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有专项学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2990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有专项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有专项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有专项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有专项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有专项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有专项学习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有专项学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有专项学习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有专项学习文档格式.docx

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2.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

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做点事,给他们分分类!

4.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

5.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

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

五、了解石头的用途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通过PPT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

六、小结

看来小小的石头在我门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玩泥巴

1.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课件、一个捏好的泥塑。

每组泥土若干(一次性餐盒分装)、一次性桌布(或旧报纸)1张、一套筛子(3个,筛孔大小不同)、2个塑料盆、一杯适量的水。

一、唤起生活经验

1.小朋友们一定都很喜欢大自然吧!

因为大自然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事物。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几个好伙伴相约一起来到户外去玩泥巴,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泥巴的?

(堆土、浇水活泥巴、捏小乌龟……)

2.你玩过泥巴吗?

3.泥土覆盖在地球表面,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泥巴”(板书课题),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二、筛泥土

1.瞧,我用泥巴捏的小章鱼可爱吗?

这是我用我家楼下花园里的土。

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

(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

生:

不行,土里有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

不行,还要倒点水。

2.没错,树枝、石头等都不是泥土,我们要先把他们挑拣出来。

(板书:

拣)有些大的土块要用手捻捻碎(板书:

捻)。

这样就行了吗?

3.PPT出示两种土(颗粒大小不同)。

提问:

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觉得哪一种土更适合?

为什么?

第二种,更细一点。

4.没错,这是老师处理过的土,才这样细,你猜老师是怎么做的?

可不可能是一颗颗拣出来的?

你有什么好方法?

……

5.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器,它的名字叫做“筛子”。

筛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

筛)

(播放PPT或示范)筛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

筛的时候手臂可以试着左右摇摆,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土就洒出来了。

6.我正好有2个筛子,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孔的大小不同。

7.想一想:

先用哪一个?

后用哪个筛呢?

生1:

直接用筛孔最小的筛子筛(提醒:

如果泥土没有进行初步筛选,大的颗粒很多,会堵住小的筛孔。

生2:

先用孔大的,再用孔小的。

8.小结一下,想要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呀!

(1)(指着板书)“拣”——“捻”——“筛”,筛子从筛孔大的开始用。

3个筛子,2个盆,盆交替使用。

(2)友情提醒:

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筛完坐正,注意卫生。

“筛完”:

筛到已经没有太多土漏下来为止。

注意:

筛子上的颗粒不要倒,就放在上面,筛子放一边。

下面就请你们来动动手。

发:

塑料餐盒分装的泥土、3个筛子、2个塑料盆。

9.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10.看一看:

3个筛子筛得的土有什么不同?

大小不同,筛孔小的筛出来的土就越细。

11.(PPT出示实验册内容)是的,不同的筛子可以筛出不同的土,请你来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他们筛土,分别可以得到下面几号土呢?

学生口答

12.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粗细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三、捏泥塑

1.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

你们试着捏一下,行不行。

2.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办?

加水,像和面一样和泥

3.水怎么倒?

一下全倒进去行吗?

不行,要慢慢倒,水多了就稀了。

4.时间关系,如果完全自己来筛出合适的泥土,估计得好半天呢,也需要更多的土,所以今天老师提前筛好了一些,补充给每一组。

5.补充说明:

先把盆倾斜过来,把土集中在一边。

先倒半杯水,用手将泥和水搅拌在一起,泥团变大后不断捏一捏。

可以小组共同捏一个,也可以分成四份,每人捏一个。

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6.学生操作

7.你发现加了点水的泥有什么变化?

加水后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

而干的泥土很松散,不能捏成型。

8.展示作品

四、总结与拓展

1.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就成了陶器。

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

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家里的碗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

2.总结:

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

今天一起玩泥巴开心吗?

拣——捻——筛

3.沙子与黏土

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做出解释。

4.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

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每组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放大镜、培养皿、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

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

一、引入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样物品,你们认识吗?

(出示沙子图片)这个是什么?

它是沙子。

(出示黏土图片)这个是什么?

它叫黏土。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沙子与黏土。

(板书课题)

二、如何找到沙子与黏土

1.(出示沙子与黏土实物)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沙子与黏土,知道我是从哪里找到它们的吗?

2.沙子是我在沙坑发现的,生活中很多地方我们都能找到沙子,你还能说说在哪里见过沙子吗?

3.(课件:

图片)介绍生活中哪里能找到沙子。

4.你知道什么是黏土吗?

黏土在生活中不容易直接找到,这是我加工得到的。

我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制作黏土的PPT)

三、比较沙子与黏土的不同

1.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份沙子和黏土。

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研究?

2.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这里有三个更具体的方法:

(1)看一看,看的时候可以借助放大镜,会用吗?

(2)按一按,注意按的时候只要将手指轻轻的触碰沙子和黏土,然后看看你手指上有什么就可以了。

(3)捻一捻,向老师这样拇指和食指捏一点沙子或黏土,来回的移动。

3.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记录单,能看懂吗?

这里还为你们准备了6个词语,等会你们可以把词语贴在记录单上。

清楚了吗?

开始吧!

4.学生研究。

5.学生汇报。

四、比较沙子与黏土的渗水性

1.是不是只有这么多的不同?

不是的,其实还有很多不同,不太容易发现,要想一些别的办法才行。

2.比如,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一个透明纸杯,一个塑料盒,我在塑料盒的底戳了几个小洞,有一张圆形纸片,有沙子与黏土,有两杯水。

我把它们像这样组装起来,等会同时给两个杯子倒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3.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的材料,下面我们自己动手去试一试吧。

4.学生动手操作。

5.汇报实验结果。

6.猜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7.(出示放大沙子与黏土的照片)观察一下被放大了很多倍以后的沙子与黏土,你有什么发现?

8.小结:

沙子之间的空隙比黏土之间的空隙要大,所以水往下漏的就快。

五、沙子与黏土的用途

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依次出示沙雕、罐子、泥娃娃、茶壶、沙画等图片)学生猜。

2.你还知道沙子与黏土可以用来做什么?

3.正是因为沙子与黏土有许多的不同,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用它们做不同的事情。

课后你们可以继续找一找看看它们还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

沙子黏土

颗粒大颗粒小

不沾手沾手

粗糙细腻

第二单元水

4.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

【教学时间】1课时

1、导入

1.谈话:

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看图猜谜的游戏,谜底只有一个字,你们猜是什么了?

(出示图片:

小河、海洋、雨水、小溪)

2.提问:

那你在生活中哪里地方用到过水。

3.小结:

水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那你了解水吗?

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水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

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1.老师带来了四杯液体(编号1-4),你能找出哪一杯是水吗?

为什么了?

2.学生回答。

3.我们先看看,你觉得哪一杯不是水。

(4号是白色的,不是水。

)1-3号哪一杯是水了?

(通过颜色来判断。

)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一根筷子放到水中能看都便是透明的。

透明的物体是不是就是没有颜色呢?

(出示红色颜料水,用筷子试一试,透明与有颜色是不一样的概念。

)除了用眼睛看之外,还有别的方法把不是水的排除掉吗?

(学生可以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味道。

)强调不能随便的闻和尝,还记得一年级学生的科学的尝和闻吗?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科学的闻和尝。

4.分组利用先看、后闻、再尝的方法找出哪一杯是水。

5.分组汇报。

(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描述几种液体,注意追问排除的依据。

6.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1.水还有哪些特征了,我们可以把它们倒进瓶子来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的瓶子,谁来说说看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2.为了让水更漂亮,老师把它染成了红色。

如果老师把它倒进五角星的瓶子里,又倒入其它瓶子中,会有什么变化了?

先来猜一猜。

3.把水倒进五角星瓶中,现在水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它的形状画出来吗?

再倒进三角形瓶子里,现在又是什么形状的,也画在你的记录单上。

再倒进其它形状的瓶子,并画出来。

提出问题:

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4.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

5.老师带来一个球,老师把它放到瓶子里,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6.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并得出结论: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1.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把水倒来倒去,现在我们如果把水龙头打开,水会怎么样了?

(水会流得到处都是。

)那你能抓住水吗?

谁来试一试,尽你所能抓住水。

(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

水抓不住,从边缘流下来了。

2.小结:

水会流动。

3.自然界中的水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我们用手背来模拟一下,把手背倾斜一些,我们在手背顶端滴一滴水,水会怎么流动呢?

我们先来猜测一下。

4.学生利用滴管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通过视频了解滴管的使用。

)教师再次示范滴管的使用。

5.学生汇报。

6.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

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欣赏自然界中水的流动。

7.谁能根据气泡图来说说水的特征了?

5.玩转小水轮

【学习目标】

1.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3.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学重难点】

能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

懂得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小水轮组装材料:

塑料片、胡萝卜、铁丝轴、实验盒小水轮转动探究材料:

水槽、漏斗(大、小)、塑料杯

【教学过程】

1、玩具导入,亲手制作小水轮

1.出示一个组装好的小水轮,提问:

见过吗?

玩过吗?

怎么玩?

2.提问:

今天我们要玩小水轮,可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3.出示材料:

塑料片、胡萝卜、铁丝轴提问:

你能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小水轮吗?

怎么做?

4.展示制作方法。

(强调制作安全)

5.学生领取材料组装小水轮

2、初次体验,让小水轮转起来

1.提问:

你的小水轮能不能转起来?

你是怎样使它转起来的?

给大家展示一下。

2.展示成果:

想更多的办法让你的小水轮转起来。

3、探究利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

1.谈话: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小水轮还不能称之为水轮,因为还没有用到水。

你能不能用水的力量使小水轮转动起来?

2.出示材料:

水槽、水、漏斗、塑料杯,你能用这些材料使小水轮转起来吗?

3.小组操作,每个学生都试一试。

4、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怎样利用水将小水轮转动得更快一些呢?

学生提出假设,简单设计方案

2.小组探究,要求明显区分漏斗的高低,并仔细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

3.思考:

为什么漏斗提高一些,小水轮转动得就快一些呢?

4.提问:

有没有其他方法使小水轮转动得快一些?

出示大漏斗,观察这个漏斗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

作出猜想:

如果用这个大漏斗,小水轮转动得怎样?

5.学生演示实验。

6.思考:

有的自来水来自水塔,为什么水塔总是建得高高的呢?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来解释吗?

5、了解日常生活中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

1.描述:

小小水轮别看小,人们利用水轮和流水的力量可以做许多事情呢!

2.出示图片,交流。

(引水灌溉农田、驱动发电机进行水力发电)

3.观看视频。

4.小结。

水流

高低

大小

6.盐和糖哪儿去了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

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学习单1份

分组材料二:

面粉2份,水2杯,搅拌棒2根

分组材料三:

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搅拌棒2根,过滤装置2个(一次性杯子上固定一块深色的棉布或滤纸)

演示材料:

尝味棒1根,盐水1杯(可食用),红糖水1杯,搅拌棒1根,麻油少量,水1杯,搅拌棒1根,课件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思考驴子背的盐和糖哪儿去了,并出示课题。

2.观看动画,聚焦“溶解”这一话题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引导学生预测:

把这三种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

2.组织学生观察三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3.指导学生把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观察。

4.指导学生充分搅拌三个杯子里的混合物,观察。

5.指导学生将三个杯子里的物质静置3分钟,观察。

6.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7.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是否还在水中。

8.小结:

糖和盐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将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

三、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1.引导学生思考,面粉会不会溶解在水中。

2.指导学生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并观察。

3.指导学生将盐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别倒在布上,进行过滤,并观察。

引导学生思考,面粉是否溶解在水中了。

4.指导学生观察静置后的加了面粉的水。

引导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5.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比较等方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

知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溶解。

四、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油能否溶解在水中。

2.演示实验:

将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静置片刻。

3.播放视频,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质不能溶解。

【板书设计】

盐和糖哪儿去了

溶解

第三单元空气

7.找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找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与性质。

2.初步确立做前思、多试试才知道的科学意识。

1.大号塑料袋若干:

数量多于学生数,透明度越高越好,事先应至少打开过一次。

2.教具:

砖块、土块、海绵。

【教学时间】一课时

1、猜猜、说说,引发认知冲突

1.用言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参与。

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自顾自地正面看、反面看、拎高看、张开袋口朝里看……当学生忍不住要问时,抛出问题:

袋子里面有东西吗?

(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孩子会回答“没有”,极个别的孩子会说“有”,是“气”“空气”。

2.回应学生。

教师一边问“到底有没有”。

一边慢慢收紧袋口,让学生判断。

(刚才回答“没有”的孩子会出现分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改变初衷,相信袋子里有东西。

3.针对学生不同的看法,教师采用不同的回应。

比如,让还是认为袋子里没有东西的孩子拍拍、捏捏鼓着的袋子;

让认为有东西的孩子说说“里面是什么”。

4.揭示词语:

空气。

(至此,孩子初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与“空气是看不见的”这—性质,他们的认知冲突得以解决。

2、空气无处不在

1.请学生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

(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学生将海绵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

海绵为什么没有湿?

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

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学生将海绵放入杯底,然后将杯子倾斜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同时提醒学生观察海绵的变化,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

第一次海绵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海绵为什么湿了呢?

6.还有哪有空气?

(粉笔放水中,会有泡泡说明有空气,衣服、包里都有空气)

三、看看、说说,用孩子的语言表达对空气的认识

结合二维图,师生一起看看、说说,共同完成诗歌《神奇的空气》。

空气空气,我看不见你,

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以开火车方式让孩子接——)

我在桌子下,

我在空调前,

我在窗台上,

我在……

空气空气,我看不见你,

空气空气,我要抓住你,(一起边做边说——)

一不小心,你又跑了。

这次我要抓紧、抓紧、再抓紧……

哈哈,你跑不掉啦!

(教师带学生拍着鼓鼓的袋子,由轻拍、稍重拍,到用力拍。

)嘭——!

袋子“炸”破啦。

四、教师小结

空气无处不在

7.找空气

8.这里面有空气吗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难点:

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师准备:

PPT、相关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

(1)水槽、矿泉水瓶、抹布。

(2)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塑料块、红豆、硬币、水罐、放大镜、托盘。

一、判断开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引入课题,了解到有些物体的内部空间是有空气的。

1.上一节课我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空气?

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有空气呀,那这个瓶子里面有空气吗?

为什么这么认为?

2.盖上瓶盖,这时候瓶子里面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