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457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第59套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7页,5道大题,20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设答题卡,1~7小题、13~17小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其他题目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一千三百年后,大唐遗韵犹存,那就是唐诗。

回顾,唐诗像一道虹,跨越时空,璀璨依旧。

一个中国人,对大唐盛世可以无知,但对唐诗无法陌生。

自从牙牙学语,就可能手不离了看图识字读本,那里边多半是朗朗上口的唐诗绝句。

每从幼儿园墙外走过,常能听到唐诗朗诵: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声音稚嫩而甜美。

语文课本里,最无争议的,是唐诗。

中国人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写诗,但不等于就不会顺口来一首唐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诗像一个幽灵,依附于方块汉字,寄生于语言文本,寻常人等不留神,就有唐诗入眼、出口、悦耳。

如果说中国人身上诗性尚存,那百分之百是唐诗。

诗,遇着唐了,真诗之幸甚也。

国土一统,四海归心。

诗圣杜甫歌颂当朝,热情洋溢:

“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衣食无忧,闲来做什么?

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这就是唐人生活。

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歌就像蝴蝶翩跹起舞,人才也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了。

唐开科举,以诗取士,遂令学子一举成名。

唐太宗带头写诗,君臣唱和就像家常便饭。

上行下效,诗蔚然成风,仿佛是人,都会吟诗一首。

唐太宗还特设“弘文馆”、“文学馆”,眼看着天下文人竞相来投,便得意洋洋地说: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那时的文人也好,英雄也好,都是写诗的行家里手。

诗以抒怀,养浩然之气;诗以言志,解胸中块垒。

思想不禁锢,灵魂得自由。

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

祭祀大典,宴友小聚,吟诗作赋,几成惯例。

诗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

诗甚至成了名片,拿一首诗就可以晋谒王公大人,不必担心吃闭门羹。

唐僖宗时,宰相郑畋的女儿因为喜爱罗隐的诗,害相思病了。

郑畋不但不嫌贫爱富,反而给女儿安排了一次窥视相面的机会,结果是相门千金嫌罗隐丑,此后连罗隐的诗都厌恶了。

郎才女貌未成佳话,唐时风气却扑面而来。

杜甫作《饮中八仙歌》,“八仙”中有王爷、宰相,也有布衣、和尚;有诗仙、草圣,也有名士、狂士。

他们既是豪饮者,又是善歌者,都有诗篇佳作留世。

李白本布衣,仅以诗名,便出入朝廷,“天子呼来不上船”,历朝历代除了大唐,再无第二例。

唐开元年间,诗人祖咏赶赴首都长安应试。

按照规定,他应该作一首五言排律,要求六韵十二句,他却一笔挥就两韵四句诗一首: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写罢走人。

过后有人问故,他朗然答:

“意尽矣!

”或谓之轻狂,或谓之潇洒,要非生在唐朝,考生安敢如此放肆?

唐诗多讽喻,皇帝老子都被娱乐、被开涮,《长恨歌》就是一例。

唐代揭露阴暗面的诗比比皆是,罕见有诗人吃不了兜着走的。

唐诗人只要“郁郁不得志”,便要吟愤世嫉俗诗,结果是顶多不让做官,不会真有人兴师问罪。

世人能背《长恨歌》,却鲜有人知杨贵妃也能诗,《全唐诗》里就收有她的一首《赠张云容》,写得鲜活生动: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美人如诗,诗如美人,读之,春心不荡漾,魂魄也悠悠。

今人张口大唐,闭口大唐,不读唐诗,如何能理解大唐?

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

历史上,与诗歌同呼吸、共命运的,只有唐朝。

开元盛世,出了诗仙、诗圣。

天宝往后,国走下坡路,诗也走下坡路了。

唐中叶诗人白居易虽然与李、杜比肩,却毕竟不能同年而语,国运使然,不得不然也。

如果说中国是诗国,那么只有唐代才配享此誉。

然而,唐诗已成绝唱。

李白、杜甫、白居易,古风、格律、叙事诗,都“绝”了。

最“绝”的是“绝句”,五言、七言四句,常常令人拍案叫绝!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圣不愧为诗圣,一首绝句,两副绝对,四幅让人拍案叫绝的图画。

如果把诗比作山,唐诗就是山之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把诗比作树,唐诗就是参天大树: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如果把诗比作花,唐诗就是菊: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代虽然富可比唐,但雄风不再,于诗之上先少了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

元朝短命,汉民压抑,哪里还挺得起唐人的那种腰杆?

哪里还有心情吟风弄月?

明清以降,八股文取士,人的诗性非但不能培育,反而备受压抑摧残。

文字狱无孔不入,诗是罹祸之首,谁还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呢?

咦!

大唐去矣,唐诗也就当然成了永远的绝唱了。

1.下列对“绝配”与“绝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朝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人以诗抒怀、借诗言志,解胸中块垒,给了唐诗充分生存发展的空间,诗歌创作达到最高的造诣。

B.唐朝以诗取士,写诗蔚然成风,也只有唐代才配诗国之美誉。

从诗人到体裁,都极具鲜明特点,令人叫绝。

C.唐代以降,虽富可比唐。

但雄风不再,其诗就少了唐代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诗歌创作已经很难达到唐诗的高度。

D.明清八股取士,人的诗性备受压抑摧残,文字狱无孔不入,诗人们压抑了尽情挥洒的勇气,这时期诗歌无法同唐代相提并论。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对唐诗太熟悉了,他们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写诗,但不等于就不会顺口来一首唐诗。

B.国土一统,四海归心,政治宽松,社会开明,加之开科举,以诗取士,皇帝带头写诗,唐朝这种土壤培育了唐诗。

C.诗可以抒怀、可以言志,加上唐代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今人要理解大唐,就得读唐诗。

D.唐朝不管是祭祀大典,还是宴友小聚,吟诗作赋,几成惯例。

所以诗歌拉近了贫富贵贱的人之间的距离。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统治者带头写诗,使诗人的地位大大提高,无形之中鼓励了文人从事诗歌的创作,促进唐诗的兴盛。

B.国力的强盛、思想的解放、灵魂的自由、写作范围的扩大,使唐诗步入了一个空前鼎盛的黄金时代。

C.唐代有许多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诗歌,但是诗人不会因诗歌而罢官,因此唐朝诗人只要内心不得志,愤世嫉俗,就写诗歌诉苦言志,却不会害怕有人兴师问罪。

D.诗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写诗成为求取功名的途径,写诗蔚然成风,使唐代诗歌的成就空前突出。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

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

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

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

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

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

粘罕不听,使就馆,守之以兵。

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

弁曰:

“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

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

”伦将归,弁请曰:

“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

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

”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

金人迫弁仕刘豫,且怵之曰:

“此南归之渐。

”弁曰:

“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

”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

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

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

“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

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

”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

“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

”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

“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

”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

“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

”众皆泣下,莫能仰视。

弁谈笑自若,曰:

“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

”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岂应今日觊幸先归觊幸:

希图侥幸

B.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致礼:

送礼

C.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瘗:

埋(尸体)

D.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吾曹:

我辈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久之,复欲易其官B.不可从则囚之、杀之

顷之,持一象笏至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要当舍生以全义尔D.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

且硕茂,早实以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欤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朱弁具有“民族气节”的一组是(3分)

①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②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

③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④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

⑤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⑥众皆泣下,莫能仰视

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④⑥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绍兴二年,朱弁主动要求出使金国,向金国太后太子问安,到了那里,却被软禁到驿馆。

B.面对难得的回国机会,朱弁坚决地留了下来。

他要求王伦留下官印作为信物,与官印同睡同起。

C.金人对朱弁威逼利诱,要他到国贼刘豫那里去当官,朱弁宁可饿死,也绝不失节屈从。

D.在金人威逼朱弁换官时,朱弁坚决不从,之后还要求和他一起被掠夺的人在他死后为他立碑。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5分)

(2)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9~10题。

天净沙·闲题

吴西逸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杨荫中系马。

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天净沙·闲题》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要叙述。

(5分)

10.这两首元曲在结尾的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默写(10分)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两朝开济老臣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

(3),惟有幽人自来去。

(4)我欲因之梦吴越,。

(5)千岩万转路不定,。

(6),栗深林兮惊层巅。

(7),乾坤日夜浮。

(8),石破天惊逗秋雨。

(9)家住吴门,。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钱学森二三事

“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

”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

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

“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

”郑哲敏说,“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

他在美国工作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

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

”郑哲敏回忆说:

“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

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

第二是对我的要求:

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

”钱学森说:

“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

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

  钱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