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0632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精文档格式.docx

《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精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精文档格式.docx

这就是我对中医药学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刚才,佘靖同志对200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对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对2005年的中医药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这些我都赞成。

下面,我想与同志们就中医药发展中的一些战略性、深层次问题,结合我自己的思考做一些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并供同志们讨论参考。

一、要充分认识中医药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西方医学一起,构成了我国医学的一体两翼。

中医药学和西方医学都是我国医学的组成部分,都在维护人民健康、提供医疗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药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组成部分,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中西医协调发展,是我们始终遵循的基本方针。

研究和分析中医药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应该从整个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分析,并结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来研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目标,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统筹安排,这开了一个先河,以后每次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经济和社会事业进行统一部署。

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卫生工作肩负着非常繁重的任务,中医药工作也肩负着繁重的任务。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用很大的篇幅讲卫生工作,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改变落后面貌,加强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试点,加大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治理力度,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这些都体现了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卫生工作绝不仅仅是“健康”二字,卫生工作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会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整个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分析卫生工作和中医药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应该从大局出发,把我们的工作置身于全局之中,找准位置,明确职能和责任,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理清基本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和困难,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医疗资源空前扩大,医疗服务水平空前提高,很多过去治不了的病现在能够治愈,攻克了一个个医学的难关。

中医药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应该肯定的。

但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我们卫生工作的现状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人民的希望以及人民健康的需求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医轻防”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应急机制不完善,一旦出现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缺乏有效的处置手段和机制。

2003年的“非典”疫情的暴发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非典”过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公共卫生建设,加强疾病控制和应急机制的建设,情况有所好转,但真正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光靠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行,我们的观念、作风、职能、责任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等,都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改进、改革。

二是重大疾病的危害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不仅是一些传统的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等,还有一些新发的传染病,艾滋病就是一个严重的传染病,还有“非典”、禽流感等。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的蔓延,是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中医药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方面我们有效办法不多,癌症、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在这方面,现在我们还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比传染病控制难得多,因为有些行为性疾病,光靠医疗卫生工作者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民众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

三是群众“就医难”的问题相当突出。

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全国有48.9%的人有病不去看,29%的人应该住院而不住院。

造成这种情况,既有医疗资源方面的问题,又有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有一些经济上的因素,也有行业作风、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如何通过有效的工作发展壮大医疗卫生事业,逐步缓解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突出任务。

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让大家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卫生和中医药部门的责任。

既要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要让群众看得起病,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快和加强卫生事业发展,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更有效地扩大群众的医疗需求,是我们面临的共同任务。

如果卫生部门和中医药部门不能够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不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尽到我们的责任。

这个问题不是短期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是两三年的事情,这项工作又涉及到众多政府部门,需要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

特别是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需要有一个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

但是从卫生部门和中医药部门来讲,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通过我们的工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感受到卫生部门和中医药部门是在实实在在地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在坚持以人为本,是在维护群众的利益。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我们扎扎实实的工作和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得到具体的效果。

这是卫生部门和中医药部门的共同任务。

中医药部门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任务,就是要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我国的卫生部门和外国的卫生部门不同,我们既要重视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更要重视中医药学的振兴,这两个任务哪个也不能偏废。

如果中医药慢慢退化了、衰落了,这就是我们没有尽到职责。

我们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我最近找一些中医药界的同志们座谈,请他们讲讲中医药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我概括大家的观点,主要有三条:

第一,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在缩小、贡献率在降低、医疗服务功能在下降。

是不是这个情况呢?

可以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

在西方医药学没有进入中国之前,中医药在中国是一统天下。

在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以后,出现了中西医互相竞争的局面。

我觉得这是好事,只要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就是好事。

我们现在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因为中医药确实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扶持中医发展,也不能排斥和限制西医发展,中、西医共存,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提高。

这种情况下,中医药服务领域有所缩小,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服务领域缩小得太快,服务能力下降得太多,或者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程度下降,这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中医药服务领域缩小、贡献率下降的原因在哪里,探索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第二,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淡化。

这是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有的同志讲,现在有些中医院门诊是采用中医疗法,而住院就采用西医疗法。

是不是这种情况?

如果是这样,中医药的优势在哪里?

有些老同志对我讲,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在于治疗疑难杂症,有些西医治不了的,中医能够治愈,有独特的疗法。

住院病人往往是病情较重的病人,更应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如果中医院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这些病人,怎么发挥中医药优势?

我不清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中医药治不了疑难病症,还是因为经济社会方面的原因,希望中医界同志回答。

佘靖同志的报告里多次提到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分析什么是中医药特色、什么是中医药优势以及如何保持这种特色和优势,我愿意与大家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我认为,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是一个核心的、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丧失了特色和优势,就不存在中医药了,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第三,中医药的理论创新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一个民族来讲,对一个政党来讲,对一个团体来讲,对一个行业来讲,都是最优秀的品质。

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能经常地进行理论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没有前途的。

长期以来,中医药一直在探索理论创新的问题,但还未取得重大突破。

毛泽东同志五十年代就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问题。

现在很多西医学中医,中医学西医,一个医生同时采用中西医两种疗法,这对于增进患者的健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的中医采用一些西医的办法,或者西医采用一些中医疗法,这应该鼓励。

治疗一种病,采用一些西医疗法,也采用一些中医疗法,两种疗法都用在病人身上,这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表现。

但是我认为,这还是一个初级阶段。

毛主席提出是要用现代的科学成果来创新或者创造新型的中国医学和中国药学,这是高层次的。

我觉得毛主席提出的目标现在还没有实现。

西医在不断发展,现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五六十年代大不一样。

如果中医的诊疗手段没有创新,一直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上,怎么竞争,怎么维护中医药的地位,怎么巩固并扩大中医药的服务领域,怎么提高中医药的诊疗水平?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强调要加强中医药工作,要保护,要发展,要支持。

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强调发展中医药事业。

去年11月的一个月内,温家宝同志就发展中医药事业做了三次重要批示,包括艾滋病中医药治疗问题、中医药发展问题,以及通过中医药发展带动农民致富问题。

但是,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关心要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上。

这些政策措施的研究提出,要靠卫生部门和中医药部门的努力,我们要主动深入研究,探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取得理解和支持。

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

从当前中医药所处的地位和现状来看,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目前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中医药事业将走向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如果不能抓住机遇,探索不出有效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可能会使中医药服务领域进一步缩小,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淡化。

希望全国中医药界的诸位同仁都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冷静地分析面临的形势,下决心组织力量探索振兴中医药之路。

二、促进中医药事业振兴与发展是当代中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中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无数的名医大家和传世专著,历朝历代都有重大的贡献,如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的温病学派等,为中医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药的发展不仅是数千年中医药工作者所做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战胜疾病,劳动、生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文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发展到今天,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而当我们再把中医药事业传到下一代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这个“棒”应该是什么样的,是一个繁荣的、发展的、壮大的、提高的,还是一个淡化的、萎缩的。

我们的责任是必须发展它壮大它,使中医药能够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出现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对一些重大疾病的攻关能取得突破性成果,中医药不仅可以在国内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会走向世界,名扬天下。

要认清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任务,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这不仅是各级卫生部门领导同志的责任,也是广大从事中医药理论研究、教学和临床服务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首先,要大力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

什么叫特色?

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诊疗方法。

什么叫优势?

优势表现在很多方面,物美价廉是优势,水平高超也是优势。

我认为,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本身丰富的内涵。

希望中医药界同志们认真论证中医药的特色是什么?

中医药的优势在哪里、现状怎样?

如何去弘扬它?

虽然我们不可能找出一个标准或公式,但基本概念要清楚。

这是各级卫生部门和中医药部门必须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要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工作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忠诚于中医药事业。

我们从事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有责任和义务,使中医药这门科学充分发挥保护人民健康的作用。

我们自己必须坚信中医药是科学的,是能够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

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探索,潜心研究,甘于寂寞,抵御物质利益的引诱。

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是振兴发展中医药的关键。

第二,坚持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对于新一代中医药工作者来说,继承传统,打好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我建议,中医药局要研究如何继承,通过具体的措施和项目落实继承。

现在做的古籍整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在继承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适应人们医疗需求的变化。

不仅要促进中医药的理论创新,也要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

对于中药现代化,大家认识比较一致,赞成采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中药,并把中药产品推向世界。

而对中医现代化则存在一些不同认识。

有人提出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现代话”,即用现代语言把中医理论解释清楚。

我觉得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不在于此。

中医现代化应该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理论和技术,中医作为一门科学,不能认为历史上就达到了顶峰,以后就不再发展了。

科学技术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的,应该不断创新和发展,关键是我们的功夫下得深不深,决心大不大,推动的力度够不够。

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医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下力量组织科学攻关,力求取得突破。

第三,实现中医与中药的协调发展。

中医中药密不可分,离开了中药也谈不上中医了。

实现中医药之间的协调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既有管理体制问题,也有经费投入和项目安排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卫生事业内部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协调发展的问题。

中医与西医的协调发展、中医与中药协调发展、临床和科研协调发展等等,都需要认真研究,落实到具体的规划、项目和课题上。

要分别轻重缓急,根据可能与可行,提出具体的发展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我们要从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从千秋万代永续利用的高度,认真研究中医药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理清思路,找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

希望全国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同志一起努力,我也会竭尽全力,与大家一起做好这项工作。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第一,要根据社会需求,科学构建中医药的服务网络。

中医药是为群众的健康服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布局一定要适应群众的需求,离开了群众的需求就没有发展。

各级卫生部门制订医疗卫生发展规划时,无论是西医医疗机构还是中医医疗机构,都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布局。

对于中医药的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我建议应建设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把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打扎实,重点在农村,在社区。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就是有效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疗效快、副作用小、费用低,群众欢迎。

发展农村卫生、社区卫生都要注重中医药发展,既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这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在一些医疗机构中采取中医西医结合的办法,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

既可以壮大中医药力量,也可以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

中医和西医不能相互排斥,应该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根据患者的病情,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对群众就是做了一件好事。

第三个层次,是一个较高的层次,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临床科研基地。

医疗机构主要任务不是提供医疗服务,而是集中一些科研力量很强、临床经验丰富的骨干进行科学攻关,加强对一些重大疾病的研究,走医、教、研相结合的路子。

我们要搭建平台,为科研攻关提供基本的条件,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一些重大科学攻关计划,集中力量开展研究。

对艾滋病问题,家宝总理专门作了批示,我们要加大力量、集中优势兵力,集中有经验、有学识、有胆量、医技高超的中医药人员联合攻关。

对这些临床科研单位的经费,国家应该给予特殊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这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大家可以研究。

如果认可这个思路,就应该在“十一五”规划中有所体现。

做规划要有具体内容,规划做几件事,在什么地方做,多大规模,投资多少,如何组织人员,都要非常具体明确。

过去我们做规划,只有目标,而没有实现目标的措施;

有些全国的目标,没有落实到省地县;

只有长远目标,而没有分年目标,这种规划目标就很难落实。

希望我们制定一个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规划,有了规划就要狠抓落实。

第二,按照吴仪副总理的要求,大力实施“三名”战略。

对中医来讲,要发展名院、名科、名医,对中药来讲,要发展名厂、名店、名药。

这个问题不能光变成一个口号,要具体落实到省、市、县,要善于发现,善于选择,善于培养、善于提高。

对名医,我希望能够培养一些三、四十岁的名医。

现在有些六、七十岁、七、八十岁的名医,其实他们在三、四十岁时就已经很有名了。

有了名医才有名科,有了名科才有名院。

这里最根本的是发现和培养人才。

目前,医疗卫生系统人才很缺乏,既缺乏管理型的人才,也缺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人才;

既缺乏顶尖的大师级人才,也缺乏为基层群众直接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最近,卫生部与教育部共同研究了加强医学教育问题。

现在医学院培养的都是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出来谁到农村去呢?

应该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卫生健康需求状况,专门为农村培养一批从事基本医疗服务的人才,建立不断向农村输送合格人才的机制。

同时,对于能够成为名医的人才,要能够及时发现,准确选择,重点培养,这是实施名医战略的重要措施。

希望各省市的同志们认真地思考,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如何实施名医战略,如何培养年轻人尽快成才,如何发挥现有名医的传帮带作用,有一些具体的规划和措施。

需要国家支持的,我们可以共同研究。

中药的“三名”关键在于诚信,在于质量,在于疗效,不在广告。

能够成为名药、名店、名厂,就说明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防治疾病的检验。

第三,关于中医药科研攻关问题。

希望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要提出一些重大的中医药科研攻关项目。

中医药科研攻关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组织一些有高深中医药理论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老大夫和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人员,组成攻关小组,对中医的理论创新问题进行研究。

这是个基础性研究,针对整个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二是要提出几个重大疾病攻关的科研项目,如艾滋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在人员、经费、条件等方面给以保证,争取有所突破。

一种医学要取得国际地位,仅能治常见病还不够,重要的是在一些疑难病症上能够有所作为。

当然,这需要非常艰苦的努力。

第四,要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狠刹不正之风。

解决群众就医难的问题,社会很关注、政府很支持,但最关键的环节还是在医院本身、在医务人员本身。

现在有些医院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根源在于医院管理混乱,无章可循,有章不循。

有一些好的典型,比如广东省中医院,就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家有理想、有目标,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去工作。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减轻群众负担,卫生部决定,今年在全国医疗卫生战线开展“管理年”活动,要狠抓医院内部的基础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管人,通过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希望中医药机构作出表率。

第五,要广泛开展中医药国际合作。

一方面我们要“走出去”,把中医药推向世界,日益扩大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要“请进来”,不仅吸收一些国外人员来华学习中医药,还要请国际上对中医有兴趣,有研究专长的人士,与我们联合攻关,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和创新。

要把人家先进的东西学进来,用于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这是一个思路,希望大家考虑。

四、要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

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

中医药工作是卫生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离开了中医药工作就谈不到中国的卫生工作,离开了中医药的发展也谈不到中国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各级卫生部门的领导同志,一定要把发展中医药事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给予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扶持。

当前中医药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更需要卫生部门的领导同志与中医药界的同志们一起探索、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里,我提几条具体要求:

一是各级卫生部门要把中医药的发展列入本地区整个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项目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使中医药事业在整个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通过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是希望各级卫生部门要帮助中医药机构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机构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在加强人才培养,确定科研项目,制订中医药标准,规范中医药机构建设,开展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注重中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古籍文献的抢救整理等等,都需要有关部门联系、协调和协商。

各级卫生部门的领导要关心中医药事业,主动研究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提出关键性措施,把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关心体现在具体政策、措施和项目上。

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中医药技术服务的价格政策,体现中医药的技术劳务价值。

在城市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体系中,如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把中医药服务纳入保障体系或支付范围,也需要卫生部门帮助协调。

四是要加强中医药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

现在国家制订了《中医药条例》,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上升为国家的法律。

这既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又有利于行业监管,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五是各级卫生部门要重视中医药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

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