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4597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Word格式.docx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Word格式.docx

机械噪声:

A轴承发出的噪声,可能是轴承钢珠破损,润滑油太少,这时,将一螺丝刀头部顶在轴承油盖得外面,柄部附耳旁,可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

B空气摩察产生的噪声。

这种声音很均匀,不是很强烈,可判断为正常。

C电动机扫膛引起的噪声,这种噪声的特点是有嚓嚓的声音,对于刚修过的电动机,运行时假设发现有噪声,可检查电流是否平衡,转动是否灵活,转速是否达到额定转速,如无以上问题,可能是定子槽内绝缘纸或竹屑突出于槽口外,致使转子于其相摩察这时声音的特点是既尖又高。

电磁噪声:

A转子和定子长度佩合不好,转子长度指一个轴承到另一个轴承的距离,定子长度指从一个轴承室到另一个轴承室的距离,正常情况下,定子长度比转子长度略长一点,如相差太多,可能出现一种低沉的“翁〞声。

B转子轴向移位,这种移位也可能发生电磁噪声,而且造成空载电流增大,电动机的电池性能降低。

C定子,转子槽数佩合不当,装佩过程中错装了另外的转子。

D定子转子间气息不均匀,定子转子失圆,也可能是轴有稍微的弯曲等。

此外,电动机绕组缺相,匝间短路,相间短路,过载运行等均能引起电磁噪声。

六,电动机温升过高或绕组烧毁:

正反转的次数过于平凡,使电动机常常工作在启动状态下,往往引起温升过高,甚至烧毁绕组。

常见的原因有:

被驱动的机械卡主,四周环境嚷度过高,皮带过紧,电磁局部的故障,电源电压过高,过低,电动机端部线圈间的间隙与铁芯通风孔堵住,风扇叶损坏等。

七、三相异步电机接线图

三相异步电机接线图:

三相电动机的三相定子绕组每相绕组都有两个引出线头。

一头叫做首端,另一头叫末端。

规定第一相绕组首端用D1表示,末端用D4表示;

第二相绕组首端用D2表示,末端用D5表示;

第三相绕组首末端分别用D3和D6来表示。

这六个引出线头引入接线盒的接线炷上,接线炷相应地标出D1~D6的标记,见图

(1)。

三相定子绕组的六根端头可将三相定子绕组接成星形或三角形,星形接法是将三相绕组的末端并联起来,即将D4、D5、D6三个接线炷用铜片连结在一起,而将三相绕组首端分别接入三相交流电源,即将D1、D2、D3分别接入A、B、C相电源,如图

(2)所示。

而三角形接法如此是将第一相绕组的首端D1于第三相绕组的末端D6相连接,再接入一相电源;

第二相绕组的首端D2于第一相绕组的末端D4相连接,再接入第二相电源;

第三相绕组的首端D3于第二相绕组的末端D5相连接,再接入第三相电源。

即在接线板上将接线炷D1和D6、D2和D4、D3和D5分别用铜片连接起来,再分别接入三相电源,如图(3)所示。

一台电动机是接成星形还是接成三角形,应视厂家规定而进展,可以从电动机铭牌上查到。

三相定子绕组的首末端是生产厂家事先设定好的,绝不可任意颠倒,但可将三相绕组的首末端一起颠倒,例如将三相绕组的末端D4、D5、D6倒过来作为首端,而将D1、D2、D3作为末端,但绝不可单独将一相绕组的首末端颠倒,否如此将产生接线错误。

如果接线盒中发生接线错误,或者绕组首末端弄错,轻如此电动机不能正常起动,长时间通电造成启动电流过大,电动机发热严重,影响,重如此烧毁电动机绕组,或造成电源短路。

八、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故障分析和处理

绕组是电动机的组成局部,老化,受潮、受热、受侵蚀、异物侵入、外力的冲击都会造成对绕组的伤害,电机过载、欠电压、过电压,缺相运行也能引起绕组故障。

绕组故障一般分为绕组接地、短路、开路、接线错误。

现在分别说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检查方法。

一、绕组接地

指绕组于贴心或于机壳绝缘破坏而造成的接地。

1、故障现象

机壳带电、控制线路失控、绕组短路发热,致使电动机无法正常运行。

2、产生原因

绕组受潮使绝缘电阻下降;

电动机长期过载运行;

有害气体腐蚀;

金属异物侵入绕组内部损坏绝缘;

重绕定子绕组时绝缘损坏碰铁心;

绕组端部碰端盖机座;

定、转子磨擦引起绝缘灼伤;

引出线绝缘损坏于壳体相碰;

过电压〔如雷击〕使绝缘击穿。

3.检查方法

〔1〕观察法。

通过目测绕组端部与线槽内绝缘物观察有无损伤和焦黑的痕迹,如有就是接地点。

〔2〕万用表检查法。

用万用表低阻档检查,读书很小,如此为接地。

〔3〕兆欧表法。

根据不同的等级选用不同的兆欧表测量每组电阻的绝缘电阻,假设读数为零,如此表示该项绕组接地,但对电机绝缘受潮或因事故而击穿,需依据经验判定,一般说来指针在“0〞处摇晃不定时,可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电阻值。

〔4〕试灯法。

如果试灯亮,说明绕组接地,假设发现某处伴有火花或冒烟,如此该处为绕组接地故障点。

假设灯微亮如此绝缘有接地击穿。

假设灯不亮,但测试棒接地时也出现火花,说明绕组尚未击穿,只是严重受潮。

也可用硬木在外壳的止口边缘小扣,敲到某一处等一灭一亮时,说明电流时通时断,如此该处就是接地点。

〔5〕电流穿烧法。

用一台调压变压器,接上电源后,接地点很快发热,绝缘物冒烟处即为接地点。

应特殊留意小型电机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两倍,时间不超过半分钟;

大电机为额定电流的20%-50%或逐步增大电流,到接地点刚冒烟时立刻断电。

〔6〕分组淘汰法。

对于接地点在铁芯心里面且烧灼比拟厉害,烧损的铜线于铁芯熔在一起。

采用的方法是把接地的一相绕组分成两半,依此类推,最后找出接地点。

此外,还有高压试验法、磁针探索法、工频振动法等,此处不一一介绍。

4.处理方法

〔1〕绕组受潮引起接地的应先进展烘干,当冷却到60——70℃左右时,浇上绝缘漆后再烘干。

〔2〕绕组端部绝缘损坏时,在接地处重新进展绝缘处理,涂漆,再烘干。

〔3〕绕组接地点在槽内时,应重绕绕组或更换局部绕组元件。

最后应用不同的兆欧表进展测量,满意技术要求即可。

二、绕组短路

由于电动机电流过大、电源电压变动过大、单相运行、机械碰伤、制造不良等造成绝缘损坏所至,分绕组匝间短路、绕组间短路、绕组极间短路和绕组相间短路。

1.故障现象

离子的磁场分布不均,三相电流不平衡而使电动机运行时振动和噪声加剧,严重时电动机不能启动,而在短路线圈中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导致线圈迅速发热而烧毁。

2.产生原因

电动机长期过载,使绝缘老化失去绝缘作用;

嵌线时造成绝缘损坏;

绕组受潮使绝缘电阻下降造成绝缘击穿;

端部和层间绝缘材料没垫好或整形时损坏;

端部连接线绝缘损坏;

过电压或遭雷击使绝缘击穿;

转子于定子绕组端部相互摩擦造成绝缘损坏;

金属异物落入电动机内部和油污过多。

〔1〕外部观察法。

观察接线盒、绕组端部有无烧焦,绕组过热后留下深褐色,并有臭味。

〔2〕探温检查法。

空载运行20分钟〔发现异常时应立刻停止〕,用手背摸绕组各局部是否超过正常温度。

〔3〕通电实验法。

用电流表测量,假设某相电流过大,说明该相有短路处。

〔4〕电桥检查。

测量个绕组直流电阻,一般相差不应超过5%以上,如超过,如此电阻小的一相有短路故障。

〔5〕短路侦探器法。

被测绕组有短路,如此钢片就会产生振动。

〔6〕万用表或兆欧表法。

测任意两相绕组相间的绝缘电阻,假设读书极小或为零,说明该二相绕组相间有短路。

〔7〕电压降龚。

把三绕组串联后通入低压安全交流电,测得读书小的一组有短路故障。

〔8〕电流法。

电机空载运行,先测量三相电流,在调换两相测量并比照,假设不随电源调换而改变,较大电流的一相绕组有短路。

4.短路处理方法

〔1〕短路点在端部。

可用绝缘材料将短路点隔开,也可重苞绝缘线,再上漆重烘干。

〔2〕短路在线槽内。

将其软化后,找出短路点修复,重新放入线槽后,再上漆烘干。

〔3〕对短路线匝少于1/12的每相绕组,串联匝数时切断全部短路线,将导通局部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供应急使用。

〔4〕绕组短路点匝数超过1/12时,要全部拆除重绕。

三、绕组短路

由于焊接不良或使用腐蚀性焊剂,焊接后又未去除干净,就可能造成壶焊或松脱;

受机械应力或碰撞时线圈短路、短路于接地故障也可使导线烧毁,在并烧的几根导线中有一根或几根导线短路时,另几根导线由于电流的增加而温度上升,引起绕组发热而断路。

一般分为一相绕组端部断线、匝间短路、并联支路处断路、多根导线并烧中一根断路、转子断笼。

电动机不能启动,三相电流不平衡,有异常噪声或振动大,温升超过答应值或冒烟。

〔1〕在检修和维护保养时碰断或制造质量问题。

〔2〕绕组各元件、极〔相〕组和绕组于引接线等接线头焊接不良,长期运行过热脱焊。

〔3〕受机械力和电磁场力使绕组损伤或拉断。

〔4〕匝间或相间短路与接地造成绕组严重烧焦或熔断等。

断点大多数发生在绕组端部,看有无碰折、接头出有无脱焊。

〔2〕万用表法。

利用电阻档,对“Y〞型接法的将一根表棒接在“Y〞形的中央点上,另一根依次接在三相绕组的首端,无穷大的一相为断点;

“△〞型接法的短开连接后,分别测每组绕组,无穷大的如此为断路点。

〔3〕试灯法。

方法同前,等不亮的一相为断路。

〔4〕兆欧表法。

阻值趋向无穷大〔即不为零值〕的一相为断路点。

〔5〕电流表法。

电机在运行时,用电流表测三相电流,假设三相电流不平衡、又无短路现象,如此电流较小的一相绕组有局部短断路故障。

〔6〕电桥法。

当电机某一相电阻比其他两相电阻大时,说明该相绕组有局部断路故障;

〔7〕电流平衡法。

对于“Y〞型接法的,可将三相绕组并联后,通入低电压大电流的交流电,如果三相绕组中的电流相差大于10%时,电流小的一端为断路;

对于“△〞型接法的,先将定子绕组的一个接点拆开,再逐相通入低压大电流,其中电流小的一相为断路。

〔8〕断笼侦察器检查法。

检查时,如果转子断笼,如此毫伏表的读数应减小。

4.断路处理方法

〔1〕断路在端部时,连接好后焊牢,苞上绝缘材料,套上绝缘管,绑扎好,再烘干。

〔2〕绕组由于匝间、相间短路和接地等原因而造成绕组严重烧焦的一般应更换新绕组。

〔3〕对断路点在槽内的,属少量断点的做应急处理,采虞组淘汰法找出断点,并在绕组断部将其连接好并绝缘合格后使用。

〔4〕对笼形转子断笼的可采用焊接法、冷接法或换条法修复。

四、绕组接错

绕组接错造成不完整的旋转磁场,致使启动困难、三相电流不平衡、噪声大等症状,严重时假设不与时处理会烧坏绕组。

次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某极相中一只或几只线圈嵌反或头尾接错;

极〔相〕组接反;

某相绕组接反;

多路并联绕组支路接错;

“△〞、“Y〞接法错误。

电动机不能启动、空载电流过大或不平衡过大,温升太快或有剧烈振动并有很大的噪声、烧断保险丝等现象。

误将“△〞型接成“Y〞型;

维修保养时三相绕组有一相首尾接反;

减压启动是抽头位置选择不适宜或内部接线错误;

新电机在下线时,绕组连接错误;

旧电机出头判断不对。

3.检修方法

〔1〕滚珠法。

如滚珠沿定子内圆周外表旋转滚动,说明准确,否如此绕组有接错现象。

〔2〕指南针法。

如果绕组没有接错,如此在一相绕组中,指南针经过相邻的极〔相〕组时,所指的极性应相反,在三相绕组中相邻的不同相的极〔相〕组也相反;

如极性方向不变时,说明有一极〔相〕组反接;

假设指向不定,如此相组内有反接的线圈。

〔3〕万用表电压法。

按接线图,如果两次测量电压表均无指示,或一次有读数、一次没有读数,说明绕组有接反处。

〔4〕常见的还有干电池法、毫安表剩磁法、电动机转向法等。

〔1〕一个线圈或线圈组接反,如此空载电流有较大的不平衡,应进厂返修。

〔2〕引出线错误的应正确判断首尾后重新连接。

〔3〕减压启动接错的应对照接线图或原理图,认真校对重新接线。

〔4〕新电机下线或重接新绕组后接线错误的,应送厂返修。

〔5〕定子绕组一相接反时,接反的一相电流特殊大,可根据这个特点查找故障并进展维修。

〔6〕把“Y〞型接成“△〞型或匝数不够,如此空载电流大,应与时更正。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缺相运行故障

1、缺相运行的现象

三相异步电动机缺相运行,是指三相供电电源缺相缺少一相或电动机三相绕组中有一相断路而造成电动机异常的运行状态也叫断相运行。

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烧毁大多数是由于电动机缺相运行造成的,当电动机处于过载状态时,负载功率一样的情况下,缺相运行电流比正常运行电流要高一倍左右。

此时,如果不与时处理,电动机绕组就将会烧毁。

如果电动机在起动前就有一相断路,有可能接通电源后只发出噪声并不能起动,此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否如此,也会烧毁绕组。

2、缺相运行原因

〔1〕星型接法断一相电源。

如图8(a〕当电动机正在运行,由于某种原因,有一相断路〔如W相绕组在L3处断开〕,如此W相绕组中就无电流,U、V两相绕组成为串联关系,接在380v电压上,这时两个绕组中流过同一电流,这就是缺相运行。

此时电动机仍可继续运转,但工作的两相绕组中,每相两端电压只有190v〔正常工作时相电压220v〕。

由于相电压降低,旋转磁通也相应降低。

但是负载不变,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也不变,因此定子电流将增大。

此外,从功率角度来分析,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三相绕组平均负担的功率必然增大,绕组电流也必然增加。

总之,一相绕组断电后,其余两相绕组的负担明显增加。

此时绕组内电流值比电动机过载的电流大,但比短路电流小。

〔2〕三角形接法断一相电源。

如图8(b〕如果L3断开,如此整个绕组便接在两条相接之间,这也是缺相运行。

此时虽然三相绕组都在工作,但他们已不是对称绕组,而是M相绕组相于V相绕组串联,然后于U相绕组并联。

在这种情况下,绕组中的电流,功率不紧于正常功率工作时的电流、功率不同。

两支路电流也不均衡。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绕组为三角形接线时,一旦断一相,在电动机绕组内部会形成巨大的环流,很短时间就会烧坏电机绕组,其危害比星形接法的电动机缺相运行更严重。

〔3〕三角形接法的绕组内部一相断路.如图8(c〕此时电动机的两相绕组形成V形接法,这种接法,起动转矩过小。

原来禁止的电动机难以起动;

正在运行中的电动机,其断路相电流为0,不在做功,其余两相绕组负载加重,电流增大,绕组温升增高。

图8三相异步电动机缺相运行

(a)星形接法断一相电源(b)三角形接法断一相电源

(c)三角形接线的绕组内部一相断路

一、通电后电动机不能转动,但无异响,也无异味和冒烟。

1.故障原因

①电源未通〔至少两相未通〕;

②熔丝熔断〔至少两相熔断〕;

③过流继电器调得过小;

④控制设备接线错误。

2.故障排除

①检查电源回路开关,熔丝、接线盒处是否有断点,修复;

②检查熔丝型号、熔断原因,换新熔丝;

③调节继电器整定值与电动机配合;

④改正接线。

二、通电后电动机不转,然后熔丝烧断

①缺一相电源,或定干线圈一相反接;

②定子绕组相间短路;

③定子绕组接地;

④定子绕组接线错误;

⑤熔丝截面过小;

⑥电源线短路或接地。

①检查刀闸是否有一相未合好,可电源回路有一相断线;

消除反接故障;

②查出短路点,予以修复;

③消除接地;

④查出误接,予以更正;

⑤更换熔丝;

⑥消除接地点。

三、通电后电动机不转有嗡嗡声。

l.故障原因

①定、转子绕组有断路〔一相断线〕或电源一相失电;

②绕组引出线始末端接错或绕组内部接反;

③电源回路接点松动,接触电阻大;

④电动机负载过大或转子卡住;

⑤电源电压过低;

⑥小型电动机装配太紧或轴承内油脂过硬;

⑦轴承卡住。

①查明断点予以修复;

②检查绕组极性;

判定绕组末端是否准确;

③紧固松动的接线螺丝,用万用表判断各接头是否假接,予以修复;

④减载或查出并消除机械故障,

⑤检查是还把规定的Δ接法误接为Y;

是否由于电源导线过细使压降过大予以纠正;

⑥重新装配使之灵活;

更换合格油脂;

⑦修复轴承。

四、电动机起动困难,额定负载时,电动机转速低于额定转速较多

①电源电压过低;

②Δ接法电机误接为Y;

③笼型转子开焊或断裂;

④定转子局部线圈错接、接反;

③修复电机绕组时增加匝数过多;

⑤电机过载。

①测量电源电压,设法改善;

②纠正接法;

③检查开焊和断点并修复;

④查出误接处,予以改正;

⑤恢复正确匝数;

⑥减载。

五、电动机空载电流不平衡,三相相差大。

①重绕时,定子三相绕组匝数不相等;

②绕组首尾端接错;

③电源电压不平衡;

④绕组存在匝间短路、线圈反接等故障。

①重新绕制定子绕组;

②检查并纠正;

③测量电源电压,设法消除不平衡;

④峭除绕组故障。

六、电动机空载,过负载时,电流表指针不稳,摆动.

①笼型转子导条开焊或断条;

②绕线型转子故障〔一相断路〕或电刷、集电环短路安装接触不良。

①查出断条予以修复或更换转子;

②检查绕转子回路并加以修复。

七、电动机空载电流平衡但数值大

①修复时,定子绕组匝数减少过多;

②电源电压过高;

③Y接电动机误接为Δ;

④电机装配中,转子装反,使定子铁芯未对齐,有效长度减短;

⑤气隙过大或不均匀;

⑥大修拆除旧绕组时,使用热拆法不当,使铁芯烧损。

①重绕定子绕组,恢复正确匝数;

②设法恢复额定电压;

③改接为Y;

④重新装配;

③更换新转子或调整气隙;

⑤检修铁芯或重新计算绕组,适当增加匝数。

八、电动机酝行时响声不正常有异响

①转子与定子绝缘纸或槽楔相擦;

②轴承磨损或油内有砂粒等异物;

③定转子铁芯松动;

④轴承缺油;

⑤风道填塞或风扇擦风罩,

⑥定转子铁芯相擦;

⑦电源电压过高或不平衡;

⑧定子绕组错接或短路。

①修剪绝缘,削低槽楔;

②更换轴承或清洗轴承;

③检修定、转子铁芯;

④加油;

⑤清理风道;

重新安安装;

⑥消除擦痕,必要时车内小转子;

⑦检查并调整电源电压;

⑧消除定子绕组故障。

九、酝行中电动机振动较大

①由于磨损轴承间隙过大;

②气隙不均匀;

③转子不平衡;

④转轴弯曲;

⑤铁芯变形或松动;

⑥联轴器〔皮带轮〕中央未校正;

⑦风扇不平衡;

⑧机壳或根底强度不够;

⑨电动机地脚螺丝松动;

⑩笼型转子开焊断路;

绕线转子断路;

加定子绕组故障。

①检修轴承,必要时更换;

②调整气隙,使之均匀;

③校正转子动平衡;

④校直转轴;

⑤校正重叠铁芯,

⑥重新校正,使之符合规定;

⑦检修风扇,校正平衡,纠正其几何外形;

⑧进展加固;

⑨紧固地脚螺丝;

⑩修复转子绕组;

修复定子绕组。

十、轴承过热

①滑脂过多或过少;

②油质不好含有杂质;

③轴承与轴颈或端盖配合不当〔过松或过紧〕;

④轴承内孔偏心,与轴相擦;

⑤电动机端盖或轴承盖未装平;

⑥电动机与负载间联轴器未校正,或皮带过紧;

⑦轴承间隙过大或过小;

⑧电动机轴弯曲。

①按规定加润滑脂〔容积的1/3-2/3〕;

②更换清洁的润滑滑脂;

③过松可用粘结剂修复,过紧应车,磨轴颈或端盖内孔,使之适合;

④修理轴承盖,消除擦点;

⑤重新装配;

⑥重新校正,调整皮带X力;

⑦更换新轴承;

⑧校正电机轴或更换转子。

十一、电动机过热甚至冒烟

①电源电压过高,使铁芯发热大大增加;

②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又带额定负载酝行,电流过大使绕组发热;

③修理拆除绕组时,采用热拆法不当,烧伤铁芯;

④定转子铁芯相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