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890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基础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调查人:

靳晓旭系别:

历史系1103班学号:

201103510056调查时间:

2013年冬天摘要调查目的:

调查范围:

支教所在地马圈的基础教育现状。

主要调查马圈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

调查对象:

调查支教所在地马圈小学的领导,师生,村民和相关的基层单位组织。

采用的主要形式:

访谈,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

一教学规模我支教所在地位于忻州市原平县轩岗镇马圈小学,这所小学是一所公办的农村学校,这所学校有将近百名学生,一年级十六名学生,二年级二十三个,三年级十八个,四年级十三个,五年级九个,六年级十六个。

学生都来自马圈村,全部走读。

二办学硬件学校共有十间校舍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可以说十分破旧。

学校共有六间教室,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场所,应有的音乐教室,实验教室,操场等一概没有。

上科学课的实验器材不全,学生上课用的课本也不全。

三师资条件学校有三名年轻老师,教学年龄在三年左右,分别是王刚、贾艳刚、王钢老师。

老师王刚大学专科毕业,专业音乐教育,年龄27岁,教龄3年,没有兼职。

王刚老师讲课专业,能够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渗透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校家长心中的好老师。

王刚老师的教学态度是用爱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

为孩子献出自己的一切。

接受继续教育状况,王刚老师每年暑期进行继续教育,接收了很多知识,能够把教学搞得更好。

王刚老师对学校或当地教育的建议,多关心农村学校教育,多关心农村一线教师的生活状况,多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

生活问题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希望能够得到改善或解决。

老师贾艳刚大学本科毕业,专业音乐表演,年龄28岁,教龄3年,没有兼职。

贾艳刚老师讲课专业,能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运用到课堂中去,曾被联校口头表扬为优秀教师。

贾艳刚老师的教学态度是用爱去行动,竭尽全力,做到更好。

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献出自己的一切。

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贾艳刚老师每年暑假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了很多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其它老师教龄在20年以上,有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能够担当小学各年级的课程,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特别是李涛老师的教学能力在学校各教师中尤为出色。

李涛老师说:

“如果说老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那么教学就是施肥、拔草、灌溉、捉虫等一系列管理行为。

李涛老师每年都参加国培,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后不断的改进教学、教育的方式。

李涛老师认为,教育应该根据本地的实地情况给学生提供不同于城市、都市的考核试题。

另外,应不断地给学生注入新鲜血液,如带学生外出,参观一流的教学等。

学校其它老师都认为学校的校舍条件太差,办学硬件设施不全,当地教育应应在农村学校教育上多做投资,改善当地条件并输入新鲜的教师血液并且希望当地学校的领导严格管理以严治校,公平的对待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关心教师的健康与生活,吸引教师能安心在农村学校任教。

四教学的运作状况马圈小学虽为农村小学却有比较完善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运行制度,学校课程开设受学校硬件设施的影响不是很齐全,比如计算机课、实践课等课程无法开设。

学校老师配备较少,每个老师的任务过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五其它1、当地的适龄儿童都在当地的幼儿园就读,青少年也都就读于当地小学,辍学的情况非常的少,由于当地没有初中,所以小学毕业的学生必须考镇里或者市里的中学。

据调查,当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还是挺高的。

2、我调查了当地学校学生的家庭状况,一般学生都是父母双方都在工作,家庭经济条件都不错。

可是也有很多孩子是单亲家庭,家中家人对其关心不够,以致其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成为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

3、家长认为当地应该重视基础教育,只有发展好基础教育才能发展好当地的整体知识水平,提高当地人民的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篇二:

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揭西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黄新指根据揭西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和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职校、中学、小学,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形式对揭西县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通过调查,对全县的基础教育现状有了更全面的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下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揭西县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坚持政府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全县共有2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3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5处市级示范乡镇幼儿园,72处县级规范化学校。

一是幼儿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近两年来,全县幼儿园建设共投入500多万元,新建幼儿园27处,改建29处,扩建7处。

2010年5月,县实验幼儿园接受了省十佳幼儿园验收,中英文幼儿园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验收。

两处幼儿园均达到了全市领先地位。

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完善。

两年多来,县财政把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列入预算,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奖励与专项资金,千方百计筹措县配套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2008年年落实资金823万元,建设了10个项目学校教学楼。

2010年落实资金925万元,建设了15个项目学校教学楼。

今年,项目学校立项16个,已通过公开招标,即将开工兴建。

近五年来,农村中小学累计投入近一亿元,用于改扩建及新建校舍,长期保留的农村中小学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全部楼房化。

三是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焕然一新。

河婆中学、县一中实验高中不断完善内部设施,办学条件达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级规范化学校。

县一中新建了图书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楼,成为全市第二处省级农村规范化高中。

河婆中学东扩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制约河中发展的操场问题即将解决。

(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

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各项管理日趋规范。

形成了小学养成习惯,初中打牢基础,高中巩固提高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一是高考连年创优。

自2001年以来,本科上线人数连续9年在全市名列前茅。

特别是2010年,本科上线人数、优质生数以绝对优势位居全市首位,增长率达到40.24%,占全市新增人数的32.8%。

文科上线数占全市的1/3以上。

其中文科全市前10名,揭西县占4名;理科全市前10名,揭西县占3名。

全市有6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县占1名。

二是2010年以来,着力开展了小学抓规范、初中抓课改两项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全县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迈出新步伐。

三是中小学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三)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提高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待遇。

二是新教师“逢进必考”机制不断完善。

从2006年开始,针对我县师资队伍年龄老化、结构失调的现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自然减员与新增教师1:

1.2的比例,每年从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中小学教师,共招收了1053名教师,有效缓解了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缺编的矛盾。

三是精简乡镇联校富余人员,全部充实到教学第一线。

四是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因岗设职,定员定岗。

(四)教育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一是对教育干部实行述职承诺制。

每年年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局机关中层干部公开述职,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落实措施,接受监督,增加了工作的压力。

二是强化教师校本培训。

在学校内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导师制、学科负责制,开展传帮带,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强化师德教育。

把每年的9月份确定为“师德建设月”,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全面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创业热情。

为了落实“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今年又开展了全县中小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范围之大,要求之高历年所未有。

(五)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揭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从2007年春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免除了杂费,减免了课本费,同时对初中贫困住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受助学生达到了在校生总数的8%以上。

今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调整为每生每年小学200元,初中350元。

省、市、县按照40:

30:

30的比例分别负担,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

财政、教育部门逐步完善各项管理使用制度,“校财局管”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义务教育经费的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揭西县的基础教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是距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1、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任务依然相当艰巨。

县乡、乡镇、校际之间的差距较大,校舍、师资、内部配套设施等参差不齐,县域内中小学办学水平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均衡协调发展。

特别是良田、大溪等几处的初中、小学,在校生均在200人左右,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双岭小学、云岭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无法满足家长需求。

家长择校意识越来越强烈,给五云教育组、云岭中学及县教育局带来很大压力。

2、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机制亟待改进。

县乡、乡镇之间教师流动欠灵活,年龄结构不合理。

乡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达到了48岁,多数是转正民师挑大梁。

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多数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偏远的农村完全小学师资短缺。

地域性教师编制不合理,上砂一中、上砂中学师资匮乏,河婆镇的东风小学等学校则是人员超编。

3、学校内部配套设施陈旧,急需更新。

城区、乡镇中心中小学基本达标,农村完全小学空壳现象严重,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存在短缺、陈旧问题,造成无法开全课程,特别是

农村小学英语、体育、音乐课很难开课。

三、对策建议

(一)立足公平,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控辍保学。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性很强,因此,我们在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依法办事,按章操作。

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现象特别严重。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严把学生入口关、出口关、休转学关,杜绝学生隐性流失。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留级或变相留级。

同时,要提高学校吸引力,确保初中辍学率逐年下降,力争小学无流失。

(二)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投入向农村学校倾(转载于:

关于基础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1.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是基础。

而经费问题的解决,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坚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2.从经费的分配上,实行面向全体与个别倾斜相结合。

对城乡基础教育经费的分配,首先是要面向全体,要对不同乡镇、不同类型的学校一视同仁,个个受益,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中心”的不公平倾向,达到总体合理,以利于全体的均衡发展。

同时,在经费的分配上,也不能搞“一刀切”,即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应该向个别倾斜,尤其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

3.向农村学校普及先进教学设备。

教学手段落后、教育信息不畅是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积极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