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题3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8238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3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3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3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3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3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31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3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月考试题31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31Word文件下载.docx

C.留传琢磨俭朴D.流传琢磨简朴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地讲着法律知识,他的儿子却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归案。

B.在庆功会上,两位队员举案齐眉,互相敬酒,祝贺对方在这次全运会上获得金牌。

C.他谦虚地说:

“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

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 

D.某省领导仅在一年之内就贪污公款上千万,这件事实在耸人听闻。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山东省“异地高考”政策规定,从2014年起,凡具有山东省高中学籍并有完整高中阶段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山东省参加高考。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

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8.下列各项中全是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偭规矩而改错②忳郁邑余侘傺兮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进不入以离尤兮⑤终老不复取⑥箱帘六七十⑦渠会永无缘⑧交广市鲑珍⑨吾今且报府

A. 

①②③⑤⑥⑧ 

 

B. 

①③④⑤⑦⑨ 

C. 

①②③④⑤⑧ 

D.①③④⑤⑥⑨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全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组是()

①宁溘死以流亡兮②吾独穷困乎此时③自前世而固然④伏清白以死直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⑥昼夜勤作息⑦共事二三年⑧处分适兄意⑨叶叶相交通

A.①②③⑦⑧⑨B.②③④⑤⑥⑨

C.①④⑤⑥⑧⑨D.①②③⑤⑦⑧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B.阿母谢媒人 

多谢后世人 

C.府吏见丁宁君既若见录  

D.儿已薄禄相 

还必相迎取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阿母为汝求非为织作迟

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C.磐石方且厚吾今且报府

D.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长余佩之陆离B.謇朝谇而夕替

C.为仲卿母所遣D.渐见愁煎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9分,每小题3分)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

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

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

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

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

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

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

,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

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

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才有了解释字源的理论,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共12分,每小题3分)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

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以功授开府。

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

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

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

其妻子在金乡。

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

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

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

于仲文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

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

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

通“猝”,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

轻视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长,倜傥有大志及行迷之未远

B.众十万,屯于沛县亦自缢于庭树

C.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君尔妾亦然

D.平尉迥之乱便可速遣之

1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

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

计》云: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

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3分)

四、(共15分)

20.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断3处,3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2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22.名句默写(任选4句,共8分,每空1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2)怅寥廓,,?

(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

(4)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君当作磐石,。

,磐

石无转移。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共18分)

走向海洋

阿来

①当站到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就发觉自己的目光已经改变。

过去关注点总是高山与大河,那种蜿蜒与逶迤,给人已经上路、地平线上景色不停变幻的感觉。

自从在中国渔政南海总队302船上有一次南海之行后,当我再次面对地图时,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投注于那片宽阔的蓝色海疆。

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

②海洋像天空一样展开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她是多么陌生啊!

③当她平静的时候,我们难于忍受她的单调

,当她迎风起舞时,我们又无法面对野性的动荡。

我们在黄土中的根,扎得实在太深太深了,我们在陆地上的安居,也实在是太久太久了。

很久以来,中国人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中央之国,是大地的中央。

天空出现在头顶,是为了完成穹庐般罩子的使命;

大海呢,那是大地床帷一样的漂亮的镶边。

大海在中国人的主流观念中,从来不是出发之地,而是边缘与尽头。

直到近代,才有一群群中国人来到海边,向遥远的彼岸瞭望,才有一些勇敢的中国人到了海上,不是为了像收获庄稼一样用网打捞一点鱼虾,而是为了一个遥远的强国富民的梦想。

④对一个生命意识与文化传统都深深扎根于黄土之中的民族来说,海洋或者是遥远的传说,或者就是外敌侵入的风险。

所以,明代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他督造的七宝楼船,也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孤独的辉煌。

郑和的故事,只有在今天中国人充分意识到海洋重要的时候,才被重新发掘出来,这个另类的英雄才被真正地记忆。

更能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历史是,同样是在明代,就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消失于海上之后不久,并非正规国家军队的倭寇,从海疆上不断地侵扰,居然成为明帝国的心腹大患。

中国在海洋上遭受屈辱,并不是到近代才有的事实,而是当中央之国尚称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发生。

明代,郑和的船队至少到达了非洲。

但在同一个明代,面对倭寇的骚扰,来自农耕文明的军队只是在陆地上筑起城墙,而不是到广阔的大海上展开抵御外侮的战场。

⑤就在来自海上的倭寇之患平息不久,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经过漫长的充满风险的海上航行登陆中国。

他在书信中向自己远方的国人报告对这个新到国家的印象:

“我们依然很难相信,一个疆域如此广阔的庞大帝国,拥有的军队不计其数,却始终生活在持续不断的恐惧之中。

”利玛窦还有些费解地指出:

“他们害怕那些小国家。

⑥明代早已成为编年史的一个逝去的段落,但这种文化习性却带着巨大的惯性在持续着。

对灾难与风险,更多国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或者遗忘。

⑦面对来自海洋的危险,封建帝王的选择是海禁。

这让我想起一个二战时的故事。

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英国海岸。

舰船实在太多了,为了不走漏风声,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军司令部,决定让英国沿海居民后撤一段距离。

但这个决定引得丘吉尔首相愤怒咆哮:

英国人的习惯从来就是逼近,而不是离开海岸!

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让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

结果盟军不得不采取别的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施行。

⑧而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海洋只是海边渔民收获一点鱼虾的水上牧场,至多,也只是在故乡无以为生的人们流浪异国求生的危险丛生的通道。

使国人海洋意识苏醒,切肤感受到海洋主权之痛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个帝国幻梦的破灭,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⑨因此,南海总队这次巡航守礁的行为本身,就蕴涵了更为丰富的意义。

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天然的权利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一个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艰难曲折,波诡云谲,那么需要智慧与坚定。

好在,我们已经在海上了。

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

我站在302船的驾驶舱里,看到中国海上,台风过后,终于迎来壮美的日出!

⑩那时,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斩浪,而是整个中国,正在走向海洋!

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

(选自《看见》,有删改)

23.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

(2分)

(2)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

24.本文哪些内容说明了历史上中国海洋意识的缺乏?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25.在第⑦段中,作者写二战时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26.“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高考分数线公布后,一位名人在微博写下一封信,信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如果你考不进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事实上,世上的很多事都是这样,我们不仅需要学会欣赏他人,也需要学会欣赏自己。

请以“学会欣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10月段考参考答案

一、

1.C(A瞥piēB匕bǐD桎梏gù

2.C(Ayì

n/yīnhè

ngpō/bó

Bzhá

i/zé

jiè

āi/á

iDzhà

n/chà

nmā/mǒqiǎng/qiá

ng)

3.D(A蛊蠕B酌C靥慕)

4.A(B罄竹难书风烛残年C回光返照变幻莫测别出心裁D不假思索迫不及待)

5.B(捉摸:

摸索,揣测琢磨:

思考,研究“流传”是“事迹、作品

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的意思,“留传”是“遗留给后代”的意思;

“简朴”侧重“简单”,“俭朴”侧重“俭省”。

6A(举案齐眉,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别无长物,指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耸人听闻,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害怕,应为骇人听闻。

7.A(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

C项句式杂糅;

D“大约”与“多”重复。

8、答案D。

(“错”通“措”,“郁邑”通“郁悒”,“圜”通“圆”,“离”通“罹”,“取”通“娶”,“帘”通“奁”,“报”通“赴”)

9、答案A。

10、答案C。

(A女子出嫁,依照;

B谢绝,告诉;

C两句为放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D相貌,偏指一方)

11、答案D。

(A替,是B即使,虽然C又,将D因为)

12、答案A。

其他各项是被动句

二、

13、D【解析】“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错,据原文第1段倒数第二句话内容可知,应是“卜辞资料印证”《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属于偷换对象,且原文的意思是“基本可靠”。

1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旧史学”错,据原文第4段第二句话内容可知,原文指“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属于范围的括大化。

1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D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错,据原文最后一段意思可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也是“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的凭依”,而“殷墟甲骨文”是使凭依更加充实。

16.D薄:

迫近

17.B(A等到;

趁着B介词,在C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代词,这样D助词,的;

代词,代人)

18、D(①只是交代战况,看不出“谋略”;

②写于仲文死里逃生,无“谋略”可言;

⑥写于仲文乘胜追击,没有使用“谋略”。

19.B(“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一句中的“十七八”不是约数“十七八个”,而是分数“十之七八”)

四、

20、断句: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21、翻译

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

(“悉”“伪”“北”“骄”各一分)

22、名句默写

(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5)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五、23.

(1)“我”已经意识到国土不再仅限于陆地上的“坚实土地”,(1分)也包括着广阔无边的海洋。

(1分)

(2)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海洋的维权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1分)但我们今天已明确了目标,并将坚定地维护海洋主权。

24.①认为海洋是大地的“边缘与尽头”;

②认为海洋是遥远的传说,或者是外敌入侵的风险;

③虽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却只能御敌于陆上;

④面对来自海上的危险,封建帝王“实行海禁”;

⑤只把海洋当作水上牧场和求生的通道。

(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25.①体现英国人对于海洋的重视,反衬我们在对海洋认识上的落后和保守(答“对比”亦可)。

②引起下文关于海洋重要性和走向海洋必要性的议论。

26.①海洋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坚实国土,体现着不可侵犯的神圣主权;

②控制了海洋就能获得走向全球的通道;

③能够在战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御敌于海上;

④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大,就必须要重视海洋,走向海洋。

(6分。

每点2分,答对三条、言之成理即可)

六、作文

作文审题

1.认识自己,欣赏自己

从“人与自我”的关系说,当人生处于顺境或自身条件优于他人时,要学会放低姿态,人生得意时不可“忘形”,要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我们要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品格。

当人生处于逆境或自身条件不如别人时,我们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认同,自我鼓励,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2.欣赏他人,成就自我

从“人与他人”的关系说,学会欣赏他人,看到他人身上的长处与优点,特别是那些不如自己之人的长处与优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样的人,身上也可能有闪光点。

这一立意角度可以从正面论述——有的人懂得欣赏他人,并且谦逊地向他人学习;

也可以从反面论述——有些人在获得成功之后往往变得不可一世,盲目自大,心胸渐狭窄,容不下别人,更遑论欣赏他人。

附:

参考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

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

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

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

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

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

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