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2986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Word文档格式.docx

4.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c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

C.d中能量均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

D.为提高羊肉的产量,应该提高图中c/a的比值

5.下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甲和丁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B.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

C.该生态系统很可能是一个人工养殖的高产鱼塘

D.甲、乙、丙组成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解析】 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流动,A正确;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

106)÷

(7.5×

106)×

100%=20%,B正确;

由图示数据可知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远远大于分解者的能量与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之和,即为自然的生态系统,C错误;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正确。

【答案】 C

6.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其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含5条食物链

B.若外来物种入侵该地区,则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

C.若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则第二营养级获得的最高能量值是2000KJ

D.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沿着各食物链的渠道流动

7.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群。

表中数据单位:

102kJ/(m2.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群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贮存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16.74

4.54

12.2

70

15.8

54.2

930

229

701

69.5

20

49.5

1.674

0.4

1.274

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解析】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丙同化的能量最多,丙为生产者,乙、丁同化量大体相同,处于同一营养级,且能量仅比丙少,二者均为初级消费者,同理甲为次级消费者,戊为三级消费者,A正确;

表中种群构成了2条食物链,B正确;

当乙减少时,乙的位置可以由丁填补,所以戊的数量仍会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0+69.5)×

102]/(930×

102)×

100%=15%,D错。

8.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答案】 A

9.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B.罗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罗氏沼虾所同化的能量

C.绿藻、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过程属于能量流动的输入过程

D.绿藻和蓝藻之间、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之间均存在着竞争关系

【解析】 露斯塔野鲮鱼的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较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取标志重捕法,A错误;

罗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绿藻、蓝藻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而不属于罗氏沼虾所同化的能量,B正确;

绿藻、蓝藻属于生产者,其固定太阳能的过程应属于能量流动的输入过程,C正确;

由题干信息可知绿藻和蓝藻之间、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之间均存在着竞争关系,D正确。

10.动物生态学家对某林区周边区域进行了四种经济动物(M、N、O、P)的调查,所得结果如下:

这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中M的种群密度最小,且各物种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处于最高营养级,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营养级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

B.只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C.四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只一种

D.M动物一定处于第五营养级

【解析】 动物的营养级一般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但是在食物网中不一定,A错误;

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B错误;

四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只一种,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C正确;

M动物可能处于第四或第五营养级,D错误。

【答案】 C

11.根据2007年美国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生物乙醇产量将达到1.36×

1011L,按此推算玉米种植面积要增加1.52×

1010m2,将占用大面积草地、森林等土地。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能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化,物种丰富度减少

B.当地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不会发生改变

C.利用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作为能源,可部分替代化石燃料

D.若合理规划能源植物的种植,有利于优化农田生态环境

12.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草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

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

如在鸭子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唤回棚以便防雨、防高温等的管理。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

B.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C.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

D.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

【解析】 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可能也会增加新的食物链,A错误;

水稻位于生态系统的上部,鸭子位于中部,同时捕食稻田上中下各部食物,充分利用了空间,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

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不会出现抗药性,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C正确;

叫声换回鸭群,是通过声音发出的,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D正确。

13.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 C

14.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双选)(  )

A.图1中B、C分别属于分解者和生产者

B.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3、4、5

C.图2中②/(①+④)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图2中③和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

解析 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A正确;

据图分析,2、3、4、5表示呼吸作用,B正确;

图2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图2中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③表示兔的粪便量,属于草的同化量,D错误。

答案 CD

15.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用蛆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D.该系统离不开人的管理,设计未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AB

16.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 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③甲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

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 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 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D.①②⑥

解析 乙中的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①错误;

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a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②错误;

CO2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因此甲中d处(细胞内液)的CO2浓度最高,③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④正确;

甲中的a组织液、b淋巴、c血浆构成内环境,⑤正确;

乙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看不出有几条食物链,⑥错误。

17.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

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

分析回答: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

物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水蚤

10

31

E

15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

(3)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丁指__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____;

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该生态系统中丙为________。

(2)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E=1∶1时,B的能量为x,需要的C为()x×

10+x×

10×

10=55x;

当食物比例调整为C∶E=2∶1时,B的能量为y,需要的C为y×

10+y×

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3)由图2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的动植物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

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⑥是呼吸作用,③是乙捕食甲,④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所以碳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答案 

(1)

捕食和竞争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1.375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①②⑤⑥ 分解者

18.下图一是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图;

图二是能量流经牛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庭院经济模式运用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人占第______营养级。

(3)庭院里的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说明该功能具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图二中Ⅲ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二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2)3 二、三

(3)信息传递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4)人(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9.景观式人工生态湿地兼具观赏与污水处理功能。

图甲表示人工湿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图甲中某好氧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成分),藻类中的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给细菌。

(2)图乙中与K值对应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若浮游藻类过度繁殖会导致K值________________。

bc段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_____(填“>

”、“=”或“<

”)死亡率。

(3)对人工湿地中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而人为的控制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

(4)人工湿地拥有较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

利用生态系统处理污水,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________________。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直接价值是可以直接为人类服务的或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如消耗性利用价值、生产利用价值、观赏价值等。

人为控制某一生态系统,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4)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影响着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利用生态系统处理污水,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多层次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答案】 

(1)分解者 (含碳)有机物 

(2)a 下降 <

(3)直接 速度和方向 (4)自我调节 能量利用率

20.在环境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第十一年

A种群

5678

4321

46

B种群

380

3360

4567

6528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A种群与B种群之间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从表中数据变化来看,造成B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下降。

(3)对森林中的四个物种食物组成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表:

食物组成

物种甲

全来自植物

物种乙

4/5来自植物,1/5来自甲

物种丙

1/2来自甲,1/2来自乙

物种丁

2/3来自乙,1/3来自丙

在方框中绘制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

(4)该食物网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__________kg。

(2)由于A种群是生产者,所以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3)根据图表分析,物种丁的食物来源是乙和丙,物种丙的食物来源是甲和乙,物种乙的食物来源是植物和甲,而物种甲的食物来源全是植物,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为:

(4)根据食物网中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100×

÷

20%÷

20%+100×

20%=900kg。

【答案】 

(1)样方 竞争 增长型 条件适宜、没有天敌等 

(2)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抵抗力 (3)

(4)5 9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