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202846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docx

《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docx

2022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与电大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汇编

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苯丙酮尿症)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同化)。

3.皮亚杰把(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5.“干好干坏一个样”描述的是(C.固定时距强化)。

6.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柯勒)做的。

7.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班杜拉)。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

9.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10.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质的差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23)条染色体。

12.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表示(无条件刺激)。

13.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14.下图的A表示(短时或工作记忆);B表示(长时记忆)。

15.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16.统计概念中的SD或S是(标准差)的缩写。

17.一个产生式可以表达为(如果)……,(那么)……。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8.行为一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19.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20.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

个体差异一X;-X。

21.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四、筒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2.简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答: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3分)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到果子”可以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观。

根据这个概念,学校教学要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必要的。

(3分)至于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

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

还需要教师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

(2分)

23.请写出安全型依恋婴幼儿的行为表现。

答:

当与母亲在一起时,这样的婴幼儿能安逸地玩玩具(1.5分);但是当发现母亲离开了,他们会着急、忧伤,也可能哭泣(1.5分),先前的游戏或探索行为会中断(2分)。

当母亲回来时,这类婴幼儿往往奔向母亲,寻求身体接触(1.5分),接着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玩自己的去。

(1.5分)

24.简述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要点。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5分)

(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1.5分)(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1.5分)(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1.5分)(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

(2分)

25.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答:

(1)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分);

(2)我们能够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2分);(3)我们对意象能做心理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2分);(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实施辨别学习。

答:

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3分),即做出精确的反应(2分)。

例如,我是一个体育教师,经常训练学生的队列和做操,有时是为了比赛。

一个最简单的动作是“前排同学”按“两手侧平举”的口令动作。

此时他们不能用眼睛看自己的手臂是否水平了(否则比赛时就会失分),因此不是高了就是低了。

这表明学生只能感觉到自己的手臂侧伸出去了,而不能感觉是否“平伸”了,因此是泛化。

后来我这样训练:

(1)帮学生把手摆到侧平举位置;

(2)令其绷紧肌肉;(3)体验此时的感受;(4)重复,以训练他们捕捉这感受;(5)待他们多少能捕捉到这个感受后,我叫他们做几个“侧斜举”,同样体验和捕捉感受,以同侧平举的感受区别开来。

这就是训练分化。

(6)“侧斜举”角度渐渐逼近侧平举,分化训练渐渐精细。

这样的训练很成功,表现为最后学生能在一听到侧平举的口令后,就“唰”地一下子做到位了。

这就是我工作中训练学生做了一次辨别学习。

(如果能按照以上举例论述,且表述完整合理加10分)

[如果按照第9章第2节的模式回答,表述完整合理可以参照以上给分标准执行。

]

27.举例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答:

学校教育教学中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至少有如下几种。

(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宜用等第分数,甚至可以只有两级如“达到一稍欠”,例如对小学一年级的算术成绩就可以这么做(3分)。

(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那么也可以采用等第分数。

比如音乐、美术、体育之类的科目(3分),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提供在平均水平上优于家庭教养的教育,在于让学生活动起来,而不是为了细究个体间的差异,那也就没必要采用连续分数,而只需列出若干粗大等级就行了。

(4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比如测量学生的操行。

(5分)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苯丙酮尿症)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2.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C.自我中心性)。

3.确定依恋实质的决定性研究是(D.哈洛)做的。

4.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B.练习律)。

5.“临时抱佛脚”描述的是(C.固定时距强化)。

6.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C.复制)阶段。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论点和多个联系)。

8.某家长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A.质的差异)。

9.如果是一门课程的分数,以下最逼近正态分布的是(D.全省的)。

10.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B.顺序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可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

12.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平等的自由)。

13.下图是桑代克实验中猫的学习进步曲线,其中横坐标X表示(试验次数);纵坐标Y表示(学习成绩)。

14.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了(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15.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或钟型)曲线,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它的缩写是(SD或S)的。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皮亚杰的“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17.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18.对象一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19.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四、筒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0.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首先,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有差异,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体现出来(1.5分)。

其次,促进儿童达成最初社会化的教养,受父母对传统与新风的选择与认可的程度所制约,还受到家族内足以刺激儿童做出反应的不同教养人士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制约(1.5分)。

第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受父母或家庭内主要的教育承担人的知识水平和类型的制约(1.5分)。

家庭环境影响的上述3个方面还可以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组合,甚至出现奇异的变式(1.5分)。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在扩大儿童个体之间差异的同时,也在缩小个体差异(1分)。

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特别在儿童的知识、能力、才艺、行为格调、精神风貌诸方面形成多样性差异(1分)。

21.所谓“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里”及其教学含义。

若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要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3分)。

由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觉察和思想,因此所谓“激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2分)。

所以在教学中,当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并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3分)。

22.略述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

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2分)

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

(1)同时呈现;

(2)相继呈现;(3)同时一相继结合法。

(3分)

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

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3分)

23.简述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是

(1)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

(2.5分)

(2)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周全。

(2.5分)(3)C-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掌握的C-类内容是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的。

(3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2.5分)。

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2.5分)。

但是消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是反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2分)。

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

一方面,保持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1分),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而言尤其如此(1分)。

另一方面,消退过程中的“自发恢复”现象给我们启迪,教师预计到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1分),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备(1分)。

这样,当学生真的出现反复时就既不会急燥(1分),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1分)。

相反,根据自发恢复现象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2分)。

25.通过实例,论述促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

促成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是:

(1)意象指导。

(1.5分)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