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7870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

《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

所以我将在现实工作的案例中,从政府职能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从这些不同的使用者角度对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做出论述。

先实质性的理解了两者的应用现状,才能对其发展有正确的期望与判断。

本文的目的是对于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展望,是在实际工作中,定额计价如何更好的融入清单计价中。

而非使用大量的篇幅去阐述两者的异同,因此我们不应纠结于清单计价好还是定额计价好,两者并不对立。

我们应该思考两者怎样的使用,才能更好的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

因此本文将以更为直观的文字叙述,力求简明、易懂的论述两者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本文并不反应各不同单位之间利用清单计价方式或定额计价方式在经济利益上的博弈,仅讨论造价工作中使用清单计价或定额计价,对不同单位自身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所带来的优势与其发展方向。

第二章、本论

1.1施工单位的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

很多人说应该从政府的角度从上至下,先说明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在我国是怎样出现的、怎样发展的来开头。

但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两者更多的使用者身上找到论述的重点,因此我们从施工单位开始。

施工单位是建设项目实际的实施者,在此我们先不论总包、分包、再分包的单位区别,先定义为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单位。

施工单位负责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每一砖每一瓦、每一颗钉子都是施工单位的人员放到建设项目里去的。

施工单位对建设项目中工程主体的实际成本最为了解。

作为施工单位怎样准确的计算出自己的成本呢,最传统的办法准确而复杂。

就是自己一项一项的去计算现场工地的人工工资、奖金、福利、社会保险是多少、买各种材料一共用了多少、机械设备费是多少、管理人员费用开销有多少、各项税费交了多少,等等其他项目费用。

最后加到一起就得到了成本造价,再按单位的性质加入适当的利润。

这种方式十分的繁琐,不说收集所有的准确数据很困难,光是耗时和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就非常多。

于是在工程造价出现的初期国家相关部门就在吸取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生产效率情况下,将这些十分繁琐的工作分类,分部分项的按照一般施工水平及当时的计划定价制定出了定额;

各省又按当地一般情况制定了省级定额等等。

在编制定额初期,我国有能力的大型企业均为国有企业,国家统一定额是先参照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的施工能力、消耗量情况而制定,并适量的提高了消耗量,从而更符合一般水平。

本文不是论述定额的产生,因此对于定额的不同种类,编制过程等不再累赘叙述。

不同的人从事同一个工作,效率总是不一样。

有能力的企业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企业定额,使得数据更符合自身情况,让施工企业自身能更快捷的计算成本;

还没有能力的企业就使用国家、省级地方定额来初略计算。

当市场化的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结合施工条件的不同。

大家发现各施工企业间的施工能力差距越来越大,都有不同的优势劣势。

同一个企业部,不同施工班组间的差距,也逐步使得造价成本差距越来越明显。

于是清单计价登场了。

清单计价的理解很简单。

比如建设单位拿出一份工程量清单,100m3的C30带形基础商品混凝土施工,三家施工企业报价。

一个施工企业就开始计算了,1m3的C30商品混凝土需要320元,其他材料草袋、水数量乘单价要0.5元;

1个熟练工需要0.25个工日,他的工资是1个工日300元,那人工就是75元;

商品混凝土只用混凝土振捣器0.05个台班,租一天是50元,机械费是2.5元;

管理费结合工期平摊到100m3混凝土里,3元/m3;

利润,为了中标按直接费2%计算,再算上规费、税金。

综合单价就出来了是428.65元/m3,于是报价4286.5元。

第二家企业有一家供应商品混凝土的战略合作伙伴,C30商品混凝土的价格只要290元;

熟练工工资500元/天,打1m3混凝土只需要0.1个工日;

振捣器资产折旧已折完;

利润要求要到15%。

计算后报价综合单价为409.77元/m3,报价4097.7元。

第三家企业有自己的企业定额,利润率标准,直接套用后综合单价415.17元/m3,报价4151.7元。

案例到此,不必讨论报价谁更有优势,只为说明清单计价的自主性,就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出报价。

更符合贴近市场情况,如果使用定额计价,价格雷同,不能实际的反应出施工单位自身的优势。

所以现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看到的计价方式多为清单计价,或采用定额计价的表现形式但可以结合市场或自身情况调整容。

这也是现实工作中为什么会出现对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混淆的重点,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定额计价方式。

很多造价人员,应该说以前的预算人员所接受并使用,一下用了几十年,突然改变不习惯。

于是普遍的出现了采用定额计价的表现形式但可以调整容的情况。

对此我国已在《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国有资产参与投资的项目,必须采用清单计价等问题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清单计价较定额计价的优势,在施工企业使用时显而宜见。

但在不同的企业又存在不同的问题。

在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中,虽然大多有自己的企业定额,但施工技术发展快,中下层人员更替速度也较快,定额却不能根据情况及时更新;

市场上主要材料价格的变化更快,定额计价来计算成本的方式,很难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

大型项目众多,在清单计价时,在管理上也很难针对某一项目做出调整,往往只能按自身近期报价案例,为了中标使劲压低成本,得不偿失。

这是大型施工企业在造价相关方面,一直存在的重要问题。

而中型企业,这里泛指500-2000人的施工企业。

在使用清单计价时,能准确的结合自身情况、项目情况计算出更真实的成本。

但这样的企业一般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耗时较长的建设项目,在成本控制上没有了标准,在此类项目中只能查财务账,从其他领域确定成本,但成本都已确定,除了吸取经验,对于造价控制已失去了实际意义。

清单计价,并不能完整的发挥其成本控制的作用。

对于小型企业,同时施工的项目不会太多。

管理者对企业各个班组的能力,机械设备情况等更为了解,使用清单计价更能准确的计算成本,进行成本控制。

从1996年开始,出现下岗潮,各大型国有企业为控制自身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进行改革。

而工程造价这一词汇也在当时的中国应运而生,2003清单计价规的出现,使定额计价逐步退居二线。

为什么是退居二线而不是退休呢?

因为它还退不了。

我国于1957年由原国家建委颁发了第一部建筑安装工程定额《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至《200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出台,期间经历了46年,改革开放前,至改革开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计划经济有近三十年时间。

当时建设工程都是国家政府指定谁来修,工资国家发,材料国家供应,不够打个报告再加点,修完国家指定谁来运营、使用。

工程造价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实际不到30年,造价人员的整体水平不够高,大多的造价人员不了解工艺。

如果直接按清单计价,丢给造价人员一堆图纸,让他算出工程量,企业完成这些工程量需要多少钱,大多造价人员无从着手。

还得去翻翻定额,但不是使用定额计价,是翻翻定额里人材机的消耗量。

在计算完工程量后,根据定额中的消耗量结合市场价格计算出造价;

然后根据企业自身优劣势作出调整。

定额计价的造价成本控制在大型企业中依然不可或缺,上述讨论了大中小型企业在现阶段使用清单计价存在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就是在使用清单计价时结合定额计价,使定额计价更好的融入清单计价。

比如现在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在企业部的造价成本控制核算中,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在共同使用,主要还是依靠定额计价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其定额计价已基本与清单计价相融合。

下面就来仔细分析一下该单位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的使用。

该单位是国有大型企业,在国家对招投标工作的指导下,必须使用清单计价。

因此在该企业进行造价成本核算时采用清单计价方式。

但该单位项目众多,又分布较广从南至北,由西到东到处都有同时在建的项目。

各地人工工资不同,材料价格不同,运输费用、规费、税费均有差异。

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定额及以往经验和主要施工队伍情况制定出企业消耗量定额,建立庞大的材料价格数据库,并尽量及时的根据市场变化更新数据。

每一个子单位在进行某一项目清单计价时,均采用数据库中的消耗量及材料价格进行预算,初步结果的修改根据子单位优劣势结合项目所在地情况进行调整。

招投标的实际情况是尽量降低利润,在确保可行的情况下提高该项目主要工程量所需的人工机械效率,降低消耗量,抢工期来创造利润。

分包时根据中标合同情况,最为合理的按施工技术优劣势,以中标价及质量、工期为标准,向下分包再次创造利润空间。

到这里很多人会有疑问,但本文仅正面的从现实案例的叙述中讨论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应用于发展,对于现实存在的其他问题不予讨论。

在施工阶段,以中标价为底线,按照清单计价分部分项环节中人材机的消耗量为标准。

实时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并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人工、机械工艺、效率;

降低材料损耗。

达到控制造价成本的目的。

有些体会是从事过建设项目现场造价工作才会有的。

在施工现场,看到什么都折算成钱,然后就是怎样做能节约钱。

这就是施工企业在造价成本控制中,其他站在不同角度的单位无法做到的。

清单计价的意义发挥的更为充分。

该企业的统一消耗量与材料价格数据库,就是该企业的定额计价方式。

在互联网+的时代定额早已不是一本书,安静的呆在那不会动的东西。

该企业在进行项目成本核算时,使用该企业的定额计价标准,对项目的利润进行有效的核算。

如果没有定额计价,光使用清单计价,大型施工企业无法有效的对每个项目进行成本管理与调控,清单计价的作用也不能得到完整的发挥。

这里就体现出了,清单计价是自主控制成本的最好方式,而定额计价是施工企业管理规标准。

两者都需要存在,清单计价应更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

定额计价应更快、及时的不断更新,从而更充分、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1.2政府职能部门的定额计价

这里的政府职能部门指的是政府财政、审计单位对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应用,并非指国家部委或造价协会等单位的编制、调控、指导。

现今我国的多数建设项目均为国有投资或国有资产参与投资,因此都需要进行预算评审、结算审计等工作。

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权威的工程造价金额确认单位,所给出的结论必须要有实际意义,要符合项目的实际工程造价。

但他们又不能结合各个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自主的、主观的给出结论。

所以现今政府职能部门在进行预算评审或结算审计时仍然采取定额计价。

以清单计价的模式采用定额消耗量,按市场价调整材料价格,按各类有效文件调整人工、机械价格。

客观的确定该项目的工程造价,实质上是有定额计价的标准可作为依据,体现其公正性、客观性。

所有评审、审计工作的中途数据,均采用定额模式调整人材机价格。

最后得到的结论与被评审、审计金额进行比较,再确定结果。

对外每个省定期有造价协会发布的造价信息;

政府部门公布的各项人材机调整文件;

规费税费相关文件。

政府职能部门部有各自的材料价格信息库及大量的已审核过的同类工程项目数据。

政府职能部门使用这些作为自己的定额,他们能更快的更新自己的定额,使用定额计价对工程项目进行预算评审和结算审计。

从而尽可能的杜绝审核人员的主观判断,给评审、审计结果带来的不公正。

所以政府职能部门所需要的权威性与标准统一性只有定额计价才能提供。

而经过预算评审,通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签订的合同文件中投标文件的商务部份,清单计价确定的单价和金额数据,一般情况下是政府职能部门予以承认和确定的,但只作为参考。

因为他们审出的金额是这个工程实际所需造价是多少,而不是已达成的协议、合同,如果出入较大,有权对建设单位的招标控制价及招投标、签约程序提出异议。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案例说明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在政府职能部门中发挥的作用。

2013年10月14日,市轻轨1号线预算评审工作在市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评审中心(以下简称评审中心)正式开始。

主要工作容是招投标文件审核;

招标控制价审核;

招投标程序审核。

虽都与造价相关,而招标控制价的审核是其中的重点,也与我们学习的工程造价最为密切。

建设单位市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轻轨公司),按照规定报送的招标控制价是清单计价,而评审中心在针对该项目确定的审核方式依然是采取定额计价。

轻轨工程在我省从未出现过,这是第一个项目,该项目的分部分项容,许多新型建筑材料、机械的使用没有先例可以参考。

建设单位轻轨公司对其清单计价数据的来源作出了一定的解释,但较为片面、主观。

评审中心通过与其他已建成轻轨项目的省、市级单位沟通后,在针对该项目的第一次工作会上提出,采用国家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2008)分部分项项目及消耗量结合我省《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2004)取费标准,结合省政府对人工机械、税金调整文件。

漏项采用《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2004)及《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4)、《省装饰装修工程计价定额》(2004)、《省安装工程计价定额》(2004)确定。

计算工程量后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GB50500-2013)列项,审核报送招标控制价的清单计价文件中单价分析表及所有容。

会后专门抽取一个小组,使用报审图纸某一标段,自己列项完全采用定额计价方式对轻轨1号线预算进行编制。

材料价格以评审中心材料信息库为准,暂缺材料价格在3天通过正规询价程序确定。

最后审核的容和这个小组编制的定额计价预算数据十分吻合。

于是整个1号线项目均采用定额计价进行审核。

这个案例只在说明在同一消耗量标准下,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结果是不存在大的差异的,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定额也能灵活的在调整改变材料价格后达到与清单一致的效果。

当然这个前提是在同一消耗量标准下,清单计价的优势是其自主性和符合市场规律。

而定额计价的优势体现的是其客观性,作为标准来使用。

因此在政府职能部门使用定额计价的关键是生产效率变化及市场人工、材料、机械变化的及时更新。

其实现今政府职能部门所使用的定额计价,已经是融合了清单计价的特性在的产物。

更能说明的问题是这两者并非对立,应更好的融合才能为工程造价工作带来更多的效用。

这个案例还没有完,因存在某些社会影响,我在此对后事略提重点,以说明清单计价在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的重要意义。

因为轻轨工程师我市超大型重点项目,第一批1-4号线的建设预计工期20年;

第二批5-10号线的建设预期20年;

计划到15号线完成需要近60年时间,市对其工期要求十分重视。

说白了就是先上马了,由于轻轨公司于施工单位已签订施工合同,该合同结算方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2008),不足部分按《铁路轨道预算定额》(2006)补充,采用清单计价的单价承包合同。

由于《铁路轨道预算定额》(2006)各项消耗量均高于省2004年定额相关项目,工程造价在1号线的24个标段中,某1个标段就高出了近2500万元。

在后来的工作中,只有在多方协商后,施工单位同意已单价下浮给予政府工程优惠的形式,二次确定合同价。

这个问题充分的说明了现今我国现实的造价工作中对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的混淆使用出现的弊端,该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的合同写明清单计价,但由于轻轨项目的对施工单位的技术要求,造成全国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数量不多,虽然是要求清单计价,实质上还是定额计价,未考虑施工单位自身施工水平、项目所在地施工条件水平,一味的套用定额,只是最后以清单的形式表现而已。

完全没有体现清单计价的作用。

这样的现实案例,在以国有投资为主体的现在,比比皆是。

但想改变这一现状,促使造价成本控制在国有投资中发挥作用,就只清单计价或定额计价而言,其力甚微。

案例中评审中心将清单计价融入定额计价,看清了许多定额计价的不足之处加以调整,迅速的更新材料价格库,达到了目的;

轻轨公司与其施工单位将定额计价混淆于清单计价中,在有定额为依据的情况下,大幅度的提高了工程造价,以赢得更高的预算。

无论孰是孰非,这都是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应用。

同样是刀,就看什么人用了。

1.3建设单位的清单计价

建设单位是指建筑工程的投资方,但不一定拥有产权,不一定是项目的业主,有置换形式的、有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的很多类型,在这里不予深究。

政府为主体的上述已举例,其中有很多可以叙述的,但总有些社会影响,就不再多说了。

这里就从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个民营房开企业角度,看看建设单位在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上的应用,及计价方式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建设单位是投资者,是建设项目功能的设定者,是工程造价的初步确定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程造价实质上是为建设单位服务的。

在能达到设计功能的同时,花最少的钱是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理想状态。

他们较施工单位来说,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工程造价。

建设单位从项目建议书开始,直至竣工决算交付使用,到最后的经济评价,是对项目最为了解的人。

施工单位是合同价款的获得者,站的角度可以从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收益来进行计价工作。

而作为建设单位是付款方,却不能一味的节约工程造价成本。

需要权衡利弊,作出更多的决策,来促使建设项目达到设计功能完善又控制成本的目的。

现今非国有资产建设单位的投资项目,较国有资产投资项目更符合市场要求,较国有资产投资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更为紧密,效率和目的性也较高。

接下来我们从一个非国有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的角度,来论述一下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使用情况。

市德福中心项目,位于高新区黔灵山路与长岭南路交汇处。

开发商德福房地产开发,本土的一家中型房开企业。

该项目占地8.39万方,建筑面积43.02万方,15栋高层建筑均定位为商业、办公用房,全玻璃幕墙结构,计划投资约11亿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约8.5亿元。

项目在建,未竣工。

建设单位德福房地产开发就较为健全的企业管理体系,财务制度。

但其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并不多,且为本土私营企业,对于工程管理虽然十分重视,然中、高层管理人员经验并不十分丰富,工程管理体系也不十分完善。

这不是特例,很大一部分本地的建设单位均存在此类问题。

他们依重财务管理来主导工程建设上的工程造价或工程建设本身的管理。

明显的弊端存在于对工艺了解不够深入,对工期安排、设计功能对造价的影响、新增变更事项对整个项目带来的变化等风险准备不够充分。

他们也认识到此类弊端,专门雇佣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造价人员等进行工程管理。

但针对单个项目而聘请的专业人员,大多为中低层管理人员,对项目的决策等事项并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德福中心的情况。

在初始筹划项目建议书到最为重要的设计阶段,建设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多次考察,借鉴发达地区某一或多种优秀设计方案来融合成该项目的总设计思路和功能要求。

在设计完成前很难有人对大的思路提出异议,因为没有一个利益冲突对象来提出此类问题。

专家的评价也是走走过场了事,没有提出实质的修改。

问题出现的很多,这里我们仅对计价相关事项做出阐述。

该项目进入公开招投标阶段,招标文件合同条款采用清单计价。

图纸与工程量清单一到投标人手上,问题就开始显现了。

由于该项目所有建筑均采用玻璃幕墙结构,其所占工程比例非常大,而此玻璃幕墙的设计正是完全借鉴其他项目。

借鉴的项目处于沿海地带并临近海边,其厚度及强度要求远高于项目所在地。

设计时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修改,然未对其幕墙安装边线尺寸及预埋件做出修改。

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转接件铝立柱、横梁、避雷防火的安装。

且在特征及容描述中按玻璃幕墙平方米计,对相关子项、辅材未作出详细说明。

投标单位提出此类问题,建设单位最后只能作出玻璃幕墙相关项目删除另行招标的决定。

从初设概算到设计图预算,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且不谈设计人员的问题,光造价人员有多少人参与?

这一问题恰恰反应了现今我们从事造价的人员问题,对工艺的不了解,对施工程序的不清晰,只会套软件看结果。

清单计价的工程量清单中很重要的一环其对特征及容的准确描述,根据描述的不同,子项也会不同。

根据编制水平的不同,同一名称项目,清单特征要求不同,差别会非常大。

玻璃幕墙如此重要的一项都如此,其他的错漏更多。

因此该项目在施工中反复遇到各种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效率、工期。

该项目原定工期至2014年3月20日1-7号楼竣工,直至今天还未完全竣工,这对建设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

虽然整个工期的延长有多方面的很多原因,不仅是计价的问题。

但在清单计价中一份好的工程量清单,肯定是能为建设单位带来许多现实利益的。

也能避免许多与施工单位间的磨檫,提高一定的效率。

然而现实情况和上述案例一样,因为对于工程造价的理解,和人员自身水平、经验的问题,在使用清单计价时总是存在各类问题。

这不是单一的特例,是我国整个工程造价水平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

各种缺项、漏项;

工程量计算规则不清晰;

转换单位错误等问题比比皆是。

清单计价较定额计价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自主性,但有了自主性的同时,造价人员首先得“自主”的清楚这一分部分项工程是要做什么,要怎么做。

而且要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给出结论。

从清单计价中表现出来的应该是,建设单位看了知道建成什么样;

施工单位看了要能明确需要怎样建。

而且是要细到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能让双方清楚。

我们现在的清单计价让不同人看了就有不同的解释,那还谈什么控制成本?

造价工作原于工程本身,本来是为了更系统、更清晰的了解每一个环节的造价,而系统的归类。

不论是定额计价还是清单计价都是为了让大家更明确,而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变得更为复杂,反而失去了本身已有的很多作用。

第三章、结论

本文只是说了几个没头没尾的故事,但都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

本文引用的文章较少;

作为论文,深度也很欠缺。

然其本意只是为了让初涉造价者能清晰的了解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的应用情况,通过叙述让更多的人对不同的计价方式作出展望。

清单计价的发展是应该更清晰,更简便,让更多的人了解造价,也是其本身发展的一个必要点,只有更多的了解,整体造价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定额计价作为一个标准的存在,我国定额更新速度太慢,但只要定额本身从消耗量和材料价格两方面的更新,能与互联网+的时代步伐相结合,就能给使用它的政府职能部门及大多数的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利益。

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有异同,但并不相斥。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更愿意用个比喻来形容他们的发展方向。

定额计价更像理论,有标准可循;

清单计价可以比作实践,更符合市场或自身情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它们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2013版)

[2]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总站.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人民.2005

[3]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