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6663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本组课文的主题,明确学习本组课文的基本要求。

2、初步流利朗读本组课文,了解本组课文的大致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1、学生观看图片。

2、齐读主题并记在书上。

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物图片,引领学生感受动物的魅力,抛出问题:

“如果让你来介绍这些动物,你该怎么介绍?

”导入单元学习。

板书单元主题:

自然万象

二、浏览导语,明确重点

 

1、根据经验,教材哪部分会提示本组学习的重点?

(单元导语和交流平台)

2、默读单元导语和交流平台,划出学习重点。

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1)抓住课文要点;

(2)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受

 

1、学生浏览课本第三单元内容。

2、识记本组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初读师生交流。

4、学生读文。

5、请同桌间互读,并为他打出评价星。

6、梳理文章内容:

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你能根据课文简单说说吗?

7、学生选择课文浏览,就好的片段进行介绍。

1、请大家快速浏览本单元课文,看看有哪些板块,介绍了几篇课文,分别是什么题目?

2、带着单元导语的方法提示,请大家快速读4篇课文,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圈出本单元生字,互相读准、读熟。

3、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你能根据课文简单说说吗?

4、你最喜欢那篇课文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篇文章再快速浏览一下,选择一个好的片段介绍给大家。

四、总结

要想将事物讲述清楚,我们必须学会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

比如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

板书设计

自然万象

(1)抓住课文要点;

(2)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精读课文教案

9鲸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习惯和方法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3、人文渗透目标:

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内容解构:

1、字:

鲸、猪、鄂、哺、滤、肺、矮、判、胎

2、词:

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3、句:

①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③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④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三、导学思路: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教学本文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

(3)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四、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标注段落序号。

2、搜集关于鲸的图文资料。

五、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观看多媒体。

2、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关于鲸的资料。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

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板书课题:

鲸)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勾画标记。

2、同桌交流补充。

3、指生汇报,教师边听边出示简练的概括。

1:

鲸特别大;

2:

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3:

鲸的种类;

4—7自然段分别从进食、呼吸、睡觉、生长特点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1、师:

请大家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并边读书边勾画。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和内容。

三、细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

1.自主阅读,圈点批划。

2.小组交流。

(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读书批注比较充分,观点鲜明,则考虑直接进入集体交流。

3、班级交流。

哺乳动物,不是鱼

种类:

须鲸、齿鲸

吃食:

须鲸——虾和小鱼

齿鲸——大鱼和海兽

呼吸:

睡觉

胎生

师:

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

请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说明。

四、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1.读文章的第1自然段,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朗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1、引导学生仔细读文,边读边想:

课文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

以第1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

(加以品读)

2、让学生把2—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找出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五、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1、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2、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

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哺乳动物,不是鱼

种类:

须鲸、齿鲸

吃食:

须鲸——虾和小鱼

鲸齿鲸——大鱼和海兽

呼吸:

睡觉

胎生

说明方法:

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11新型玻璃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习惯和方法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人文渗透目标:

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二、内容解构:

1、字:

盗、嫌、夹、恙、藕、粘、噪、废

2、词:

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

3、句:

①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②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③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三、导学思路:

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功能独特的新型玻璃层出不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伊始,教师可先告知学生这堂课将要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前提是要学好《新型玻璃》这篇课文。

初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如,轻声读、默读、同桌对读)通读课文,读熟课文,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思考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自己练习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填写在表格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之后再全班交流。

四、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标注段落序号。

2、收集有关玻璃的资料。

五、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学生谈玻璃作用。

2、学生谈对“新型”的理解。

3、学生自由质疑提问。

4、齐读课题。

1、师: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

“新型”是什么意思?

3、师: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学习了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板书课题:

新型玻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几种新型玻璃?

并勾画批注。

2、交流:

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课文共写了5种新型玻璃:

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1、要求学生默读,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几种新型玻璃?

2、指导学生进行交流,适时板书。

三、重点品读,体会特点

 

1.自主阅读,圈点批划。

2.交流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表格。

1、老师引导学生快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它有什么作用?

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2、出示表格,组织学生运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其他文字,完成表格。

四、探读课文,归纳说明方法

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归纳出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师:

课文清晰地给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作者在介绍时使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五、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想象,让其充满自信。

板书设计

新型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加丝网防盗玻璃

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 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吸热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阻挡强光和冷气

消音玻璃

消除噪音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略读课文教案

10松鼠、12假如没有灰尘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读写“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然而、面临、颗粒、来源、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习惯和方法目标:

1、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人文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二、内容解构: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