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9#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4058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19#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19#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19#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19#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19#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19#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用Word格式.docx

《D19#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19#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用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19#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用Word格式.docx

一、局部垮塌14

二、软弱层处理15

第六章安全施工措施15

一、管理目标15

二、组织管理16

三、安全防护管理16

第七章 应急预案19

①、水害预防及处理20

②、基坑变形过大失稳20

③、市政管网的变形或破坏20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21

一、现场总平面管理21

二、环保措施22

三、施工操作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22

四、消防管理措施23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本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设计图纸

2.选用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13

2)《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孝昌县棚改安置房凤新还建区

建设单位:

湖北骏鑫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孝感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孝感市环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地址:

孝昌县白马路以西,规划横三路以南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153502.15m²

施工单位:

黑龙江宇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本工程D19#楼南面由于市政箱涵施工距离该栋拟建物开挖线较近,自然地面较低,大部分都是回填土,工栋基础开挖后,为防止填土部分滑坡,必须对此面采取护坡处理。

三、地基基础分析及水文特征

基础独立承台基础,当基础开挖到位后未见持力层,应继续下挖至基础持力层,超挖部分采用C15素砼回填至基础底部。

1.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钻探揭露的地层岩性、成因时代等特征揭示,构成场地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更新统粉质粘土,白垩系风化砂岩;

依据地层时代成因及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场区地基土划分为5层(组),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层填土(Q4pd):

主要为棕黄色填土,稍湿,松散状态,以粘性土为主,新近堆填;

部分青灰色表土,松散-稍密状态,含有机质。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30~7.00m,平均2.00m;

层底标高:

38.18~47.60m,平均43.67m;

层底埋深:

0.30~7.00m,平均2.00m。

层粉质粘土(Q3al+pl):

褐黄色,饱和,硬塑状态,含铁锰质结核,较高强度,中压缩性,较高韧性,切面较光滑。

场区分布较普遍,厚度:

0.40~7.40m,平均3.52m;

37.18~45.38m,平均39.82m;

1.30~8.20m,平均5.90m。

-1层粉质粘土(Q3al+pl):

灰黄色,饱和,可塑状态,含铁锰质氧化物,中等强度,中等偏高压缩性,较高韧性,切面较光滑。

0.30~6.20m,平均2.08m;

37.70~45.36m,平均41.56m;

1.30~7.50m,平均4.07m。

强风化砂岩(K2):

浅红色、泥灰色,结构及构造部分已破坏,节理裂隙极为发育,裂隙多被泥质填充,偶含砾石、卵石,岩芯呈破碎状、短柱状;

沉积岩,属软岩;

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8.80~11.20m,平均9.90m;

29.05~32.32m,平均30.65m;

14.00~15.70m,平均14.86m。

层中风化砂岩(K2):

赭红色、棕褐色,中-厚层状结构,块状构造,粉砂质胶结,属沉积岩。

节理裂隙欠发育,岩芯呈长柱状,属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岩石RQD=80-8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层厚度较大,且稳定,未穿透。

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钻孔揭示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存在两个含水层组,即上层滞水和孔隙、裂隙水。

层填土含上层滞水,由于以粘性土为主,含水量小未见稳定的地下水水位;

层、第

-1层粉质粘土为隔水层。

层强风化砂岩、第

层中风化砂岩为孔隙、裂隙水含水层由于属泥质粉细砂岩,属弱渗透性;

孔隙、裂隙水含水层含水性较弱,水量较少。

上层滞水和孔隙、裂隙水两个含水层组与区域含水层连通,由层间侧向径流补给、排泄,与澴水河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本次勘察期间钻孔中测得未孔隙、裂隙水含水层水位,仅三年地下水水位均在勘察深度以下。

本工程基础由于市政箱涵施工,导致开挖深度较大,基坑南面深度从±

0.000下可达5~6.5m,坑壁大多由松散的素填土、杂填土及粘土构成,施工开挖中坑壁整体稳定性较差,易产生坑壁土体坍塌,要考虑基坑支护措施。

本工程有地下水源较少,主要分布在人工填土中,其埋深为0.3~3m。

根据基坑底内的实际情况,若出现地下水时,则采取在基坑底两端设直径Ф1000,深800的集水井2个,并配备2台50污水泵将坑内积水抽出排至施工场地外或城市排水管网。

四、基坑周边环境概况

工程三通一平已完成,具备施工条件。

D19#楼南面由于市政箱涵施工距离该栋拟建物开挖线较近,自然地面较低,大部分都是回填土,工栋基础开挖后,为防止填土部分滑坡,必须对此面采取护坡处理。

东面为D20#楼,北面是D21#楼,距离较远,西面为D18#楼,基础土方均未开挖。

五、支护方案的选择

本工程D19#楼为独立承台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地勘报告,采用机械大开挖方式进行土方施工。

由于基坑深5~6.5米,为防止边坡垮塌,对基坑侧壁不同区段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喷射厚度8cm,网筋采用钢筋φ6@200钢筋网片绑扎而成,根据设计图纸土方放坡要求,采用一级放坡支护坡比为1:

1.25,为增加面板整体强度,坡面纵横向各设长1500@1500的1φ20钢筋锚入坡内与钢筋网片连接进行加固处理。

本工程支护面层采用80mm厚的C25细石砼,钢筋网规格为Φ6@200*200mm双向钢筋网片,采用绑扎法安装,加强筋与土钉头焊接,挂网短钉采用1.5m长Φ20钢筋,双向间距1500X1500,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少于300mm。

第二章施工方案

一、挖土方施工方法

A、根据地勘土质情况,合理选择放坡系数放坡,开挖时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应分层进行。

每层开挖厚度不超过2M,每挖2M就及时进行基坑支护工作,待上部支护砼强度达到70%时才可以进行下层开挖以此类推;

当土方开挖快接近基底标高时,在边坡上放出基底标高控制线,挖掘机应使用平刮方式进行挖土,现场配合测量人员随时测量挖土的标高,最后采用人工清基,避免土方超挖。

B、基坑开挖完毕,应会同勘察、设计、业主、监理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槽,在确定已达到设计标高及容许承载力,并办完隐检手续,签证齐全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基坑土方开挖最后预留200mm左右厚,采用人工清槽。

工艺流程:

放线→分层开挖→修边(坡)→基(槽)底整平→基(槽)底预留土层→基(槽)底找平。

C、喷射混凝土

挖出的作业面修整后,放坡的及时喷射素混凝土面层(厚40),应尽快铺设铁丝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厚80),喷射混凝土为1:

2:

2(水泥:

砂:

石)细石混凝土(重量比),细骨料用中粗砂,粗骨料用粒径小于2cm碎卯石,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5,水灰比为0.4,采用干式喷射工艺,空压机风量不宜小于9m³

/min以防堵管,喷头水压不应小于0.15MPa,为加速凝结可掺适量速凝剂.可一次喷射,也可分两次喷射混凝土,终凝后2~4h应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面湿润,养护期不少于5-7天,注浆体与喷射混凝土面层强度达到8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二、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1、降水井施工工艺

1.1测放出各井位,降水井应离护坡及基础垫层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

1.2排除地表水:

沿基坑四周贯通设置300×

300截水沟,排至施工场地外或城市排水管网(详见基坑支护设计)。

1.3基坑底降水:

设置直径Ф1000,深800的集水井并配备2台50污水泵将坑内积水抽出排至施工场地外或城市排水管网。

2、确保降水井质量的综合措施

2.1各工序施工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书和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及施工规程进行施工;

2.2施工前各级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要求,了解施工要点。

3、降水过程控制

3.1、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及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特别是水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注意保护进口,防止杂物调入井内;

经常检查排水沟,防止渗漏;

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换至备用电源,保持正常降水(施工现场应有备用发电设备;

降水工程的用电线路的搭设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如:

通过施工道路时应埋设并从铁管中穿过)。

3.2、在降水施工前,设置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作好相关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因降水可能引起的地基变形问题。

3.3、降水工期:

从甲方通知开始降水之日起至甲方通知停止降水之日止。

三、基坑支护方案

基坑边坡支护:

由于基坑较深,为防止基坑坑壁边坡垮塌,必须对基坑壁进行边坡支护,采用如下方案进行支护:

修整边坡→埋设喷射砼厚度控制标志→安设锚固钢筋→绑扎钢筋网片→喷射砼→设置排水系统。

护坡锚固钢筋钉:

直径=20mm,纵横间距:

1500mm,长度:

1500mm。

面板厚度为80mm,喷射砼强度为C25。

钢筋网布置:

φ6@200双向钢筋网片,钢筋锚固钉与φ6@200钢筋网片绑扎连接。

为了防止塌方,保证施工安全,在挖方或填方的开挖深度或填筑高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要在其边沿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边坡(边坡的高度H与底B之比,H:

B称为坡度)。

坡度过小,增加开支;

过大又不安全。

所以边坡坡度应根据挖方深度、土质和地下水的实况,按《土方和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来决定。

一般地讲,无地下水时,在天然湿度的土方开挖基坑(槽)不加支撑、不放坡的直立壁,不同土质的挖方深度最大值不得大于:

砂土1米,亚砂土1.25米,粘土1.5米,特别坚实的土2米。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时,永久性挖方边坡,在天然湿度,层理均匀,不易膨胀的粘土、亚砂土和砂土内挖方,深度不超过3米,坡度为1:

1-1:

1.25;

深度为3-12米时,坡度为1:

1.25-1:

1.5。

干燥地区内土的结构未经破坏的干黄土及类黄土,深度不超过12米时,坡度为1:

0.3-1:

1.25.在碎石土和泥灰岩土内挖方,深度不超过12米时,坡度为1:

0.5-1:

1.5.深度在5米以内的基坑(槽)、管沟边坡,坡顶无荷载时,其最陡坡度:

中密砂土为1:

1,中密砂石为1:

0.75,中密的碎石类土为1:

0.50,老黄土为1:

0.3,软土(经井点降水后)为1:

1,硬塑的亚粘土、粘土为1:

0.30。

当坡顶有静载或动载时,其坡度应相应放宽。

放坡可放成斜坡,或按施工需要放成阶梯形。

如图所示:

附图:

机具设备及人员组织计划

本工程采用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工长→施工人员的形式。

项目经理全面统筹安排现场技术及安全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施工工长负责劳动力调配。

(1)施工人员组织计划

技术管理人员2人

普工10人

机修工2人

砼喷射工3人

电焊工1人

钢筋工4人

电工1人

(2)、施工机具设备计划:

经纬仪1台

水准仪1台

电焊机1台

喷射机1台

四、基坑支护施工注意事项

1支护施工程序:

人工修整壁面:

按有限放坡量修整平直;

锚固钢筋钉施工:

人工用大锤将钢筋入地层中;

绑扎钢筋网片:

在每一段土钢筋锚固钉施工完成后,绑扎钢筋网片挂在已修整好的壁面上;

并与锚固钢筋绑扎连接起来;

喷射混凝土:

上述工作完成后,向壁面喷射强度C25细石混凝土,厚度80mm;

待2~4小时后进行养护,养护时注意不要过量浇水,以免基坑内造成大量积水。

排水系统为地表排水系统、支护内部排水系统。

为防止地表水的渗漏对护壁土体的侵蚀,在基底0.5米高度处设置Φ40㎜@2000㎜孔径的泄水孔以排除基坑边土体内部地表水,泄水孔做法:

采用Φ40钢管,长600㎜,伸入土层的部分在钢管壁上钻孔径为8㎜孔16个,泄水孔外管口略向下倾斜,露出墙面20㎜,孔内灌满粗砂,随着施工开挖过程,按一定间距从上到下插入边壁土体,以便支护完成后能将砼面层后的可能积水排出。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水处应立即增设泄水孔。

喷锚支护过程中对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地表进行修整,在基坑护壁上口1.0m范围内用豆石砼封闭地面,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支护体内。

四、施工与土方开挖

护坡支护施工与土方开挖交叉同步进行:

土方机械开挖控深作业面高度不超过2.0m,遇土层较差时每层开挖高度不得大于1.0m,土钉间距相应调整。

待上一作业面喷锚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作业面的开挖,严禁超前超挖,挖开的作业面必须及时支护封闭,如因各种原因挖开的作业面不能及时支护,则机械挖土方必须及时组织回填封闭作业面,以免作业面暴露时间过长而引起险情。

五、边坡变形观测方案

为保证工程施工期间基坑边坡、周边道路及邻近建筑安全使用,同时为科学指导施工,对基坑边坡及邻近有关建筑进行变形观测。

1、基坑坡顶沉降位移观测

沿基坑周边布置,以监测基坑边坡的变形,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点,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数量不宜少于3个。

部分观测点应布设在重要建筑物、构筑物上及重要管线位置,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调整观测点的数量及布置。

2、观测流程

沉降观测点在施工前埋设好,每开挖一层观测一次,开挖完成后每天观测一次,位移与沉降稳定后每三天观测一次,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每七天观测一次。

若发现变形异常或者遇大雨、暴雨时,应加密观测次数。

对监测结果应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以便指导施工或便于及时处理。

六、排水处理

为防止地表水的渗漏对护壁土体的浸蚀,可在基坑壁边表面素喷C20细石砼厚50mm宽≥1000mm,在基坑四周竖向护壁中设置排水孔,排水孔间距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水处应立即增设排水孔。

七、基坑后期维护

(1)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坑边材料及机械堆载:

不得大于3kN/㎡;

(2)严禁向坑壁排水和浸泡基坑四周土体,避免地表水流入基坑;

(3)在施工地下室时,严禁停断抽水的电源,以防水位回升造成重大损失,后续施工单位应与基坑降水工作密切配合,确保安全,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不得在原支护体系条件下超挖,否则有可能导致基坑变形过大,甚至出现更大的险情,给工程带来安全质量隐患;

(5)应加强变形观测工作,在基坑开挖完成后的一个月内,应加密观测点、增加观测次数;

(6)在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护壁段需作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的变形观测。

第三章质量控制措施

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一)、修整面壁质量控制措施

A按有限放坡线修整到位。

质量较差时,可先挂网、喷射砼,及时封闭作业面,再进行土钉施工。

B壁面上有浸水时,应用排水管疏导。

C每次作业面高度宜控制在1.5~2.0m,不宜过短、也不得超高。

(二)、喷射作业质量控制措施

A、作业前必须先对机械设备、风管、料管、水管及电线电路进行检查并试运转。

B、喷射时,喷头与喷面应垂直,宜保持1.0米左右的距离;

喷射手必须控制好水灰比,宜保持砼表面平整、湿润光泽。

C、网与坡面的间隙宜大于20㎜。

钢筋网与下层搭接25d以上

D、喷砼2~4h后,必须洒水养护3~7d。

(四)、锚固钢筋钉的质量控制措施

A、间距、长度一定要保证。

B、保持土钉与护坡施工倾角大于15度:

允许偏差±

5%,为避开障碍物时角度可以加大。

二、重要部位控制措施

邻近建筑物及对变形较为敏感的护壁段,根据空间效应理论,确定出变形敏感护壁段,在此部位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改变滑移面位置,并将竖直钢筋钉用直径Ф12钢筋与喷锚体主筋焊接在一起,填土层的喷锚面层加强筋采取双筋与钢筋锚固钉焊接,保证基坑护坡的稳固安全。

第四章施工中有关问题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一、施工噪音

为避免噪音过大影响周围环境,本项目工程将有噪音的工序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

同时采用电动式空压机,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

二、环境保护

如果不加以管理控制,喷锚施工时会伴有大量的灰尘产生,将影响到城市环境及临边学校学生的学习及老师的工作,因此在喷锚施工时应随时注意用清水吸取清理灰尘,在喷射砼的前台和后台设置一些隔离布或隔离板,尽量减少灰尘的产生。

第五章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应急预案

一、局部垮塌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局部垮塌时的应急方案:

在护壁施工时,由于未及时封闭土壁,或由于渗水原因造成坑壁来不及支护就出现垮塌,此时用平时提前准备好的一些应急沙袋(用水泥空口袋装上土或砂)及时反压在坑壁上,如继续出现险情,应组织挖掘机或装载机回填部分土,然后重新施工,将分层高度减少至0.50~1.00m,且采取分段施工措施,待喷射面层砼完成后,再补打钢筋钉。

二、软弱层处理

基坑开挖时遇到很厚软弱层(如细砂层)时的应急预案:

立即回填至砂层顶面,在基坑内施工竖直超前土钉(竖置深度穿过砂层进入卵石层0.50m以上),并将竖直超前土钉与上几排已施工完成的土钉焊接用。

然后再分段(分段长度小于20m)分层(分层高度小于1.0m)开挖护壁,从而使基坑稳定安全。

第六章安全施工措施

该工程由于在坑下作业,所以安全防护是该工程的安全管理重点,为此,我公司建立各级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彻实施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的方针、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在施工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

一、管理目标

1.1、在施工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认真执行国务院、建设部、江苏省及南京市关于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定,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计划使安全生产工作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保证施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严防各类事故发生,达到“绵阳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的要求。

1.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认真整改,杜绝死亡事故,确保无重大工伤事故,严格控制轻伤频率,现场管理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执行。

1.3、由于地区气候条件,防止雷暴雨天气,因此要重点加强基坑、边坡和喷锚施工的雨季施工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二、组织管理

2.1、成立由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负责人为首,各施工班组工长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2、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与各施工班组工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人,层层负责。

三、安全防护管理

3.1、环境安全措施

3.1.1施工现场门卫认真把关,与施工无关的闲杂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工地,有事进入工地者,门卫必须认真作好记录,并交待安全注意事项。

3.1.2、在施工期间,为保证过往行人及现场内施工人员的安全,结合本工程周边围墙较近的特点,在基坑四周搭设钢管栏杆,保证过往人员的安全。

3.1.3、工人进场后,要进行入场教育,不得损坏周围居民的财物,不得惹事生非,注意搞好周围居民的关系,确保一方平定。

3.1.4、施工车辆开行时,要放慢速度,随时注意安全。

现场浇筑砼时,安排集中浇筑,这样可使砼浇筑车的往返比较集中,以便保持周围道路通畅。

3.1.5、在四周围墙上,要挂上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随时提醒周围居民要注意安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1.6、现场内各种原材料、构配件,特别是钢筋、管材必须按平面布置图堆放整齐,合理有序,并按规格品种堆码,必须设置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应坚守岗位加强值班检查,确保安全,任何人不准损坏和擅自挪用消防器材、设备。

3.1.7、所有电器线路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图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有关规定敷设。

供电电缆应沿道路边或建筑物边缘进行设置,并宜沿直线敷设;

转弯处和直线段每隔20m处应设电缆走向标志。

电缆直进时,其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0.2~0.7m;

电缆下穿时,上下应铺以软土或砂土,其厚度不得小于100mm,并应盖砖保护。

低压电缆(不包括油浸电缆)需架空敷设,其架空高度不应低于2米。

接头处应绝缘良好,并应采取防水措施。

电缆直埋时,电缆之间,平行或交叉时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规定。

3.2、施工过程的安全措施

3.2.1.基坑支护施工时,应及时用钢筋网片将孔口覆盖,土钉喷锚边坡支护施工时,应派专职安全员到现场监理,若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采取补强措施,以免事故发生,若发现砼喷射异常,移位或地基变形时,应及时采取安全防护或补救措施后,方能施工。

3.2.2.基坑施工时,发现文物、化石、爆炸物、电缆等,应暂停施工,同时保护好现场,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方能继续施工。

挖土时,应根据地质情况,设计开挖的面积和深度;

按照季节采取相应的防雨及地表水的明排措施;

机械挖土,人工修边检底时,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挖直壁土或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

3.2.3.基坑周边及临边,洞口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5)中有关规定设防和作业;

3.2.4.坑下作业,必须保证通风良好和照明;

上下作业应设跑道或临时爬梯;

不得直接在坑壁上爬上爬下;

严禁在坑壁下休息,夜晚施工或作业,应设红灯示警,有人监护或有人值班,负责安全。

3.2.5.基坑开挖时,,在行人往来和车辆运输频繁的地点,应设临时交通指挥,基坑开挖或整个作业期间,现场必须有人值班或负责,夜晚轮流巡视,负责安全。

基坑开挖前,应事先弄清四周建筑物的距离和障碍物,应查清地下管网,线路敷设和埋藏物后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方能施工。

3.2.6.机械挖土时,应根据实际开挖深度和土质情况,按规定放坡,确保四周土壁的稳定。

3.2.7.各工种作业人员操作前,应先检查工作面、相邻和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可靠,若发现险情应立即上报,采取可靠措施后方能工作。

3.2.8.下吊物品时,机具必须稳定、牢固,严禁超负荷作业,坚持“十不吊”。

严禁吊物下或护壁工作范围内站人,各种作业人员,操作前,应先检查工作面,相邻和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可靠,若发现险情,应立刻上报,采取可靠措施后,方能工作。

3.2.9.绑扎护壁钢筋时,现场照明应良好,并应采取防雨、防爆措施,使用防水灯头,孔内电压不得超过36伏,潮湿地区电压不得超过12伏,在人工运输或传递钢筋时,应防止钢筋与灯或电线碰撞摩擦,谨防触电伤人。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