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477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创作贵在坚守自我,不能一味地效仿别人。

C.创作不能丢失自我,盲目模仿只能遭人耻笑。

D.作品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在比较中才有鉴别。

5.C(作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背景性词语“剧本创作”,可以说它是比喻的本体,而画线句子是比喻的喻体;

其次要对画线句子进行切分,然后进行局部转换,局部转换后还要从整体上进行整合,把握语句的整体含意。

A.没有转换出本义。

B.虽转换出了本义,但“遂蒙千古之诮”这一后果没有转换出来。

D.偏离了原文对“效”这一重点词的论述。

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19分)

6.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忘)

榆柳萌后檐,桃李罗堂前(遮蔽)蒹葭凄凄,白露未晞(同“萋萋”,茂盛的样子)

B.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滞留)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拨开,分开)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盘绕)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率领,带领)

C.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同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遂使之行,成于吴(媾和,讲和)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置办,配备)

D.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类)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鼓励)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感到……奇异)

6.B(A.遗:

丢弃。

C.与:

帮助。

D.宣:

疏通,疏导。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16分)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

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

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县人。

高宗前往东都,留皇太子在京师,让裴炎辅佐。

皇上生病,太子代管国事,下诏让裴炎和刘齐贤、郭正一在东宫议处政事,等到皇上病危,(裴炎)接受皇上遗命辅佐太子,就是唐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

“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

何惜侍中邪?

”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袆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

“我何罪?

”后曰:

“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

”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

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中宗想要任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并授予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持不同意,皇帝发怒说:

“我即使有意把国冢让给韦玄贞.难道又有什么不可以吗?

为什么要吝啬侍中这一职位呢?

”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袆之带兵入宫,宣布武后懿旨,扶着皇帝下殿,皇帝说:

“我有什皇罪?

”武后说:

“将天下让给韦玄贞,难道没有罪吗?

”于是废皇帝为庐陵王,改立豫王为皇帚。

裴炎因为“定策”(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这一功勋,被封为水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日:

“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

”炎曰:

“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后不悦而罢。

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

刘袆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来几,赐爵河东县侯。

武后执政后,逐渐放纵自己,这时武承嗣请求建立七庙,追封自己的父祖为王,裴炎进谏说:

“太后是天下的母亲,凭借着高尚的品德临朝听政,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您)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

“吕氏的封王,是将权力交给活人,如今我追封的是祖先,一存一亡情况不同,怎能相提并论呢!

”裴炙说:

“蔓草难以对付,不可任它萌芽生长。

”武后虽心下不悦怛也只能(把这事)搁下。

武承嗣又劝说太后诛杀汉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来断绝李唐宗族的希望。

刘袆之、韦仁约畏惧沉默不敢说话,唯独裴炎坚持谏诤,武后心中(对他)更加愤恨。

不久,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

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

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

“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

”御史崔詧曰:

“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

”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

凤阁侍郎胡元范曰:

“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

“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元范、齐贤曰:

“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朕知炎反,卿辈不反。

”遂斩于都亭驿。

豫王虽然是皇帝,(但)从未(能)处理天下事务。

裴炎谋划趁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拘捕她,将国政归还夭子。

适逢久雨,太后不能出游,这件事也就只好作罢。

徐敬业起兵,太后提议讨伐他,裴炎说:

“天子长大了,不参与国政,因此小人有借口。

如今假如您还政于君,逆贼不用征讨就会自行瓦解。

”御史崔警说:

“裴炎受先帝顾命之托,大权在手,听说叛乱不去征讨,却请求太后归还国政,此中必定有不同寻常的企图。

”太后便拘捕裴炎押送诏狱,派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共同审问他。

凤阁侍郎胡元范说:

“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反。

”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相继为他辩解,太后说:

“裴炎谋反已有征兆,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胡元范、刘齐贤说:

“如果说裴炎谋反,(那么)我们也是谋反了。

“我知道裴炎谋反,你们不谋反。

”于是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

“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卒不折节。

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裴炎被弹劾时,有人劝他说些恭顺的话,裴炎说:

“宰相下狱,没有自我保全的道理。

”最终不屈服。

官府抄没他的家财,没有一石粮食的积蓄。

(选自《新唐书·

裴炎传》,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申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氏之王,权属生人属:

交给B.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省:

明白

C.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鞫:

审问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端:

征兆

7.B(省:

视,处理。

省事,即“视事”,处理公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宗去东都,让裴炎留京辅佐皇太子;

高宗生病,下诏让裴炎、刘齐贤、郭正一协助太子处理政务;

高宗病危,遗诏让裴炎辅政。

由此可见,裴炎深得高宗信任。

B.武后听信武承嗣建议,拟追封武氏先人为王,裴炎拿汉代吕后封吕姓为王终遭灭族的前车之鉴劝止武后,尽管武后认为二者不可相提并论,但裴炎仍力谏不已。

C.裴炎因被诬谋反而下狱,为给裴炎洗雪冤屈,胡元范、刘齐贤、蒋俨三人先后进言武后,其中,胡元范、刘齐贤甚至说出裴炎谋反,我们也会跟着谋反这样的话。

D.裴炎之所以被杀,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被弹劾后,宁死也不肯为自保而对朝廷说些恭顺的话,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与武后在是否征讨徐敬业问题上存在着意见分歧。

8.C(对文中“若炎反,臣辈亦反矣”一句理解错误:

不是“也会跟着谋反”,而是向武后表明没有人比裴炎更忠心,裴炎绝对不会谋反。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袆之勒兵入宫。

(3分)

9.

(1)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袆之带兵入宫。

(“惧”“因”“勒”各1分:

若整句译文不顺畅,在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惧”,译成“害怕”,错误。

“因”,译成“于是,就”,亦可。

“后”必须译成“武后”,译成“然后,后来”错误。

“勒”译成“带领,率领”均可。

(2)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4分)

(2)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反。

(“炎社稷臣”,判断句,1分;

“有功于国”,状语后置句,1分,“事”,1分;

“明”,1分。

“悉心”译成“全心”亦可。

“明”,译成“清楚,明白”亦可,译成“认为,明确”错误。

10.根据文本内容,概括裴炎这一形象的特点。

忧心国事,坚持原则,刚直不阿,清廉自守。

“忧心国事”答“一心为国”;

“刚直不屈”答与“刚正”相近的形象特点;

“清廉自守”答“清廉”。

以上三种情形,均可照常赋分。

若将“坚持原则”答成“固执”,不给分。

答对其中任1点得1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全椒①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全椒:

今安徽全椒县,唐属滁州。

时作者被贬滁州刺史,与山中一道士成为好友。

②臼石:

即白石

英,道家餐饮中的食物。

(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冷”字的作用。

11.

(1)“冷”,既点出了郡斋气候的特点,也反映了此时诗人的心境。

(2分)在为全诗定下清冷孤寂的情感基调的同时,也为下文写持酒访客蓄势。

(2分)补充:

第一点光答套话,不答具体特点的,不给分。

补充:

既点出郡斋寒冷的气候特点,也反映了诗人被贬后凄凉的心境。

第二点答“渲染/营造了凄凉/凄冷的气氛/氛围”与“奠定清冷孤寂的情感基调”,任选一点给1分,“为下文写持酒访客蓄势/做铺垫”与“引起下文对朋友的思念/想念朋友”,任选一点给1分。

【注:

“铺垫”的“铺”写错,该点不得分。

】)

(2)这首看似平淡的诗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2)①独处的孤独寂寞;

②对友人的关切思念;

③无法见到友人的空虚惆怅;

④政治失意的失望感伤。

(每点1分)补充:

对友人山居生活的向往,无法见到友人的失落,对友人踪迹无处寻觅的无奈/惆怅,被贬/仕途失意的愁苦,可参照原参考答案赋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荀子·

劝学》)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评分建议:

一句1分。

若该句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或字迹模糊不清等现象之一,则该句不得分。

五、名著阅读(8分)

1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这段判词暗示了名列“金陵十二钗副册”的迎春遇人不淑以致被折磨而死的凄惨命运。

B.秦可卿病逝,尤氏因旧疾复发无法理事,宝玉举荐凤姐;

凤姐在协理宁国府过程中,借惩处一个按名查点时未到的下人之机,强化了自己的威权。

C.宝玉挨打,黛玉心疼,两个眼睛哭肿得像桃儿一般;

宝玉一席体己的话,让她愈发悲伤,抽抽噎噎半天后,才劝宝玉说: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D.仲春时节,黛玉写作了一篇《桃花行》,引得宝钗、宝琴、探春等人围观;

湘云趁机提议:

重整诗社,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推黛玉为社主。

E.紫鹃对黛玉一片忠心,为试探宝玉情之所钟,她曾谎称“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黛玉,致使宝玉痴狂病发,惹得贾府上下一片慌乱。

13.A、D(A错在名列“金陵十二钗副册”;

D.“推黛玉为社主”不是湘云的提议。

)评分建议:

选对一项,2分、两项,3分;

多选,不得分。

1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依据相关情节,回答其后问题。

(5分)

紫鹃在一旁劝道:

“今儿宝姑娘送来的这些东西,可见宝姑娘素日看得姑娘很重,姑娘看看该喜欢才是,为什么反倒伤起心来。

这不是宝姑娘送东西来倒叫姑娘烦恼了不成?

就是宝姑娘听见,反觉得脸上不好看……”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紫鹃口中的“姑娘”是谁?

宝姑娘送她东西,她为何“反倒伤起心来”?

由此可见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4.“姑娘”指的是黛玉。

(1分)她之所以伤心:

一、宝钗所送都是“家乡之物”,让她触物伤情;

二、宝钗所送都是薛蟠特意从江南捎回送给妹妹的,这让她想起自己孤苦伶仃、寄居亲戚家中、无人致送“土物”的悲苦境遇。

(2分)由此可见出她多愁善感、抑郁寡欢的性格特点(2分)。

原因一必须答到“所送是家乡之物”,原因二必须答到“薛蟠送给妹妹的”。

六、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8分)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②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直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

⑧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

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

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④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

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选自韩少功《我心归去》,有删节)

15.请简析第②段画线文字在选文中的作用。

15.(4分)内容上:

写舒伯特的独唱曲勾起我对故乡月夜的想象(1分),形象地展现了故乡的宁静与诗意(1分)。

结构上:

既照应上文“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予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1分),又为下文形象揭示人与故乡的关系作了铺垫(1分)。

内容上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眷恋等”给1分,结构上答“承接上文‘故乡让我感到亲切和激动’”给1分。

16.说说你对第④段末尾画线句内涵的理解。

16.第一点答到“那种失望”指“对故乡贫瘠脏乱的失望”,或“故乡的落后贫瘠让人失望”(1分)。

这种失望相对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更为痛苦/深沉(1分)。

这种失望能激起人们的奋斗/奉献之心,从而为故乡创造出有价值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分),这种失望里透着对故乡深沉的爱与期待(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8分)

①北平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蜒,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

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②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

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

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③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

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④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

(选自老舍《想北平》,有删节)

17.请简要赏析第②段末尾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17.善于捕捉生活细节,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北平水果新鲜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与自豪。

(答全四点,3分;

缺一点扣1分,扣完为止。

)京味儿语言,亲切风趣(1分)。

细节、拟人、反问、对比,任答两点得1分;

特点,1分;

情感,1分。

语言答“具有地方特色”或运用“儿化音”,也可给1分。

18.北平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这样的北平除了让我想念,还让我的内心生发出哪些感受?

(4分)

18.北平最主要的特点是“接近自然”(1分)。

动中有静,让我快乐和安适(1分);

花草果蔬多而新鲜,让我喜欢和自豪(1分);

贫寒的我也能享清福,让我感到庆幸,并由此感激(1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20分)

汪曾祺

县立第五小学历年毕业了不少学生。

不少人还记得母校的校歌:

“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

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

校歌的作者是高先生。

先生名鹏,字北溟。

尝受业于邑中名士谈甓渔。

谈老先生知道高家很穷,他教高先生书,不受修金。

高先生在十六岁的时候,高高地中了一名秀才。

不想,第二年就停了科举。

正在囊空咄咄,百无聊赖,有一个世交沈石君拍开了高家的白木板门。

他劝高北溟去读两年简易师范,取得一个资格,教书。

简师毕业,高先生在“五小”任教。

因为高先生是谈甓渔的高足,破格担任了五、六年级的国文。

高先生并不意满志得,他教书是认真的。

讲课、改作文,郑重其事,一丝不苟。

他教学生,无所阿私,只看品学,不问家庭。

对于不守校规的学生,他常常痛加训斥,不管他的爸爸是什么局长还是党部委员。

每天他清早出门,傍晚回家。

进门是一条狭长的过道,砖缝里长着扫帚苗、苦艾和一种开着蓝色碎花的野草,有两个黄蝴蝶寂寞地飞着。

高先生就从这些野草丛中踏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去,走进里面一个小门,好像走进了一个深深的洞穴,高大的背影消失了。

木板门又关了,把门上的一副对联关在外面。

沈石君出山长初级中学后,他聘高北溟做国文教员。

高先生要求自选教材。

他选的文章有一个标准:

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

在县立初中读了三年的学生,学会了欣赏文学,接受了高先生传播的思想——人道主义,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立身为人,呜呼,先生之泽远矣!

高先生有两件心事。

一件是想把谈老师的诗文刻印出来。

问了问价钱,贵得吓人,为高北溟力所不及。

高先生觉得对不起老师,心里很不安。

另一件心事是女儿高雪的前途。

高雪初三毕业。

她要考高中,将来到北平上大学。

高先生只许她报师范。

高雪哭,不吃饭。

妈妈和姐姐坐在床前轮流劝她。

“不要这样。

爸爸不是不想让你向高处飞,爸爸没有钱。

“他有钱!

“那是攒起来要给谈老先生刻文集的。

高雪虽然娇纵任性,这点清清楚楚的事理她是明白的。

她走到书房里,叫了一声:

“爸爸!

高先生知道女儿回心转意了,他心里倒酸渍渍的,很不好受。

·

任何小城都是有风波的。

三十几个教育界人士,联名写信告了沈石君。

主要的罪名是:

“把持学政,任用私人,倡导民主,宣传赤化”。

“任用私人”牵涉到高北溟。

指摘高北溟的教学是“不以规矩,自作主张”。

高先生只得再回五小去教书。

高雪从师范毕业,就在本县一小教书。

她一面补习功课,准备考大学。

第三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她所向往的大学,都迁到四川、云南。

日本人占领了江南,本县外出的交通断了。

半年之后,她病了。

大家连一个准病名都说不出。

一个西医说:

“忧郁症”。

病了半年,闭了眼睛。

高先生捶着书桌说:

“怪我!

怪我!

后来,高先生作古。

五小的学生还在唱:

“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

他在东街住过的老屋倒塌了,临街的墙壁和白木板门倒还没有倒。

板门上高先生写的春联也还在。

大红朱笺被风雨漂得几乎是白色的了,墨写的字迹却还很浓,很黑。

辛夸高岭桂

未徙北溟鹏

(选自《汪曾祺作品集(小说卷)》,有删改)

19.文章开头从校歌写起,有何用意?

(5分)

19.从校歌写起突出了创作者的才华(1分),从歌词中可见他对学校的喜爱和对教育的热情(1分)。

自然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高北溟(1分),与文末再次提及校歌遥相呼应(1分),表达了校歌仍在、斯人已逝的感伤(1分)。

第一点亦可答为“突出了高先生的文学素养高、有文采”等;

情感亦可答为“作者对高先生的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