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0118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3)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三)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

(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3)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四)注意下列句中的句式(或固定结构)并翻译全句

(1)初至北营,抗词慷慨,上下颇惊动。

(2)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3)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4)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5)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四、预习反馈(自主质疑和方法总结):

【课堂学习过程】

一、文本研读

1.一、二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

(1)

(2)

2.文天祥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当时文天祥的心情如何?

3.文天祥在元营是如何斗争的?

元军有什么反应?

二、自主质疑和方法总结

【知识积累】

《扬子江》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衣带铭》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孔子说过“成仁”,孟子说过“取义”,只有把应做的事做到底,才能成为一个志士仁人。

读圣贤书,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成为一个仁人志士、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能做到仁至义尽,我心中也就没有什么可愧疚的了)

第二学时学案

一、重点实词:

1.得间奔真州2.天高地迥3.展转四明、天台

二、重点虚词

1.已而得舟2.竟使遇哨3.殆例送死

1.以

(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以资政殿学士行

(3)然而隐忍以行

(4)将以有为也

1.予分当引决

2.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2)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3)为巡船所物色

(4)几彷徨死

(1)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2)约以连兵大举

(3)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4)为巡船所物色

(5)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6)真州逐之城门外

(7)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8)坐桂公塘土围中

(9)骑数千过其门

 

1.三、四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

2.文天祥的困窘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拓展延伸】

一、注音、释义

士萃于左丞相府(萃: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遽:

 

吕师孟构恶于前(构恶:

)予羁縻不得还(羁縻:

)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诣:

) 天高地迥(迥:

避渚洲(渚洲:

)诋大酋当死(诋:

境界危恶(恶: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层见错出( 

)道中手自钞录( 

) 

辱,臣死有余僇()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三、词类活用

北虽貌敬( 

)草行露宿( 

日与北骑相出没( 

)道海安、如皋(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予分当引决()

四、一词多义

[间]得间奔真州()出没于长淮间()中间崩倒之声()

间以诗记所遭()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安得广夏千万间()

[靡]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劳苦功高如此()  

固不如也()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五、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以至于永嘉()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为巡船所物色()

几彷徨死()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六、句子翻译

1.为巡徼所陵迫死

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4.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5.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七、拓展阅读

《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赏析】:

此词为作者兵败被俘,押送燕京时,途经金陵,在驿中酬答邓剡之作。

词中描写了作者的囚徒生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

这首词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南宋王朝的耿耿忠心。

高尚的民族气节,凛然可见。

起首四句写囚徒生活。

“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其中包括作者自己,他幻想有朝一日仍能乘云布雨。

“风雨”、“寒蛩”,进一步烘托囚徒生活的凄苦。

“横槊赋诗”三句,从文治武功方面写自己抱负的不凡,把整顿乾坤,定乱扶衰,恢复家室的重担加在自己身上。

然而,如今被俘,崇高的理想竟变成“空中”“飞”“雪”。

歇拍“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豪杰”二句,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坚信爱国事业,后继有人。

悲苦之中透出一线光明。

下片,换头之句承上,作者意识到自己的前途是深秋的一片落叶,对祖国的前途已无能为力了。

“重来淮水”,又怎能不感慨万端?

所以“镜里”二句说明,尽管自己在囚徒生活中使“朱颜”“变尽”,但那颗报国的赤心,是永远不会被埋没的。

“丹心难灭”与“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同样光照千古的名句。

“去去龙沙”三句,不仅表示对故国的怀念,而且还在向友人表示,当他再度听到杜鹃带血的啼声之时,那就是作者的魂魄变成杜鹃回到南方。

这首词在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中,逐次深入地展示出一个爱国者的崇高心灵。

第三学时学案

一、诵读课文5—6段

二、重点实词:

1.夜趋高邮2.非人世所堪3.去京口

(1)挟匕首以备不测

(2)几以捕系死

(3)以小舟涉鲸波出

(4)以至于永嘉

2.而

(1)而不在使者之目

(2)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3.使

(1)奉使往来

(2)而不在使者之目

(3)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4.间

(1)得间奔真州

(2)间以诗记所遭

(3)北与寇往来其间

(二)找出下列句中词性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道海安、如皋

2.道中手自抄录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2.层见错出

(四)指出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全句

1.避哨竹林中

2.出入乱尸间

3.脱京口

4.发北关外

5.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6.将藏之于家

一、检查预习

二、第5段中的17个死可分为几类,它体现了文天祥的什么样的高尚品质?

三、给第五小节分层,思考这一小节中叙述,抒情和议论是如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四、自主质疑和方法总结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荟萃(cuì

)缙(jì

n)绅纾(shū)祸翌(yì

)日

B.遽(jǜ)然羁縻(mí

)诟(gò

u)病造诣(yì

C.诋(dǐ)毁庶几(jǐ)酋(qiǘ)长彷(pá

ng)徨

D.愧怍(zuò

)自刭(jǐng)巡徼(jià

o)檄(xí

)文

2.下列加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B.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竟使遇哨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D.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4.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C.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D.请罪于母,母不许

5.下列各句加粗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二、阅读《语文读本》(必修三)《伶官传序》,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选出各句中“以”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B.皆背晋以归梁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2.选出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梁,吾仇也 

B.燕王,吾所立

C.此三者,吾遗恨也 

D.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下面句中“其”字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请其矢,盛以锦囊 

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从下列各句中选出“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中的“乃”,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嬴乃夷门抱关者也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5.解释“告”的意义

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②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③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6.找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译文:

梁王是我的仇敌;

燕王是我扶立起来的;

契丹和我结缔盟约,结为兄弟。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可是你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志向。

C.及凯旋而纳之

等到胜利归来,我(仍然)把箭藏在祖庙里。

D.满招损,谦得益

自满引来祸患,谦虚得到利益。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选出下面不属被动句的一类(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2.选出与“莫能与之争”中“莫”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D.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有何深刻含义?

4.“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的正确意思是( 

A.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B.当庄宗盛年的时候,拿天下所有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C.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所有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D.当庄宗盛年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第四学时学案

1.予之生也幸2.以父母之遗体行殆3.雪九庙之耻

4.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5.然微以自文于君亲6.是年夏五

二、重点虚词:

1.生无以救国难2.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3.然微以自文于君亲4.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四、基础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一)殆:

(1)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2)殆例送死。

2.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名曰《指南录》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臣死有余僇

4.翻译下列句中

1.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

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

3.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五、预习反馈(自主质疑和方法总结):

1.第七小节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小节,说一说你读出了文天祥什么样的精神?

三、重点突破

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四、课堂延伸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爱国?

请写下来。

五、自主质疑和方法总结

一、阅读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B.修我戈矛,从王于师(整治)

C.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交付)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写文章献给)

2.下列各句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B.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

C.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D.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终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和语段,完成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1]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注释:

[1]起一经:

靠精通一种经书,通过考试做官。

[2]零丁:

孤苦。

[3]丹心:

红心。

汗青:

史册。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

”(选自《指南录后序》)

1.《指南录后序》说“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而此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试辨析“思”与“叹”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

2.从诗的尾联看,作者对待死的态度是什么?

3.翻译: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来为后人称颂。

但是《指南录后序》中也有“隐忍以行”。

你如何看待文天祥两种不同的态度与选择?

五人墓碑记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气势恢宏,情理并茂。

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

2.归纳掌握“盛、发、率、徒、私”五个文言词语。

并熟悉“况……欤”“独……,何也”“固……哉”“安……哉”等几种文言句式的译法。

3.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语“疾病、行为、私人、颜色、非常、首领”等,并进一步掌握实词活用现象。

4.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本文的行文方式,赏析文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5.了解本文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生死大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难点:

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

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一、作者及有关背景

1.根据注释①②了解有关情况。

①选自《七录斋集》。

七录斋,书斋名。

②五人墓碑:

建在苏州城外虎丘前面山塘大堤上。

③张溥,字天如,明代太仓人。

文学家,曾组织应社、复社,讥评时政,声势很盛。

④天启年间,魏阉专政,杀害贤良。

天启六年,宦党派人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激起民愤,发生暴动。

本文即记述这次反抗阉党的斗争,抒发了对“激于义而死”的五个人的崇敬之情,阐述了人的生死价值问题。

⑤周顺昌,号蓼洲,明末吴县人。

2.相关资料

(1)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人。

祟祯进士,授庶吉士,诗文兼长。

与同里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

张溥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都要亲自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

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

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张溥生活的明朝末年,正是东林党人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代,张溥同情东林党人,富于正义感。

天启时与陈贞慧等初创“应社”。

于崇祯二年(1629),他继承东林党反对黑暗政治的优良传统,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复社”。

成为“复社”的领袖。

他们激烈批评时政,与阉党的残余势力进行斗争。

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文学上,他主张“兴复古学”,强调“居今之世”。

要“为今之言”“务为有用”。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

《五人墓碑记》是其中的代表作。

文章收集在《七录斋集》中。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州,明末吴县人。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后任文选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调等)。

他为人正直、清廉,关心民间疾苦。

所以,当他被革职回老家时,只有“行李一肩。

都门叹为稀有”,对于涉及“邪正是非”的事,他“热血横流。

声色俱厉”。

因此,深受人民爱戴,“民深德之”,而为阉党所不容,被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

天启五年(1625),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在家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魏的孙子。

在谈话中,他切齿痛骂阉党,被缇骑报告给魏忠贤,于是被革职。

周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作文送他。

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后来苏州织造李实伙同魏忠贤的爪牙新任应天巡抚毛一鹭相勾结,追弹周起元,把周顺昌也带了进去,因此周顺昌也被逮捕。

天启六年(1626)三月,周顺昌被逮捕到京,虽被拷打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如故。

同年六月十七日死于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到昭雪,追谥忠介。

(3)暴动纪实:

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一向好打抱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

“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

”市民马杰也一路敲着梆子号召群众,当阉党的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缇骑恼羞成怒,拔出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集的市民鼓噪起来,缇骑更加凶横,举剑击打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