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9059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白求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念白求恩》教案Word格式.docx

《《纪念白求恩》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白求恩》教案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纪念白求恩》教案Word格式.docx

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的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

朗读时要读准字音。

思考:

白求恩为什么值得赞扬?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

全文共四段,各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中心句:

第一段: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归纳各段要点如下:

(每一段即为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

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

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

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

有于么作用?

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

年岁已大,壮心不已;

肩负重担,奔赴前线;

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3.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么?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五、学生朗读第一段,分叙、议两部分,加深体会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六、小结

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之一精神;

初步理解议论文中叙述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让学生交流搜集有关白求恩的故事,并让互相评价。

听写词语:

派遣、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

二、学习第二、三部分思考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

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几层来写的?

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分三层写:

第一层(从开头至“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

第二层(从“从前线回来的人”至“无不为之感动”):

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

第三层:

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思同志学习。

2.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三个方面是什么?

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少?

第三个方面是: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多的论述。

3.作者在赞扬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第三个方面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继续学习第四部分

1.学生朗读第四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堂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组成排比形式,气势越发磅礴。

2.学生当堂背诵最后一段。

四、小结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

文章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当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中心论点)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夹叙夹议)

懒惰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增进对外国文学的了解。

2、了解如何使文章有创意。

3、学习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自己逆向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是勤奋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

有的人是懒惰的,招来了别人的白眼。

这样看来,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惯,他会使人丧失斗志,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受到一切勤奋者的唾弃。

可是,美国有一位叫凯利的作家,运用了逆向思维,写了一篇文章,来赞扬懒惰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想说什么(中心论点)?

2、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总结:

1、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总—分—分。

三、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提示:

第一部分(1—5段):

提出论点,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第一层(1—3段):

用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第二层(4—5段):

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二部分(6—7段):

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四、学生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探讨问题

1、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1段:

正反对比论证;

第2段:

举例论证;

第3段:

举例论证(祥写取水,略写渡水)。

2、前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范围和角度来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的?

这三个自然段所举例子从范围上看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

从论证角度上看也不断变化,先侧重于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侧重于正面论证。

3、请分别概括4、5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4段:

以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能“偷懒”,

论证“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第5段:

人类动机研究者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

最优秀的工人

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祥写),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略写)。

五、学生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探讨问题

1、请同学们分别概括6、7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6段:

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字规则说明“精神的懒

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第7段:

进一步指出:

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

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六、探讨懒汉的含义。

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

七、合作、探究式学习:

请同学们从立意、论证、语言三个方面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不同凡响的立意;

别致新颖的论证(论证结构别致、论据叙述新颖);

幽默传神的语言。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应以激励为主。

八、小结

文章用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

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的情绪,激励了发明;

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九、板书设计懒惰的智慧

不同凡响的立意:

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时,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别致新颖的结构:

1-5提出论点:

社会现象——典型事例

6-7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幽默生动的语言:

懒洋洋、懒惰等。

《选举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小说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生活是多味的。

2、分析小说中几个人物,特别是贾里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活泼、幽默、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

4、引导学生不要感情用事,以成熟的眼光看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3、引导学生不要感情用事,以成熟的眼光看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是反映中学生生活的,你们一定很喜欢,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小说中的人物,就像你们一样,读起来感到这些人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二、正课:

1、默读课文,了解情节。

2、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这篇小说是围绕一次学生会干部选举而展开的,故事按发展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课文已采用隔行的办法将四个阶段分开,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所写事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一阶段:

主要事件是选举学生会干部,由于同学们对候选人不熟悉,把这个任务交给班委会。

第二阶段:

主要事件是墙外的噪音使同学们无法安心上课,关键时刻鲁艳青挺身而出呼吁尽快搬走售货铺,最终将此事办成。

第三阶段:

主要情节是林武翔被砸伤,贾里等人一下子由英雄变成了受人指责的“罪魁祸首”。

第四阶段:

是故事的结尾。

贾里得到爸爸的鼓励,终于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大家的资助下,林武翔康复了,班上还开了庆祝会。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分成两大阵容,男生评女生,女生评男生。

)结论如下:

贾里

优点:

守时守信、聪明、活泼、热情、有责任心、有正义感、勇于承担责任

缺点:

急躁、感情用事

鲁智胜

大大咧咧、热心肠、聪明、有商业头脑

暴躁、狡猾

陈应达

勤奋好学、英语好、眼光长远

自私自利、没有集体荣誉感

鲁艳青

有责任感、很热心、有魄力、宽容大度

(3)你对查老师说的“做一个中国的孩子需要为许多事操心,但是,中国的孩子也很幸运,因为能创造世界”这句话如何理解?

归纳同学们的意见:

我们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经历一些坎坷、挫折,这不是坏事,只有经过锻炼,经受住这些考验,才会变得成熟、坚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

3、对照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不足,进行一番自我解剖,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4、分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A、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B、语言轻松活泼、幽默俏皮,极富生活气息,多用儿童的口语写成,读起来清新、明快。

5、小结:

这篇小说通过选举风波、林武翔被砸伤事件的前后过程,刻画了贾里、鲁艳青、鲁智胜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歌颂了中学生身上那种真诚率直的精神。

6、作业:

课后练习

7、板书:

(略)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

【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对话、讨论等授课方式,指导学生梳理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

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调查生活中以木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

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

请看:

2.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及其奇异的动植物图片,并随风光图片配合以下文字介绍: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

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

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

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

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

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

“地球之肺”。

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很少一部分的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变化。

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的破坏性砍伐,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这些千万年自然创造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破坏殆尽,地球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三)默读课文。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了解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读准字词:

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白垩纪

(四)梳理信息。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

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参考如下:

第一(1段):

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

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6—10段):

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11—13段):

警告人们:

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请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教师先引导:

比如雨林毁灭,使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请说说还有哪些。

鼓励学生顺着思路探究,学生一边发言,教师一边板书,画出树形图。

注意启发学生认识:

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

”参考如下:

雨林毁灭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破坏大气    全球气温升高

灾难性气候变化

冰川溶解

洪水泛滥

更多动植物死亡

1.文中说“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你能否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

学生发言。

(参考如下:

绿头鸭在6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

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有趣。

2.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

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

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

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

鼓励创造性发言。

参考:

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3.快速阅读《湿地:

地球之“肾”》一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说湿地是地球之“肾”,说明了湿地对地球气候的重要作用,请你找出显示这一作用的句子。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湿地是“天然物种库”?

(3)对待大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与此文内容相关的环保类节日吗?

能否说出几个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答案参考如下:

(1)它能够净化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2)湿地还是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3)对大自然不能一味地征服和改造,而是要和谐相处,给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4)“世界绿地日”;

“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六)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有一小片亚热带雨林,请欣赏:

《美丽的西双版纳》。

(七)作业。

1.西双版纳正被开发其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你对那儿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是否有些担心呢?

你有什么聪明的想法和好的建议吗?

请写在日记本上,好吗?

2.阅读附文,梳理文中信息。

(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

那么文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强化说明效果的呢?

(二)讨论,探究。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

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

(先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教师点拨:

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

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

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拓展:

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

参考如下:

第1句先列出雨林确切的毁灭速度,之后再将其面积与40多个足球场比较·

既能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又突现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数据的同时将两个数据作比较,突出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

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

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

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

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

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

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

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

师生交流后小结:

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

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

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

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

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

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

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

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

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2.学以致用:

拟结构提纲。

看单元写作知识短文第二段,明确事理说明文的结构顺序。

模仿课文或附文的组材方法,根据参考资料或自己掌握的资料,给作文《绿化好处多》拟结构提纲。

学生看材料,构思,拟提纲。

选例,讨论。

(四)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完成作文《绿化好处多》

小石潭记

[教学目的]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

(3分钟)

1、按学号说一则新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分钟)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

(生答:

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备学生)如果学生未做充分预习,教师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朗读课文。

检查预习时,要求学生落实掌握字词。

解释及翻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投影显示:

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清冽()为坻()

B.为屿()为嵁(山甚)()佁然()

C.俶尔()翕忽()差互()

D.寂寥()悄怆()幽邃()

②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完成过程。

(目标2)

(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

1.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投影显示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请用译文回答。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

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