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6843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精准备课学案

第二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思维导图·成一统]

[基础速练·固根基]

1.辨析下列叙述的正误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

2.连线生物类型与遗传物质的种类

3.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是否所有物质都永久丧失了活性?

提示:

不是。

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一是对照说明只加DNA组的结论,二是说明DNA的基本组成成分不能实现转化。

[题组练透·过考点]

题组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1.(2018·邯郸模拟)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⑤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 ⑥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体内

A.①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解析:

选A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内因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了R型细菌的体内,并成功表达了某些性状。

2.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处理

注射R型活细菌

注射S型活细菌

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

注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液

实验结果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

B.实验说明活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C.该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D.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

解析:

选C 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说明活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该实验结论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而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实验结果,即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

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解析:

选D 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S型菌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已经失活,但其DNA经加热后没有失去活性;S型细菌中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S型菌和R型菌;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归纳拓展] 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对照设计

(1)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分别用活的S型和R型细菌注射小鼠形成对照,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单独注射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形成对照。

(2)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之间形成对照,而DNA与DNA酶处理产物之间也形成对照。

题组二 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实质

4.艾弗里将R型肺炎双球菌培养在含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

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实验不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

解析:

选B 艾弗里实验中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只有加入DNA时,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这说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该实验中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仅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不能实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5.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

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解析:

选C 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易错点拨] 关于“转化”的两点提醒

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说明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发生转化的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

说明

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思维导图·成一统]

[基础速练·固根基]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的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4)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5)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6)DNA和R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8)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9)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10)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11)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2)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1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2.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为什么上清液中会有放射性?

提示: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为什么沉淀物中会有放射性?

提示: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师说考点·解疑难]

1.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过程

过程图示

相关说明

①模板:

是进入细菌体内的噬菌体DNA

②合成噬菌体DNA的原料:

是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③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32P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35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设计思路

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处理方法

直接分离:

分离S型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

同位素标记法:

分别用同位素35S、32P标记蛋白质和DNA

结论

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说明了遗传物质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说明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③说明DNA能自我复制

[研透考情·备高考]

考向一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

1.(2018·豫北四市统考)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选A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NA不含有S元素;充分搅拌离心后,含放射性的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使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若搅拌不充分,一部分蛋白质外壳不能与大肠杆菌分离,会随大肠杆菌进入沉淀中,使沉淀物b中放射性增强;该实验没有标记DNA,不能说明DNA的作用,故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中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解析:

选B 病毒的繁殖离不开细胞,要标记噬菌体,应先标记细菌细胞;噬菌体的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细菌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开;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只能说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易错点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三点提醒

(1)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

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不能标记C、H、O、N:

因这些元素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

(3)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个噬菌体上:

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考向二 同位素示踪法及元素去向

3.(2018·长沙模拟)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

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

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

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

解析:

选C DNA分子中含有H、N元素,所以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被标记了;由于3H、15N、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3H、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分子进入细菌但不能用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所以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没有放射性;由于3H、15N标记了噬菌体DNA分子,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不含有S。

4.(2018·保定月考)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中培养9h,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h

解析:

选B 细菌中的磷脂也可以被32P标记;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是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的,故一定具有放射性;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为100%;培养9h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说明噬菌体繁殖了6代,故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为1.5h。

[归纳拓展] “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考向三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B.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选B 只有噬菌体侵染实验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赫尔希与蔡斯实验运用了相互对照;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赫尔

希与蔡斯对两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2018·茂名一模)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

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解析:

选D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而后者还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思维导图·成一统]

[基础速练·固根基]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3)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4)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5)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中吗

提示:

不是,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RNA中。

[题组练透·过考点]

题组一 RNA是遗传物质的有关实验

1.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下列4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实验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病斑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a型

a型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D.实验④

解析:

选C 因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决定病毒类型和病斑类型的是RNA,而不是蛋白质。

③中的RNA是b型TMV的,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就应该是b型。

题组二 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判断

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和DNA

C.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D.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解析:

选D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或DN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其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3.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选C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堂练真题—明高考规律]

1.(2017·全国卷Ⅱ)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

选C 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大肠杆菌)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中,不能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中;T2噬菌体的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只能发生在其宿主细胞中,不能发生在病毒颗粒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且二者的增殖过程不同。

2.(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解析:

选C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了致病的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使小鼠死亡;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离心后,有细胞结构的大肠杆菌在试管底部,而噬菌体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上清液中;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带有32P标记,因为噬菌体在进行DNA复制的时候,原料是大肠杆菌中没有带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带有亲代噬菌体一条模板链的DNA含有32P。

3.(2016·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

选D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而不能说明该“转化因子”是DNA;噬菌体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DNA复制等生命活动,不能用32P直接标记噬菌体,而应先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再用被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噬菌体;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4.(2015·全国卷Ⅰ)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解析:

选C 首先要理解PrPc与PrPsc的关系:

PrPc本身无致病性,但其空间结构改变后,就成为具有致病性的PrPsc。

朊粒是蛋白质,所以不会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朊粒属于有毒的蛋白质,它是基因表达出的PrPc经诱导后改变相关结构形成的,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

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会引起其功能发生改变。

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由题意可知,PrPc转变为PrPsc是已有的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的过程,不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5.(2013·全国卷Ⅱ)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④⑤

解析:

选C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说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课下练模拟—试自身能力]

一、选择题

1.(2018·莆田一模)人类对遗传物质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DNA是转化因子

B.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标记噬菌体需分别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

解析:

选A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

2.(2018·厦门质检)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后,R型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

B.R型细菌能够使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蛋白质恢复活性,从而产生毒性

C.该实验证明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D.实验说明S型细菌中必定存在某种因子,使R型细菌发生可遗传的转化

解析:

选D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后,会使部分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的遗传物质重组,合成S型细菌的蛋白质,从而产生毒性;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S型细菌中必定存在某种因子,使R型细菌发生可遗传的转化。

3.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与体外转化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

B.两个实验的结论相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格里菲思的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艾弗里的实验中用到了DNA聚合酶,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

解析:

选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