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894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

“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

张叔夜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

古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中国的农历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为十三个月;

没有闰月的年份则称为平年,为十二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张叔夜善于作战,多次立功。

第二次担任海州知州时,他设伏击败了宋江,并使之投降;

与金人大战时,斩杀了金兵的两名重要将领,受到宋钦宗的称赞。

张叔夜出使辽国,不辱使命。

在辽国的宴会上比试射箭时,他第一个射中靶心,当辽人要检查他的弓时,他以没有先例为由予以拒绝,维护了国家尊严。

张叔夜临危受命,率兵勤王。

金兵再次逼近时,皇帝亲笔写信催促他进京保卫。

张叔夜亲率三万中军.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率领前军、后军,立即奔赴京城。

张叔夜誓死报国,谥为忠文。

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皇帝,他不畏金人,请求立太子为帝,惹怒了金军统帅,做勒令北上,途中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②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答案】

(1)D

(2)A

(3)C

(4)①他的堂弟张克功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他公务上存在的小过错,把他贬去监管西安草场。

②输液再次上书请求代理骑兵,与各位将军合力截断敌人的归路,没有得到答复。

【解析】【分析】⑴参考句意:

皇帝再次驾车出城,叔夜因此叩马而谏,皇帝说:

“我为了百姓的缘故,不得不亲自前往。

”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

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

嵇仲努力吧!

”标点应是:

车驾再出郊,帝曰:

“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

”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

“嵇仲努力!

”故选D。

⑵A.“荫”是指由于户主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封号,是“封妻”。

故选A。

⑶C.“亲率三万中军”理解有误,原文是“合三万人”。

故选C。

⑷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从弟”堂弟;

“摭”搜罗;

“微过”小过错。

②“再”两次;

“并力”合力;

“报”答复。

故答案为:

⑴D;

⑵A;

⑶C;

⑷①他的堂弟张克功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他公务上存在的小过错,把他贬去监管西安草场。

②输液再次上书请求代理骑兵,与各位将军合力截断敌人的归路,没有得到答复。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

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张叔夜字嵇仲,是侍中张耆的孙子。

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因父荫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

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章,被授任知舒、海、泰三州。

大观年间,他担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

再次献文章,朝廷召他考试制诰,赐他为进士出身,升任右司员外郎。

出使辽国,在宴射中,首先射中目标。

辽人惊叹诧异,要求看他用的弓,因为没有前例,他拒绝了。

回国后,他画出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共五篇,上奏给朝廷。

他的堂弟张克公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拾取、找出)他的小过错,把他贬任为监西安草场。

很久以后,被召任为秘书少监,提升为给事中。

升任礼部侍郎,又被蔡京忌恨,以徽猷阁待制身份再次出任海州知州。

宋江在河朔起事,转战十郡,官军不敢触其锋芒。

宋江军队将到海州,叔夜派侦探侦知他们的去向,宋江军队直接到海边,抢走大船十多艘,运载战利品。

张叔夜于是招募死士得到一千人,在城边设伏,而让轻兵在海边抵抗,引诱宋江军队作战。

先把壮卒埋伏在海旁,等两军作战时,用火烧掉宋江军队的船只。

宋江军队听说船被烧,都没有斗志,伏兵乘机攻击,活捉宋江军队的副首领,宋江才投降。

靖康改元,金兵南下,叔夜再次上章请求拨给(借给)骑兵,与诸将合力截断敌人归路,没有得到答复。

改任知邓州。

四道设置元帅,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次攻到,钦宗下手令催他入京保卫。

立即自己统率中军,他的儿子伯奋率领前军,仲熊率领后军,共三万人。

第二天出发。

十一月底,到达京都,皇帝到南薰门接见他们,军容非常整齐。

入宫谈话,张叔夜认为敌人兵锋锐利,希望像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那样,暂时到襄阳然后再准备到雍。

皇帝点头同意。

闰月,皇帝登上城楼,叔夜在玉津园排列军队,铠甲放光,在城下拜舞。

皇帝越发高兴,升任他为资政殿学士,令他带兵入城,不久任签书枢密院。

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

皇帝派使者送去蜡书,把褒扬宠任张叔夜的事情传告各地,但仍没有军队开来。

城陷后,叔夜受伤,父子仍竭力作战。

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帝,叔夜对孙傅说:

“现在的事态,只有一死而已。

”写信给金兵两位元帅,请求立太子为帝以符民望。

两位元帅大怒,追到军中,到了后来叔夜仍然抗请如初,于是跟着皇帝到北方金国去。

途中不吃饭,只不过不时喝些汤而已。

到达白沟时,车夫说:

“过了界河了。

”叔夜就突然惊起,仰天大呼,于是不再说话。

第二天,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死讯传来,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词

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

“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

“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

“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

《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

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重典。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 

易:

改变 

众皆不顾 

顾:

顾惜

众皆哂,或有怒者 

哂:

讥笑 

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葺:

修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词的创作始于唐,到了五代的时候,《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开始流传。

李清照在批评张先、宋祁等人作品时,指出这些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萁之诗”。

李清照认为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②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对词创作,李清照提出了哪些审美要求?

【答案】

(1)B

(3)①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在世上获得大的声名(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

②当这个时候(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已经),就有人埋怨(责备)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4)①浑成,不满张先、宋祁诸家“有妙语而破碎”;

②协乐,即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要分别无音六律和清浊轻重,不满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只是“句读不葺之诗”;

③典重,不满贺铸的“少典重”。

④铺叙,不满晏几道的“无铺叙”。

⑤故实,不满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

【解析】【分析】

(1)B项,“顾:

顾惜”错误。

“顾”,应是注意,在意的意思。

故选B。

(2)A项,“到了五代的时候……开始流传”错误。

原文第2自然段紧承第1自然段,《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在唐时就有了。

属于信息错位。

(3)本题翻译赋分点:

①逮,到了;

涵养,休息生养;

声称,声名;

大得声称于世,状语后置句。

②明,照明;

或,有人;

咎,埋怨;

极,尽享。

(4)此题答题区间在四、五段。

文中作者主要用否定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摘出相关内容,推出正面观点即是作者的审美观。

一,勿“破碎”,是在批评张先、宋祁等人作品时提出来的,这表面看来是对语言的要求,实则包含着对词的意象的要求,要求作品应该有完整的、浑然的意象结构,给人以整体的审美感受。

二,要有“铺叙”。

她批评晏几道的作品“苦无铺叙”。

主张词要展开些,尽可能写的曲折、细腻、有渲染,讲层次,起伏跌宕,前后呼应,这是对以柳永词为代表的长调词的肯定和总结。

三,讲“故实”,她批评秦观词说其“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故实即前代、前人的文化掌故,这反映了李清照对词人文化修养的要求。

四,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

她批评柳永词说:

“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批评贺铸词说:

“苦少典重。

”这种典雅美的追求,也可以看作是李清照词学观的综合的体现。

⑴B;

⑶①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在世上获得大的声名(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

⑷①浑成,不满张先、宋祁诸家“有妙语而破碎”;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附参考译文】

乐府的曲调和歌词都很有名。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

有一次,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开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故意穿一身旧衣,戴一顶旧帽子,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一同参加宴席。

然后对众人说:

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

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他毫不在意。

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

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

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

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

众人都晒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气起来。

等到李八宝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

团团拜伏在李八宝周围,都说:

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糜之处、音节变化也更见烦琐。

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侯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

这时只有南唐李璟、冯延巳等君臣温文尔雅,时有新作问世,其中有名的作品有李璟的《浣溪沙》、冯延巳的《谒金门》,“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更是其中的名句。

句子虽然很奇特、很优美,但是要灭亡的国家所唱出来的歌声也带着很深的哀伤,就不能算曲子词中的上品了。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

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

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辈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

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象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细细琢磨他们的词,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够。

而且他们的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徵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

比如当世(北宋后期)的那些词牌名叫《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的,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

本来是押仄声韵的,如果押上声韵则与音律协调,但如果押入声韵,就不能作歌唱了。

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他们的文章有西汉时风格,但如果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笑倒,因为这样的词读不下去。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词别是一家,但知道的人却不多。

后来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秦少游(秦观)、黄鲁直(黄庭坚)一出,才得词中三味。

但是晏几道的词短于铺叙,贺铸的词短于用典。

秦观的词却致力于婉约、情深一片,词中却少了实际的东西,就像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

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却有些小毛病,就象一块美玉,却有些斑点,所以价值自然要打些折扣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

“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于是与弟形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顬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

“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已以行义,亦复何就惧平?

”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颜生异议。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

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

“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

“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

萧引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

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崩殂”即为此意。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

“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

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这不是选择君主的时机,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

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

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

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萧引不附权贵,受到连坐。

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D

(3)D

(4)①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②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玉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1)本题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