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6999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x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神经调节 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神经调节教案

第24讲 神经调节

[最新考纲]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5年7考)

1.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2)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

(1)类型:

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2)结构基础:

反射弧。

3.反射弧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2017·全国卷Ⅱ,5B)(×)

(2)如图显示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

将建立反射后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小鼠体内不会发生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等现象(经典高考,10C、D)(×)

(3)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14·海南卷,11)(√)

(4)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2012·重庆,5C)(×)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3P16~17,考查内容侧重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类型的判断、反射弧分析等。

2.(教材P17“思考与讨论”改编)

(1)剖析“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

提示 ①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②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由一个神经元构成?

提示 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2012·全国新课标)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 看到酸梅分泌唾液应属“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参与,其中酸梅色泽可刺激视觉感受器进而引发兴奋的传导及反射的形成。

答案 C

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反射”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

(1)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均不能完成反射。

(2)要有适宜刺激(含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

(3)产生反应≠反射:

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方法体验】

(2014·安徽卷,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解析 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加,A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味觉不是完整的反射活动,B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中相关神经中枢参加,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延髓,D错误。

答案 C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2012·全国卷)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 由图(a)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b)传导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c)传到效应器(d),引起呼吸肌收缩,产生深吸气动作使肺扩张(引起呼气)。

人体屏住呼吸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

图(b)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位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形成了轴突—胞体型突触。

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方法体验】

(2017·海南五校联考)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反射弧中,突触的多少取决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数量的多少

B.刺激图中B处,A处和C处均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图中甲指的是效应器,乙指的是感受器

D.突触后膜都是胞体膜

解析 刺激图中B处,C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而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这是因为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图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因此甲指的是感受器,乙指的是效应器,C错误;突触后膜不一定是胞体膜,还有树突膜,D错误。

答案 A

考点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5年4考)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

(3)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与类型

①结构:

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主要类型

(2)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

单向。

原因如下:

①递质存在: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

②递质释放: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助学巧记

巧记神经递质“一·二·二”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

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速度

方向

可以双向

单向传递

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1)据图可知,兴奋传导的方向是由左向右。

(2)曲线图的横坐标是离刺激点的距离,不是刺激后的时间。

(3)图中③~⑤正恢复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使K+外流至平衡;①~③正形成动作电位,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2017·海南卷,16A)(√)

(2)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2016·海南卷,19B)(√)

(3)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2015·全国卷Ⅱ,D)(√)

(4)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015·山东卷,4C)(×)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3P17~19,考查角度侧重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机制,尤其侧重K+、Na+与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关系。

2016课标卷Ⅱ30还结合突触结构,以较大篇幅考查了突触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及特点。

2.(必修3P17图2-1及P19“思考与讨论”改编)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请思考:

(1)三幅图中可表示甲电极兴奋、乙电极不兴奋及乙电极兴奋、甲电极不兴奋的依次为    、    。

(2)若从电极乙的右侧施加适宜刺激,则电流计指针偏转状况应依次用哪些序号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

请具体说明其传递方式。

提示 

(1)③ ② 

(2)①②①③①

(3)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2015·经典高考)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在动作电位形成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解析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的外流所致,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使神经细胞外K+浓度下降,K+外流增多,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当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Na+内流不足以引起内负外正电位的逆转或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D正确。

答案 D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即学即练】

以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

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图2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

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图2②处K+通道开放;④处Na+通道开放

解析 钾离子从B侧运输到A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不消耗能量,所以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错误;图2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B正确;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图2中②处Na+通道开放以形成动作电位,④处K+通道开放以形成静息电位,D错误。

答案 B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2016·全国卷Ⅱ,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

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

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A—C会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2.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