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山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new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2871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山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new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桃花山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new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桃花山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new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桃花山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new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桃花山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new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山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new文档格式.docx

《桃花山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new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山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new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山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new文档格式.docx

具体内容包括:

填埋库区工程、污水池改造工程、后山道路工程、地磅房、提升泵房、围墙、粘土坝、管线及绿化工程等。

本部工程由无锡市市政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负责监理,工程于2007年4月18日开工,2008年6月30日具备运行条件,2008年10月16日工程全部完工。

至目前为止运行正常。

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渗沥液预处理工程建筑物建筑面积1073平方米,其它建构筑物包括合建水池、厌氧池、硝化池、反硝化池、门卫、场地道路管线等项目。

本部工程由无锡市市政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负责监理,工程于2008年9月20日开工,2009年12月10日完工。

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在项目建设期间,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和绿化工作,在主体工程中,出于对主体工程安全的需要,已考虑一部分防护措施,这些措施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同时,也具有水土保持的效果。

所以,本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另一部分为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工程水保防治措施体系。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水土保持工程有序进行,防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为工程竣工验收作准备,在主体工程建设开工以前,建设单位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筹建处于2006年12月,委托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2007年1月,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为确保水土保持工程有序进行,确保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正常落实,本工程涉及到的水土保持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监理,根据水利部16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编制水土保持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2.主体工程概况

2.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无锡市地处发展迅速的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西近南京、北枕长江、南滨太湖,下辖两个县级市和七个区,总面积4787.6km2,人口518万,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

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零星分布着低山、残丘。

南部为水网平原;

北部为高沙平原;

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

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

桃花山垃圾填埋场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在市区西部,距市中心19km,

山北及山南都有公路通过,垃圾运距合理,交通方便;

该区三面环山,封闭性好,库区内无永久性居民点;

库区边界距居民点大于500m距河流

和湖泊大于50m库区土地类型为山地,利用价值较低;

填埋场上风方向距梅园2km以上,下风方向在山背约1.5km处才有居民点,地理位置较好。

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始建于1992年,一期工程(原工程)共占地27.07hn2,填埋场容积462万m3,于1994年投入使用,至2006年13年间,累计进入桃花山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总量为422万t。

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建设范围主要位于原工程顶部,征地面积仅有

13.5hm2,而库容达到419.15万m3,单位库容征地面积仅有原工程的一半,土地利用率高,可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原工程已经建设管理用房、垃圾坝、截污吧、防洪沟、污水池及进场道路等配套设施,运行良好。

在原址扩容后,这些配套设施大部分可以利用,可以大大降低填埋场的建设费用,节约投资。

主体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

表1本期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项目名称

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

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筹建处

建设地点

无锡市滨湖区桃花山

工程性质

扩建工程

主场区填埋库区

填埋库区占地面积15.27hm2,包括11.64hm2在原垃圾区堆咼,3.63hm2在山体上堆高。

配套设施

垃圾坝

新建垃圾坝坝址位于北侧谷口处,坝体标高70m。

垃圾坝为土

石混合坝,总长120m,占地0.32hmFo

辅助设施区

扩建工程生产区占地2.09hm2,主要包括渗沥液预处理厂,运输车车库及机修、保养车间,导气管、导液管堆棚,地磅房,冲洗车间等。

父通工程

隧道

1座。

位于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内,在原道路上改建,属中隧道。

新建道路

位于垃圾填埋场西侧,为盘山公路,总体走向为南北向,全长约6100m,路宽7m,双向2车道。

改建道路

位于垃圾填埋场东侧、西南侧,长约690m。

供水供电系统

从市政管网和电网就近接入。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工程施工

扩建工程新征地面积

hm2

13.5

土石方开挖

万m3

9.90

土石方回填

24.05

外购土方(粘土)

14.15

外购石方

1.02

总工期

12

经济指标

工程总投资

万元

29475.0

土建投资

21800.52

填埋场总库容

419.15

垃圾日处理能力

t/d

675

服务年限

17

堆体最大厚度

m

5

坝顶标咼

100

2.2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主体工程(填埋库区、垃圾坝和辅助设施区)、

交通工程、排水工程和绿化工程几个部分。

(1)填埋库区

基底构建:

扩建工程基底即原工程垃圾堆体在自重、上部荷载的共同

作用下,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和整体沉降。

主要通过在基底设置双向土工格栅以及场地基础覆土1m来降低危害,在原工程坡面设置人造土丘的方法以及在原工程库区东、西、北三侧设置人造土垒来降低沉降的不良影响。

库底边坡设计:

结合现状地形和基底构建的要求,库底边坡利用现状边坡修整而成,其中,靠近山体一侧的边坡坡度为1:

2,靠近原工程垃圾堆体一侧的边坡坡度为1:

4.5。

扩建工程库区每隔10m设置一平台,平台宽度大于4m,增加边坡及防渗系统的稳定性。

填埋作业:

开始准备垃圾填埋时,对摊铺于防渗系统上的第一层垃圾,厚度至少为3m,铺在水平防渗系统和边坡上的第一层垃圾仅使用推土机适度压实,任何作业机械及车辆都不在填埋场防渗系统上直接作业。

每日填埋作业完毕后采用重复利用并易移动的1.0mm厚HDPEt工膜

防渗材料临时覆盖;

完成阶段性高度,暂时不在其上继续进行填埋时,用粘土进行中间覆盖,覆盖厚度为300mm并对其压实平整;

终场覆盖采用300mn粘土层。

摊铺过程中应保证推土机始终处于垃圾层之上,避免垃圾成堆或散落。

一般压实机至少压实3个来回。

在摊铺后一层垃圾以前,前一层垃圾必须压实完成。

(2)垃圾坝

扩建工程在北侧谷口处新建垃圾坝,坝顶高度为70m垃圾坝北侧边坡坡度为1:

2,南侧边坡坡度为1:

1.5,南侧坡度设置三道防渗锚固平台和锚固沟。

垃圾坝为土石混合坝,总长120m顶宽8m最大坝高25m坝顶设计为车辆通道,供填埋操作用,路面宽6.5m。

3)辅助设施

辅助设施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地磅房、渗沥液预处理厂、监控中心等,

2

面积2.48hm。

(4)交通工程

隧道工程:

由于原填埋库区与扩建库区之间有一公路,为保持扩建工程实施后原有公路的畅通,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设隧道一座(建好后在填埋库区下方),属中隧道。

隧道整体采用就地模筑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新建道路:

新建道路位于垃圾填埋场西侧,为盘山公路,总体走向为南北向,全长约6ioom路宽7m双向2车道,通行车辆以垃圾车为主。

改建道路:

改建道路位于垃圾填埋场东侧及西南侧两段,老路为原垃圾填埋场环路的一部分。

改建道路长690m改建后除垃圾坝拓宽段路宽为4m外,其它路段路宽7m

(5)排水工程

为确保库区防洪安全,场区设有截洪沟,将坡面雨水截流,同时在作业面设置排水系统,将雨水排除库区。

截洪沟:

在垃圾填埋区四周修筑截洪沟,拦截地表径流。

原工程建设的环库区东侧截洪沟可以利用。

西侧将沿新建场区内道路建设永久性截洪沟。

永久性截洪沟沿100m标高部分结合新建道路向南北两个山脚延伸,最终将地表水汇入青龙山路道路边沟。

另外,在西侧山坡50m和70m标高处修筑临时截洪沟,将地表水引入新建道路边沟,待垃圾堆放至上述高度时,可将临时截洪沟改建为地下水盲沟使用。

坡面排水:

填埋场内垃圾按工艺要求堆置,为保证堆体稳定,在坡面上设多层平台。

平台内侧设一条50x40cm的排水沟,收集坡面雨水排入截洪沟内。

当坡面太长时,在中部设顺坡排水沟,每隔100〜150m设一条,用浆砌块石筑成台阶形以防冲。

在填埋区东半部分开挖两条边沟,将填埋区东半部分坡面雨水引入东侧道路边沟。

盲沟:

库区东侧的地下水实为原填埋区的渗沥液。

在东侧30〜40m平台,地下水导流层采用300mn厚碎石导流层加盲沟系统。

盲沟设在防沉降土包的四个凹角处。

盲沟断面为梯形,上底宽

1000mm下底宽600mm高600mm盲沟内填碎石,粒径大小为20〜60mm按照上大下小形成反滤,碎石外包裹土工布,沟内铺设HDPE穿孔管,孔径及开孔布局均与导流主管相同,分别为300mm40孔/m。

两个主盲中的地下水通过一根DN600MI的HDPEf收集。

库区东侧30〜40m平台右侧的垃圾堆体坡面,设计在坡面上开挖梯形盲沟,上底宽1000mm下底宽600mm高600mm内填碎石,不铺设HDPE穿孔管。

在50〜60m平台,只在平台东侧的坡脚处开挖盲沟,盲沟的构造及尺寸与30〜40m相同。

最后通过一根DN300mi的HDPEf收集。

(6)绿化工程

填埋场封场后,其裸露外坡、终场顶面覆盖一层耕植土,经压实后进行植被绿化,前10年以种植草木为主。

灌木、乔木等有助于覆盖层的长期保护,其落叶和腐败的枝条则可提高覆盖层的肥效和加强其稳定性。

覆盖层上草坪、灌木和树木的良好布置将对填埋场封场后的开发利用带来经济效益和景观价值。

7)工程占地及拆迁面积

扩建工程占地面积共计26.71hm2,其中新占地面积13.83hm2,在原

工程上扩建改建共12.88hm2,土地利用现状为工矿用地和建设用地,以林地为主,占98.27%。

工程征占地详细情况见表2。

表2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表单位:

hm

项目

占地面积

性质

新占地

原工程

土地

合计

林地

丄矿

用地

小计

主体工程区

填埋库区

3.63

9.11

12.74

永久占地

1.01

0.23

1.24

2.48

0.32

4.96

5.19

10.35

15.54

道路

7.46

施工临时设施区

1.18

其中0.33hm2为

临时占地

临时堆料场

2.53

13.6

13.83

12.88

26.71

本工程不涉及到居民拆迁及其安置问题

2.3有关设计文件批复、调整过程

本工程的主体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单位为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范和审查纪要,在填埋库区、交通工程、排水工程和绿化工程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3.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3.1水土保持方案报批过程

2006年12月初,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筹建处委托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2007年1月,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3.2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

依照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以防止新增水土流失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结合主体工程已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项目,以水

土流失预测为科学依据,合理配置各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防治措施上做到开发与防治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包括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计和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设计。

3.2.1主要建设内容

在主体工程中,基于对工程安全的需要,已考虑一部分防护措施,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同时,也具有水土保持的效果,这部分工程项目有:

垃圾填埋场整修边坡、道路硬化、围墙、截洪沟及坡面排水和场区绿化等。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量汇总情况见表3。

表3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量汇总表

主体工程防

治区

交通工程防

一、工程措施

1、围墙

M

784.5

2、永久截洪沟

1880

3、临时截洪沟

950

4、排水沟

8000

11586

19586

5、三维土工排水网路

m2

456095

4769

460864

6盲沟

65600

7、HDPE管

3550

8、干砌块石

m3

1720

9、浆砌块石

3094

10、沙浆锚杆

T

153

11、喷射砼支护

13220

二、植物措施

1、绿化

14.17

0.74

14.91

各防治区新增的水土保持工程见表4:

表4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措施名称

交通工

程区

施工临时

设施区

1、土地平整

hn2

2.56

6.27

二、临时措施

1、砖砌挡墙

M3

200

2、填土草包

600

3、毡布

M2

18000

4、排水沟土

方开挖

5、沉沙池

土方开挖

32

砖砌

8.7

6白三叶

Kg

25.6

30.6

7、狗牙根

76.8

15

91.8

三、植物措施

1、白三叶

11.8

2、狗牙根

35.4

3、爬山虎

12950

322建设时间

本扩建工程于2007年1月开工,2009年12月15日通过竣工验收。

本工程涉及到的水土保持工程由无锡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总公司承建,由

无锡市市政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上海斯美科汇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施工全程监理,由无锡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竣工质量验收。

按照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三同时的原则,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植物措施在主体工程建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实施,于2009年底结束。

3.2.3投资概算

主体工程中水土保持功能设施预算投资为3389.13万元,其中水土保

持监测费30.0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3.6万元。

3.2.4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措施设计落实、调整情况

水土保持方案中的防治措施包括两个部分,即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和新增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这些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基本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执行,没有进行大的调整。

3.3工程质量及评定

由于水土保持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监理同时验收,没有作单

独项目划分和质量评估,故其工程质量与主体工程具有一致性。

上海斯美科汇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隧道段(A标段)工程质量的

总体评定: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质量保证资料及观感质量综合评定隧道工程总体得分95.49分,建议评定质量等级:

合格。

无锡市市政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对后山道路段(B标段)工程质量的总体评定:

该工程结构可靠。

功能齐全、工艺满足,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无锡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竣工质量评估意见:

我站在施工单位自评和监理单位评估推荐的基础上,按建设部规定对竣工资料、现场外观进行了检查和实际测量,未发现影响结构主体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的问题。

根据监理单位和质检单位的质量评估意见,水土保持工程和主体工程都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了竣工验收。

3.4防治效果

3.4.1防治目标

水土流失防治的总目标为预防和治理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减少新增水土流失危害,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生产,通过治理,维护工程安全,促进工程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具体目标为:

(1)扰动土地治理率:

采取措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开挖、填筑、占压等施工活动影响而降低或丧失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进行治理,控制和减少新增水土流失,使各防治区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6%以上;

(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各防治分区水

土流失治理程度达93%以上;

(3)水土流失控制比:

通过对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部位治理,使项

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控制率达90%以上,土壤侵蚀强度恢复到现状水平,控制比达到1.0;

(4)拦渣率:

工程开挖的土石方尽可能在工程建设中加以利用,拦

渣率达到98%以上;

(5)各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到位,并发挥作用,工程开挖及建设形成的裸露土地及时得到绿化,防治区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8%以上,防治区林草覆盖率达到50%以上。

342防治效果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目的在于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

水土流失,防治扰动面的土壤大量流失和开挖回填边坡的冲刷与垮塌,维护工程的安全运行;

绿化、美化环境,恢复改善工程占地区因占压、挖损、扰动破坏的土地及植被资源。

其效益主要体现在基础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几个方面,同时给填埋场和当地带来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

(1)基础效益

各防治分区扰动地表面积、水保措施面积及建筑物覆盖面积见表5:

表5基础效益各类面积统计表单位:

防治分区

扰动地表面积

水保措施防治面积

永久建筑物面积

主体工程防治区

1.37

交通工程防治区

3.30

4.16

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

临时堆料防治区

21.18

5.53

扰动土地治理率:

根据水保方案,对扰动部位均采取硬覆盖或绿化等

防护措施,水保工程实施后扰动土地面积26.71hm2几乎全部得到治理,

扰动土地治理率大于96%

水土流失治理度:

根据水保方案,对工程建设所涉及扰动部位均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到工程竣工时,水保措施防治面积21.18hm2

,水土流失治理度大于93%

水土流失控制比:

项目所在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容许值为500t/km2•a,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后,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为500t/km2•a,水土流失控制比为1.0。

拦渣率:

工程建设期,临时料场四周采取填土草包围护、砖砌挡墙等措施,厂区土石方开挖后及时用于回填,清基剥离的土层用于后期覆土绿化。

采取各项防护措施后,设计水平年填埋场的拦渣率可达到98%均满

足目标要求。

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覆盖率:

除永久建筑物、道路、排水沟等占地外,对防治责任区范围内的绿化面积均进行整地和绿化。

至设计水平年,主体工程区绿化面积达到14.17hm,交通工程防治区绿化面积达到3.30hm,临时设施防治区绿化面积达到1.18hm,临时堆料场区绿化面积达到2.53hot各防治分区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植被覆盖率见表6:

表6各防治分区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植被覆盖率统计表

防治责任范

围面积(hm)

可绿化面

积(hni)

植物措施面

积(hm)

植被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