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682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Word格式.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Word格式.docx

两大因素的结合,使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可以提炼的观点:

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国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先传入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后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知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语曰:

“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②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

何时完成的?

③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少于两点)

④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

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

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②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南宋时完成。

③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南方农业生产发展逐渐超过北方(至少两点)

④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

(1)依据材料一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唐代南方户口数增加,数量接近北方;

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

可以归纳为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

依据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得出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2)依据上述表格和材料反映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这个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的变化,随着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或者说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完成的。

(3)依据所学知识总结南方发展的原因即可。

如南方相对安定;

人口增长,劳动力大量增加;

北方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政府的重视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

要引进外来技术等等。

4.隋唐时期一度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

——《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唐太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

广开言路,自我克制,虚心纳谏;

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对外则大力平定外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材料三: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根据材料一,简述隋文帝杨坚的主要历史功绩。

(2)材料二中的“理想局面”是指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理想局面”?

(3)材料三中的“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

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

(2)贞观之治;

唐太宗懂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等。

(3)唐玄宗;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箱等。

(1)据材料一“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可知,隋文帝杨坚的主要历史功绩是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

(2)据材料二“唐太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

对外则大力平定外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可知,“理想局面”是指贞观之治,出现这一“理想局面”的原因有唐太宗懂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等。

(3)据材料三“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他采取的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箱等措施推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点睛】

注意归纳历史上出现的盛世局面的相关知识点。

5.育才中学七年级某班在学习了《盛唐气象》一课后,做了一期历史黑板报,请你完成相关内容。

(1)看图学史

唐朝时期出现了新型农业工具,图一是:

________;

图二是:

图三是唐朝瓷器的精品,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表归纳:

领域

代表成就或人物

地位或特点

建筑

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对称,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诗歌

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被称为“诗仙”

诗风淳朴厚重,大多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故有“诗史”之称。

书法

字体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被称为“颜体”

绘画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

(3)通过上述探究并结合相关知识,你认为唐朝是怎样的一个朝代?

(1)曲辕犁;

筒车;

唐三彩。

(2)长安;

李白;

杜甫;

颜真卿;

吴道子。

(3)唐朝是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和谐、科技发达、文化成就辉煌的朝代。

(1)依据图片可知图一是农具——曲辕犁;

图二是灌溉工具——筒车,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代表作品由唐三彩骑驼乐舞佣。

可知图三属于唐三彩。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建筑方面的代表是长安,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居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诗歌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被称为“诗仙”;

杜甫的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大多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故有“诗史”之称;

唐朝时期,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

颜真卿的字体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被称为“颜体”;

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

(3)依据前面的材料,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科技文化等角度反映了唐朝的繁荣,进步。

由此可知,唐朝是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和谐、科技发达、文化成就辉煌的朝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1)材料一“至元八年”是哪一年?

“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

这次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

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综合上述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蒙古族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

(两点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1271年,所以至元八年急1271年;

元灭南宋统一中国,元朝时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政权。

(2)以桑为本;

重农政策,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等等。

(3)蒙古族实现了统一,建立的元朝

(4)元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1)根据材料内容“至元八年,始改称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的时间是1271年,所以至元八年急1271年;

“遂一天下”指的是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全国;

元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政权。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可知,该内容反映了元世祖的以桑为本的思想;

为此他推行重农政策,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等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实现了统一,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推动了我国多民族统一的趋势。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评价一

“贼臣杨镐、袁崇焕先后卖国。

—(明)朱舜水《朱舜水集》

评价二

“袁崇焕……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

彼时主昏政暗(君主昏庸政治黑暗)……深可悯恻(哀怜)。

—《清高宗(乾隆帝)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

(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

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1)原因:

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评价:

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

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言之有理即可

(1)依据材料一信息“力挫后金军,解围京师”“率军抵抗后金屡获大捷”,可以看出,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是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依据材料二评价一“袁崇焕先后卖国”,评价二“尚能忠于所事”,可以看出,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有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

(3)按照要求写作,注意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标题可以是:

我眼中的袁崇焕。

袁崇焕抗金有功,保卫边疆安全,是忠君爱国的英雄。

袁崇焕没有卖国,是被冤枉的。

(1)

(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依据材料回答。

解答时,就紧扣材料,找到关键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概括回答即去掉不必要的字句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

解答时,按照要求写作,做到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注意有理有据,提出观点,给出证明。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1)契丹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1)依据材料中“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

(2)根据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出自我国哪个朝代的哪部科技著作?

其作者是谁?

(2)这部著作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哪两个方面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这部书有什么地位?

(3)请列举出两部同时期的优秀科技著作及作者。

(4)这些科学家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①明朝②《天工开物》③宋应星

(2)①农业、手工业②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①《本草纲目》李时珍②《农政全书》徐光启

(4)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观点正确,意思相近即可)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明朝的《天工开物》;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可知,《天工开物》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依据所学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是明代著名的科技著作。

(4)开放性题目,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

10.图③所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③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著名水利工程?

开凿于哪一时期?

(2)该水利工程以为中心,北抵,南至。

(填写当时的地名)

(3)请在图③中框内填写出该水利工程各段的名称。

(每个框内填写个字)

(4)这一著名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1)古代大运河;

隋朝。

(2)洛阳;

涿郡;

余杭。

(3)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大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③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大运河;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

(2)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依据所学可知,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依据所学可知,大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11.小作文。

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在向我们述说一段历史。

根据图片所反映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写120字左右的小短文。

史实正确,反映图片之间的联系。

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答案】题目:

宋代商业的繁荣;

宋代商业尤为发达,当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

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店铺林立,有早市和夜市,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货郎走街串巷,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会子出现。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仔细观察题干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当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跃然纸上,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店铺林立,有早市和夜市,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世舶机构管理贸易。

高宗末年,世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宋史》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发达?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说的是什么现象?

(3)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宋史》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说明了什么?

(5)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1)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2)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商业繁荣,买卖兴盛)等。

(3)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

(5)指南针的发明。

(1)依据材料中“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交易量很大,可以体现出开封城的发达。

(2)依据材料“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繁荣,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商业繁荣,买卖兴盛)等,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3)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海外贸易活跃有很多因素,如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航海技术的进步等,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的重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政府的态度起了主要作用。

(4)依据材料中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政府的主要财源来自于东南地区,这说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移至南方。

(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指南针的发明。

13.材料论述。

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种极为壮观的远航,充分证明了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中国的造船枝术和航海能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达到了古代航海史上的鼎峰。

——摘编自李约品《中国科学技术史》

(1)材料中的“远航”指的是什么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

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1)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郑和所率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

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依据材料信息“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和所学知识,可知“远航”指的是郑和下西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