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要端庄持重,有条不紊。

要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

要变更作战任务,改变作战计划,使他们无法知道为什么要改变;

要不时地变换驻地,有意迂回行军,使他们无法推测出行动的意图。

将帅与士卒如期去作战,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断其退路。

将帅率领士卒深入诸侯的境地,要像击发弩机、破釜沉舟一样一往无前,就像驱赶羊群一样,驱过来又赶过去,使他们不知道要到何处去。

集结三军士卒,把他们置于危险的境地,让他们拼死作战,这就是将军带兵作战的诀窍。

不同地区作战方法的变化、各种变通之利、士卒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将帅不能不认真去研究和考察的问题。

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

四达者,衢地也;

入深者,重地也;

入浅者,轻地也;

背固前隘者,围地也;

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

轻地,吾将使之属;

争地,吾将趋其后;

交地,吾将谨其守;

衢地,吾将固其结;

重地,吾将继其食;

圮地,吾将进其塗;

围地,吾将塞其阙;

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

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注释1、师:

这里用作动词,指打仗。

2、属:

联属,连续。

因为入人之境不深,士卒心里未能专一,所以说“使之属”。

3、趋其后:

意谓在争取有利地形时,不可从正面攻击敌人,宜速抄其后,所以说“趋其后”。

4、固其结:

巩固结盟。

结,指结交诸侯。

5、进其塗:

占据通道。

圮地难行,宜择可行之道。

所以说“进其塗”。

“塗”,通“途”,道路。

6、塞其阙:

堵塞缺口。

阙,通“缺”,缺口。

7、过则从:

意谓陷入困境太深就会言听计从。

过,指身陷险境。

译文

大凡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规律是:

深入敌境则军心专一,浅入敌境则军心涣散。

离开国土越过边境去别国作战的称为“绝地”;

四通八达的地区叫做“衢地”;

进入敌境纵深地区的叫做“重地”;

进入敌境浅的地方叫做“轻地”;

背后有险阻前面有隘口的地区叫“围地”;

无路可走的地区就是“死地”。

因此,在散地要使军队意志专一;

在轻地要使军队紧密连属;

在争地要迅速赶到敌人的后面;

在交地要固守;

在衢地要巩固与诸侯国的联盟;

在重地要保障军需供应;

在圮地就必须占据通道;

在围地就要堵塞缺口;

在死地就要显示出决一死战的信念。

所以,士卒的心理状态是:

陷入包围时就会竭力抵御,迫不得已时就会拼死战斗,深陷险境时就会言听计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

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注释1、预交:

与诸侯结交。

预,通“与”。

2、乡导:

即“向导”。

乡,通“向”。

3、四五者,不知一:

上述各类,有一不知。

四五者,曹操注云:

“谓九地之利害。

”泛指上述各类情况,犹如“这些”、“这类”。

4、霸王之兵:

银雀山汉简作“王霸之兵”,李零认为,古人所说的“王霸”,“王”是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霸”字本作“伯”,是“王”统治下的一方首领。

春秋时代的“王霸”理想就是从这种“王”和“伯”发展而来的。

5、交不得合:

指外交不能联合其他诸侯。

交,外交。

合,联合。

6、不养天下之权:

不去事奉天下的霸权。

养,指事奉。

7、信己之私:

申张、施展自己的意志。

信,通“伸”。

8、隳:

通“毁”,毁灭。

译文所以不了解诸侯国的战略意图,就不要和它结交;

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情况,就不能行军;

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

上述各类,如有一样不了解,就不能算是王、霸的军队。

凡是王、霸的军队讨伐大国,能使敌国的军民来不及聚集;

给敌军施加压力,能够使敌方的外交不能联合其他诸侯。

因此,不必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也用不着去事奉天下的霸权,只要能伸张、施展自己的意志,给军队施加压力,就可以攻取敌人的城邑,摧毁敌人的国家。

原文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

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者也。

注释1、施无法之赏:

施行超出规定的奖赏。

2、悬无政之令:

颁发超出规定的命令。

悬,悬挂。

这里指颁发。

3、犯三军之众:

约束三军士卒。

犯,这里是约束、驱使之意。

4、顺详敌之意:

假装顺从敌人而详细侦查其意图。

5、并敌一向:

集中兵力朝一个方向进攻。

译文施行超出规定的奖赏,颁发超出规定的命令,驱使三军之众就如同用一个人一样。

驱使士卒执行任务,而不告诉他们其中的意图;

以利益来驱使士卒,只告诉他利益的一面,而不告诉他危害的一面。

把他们置于绝境然后才能得以保存;

把他们置于死地然后才能起死回生。

三军陷入绝境,然后才能赢得胜利。

所以,指挥作战的事情,在于详细地观察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朝一个方向进攻,这样,即使长驱千里,也可以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应用巧妙的方法而能够达到制胜目的的人。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

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注释1、政举之日:

指决定战争之日。

政举,这里指决定战事。

2、夷关折符:

封锁关口,废除符节(通行证)。

夷关,封关。

折,毁坏的意思。

符,古代的一种通行凭证。

3、无通其使:

禁止使节往来。

使,使节。

4、厉于廊庙之上:

在庙堂之上激励。

厉,通“励”,磨砺。

这里是反复计议的意思。

5、以诛其事:

决定战争大事。

诛,引申为商议、决定。

6、开阖:

开门。

这里指有机可乘。

阖,门扇。

7、爱:

所爱之处。

这里指关键,要害。

8、微与之期:

隐藏与之作战的时间。

9、践墨随敌:

意谓作战计划的实施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变化。

践墨,本指木工在木材上先画墨线,然后再随着墨线去加工物件。

这里引申为随着敌情的变化而变化。

10、脱兔:

放开的兔子。

这里比喻像逃脱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

译文所以,在决定作战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凭证,禁止使节往来,要在庙堂上仔细研究敌情,决定战略决策。

一旦有机可乘,一定要迅速潜入。

首先夺取敌人战略要地,隐蔽与之作战的时间。

实施作战计划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变化,来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

所以,战争开始时就像处女那样显得沉静,一旦有机可乘,就要像逃脱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来不及抗拒。

火攻篇第十二

凡火攻有五:

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注释

1、火人:

指焚烧敌军的人马。

“火”用作动词,即焚烧。

下同。

2、火积:

指焚烧敌军的粮草。

3、火辎:

指焚烧敌军的辎重。

4、火库:

指焚烧敌军的武库。

5、火队:

指焚烧敌军的隧道。

队,通“隧”,指攻城用的地道。

6、因:

条件。

7、素具:

平素就具备。

素,平素,平时。

8、箕、壁、翼、轸:

都是二十八宿。

孙子说:

火攻有五种形式:

一是焚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军库,五是焚烧敌军攻城用的通道。

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火攻器材必须平素就准备好。

放火时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好日期。

天时是指气候干燥的季节,日期是指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的时候。

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1、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必须根据五种火攻后敌情的变化而适时策应。

因,根据。

五火,指五种以上火攻的方法。

应,策应。

2、极其火力:

让火尽量燃烧。

极,尽。

3、从:

跟从。

这里指进攻。

4、以数守之:

等待火攻的条件。

数,指前面所说的“发火有时,起火有日”等火攻条件。

凡用火攻,必须根据五种火攻后敌情的变化而适时策应。

在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面接应。

火起之后而敌军依然毫无动静,就应该等待而不可贸然进攻,让火尽量燃烧后,再根据情况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

火可以从外面烧起,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时机成熟点火就行。

火从上风点起,不要从下风进攻。

白天风刮得久了,夜晚就会停止。

军队必须懂得这五种火攻的变化形式,然后耐心等候条件,实施火攻。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1、火佐攻者明:

用火来帮助进攻可以壮大其声势。

佐,帮助。

2、强:

指增强其威力。

3、绝:

分割、断绝。

4、夺:

李零先生训“夺”为“去”。

这里是赶走的意思。

用火攻帮助进攻可以壮大其声势,用水来辅助军队进攻可以增强其威力。

水可以分割、隔绝敌军,但却不能赶走敌军。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

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注释

1、不修其功者凶:

不能巩固其胜利成果的就很危险。

修,修治,这里引申为巩固。

凶,这里是危险的意思。

2、命曰费留:

这就叫做“白费”(指白白耗费财力、物力)。

命,名,叫做。

3、虑:

考虑。

4、修:

这里有研究的意思、

5、非得不用:

不能取胜就不用兵。

得,得到,收获,这里有取胜的意思。

用,指用兵作战。

6、兴师:

兴兵作战。

7、愠:

愤怒,恼怒。

8、全军:

保全军队。

凡是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邑,而不能巩固其胜利成果的就很危险,这种情况叫做“费留”。

所以说,明智的君主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形势不利就不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用兵,不到危机的关头就不开战。

君主不能因一时之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之忿而出兵作战。

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

愤怒可以重新变为欢喜,恼怒可以重新转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复存,士卒死了也不能再生。

所以,聪明的君主应该慎重对待战争,优良的将帅应该警惕战争,这才是安定国家和保卫军队的重要原则。

用间篇第十三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

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注释1、奉:

通“俸”,指国家开支。

2、怠:

疲惫,懈怠。

3、不得操事者:

不能从事生产的人。

操,操作,从事。

4、七十万家:

曹操注云:

“古者八家为一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者稼者七十万家。

”意谓古代八个家庭中就有一家要去从军,其余七家负责供给,如果兴兵十万,就有七十万家不能从事正常生产。

5、相守:

相持。

6、爱爵禄百金:

指吝惜爵禄钱财。

7、不仁:

没有仁爱之心。

译文孙子说:

凡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家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

国内外动乱不安,军民疲惫地在路上奔波,不能从事正常生产的又七十万家。

双方相持了数年,只是为了夺取最后一天的胜利,而吝惜爵禄和钱财,不能掌握敌情而导致失败的,那就是不仁到了极点。

这种人不配做军队的统帅,不配做君王的助手,不配做胜利的主宰者。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注释1、成功出于众者:

成就功业超群拔俗。

出于众,出类拔萃。

2、先知:

先知先觉

3、取于鬼神:

指用祈祷、祭祀等迷信方法去求助于鬼神。

取,求助。

4、象于事:

指筮占之事。

5、验于度:

指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来验证吉凶祸福。

验,验证。

度,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

译文所以,贤明的君主和优秀的将领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其功业出类拔萃,就在于事先能掌握敌情。

事先掌握了敌情,就不用求神问鬼,不用从象数占卜,也不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来验证吉凶祸福,一定要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的口中去获取。

故用间有五:

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

生间者,反报也。

注释1、因间:

即下文的“乡间”。

指利用敌国的乡野之民当间谍。

2、生间:

指道敌方刺探情况后能生还的间谍。

3、起:

起用.

4、莫知其道:

使敌人摸不清我军的行动规律。

道:

途径,规律。

5、神纪:

神秘莫测之道。

纪,即“道”,这里有“道理”的意思。

6、乡人:

指敌国的乡间百姓。

7、敌间:

敌方派来的间谍。

8、诳事于外:

故意向外散布虚假的情况,假装泄露机密,以欺骗、迷惑敌人。

9、反,通“返”,返回。

译文所以,使用的间谍有五种:

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五种间谍同时起用,能使敌人摸不清我军的行动规律,这就是使用间谍神妙的道理,也是君主克敌制胜的法宝。

所谓“乡间”,就是利用敌国的乡野百姓当间谍;

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方的官吏做间谍;

所谓“反间”,就是使敌方的间谍反为我军所用;

所谓“死间”,就是指故意向外散布虚假的情况,并让潜入敌营的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人的间谍;

所谓“生间”,就是探知敌人情报后能够生还的间谍。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

无所不用间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注释1、事莫于间:

没有比间谍更亲信的了。

亲,亲信,亲密。

2、密:

秘密。

3、圣智:

才智过人。

4、仁义:

这里指深仁厚义。

5、微妙:

精细奥妙。

微,细心。

妙,巧妙。

这里指谋虑精细的人。

6、间事未发:

指起作用间谍的事还未实施。

译文所以在三军中,没有比间谍更亲信的了,没有比给间谍奖赏更优厚的了,没有比间谍的事更秘密的了。

不是才智超群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深仁厚义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谋虑精细的人不能得到间谍的真实情报。

微妙啊微妙!

简直是没有什么地方不能使用间谍的了。

起用间谍的事还未实施而泄露消息的,那么间谍和泄露消息的人都要处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注释1、守将:

指守城之将。

左右:

指守将身边的近侍之臣。

谒者:

指守城的门卫。

门者:

指把守城门的官吏。

舍人:

指把守寝舍的官吏。

2、索:

求。

这里有“刺探”的意思。

译文凡是要出击敌方的军队,要攻占敌方的城邑,要刺杀敌方的人员,都必须事先探知他们的驻守将领、守将身边的近侍之臣、守城的门卫、把守城门的官吏和把守寝舍的官吏的姓名,命令我方间谍务必将这些情况刺探清楚。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

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

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

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

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注释1、利:

利用。

2、导而舍之:

引导他并且把他放回去。

3、因是而知之:

通过他了解敌人的真实情况。

是,代词,指“乡间”、“内间”。

4、如期:

指如期返回。

5、厚:

指待遇优厚。

译文一定要查清楚前来侦察我军的敌方间谍,要收买利用他,引导他,然后再把他放回去,这样,反间就可以得到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