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5691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Word下载.docx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Word下载.docx

7.《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

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

”这说明

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

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

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

D.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

严重的水患灾害

8.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农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

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9.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10.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1.明

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

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

“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

”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

A.开始成为商业都会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C.城市区域功能明显 

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2.成功开辟从欧洲直达印度新航线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

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3.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

“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据此可知清初()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

14.下列四件藏品中,明显属于伪造的是①商代青铜鼎②西周铁铧犁③东汉白瓷④唐代粉彩瓷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 

B.玉米、甘薯等大量外来农作物引进的结果  

C.劳动力增多使土地得到开发  

D.《农政全书》中先进经验推广使然

16.有位研究欧洲扩张的著名历史学家说:

“地理大发现的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

”下列各项属于中世纪的动机的是

A.与美洲诸国家贸易B.殖民扩张掠夺财富

C.加强世界各地联系D.传播人文主义精神

17.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A.世俗王权的演变B.资产阶级力量的

变化

C.教会势力的演变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

”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A.市场因素B.

军事因素C.技术因素D.政治因素

19.从1510年起的一段时间里,下表甲、乙、丙三组“商品”是欧洲各国进

行国际贸易的主轴。

如果欧洲经由输出、交换或生产,最后再将获利输入欧洲,那么从“欧洲输出、交换、再输入欧洲”的先后顺序是

组别

商品

盐、酒、火器、布匹、五金

糖、烟草、稻米

奴隶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

20.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由此不能说明

A、英国的蒸汽机制造技术领先世界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军工技术发达

21.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B.18世纪中国近代工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C.中国工业化程度呈逐步降低趋势

D.19世纪中国与西方工业化水平逐步拉大

22.李建德在《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说:

诞生于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对当时近百年工业革命实践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制度作出的高瞻远瞩的判断。

这里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度B.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C.资本主义企业制度D.资本主义垄断组织

23.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②汽车③骡机④电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欧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力量得到加强的是

A.农民阶级B.小生产者C.封建地主阶级D.工业资产阶级

25.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

A.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26.马克思说,帝国主义时代“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这实际上

A.道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B.肯定了生产与资本的互动作用

C.揭示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

D.夸大了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7.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其中“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是指

A.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皈依基督教

B.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国王恩典

C.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西欧人的财富

D.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28.第二次工业革命重新调整了国际经济格局,主要表现为()

A.产生了垄断组织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进行

D.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新的经济力量崛起

29.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30.《资本论》一书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 

①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②“肮脏的东西”包括了黑奴贸易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④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31.“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32.下图所示是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真正国货”“请民国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等字样。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洋务运动兴起

B.实业救国热潮

C.工人阶级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3.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

“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

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

”材料表明()

A.国民政府大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B.国民政府做好了发展西部的规划

C.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

D.抗日战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

“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

”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3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是因为①工场手工业发展充分②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③自然地理条件优越④都已成为通商口岸,便于商业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③

36.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

到:

“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

曰民族独立。

曰政治清明。

曰农村繁荣。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37.读图,分析造成图示现象的原因有

①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政府鼓励发展经济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号召④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38.张謇说:

“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

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39.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

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下列各项中洋务派为改良派、革命派提供的最关键的基础是()

A.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C.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

D.创建近代水师,编练新军

40.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后决心致力于铁路建设:

“……中国物产无不丰富,惟待开发而已。

……故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

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

”孙中山认为

A.铁路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工具

B.铁路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联系

C.中国还没有掌握铁路建设的技术

D.铁路运输费用低、运力大、速度快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写在答题纸上)

、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4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汉代谚语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唐)孟郊《织妇词》

材料二从洋务运动兴衰过程可以看出,在兵战、商战纷至沓来的19世纪后半期,洋务派以举办洋务的形式学习西方的种种努力,正是他们面对资本主义席卷世界的激流旋涡,不忍国家灭亡而勇于抛弃“华夷之辨”的陈腐教条,发愤为雄,积极谋取自强自立的有益尝试。

不管洋务运动自身有多少严重缺陷,但在中国人民尚未摸索到正确的救国救民道路以前,洋务派谋求自强御辱的进取精神,应当给予适当的肯定。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自身严重缺陷”是什么?

其突出的历史功绩又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指出图中民族资本主义两次发展高峰的原因各是什么?

(1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对材料一经济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

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

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四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

(2)

结合材料四,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名称、主要标志

以及结果。

(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4)根据以上,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8分)

2016级学优部3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作物的种植”只能说明明清出现了专门化生产的方式,但不能说明明清的专门化生产已经成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故A项错误;

据“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可知明清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

B、D不符合历史史实。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产品商业化

2.A

材料中“农夫早出晚归,种植庄稼…妇人夜以继日,缫丝织布”反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故选A;

“缫丝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不是私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排除BC。

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范畴,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应,故排除D。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

3.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闭关锁国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C项是正确的;

A项是实行的根源,D项是其影响。

所以答案选B。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海禁”政策

4.A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D项错误;

BC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

所以答案选A。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重农抑商”

5.B

“坊”、“市”严格分开是唐代的历史现象,不适合宋代的京城风貌,故选B。

A项正确,宋代打破了城市坊市的界限,街道两旁商铺林立;

C项正确,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以满足市民阶层的需求;

D项正确,宋代出现了夜市,可以通宵营业。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6.D

该题属于史料阅读理解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调用相关史实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

材料中反映了宋代大城市和都城设有何种兑换的机构,还有铺席宅舍的设施,说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所以城市商业功能增强,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看不出“开始”出现的时间,故A项错误;

B项材料未提及;

材料未反映政府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经济

【名师点睛】城

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从周至唐:

①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唐朝商业城市有所发展,唐朝后期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2)宋代以后: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空间限制,城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②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发达,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7.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自春秋战国以来,随着铁器牛耕技术的推广,土地开垦范围进一步扩大,根据材料“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可知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过度围水造田会造成水漫覆田的危害,说明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B项正确;

ACD三项信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所以选B

土地开放

【名师点睛】

(1)农业经济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人民的辛勤劳动;

(2)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3)只有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农业经济才有长足发展,所以要把发展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大结构下思考;

(4)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甚至可以说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8.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

由材料“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可知其反映的是在清末时期中国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一种盲目自大的心态,C符合题意;

A与史实不合,因为此时英国尚未来侵略中国,B不属于评价的范围,只是对现象的陈述,D表述有误,故选C。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清朝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

9.D

【解析】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

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

做本题时要细心读懂图片。

10.B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私田的开垦。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因此ACD都取决于B.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农业·

土地制度的演变

11.C

12.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497年奉国王之命,率领舰队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第二年到达莫桑比克,后得到阿拉伯领航员帮助,终于到达印度西南部重镇卡利库特,并满载交换来的宝石、香料而归,据此可知达·

伽马,开辟西欧直达印度海路的葡萄牙航海家,故选B。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达·

伽马

13【答案】B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天下有四聚”可分析出A项“统一”说法有误;

“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说明当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D项材料中无体现。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中国古代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清初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14.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故①是真品;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推广,铁犁铧也取代了青铜犁铧;

我国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

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

所以②③④均属伪品,故选D。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点评: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西汉:

中国被誉为丝国;

唐朝:

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

明代:

烧制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

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15.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民”勤本业是本题的题眼,材料的主题意思是说:

“民”勤,农业丰收,数郡忘饥。

宋代北方战乱,劳动力南迁,南方的劳动力增多使土地得到开发,使农业丰收,数郡忘饥。

A.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和材料无关。

B.“玉米、甘薯等大量外来农作物引进的结果”是在明代。

D也在明代,时间和材料不符。

 

劳动力增多和土地开发

16.B

【解析】中世纪欧洲人不知道美洲,排除A;

加强世界各地联系是地理大发现的影响,C项错误;

传播人文主义精神不是地理大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