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二课圣雄甘地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6959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二课圣雄甘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二课圣雄甘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二课圣雄甘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二课圣雄甘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二课圣雄甘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二课圣雄甘地教案文档格式.docx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二课圣雄甘地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二课圣雄甘地教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二课圣雄甘地教案文档格式.docx

答:

……

这个人是谁?

他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播放视频:

甘地之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他的评价是:

“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

  材料一 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

——爱因斯坦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历史上被人们尊称为“圣雄”。

(板书)“圣雄”甘地

问:

从字面上理解,把“圣雄”两个字拆开,你们是如何解释的?

【《辞海》:

圣:

谓道德极高,仅次于神。

雄:

①宏大;

威武;

强有力。

②借喻杰出的或强有力的人物。

“圣雄”意为伟大的灵魂(课本P.81)】

  这样一位其貌不扬、干瘪瘦小的老头,为什么会被尊称为“圣雄”呢?

偶然间,老师看到了一则材料,这是他曾经的敌手对他的评价——

投影:

  材料二 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

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伦敦《新闻纪事报》

为什么这样一位“瘦弱老人”竟然拥有“胜过原子弹威力”的力量?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走近甘地”。

【环节一:

走近甘地】

人们的思想认识总是与其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通过两则材料走近甘地这个完全陌生的历史人物。

甘地15岁那年,曾向他二哥借了25卢比。

为了清偿这笔债,他曾偷拿二哥的纯金手镯,削下一点金屑去卖,把卖得的钱来还债。

可是,债务虽然还清了,甘地的心情并不轻松,反而非常难过。

由于受不了良心的谴责,甘地经过再三考虑,写了一封自白书给他的父亲,把一切犯过的错误都供述出来,请求父亲的原谅。

甘地向父亲坦白了错事,猜猜看,他的父亲会怎么对待他?

  甘地的父亲……看完信后既未责骂,也没有处罚甘地,只是眼泪簌簌而下,沾湿了信纸,使字迹浸染得模糊起来。

接着,闭眼沉思了一会儿,便把信撕碎了。

得知父亲的举动之后,如果你是甘地,你会怎么想?

事隔多年,甘地回想起此事说道:

“父亲用他慈祥的眼泪,涤净我污浊的心灵,用爱心代替鞭打,他的眼泪胜过千言百语的训诫,愈加坚定我改过向善的决心,虽然当时我准备接受任何严厉的处罚,如果父亲真的责备我,可能会引起我的反感,而无益于我德行的迸长。

正是父亲对我所采用的方式,使我体会到‘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自从这件事情发生后,甘地才下定决心,发誓绝不重犯错误,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坚守这项原则。

这或许是影响他人生的第一堂课,使甘地认识到爱的力量要远远大于暴力。

可见,追求爱与真理的非暴力思想已在甘地的少年时代悄悄萌芽。

青年时代的一次经历再一次改变了甘地。

1893年4月,甘地应聘到南非处理一桩诉讼。

他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始于从德班至比勒陀利亚的列车上……

在这漫漫长夜,甘地经受着寒冷的威逼和内心痛苦的双重折磨。

对于受过英式教育,懂得自由平等乃天赋人权,并且熟悉英国法律的甘地来说,这种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与偏见,会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和折磨?

甘地从个人的屈辱联想到所有印侨在南非遭受的歧视和侮辱,正义感、民族自尊心和屈辱感一齐涌上心头,这“一生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经历”让甘地立下宏愿,决心抵制种族歧视,哪怕因此遭受再多的痛苦也在所不惜!

甘地走出了个人荣辱的“小我”之路,步入为反对种族歧视而斗争的“大道”,终于实现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上帝在南非为我的生活铺下了基石,并播下了为民族自尊而斗争的种子。

——甘地

从甘地本人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南非的22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它让甘地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变成反对种族歧视的斗士,也让他少年时代追求爱与真理的思想萌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那么甘地是如何追求爱与真理的呢?

上一届(2008级)的同学曾经开展了一项活动——“我最喜欢的一句甘地名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上一届同学的成果。

学生搜集的甘地名言

这些丰硕的成果,见证了同学们的广泛参与和认真态度。

有些同学还附上了甘地名言的原文,老师很欣赏这些同学的学习态度。

按照活动要求,同学们写上了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许多同学的理由写的非常精彩,老师很佩服你们的独到见解。

同学们选择的甘地名言,大都是关于励志、品德等方面的内容,这与大家平时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相信这些话将成为激励同学们前进的座右铭。

也有个别同学选择的甘地名言与众不同,恰好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些同学找到的甘地名言。

部分学生作品

这些同学选择的甘地名言中都提到了“非暴力”,那什么是“非暴力主义”思想呢?

也许我们对这种思想觉得陌生,所以我们要——走进甘地。

【语速放慢,强调】

【环节二:

走进甘地】

探究一:

“非暴力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一 甘地指出:

“非暴力反抗的不可动摇的力量在于——受苦且决不报复。

——甘地《论非暴力》

材料二 因此,让我们来看看非暴力抵抗主义的力量所在。

顾名思义,它的力量在于对真理坚韧不拔的追求。

这种真理,用强有力的字眼来表达就是爱。

爱的法则要求我们不要以怨报怨,以暴力对暴力,而要……以德报怨。

(板书)非暴力主义: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对敌人不采用暴力。

这是一种独特的思想,相信同学们也是第一次接触。

为什么甘地会主张“非暴力主义”?

探究二:

“非暴力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7第二段和P.80“知识链接”——“甘地主义”,迅速找出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

宗教泛爱观:

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和《古兰经》《圣经》的仁爱思想,资产阶级人道真理观。

(板书)

宗教的仁爱思想

思想主要来源 (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非暴力主义”思想是甘地斗争的原则和策略,他提出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为什么会被印度人民所接受呢?

探究三:

印度为什么会采用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

材料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及其向东方的不断扩张,亚洲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

列宁把这个前所未有的历史事件称为“亚洲的觉醒”。

——课本P.63“导语”

材料二 1849年,英国正式吞并印度。

材料三 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很浓的国家。

当时全国有99.57%的人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其中印度教徒83%,占绝对优势。

穆斯林不到12%。

另外,还包括锡克教、基督教、佛教等一些小的宗教派别。

——李维忠《为何刺杀甘地的是一名印度教徒》

材料四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

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五 甘地为抵制英货,带头摇纺车纺纱【课本P.78插图】

【材料一:

世界潮流;

材料二、三:

印度国情(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就是宗教的仁爱思想,所以更容易为印度人民所接受);

材料四、五:

甘地大力宣传和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由于甘地的大力宣传和身体力行,他的思想先为国大党、后被印度人民所接受。

此后,甘地领导国大党发动印度人民开展了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板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⒈背景

提示:

⑴一“法”一“案”

⑵甘地领导国大党决定开展不合作运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8最后两段,迅速找出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

“罗拉特法”、阿姆利则惨案。

阿姆利则惨案使甘地对英国的态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他第一次提出了不与英国合作的“不合作”主张。

(板书)⒉不合作的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9“资料卡片”——《印度国大党关于不合作运动的决议》,找一找:

甘地主张在哪些方面不与英国合作呢?

【政治、经济方面不与英国合作→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原则→非暴力。

怎样采取非暴力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如何反抗)?

→不与英国殖民当局合作(不合作)】

(板书)⒊作用

印度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概况表

直接原因

重大事件名称

主要作用

第一次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1920—1922年)

英国公布《罗拉特法》、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不合作抗英

运动唤起民众

第二次非暴力

(1930—1931年)

第三次非暴力

(二战爆发后)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后,甘地继续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由于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食盐专营,甘地发动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高潮就是“食盐进军”。

英殖民当局实行食盐专营

“食盐进军”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食盐进军”。

请同学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

视频中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播放视频:

食盐进军

  答:

【“群众夹道欢迎,撒鲜花”——印度人民对甘地的崇敬、爱戴;

“甘地双手合十”——甘地同样爱戴他的同胞;

“群众队伍中的手摇纺车纺纱”——抵制英国盘剥;

“跟从的民众很多”——广泛的群众基础;

“食盐进军的目的”——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的专制;

“甘地走在队伍前列”——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甘地带领群众穿越城市、乡村,来到海边,这是一种什么反抗方式?

——非暴力;

……】

在“食盐进军”中,甘地和民众曾遭到英军的武力阻挠……

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

这段视频展现的是印度人民以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殖民者的残暴。

表面上看是印度民众倒下了,所以刚才不少同学认为“他们怎么这么傻,白白流血牺牲多不值啊”。

但是我们超越这些表象,就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另外一番景象:

英国殖民者的镇压行动越是疯狂,不正是反映了他们内心的脆弱与恐惧吗?

当一排排手无寸铁的印度人被打倒的时候,殖民统治者不仅因残酷暴行受到全世界的舆论抨击,其内心也在无畏的印度人面前彻底垮塌了。

非暴力思想显示了“柔弱”对“刚强”的巨大力量。

材料一 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材料二 当时的印度是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根深蒂固而复杂多样、种姓隔离和被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殖民地国家。

在这里,单纯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说教是很难把民众发动起来的。

面对这种情况,甘地提出“坚持真理”(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的斗争方法。

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把宗教的神与现实中的理想糅合在一起,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教派、种姓而团结起来。

——《甘地主义成功的条件是什么?

“食盐进军”的目的是为了打破英国的食盐专营,其结果如何?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9最后一段。

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

此后,甘地仍然坚韧不拔地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借二战之机,发起了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0“印度之魂”一目下的头三段,找出“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完成表格。

借二战之机;

印度人民强烈反英要求

甘地发起“英国滚出印度”运动

印巴分治;

印度赢得独立

印度最终获得独立,从而证明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符合印度国情。

75岁的甘地为国家和平团结而奔波【高二(4)班江舒琳同学提供】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的同时,甘地晚年还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时年79岁。

甘地遇刺时,做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动作——

甘地遇刺时还做着手势要求大家原谅行刺的极端宗教分子并为他的灵魂升到天堂而祈祷。

【高二(4)班杨超颖同学提供】

可见,甘地自始至终坚持非暴力原则,对于剥夺他最宝贵的生命的凶手都能够做到以德报怨。

正因为如此,他获得了印度人民的尊敬,被尊称为“圣雄”。

印度人向甘地墓献花

甘地的一生

甘地:

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国大党的领导人。

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他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

1948年1月30日遇刺身亡。

探究四:

如何认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作用和特点?

材料一 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写道:

“圣雄甘地唤醒了他的三亿同胞,动摇了大英帝国。

材料二 法国著名作家多米尼克·

拉皮埃尔在《圣雄甘地》一书中写道:

“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

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

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

【“唤醒了他的三亿同胞”、“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特点一:

群众性);

“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符合印度国情的道路,为国大党和印度人民所接受(特点二:

符合国情);

“动摇了大英帝国”、“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精神运动”(既是积极作用,也是特点三)——使“非暴力主义”思想成为印度人民的共识,就好像中国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环节三:

我看甘地】

材料一:

第55届奥斯卡奖获奖情况

最佳影片:

《甘地传》

最佳男主角:

本·

金斯利《甘地传》

最佳导演:

理查德·

阿顿巴勒《甘地传》

最佳创作剧本:

约翰·

布里利《甘地传》

最佳摄影:

比利·

威廉斯,罗尼·

泰勒《甘地传》

最佳艺术指导:

斯图尔特·

克雷格,鲍勃·

莱恩,迈克尔·

塞尔顿《甘地传》

最佳服装设计:

莫洛,巴努·

阿塔伊亚《甘地传》

最佳剪接:

布罗姆《甘地传》

获奖者都说到这样一句话:

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为什么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人们对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已经上升到善良、道德的层面,美好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

材料二:

  ……1999年《时代》杂志评选20世纪风云人物,第一名是爱因斯坦,第二位世纪风云人物是罗斯福总统,印度的甘地列第三位,他是以个人之力抗拒专制、拯救民权和个人自由的象征。

——高二(3)班刘琳同学提供

我们一起翻到课本P.81,阅读“自我测评”第2题。

曾经的敌手(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称赞他;

他的战友(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支持他;

但也有人不赞成甘地。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甘地呢?

  【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

⒈把历史人物置于当时历史条件下(时势造英雄);

⒉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⒊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⒋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甘地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甘地与其他历史人物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

你认为甘地言行中最难以理解的是什么?

甘地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人不可貌相;

宽容;

时势造英雄;

走符合本国国情道路;

甘地是恨和误解所充斥的世界中的爱和理解的象征。

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

——印度著名哲学家达拉克里希南

请思考:

⑴为什么说甘地是“爱和理解的象征”?

⑵你同意“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这个观点吗?

说说你的理由。

⑶你认为甘地能否属于“现在”,属于“未来”呢?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甘地和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张。

但是甘地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我们仅仅只是管中窥豹,了解皮毛。

更多的内容有待于大家在以后继续探索。

第二部分:

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本课在2008年本人所上的公开课“‘圣雄’甘地”(获第四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课件类三等奖;

2008年福州市基础教育新课程优质课一等奖;

第五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课例类三等奖;

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举办的“全国中学高效课堂案例研修展示邀请赛”,被评为一等奖)的基础上,参考了程昱老师的《“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从〈圣雄甘地〉一课的设计与实施说开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12期)和赵庆东老师的《活动助推专业成长,且行且思深化教研——兼谈〈圣雄甘地〉一课的教与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78页“学习思考”

甘地的“非暴力抵抗”目的明确,即为实现印度的民族独立和自由;

而在斗争形式上采取的是一定程度上的合法斗争,它避免了流血和暴力,在亚洲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中独树一帜。

实行非暴力抵抗,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

课本第79页“学习思考”

①甘地主张“非暴力抵抗”。

②协定部分满足了印度人民自治的要求。

课本第81页“自我测评”2

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事业,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的斗志。

②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存在着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反英斗争,而且宗教色彩浓厚。

他幻想以支持大英帝国的战争来感化殖民者,争取印度的独立和解放,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③甘地一生“以德报怨”、“苦行游说”,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背景与资料】

“非暴力”的力量

曹伟樑同学查找提供:

甘地,一个道德至上主义者哪怕是甘地的敌人,也不得不在甘地崇高的品德面前感到羞愧。

甘地最后一次离开南非时,与甘地殊死对抗多年的南非总督史沐资将军也给他举行送别宴会。

在甘地70多岁时,史沐资将军还在伦敦感慨:

“上帝安排我和这样一个人民作对,实在是我的荣幸。

说得实在一点,甘地所谓的“真理的力量”,其实就是道义的力量,非暴力就是道德之力,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无私去威慑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

正因为甘地一生致力于个人的道德修为,他的道德达到了常人所难以企及的高度,因而才凝聚了巨大的道义资源,获得了可以战胜暴力的巨大力量——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引起成千上万民众仿效和行动,他就是这样获得“非暴力”这种特殊力量的。

关于绝食

甘地一生中绝食无数,在他看来,绝食既是一种对敌斗争的武器,也是凝聚士气和战斗力的工具;

既是自己的信仰使然,更是磨练自己、净化身心的重要方式。

同时,甘地还将绝食同自己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甘地的绝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一触即发的教派冲突和劳资纠纷,仅仅因为他的绝食而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

他的绝食,总能唤醒印度人民的民族热情与反抗压迫的斗志,几乎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一剂屡试不爽的催化剂。

或许是冥冥中有神的佑护,一向体弱多病但工作强度惊人的甘地,每次都能艰难度过长时间的绝食,即使已经走在了死亡的边缘,他也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甘地曾说过:

“我从不怀疑人的本性,因为它肯定与高尚和友善的行为相一致。

”他的思想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人之初,性本善。

他的头衔“Mahatma”,(一般汉译为“圣雄”)来源于梵语的敬语mahatman,原意“GreatSouled”,伟大的灵魂,却常被误以为是他的名字。

这在他授予泰戈尔“Gurudev”的称号,意即“伟大的导师”后,1915年印度诗人拉宾德拉那·

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赠予他的尊称,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

这个头衔的使用在印度以外也被广泛地接受,可能部分的反映出在他的时代印度和英国的复杂关系。

无论如何,这个头衔的广泛使用是同世界上对甘地这样一个对于非暴力和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极其执著的人的广泛接受相一致的。

所谓非暴力,就是和谐,就是人类的最终归宿。

“印巴分治”

(黄晓晴、俞晓坊、张洋、付诗宇、蒋德宇、林葳同学查找提供)

甘地对印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有重要的影响。

据说一次他一出现就使得双方的冲突平息。

他强烈反对任何把印度分成两个国家的提议。

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合作,提倡社会改良、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感化。

二战之后,甘地希望印度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