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4255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达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D.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成为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的精神财富。

4.(2分)(2016高一上·

望江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太阳下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②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③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④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⑤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①⑤② 

C.①④②⑤③ 

D.④①③⑤② 

5.(2分)(2015高二上·

连江期中)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生:

名词,生活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

接近,将要。

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

美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宁:

怎么,哪,哪里。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决:

快速的样子。

抢:

碰,触。

之二虫又何知!

之:

这,此。

D.听臣微志。

听:

任,在此是准许、成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蒙:

受到,蒙受。

6.(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游于是乎始 

B.蚓无爪牙之利/句读之不知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之所以为圣 

D.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 

7.(2分)(2016高一上·

鹤岗期中)下列各句中,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群臣侍殿上者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

共11分)

8.(11分)(2017高二下·

南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

“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

兄惊曰:

“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

“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

“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

“吾不之信。

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

”对言:

“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

“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

”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

“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

“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害。

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

“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节选自《宋史·

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

②常平,常平仓。

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B.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C.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D.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2)

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

C.“出知大名府而卒”中的“出”指“封建王朝官吏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入”则有“进入朝廷为官”之意。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得到神宗赏识。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

为官后,他直言善于消除灾异者必能首先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

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

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②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三、诗歌鉴赏(共1题;

共8分)

9.(8分)(2017高三上·

赣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城秋霁

戎昱①

霁后江城风景凉,岂堪登眺只堪伤。

远天螮蝀②收残雨,映水鸬鹚近夕阳。

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

不知何处销兹恨,转觉愁随夜夜长。

【注】①戎昱(约744年一800年),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

②螮蝀(dì

Dōng),虹的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霁后江城风景凉”呼应诗题,其中“风景凉”既写出雨后天气的清凉,也暗指诗人内心的凉意。

B.“岂堪登眺只堪伤”一句写道,诗人不愿意在登高远眺时只有伤感愁绪;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洒脱乐观。

C.“万事无成空过日”句中,“万事无成”暗含漂泊多年却无法施展抱负的哀叹,“空”字加深了此种情感。

D.“十年多难不还乡”与韦庄《菩萨蛮》中“未老莫还乡”一样,表明久居异乡已成习惯,不愿归乡的想法。

E.尾联“恨”“愁”直抒胸臆,心中之“恨”不知道何处可以消除,只能化为愁情,伴随黑夜,无尽悠长。

(2)试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诗中的颔联进行赏析。

四、默写(共1题;

共5分)

10.(5分)(2017·

台山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________,________”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顿觉年华逝去的感叹。

②《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③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

共26分)

11.(20分)(2018·

无锡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老妇与猫

【英国】多丽丝·

莱辛

①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

②她们全家很不舒服地挤在伦敦当局盖的一座便宜公寓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严冬,她丈夫得肺炎病逝。

她丈夫死时不过中年,现在她的四个子女都已是中年人了,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

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

因为他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

他们总算是提起她的时候,就说她有几分古怪。

她的儿女们生怕她的吉卜赛血统会以比老往火车站跑还要糟糕的方式表现出来。

③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同一公寓里的一个小套间去住。

她放弃了体面的职业,把对火车和旅行者的热爱也抛到脑后。

她房间里总是堆满了鲜艳的旧衣裳,一件样子惹她喜欢而舍不得卖掉的连衣裙啦,一条条串珠形的花边啦,旧皮毛啦,饰带啦等等。

④当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时,就把它抱回家中。

它是只杂色猫,比起那些毛色柔和、体态优美的良种猫来,蒂贝可以说是等而下之了。

但是它很有自立精神,当它吃腻了罐头猫食或赫蒂喂它的面包的时候,便自己去捉鸽子吃。

她对着猫诉说:

“你这个讨人嫌的老畜生,你这只老脏猫,谁也不要你,是吧,蒂贝,谁也不要你。

你只不过是只没主的野猫,一只偷嘴的老猫,嗨,蒂贝,蒂贝,蒂贝。

⑤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定,赫蒂也和别人一样得把猫杀掉。

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

她又一次在一间屋子里安下了家。

她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的金属小圆片。

她的买卖不错。

⑥选举在即,这条街上穷人无家可归的状况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成了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象征。

街的一半是改建过的精美雅致的住宅,里面都是大把花钱的人,而另一半则是快要完蛋的房子,住着像赫蒂这样的人。

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

她和那所房子里的其余四个老太太应该搬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

“你不能把猫带去。

”他机械地说道。

⑦这时的蒂贝看上去像在雨水和泥泞中缠结成一团的旧毛线,由于在一场恶斗中撕裂了一条肌肉,它的一只眼睛永远半闭着。

腹部一侧有一片地方一根毛也没有,上面有块厚厚的伤疤。

她想好了主意,她和蒂贝一起蜷缩着,坐在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

⑧天气变得很冷,圣诞节来了又去了。

她看见施工人员的卡车停在了楼外,两个人往下卸他们的工具。

到了第二天,赫蒂和她的猫、她那堆满衣服的童车以及她的两条毯子早已无影无踪了。

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

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她就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

⑨在童车上堆着的大堆衣物下窝了一路的蒂贝跳下车来蹿出房间消失在荒草堆里,捕捉野物充当晚饭去了。

它吃饱后高高兴兴地回来了,看来还挺愿意被赫蒂用硬邦邦的瘦骨嶙峋的老胳膊抱在怀里。

她感到心里很乱,提不起精神来,不过她认为这是因为在春天到来之前她还面临着一段漫长的冬天的缘故。

其实她是病了。

⑩这时赫蒂已不再去想自己是个病人、生病的程度和生命的危险——不去想她活下去的渺茫希望。

头一天她脑子还挺清楚,但是今天她的思想是模糊不清的,她高声地说话,大声笑着。

她甚至还匆匆忙忙地爬起来过一次,在破衣服堆里翻找一张四年前她那个好女儿寄给她的旧圣诞卡。

她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四个子女说,她现在老了,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是你们的好妈妈,”她当着看不见的证人——老邻居、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医生的面对他们大声喊道:

“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

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

你们可以随便问任何一个人,问呀!

问他们呀!

⑪蒂贝蹲伏着望着她。

它已经陪着老妇人度过三个夜晚了。

她的头垂在胸前,密密的白发从大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了具有欺骗性红晕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

她还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

⑫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

他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让它去安睡了”。

(有删节)

(1)简要概括小说中“老妇人”的形象特点。

(2)文章画线句表达了老妇人赫蒂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3)小说花了许多笔墨写“猫”,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12.(6分)(2017高一下·

成都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晋时代的“啸”

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

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

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

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

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幽怨,发而为啸。

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

音乐篇》说商陵穆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

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

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

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

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

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尘、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

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

可是“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士人多苦闷,卓荦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

所以吟啸之风,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

《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

而这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

(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

《世说新语·

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

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

正像《啸旨》中说的:

“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

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①。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

唐以后,此风渐息。

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

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

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

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注】①孑余(孑馀):

剩余,残余。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魏晋时的“吟啸”并不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有一定的音乐性。

C.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流卓荦不群的气质了。

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啸”在先秦时代便已有之,“啸”的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且啸者多为女性。

C.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D.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

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人精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

B.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

C.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

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

D.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可有可无了。

六、材料作文(共1题;

13.(5分)(2019高一下·

遵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③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

④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8-2、

8-3、

8-4、

9-1、

9-2、

10-1、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