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背小古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016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背小古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生背小古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生背小古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生背小古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生背小古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背小古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生背小古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背小古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背小古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

“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 他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

],踊痛哭之事。

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居子也。

”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母又曰:

“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每月朔(shuò

,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

孟母曰:

“此真可以居子也。

”遂居于此。

解释:

  舍:

住处。

嬉:

游戏。

  所以:

用来。

处:

安顿。

  复:

再,又。

是:

这。

焉:

在那里。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不行!

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

“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

(1)其苗之不长

(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

“今日病(7)矣!

予(8)助苗长矣!

”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

)——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

对…说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

少14、耘苗:

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

徒,只是。

16、益:

好处。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

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祠(cí

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

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

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

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

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

画地:

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为蛇:

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

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

拿,举。

7.蛇固无足:

蛇本来就没有脚。

固:

本来,原来。

8.子:

对人的尊称,您;

你。

9.安能:

怎么能;

哪能。

10.为:

给;

替11.遂:

于是;

就。

12.赐:

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

给它画上脚。

足(此句中的足):

画脚。

14.终:

最终、最后。

15.引:

拿起。

16.且:

准备。

17.成:

完成。

18.余:

剩余。

19.足:

脚。

20.亡:

丢失,失去。

21.为:

给,替。

22.乃左手持卮:

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

他的,指代先成蛇者24.遂饮其酒:

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

那,指示代词26、谓:

对......说。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

“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释义: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

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翻译: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

“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

‘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

“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1、矛: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

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

夸耀。

4、曰:

说,谈。

5、吾:

我的。

6、陷:

这里是穿透的意思,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7、或:

有人。

8、以:

9、子:

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

怎么样。

11、应:

回答。

12、利:

锋利,锐利。

13、其:

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

弗能:

不能。

15、之:

语气助词。

16、鬻:

(yù

):

卖。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

“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shú

)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

游学,游历。

(2)辩斗:

辩论,争论。

(3)故:

原因,缘故。

(4)以:

以为,认为。

(5)去:

离。

(6)日中:

中午。

(7)车盖:

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

到了。

(9)则:

(11)为:

(10)盘盂:

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

圆的盘子,盂:

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2)沧沧凉凉:

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

裁决,判断。

(15)孰:

谁,哪个。

(16)汝: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

啊"

的意思。

  峨峨: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

他。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再,又。

  弦:

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

“好啊!

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

“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学弈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

)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弈:

下棋。

(围棋) 

弈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数:

指技艺。

致志:

用尽心志。

致:

尽,极。

不得:

学不会 

善:

善于,擅长。

诲:

教导。

其:

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

虽然在听讲。

惟:

同“唯”,只。

以为:

认为,觉得。

鸿鹄:

天鹅。

援:

引,拉。

将至:

将要到来。

思:

想。

弓缴:

弓箭。

为:

因为 

缴: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

谓,说。

虽与之俱学:

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

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弈者:

下棋的人。

通国:

全国。

使:

让(动词)。

之:

他,之前一个人。

(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 

俱:

一起。

弗:

若:

如。

矣:

了。

(语气词) 

为:

同“谓”,指有人说。

他的,指后一个人。

与:

同“欤”叹词,相当于“吗”。

然:

这样。

也:

是。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

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有人说:

“不是这样的。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词句与词语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

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

“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

“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

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

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

摆放,摆设。

甚:

非常。

诣:

拜见。

未闻:

没有听说过。

示:

给……看。

惠: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

就;

说 

  (3)对题目的理解杨氏之子杨氏:

姓杨的之:

助词,相当于“的”子:

儿子把它连接起来.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

”孩子马上回答: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⑴节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七术》。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

失实的。

竽:

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

凑数。

  ⑵齐宣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⑶使:

派,让,指使。

  ⑷南郭:

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

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⑸这里是戏称。

请:

请求。

  ⑹说:

通“悦”,喜欢。

  ⑺廪食(lǐnsì

)以数百人:

官府供食。

廪:

粮仓。

食:

给东西吃。

以:

同“与”。

  ⑻以:

给。

  ⑼湣王:

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

  ⑽好∶喜欢,爱好。

  (11)逃:

逃跑。

  (12)立:

继承王位。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

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

i)环,心乐(lè

)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

n)石底以出,为坻(chí

),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

n),蒙络(luò

)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

),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

俶(chù

)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

)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

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

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

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

ng)交横(hé

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

有什么简陋的呢?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

)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

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

)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