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科学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5601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40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科学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四下科学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四下科学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四下科学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四下科学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科学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四下科学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科学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科学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5.提问:

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

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

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

摸骨数骨)

8.提问:

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

(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

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10.读一读:

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11.补充:

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12.动手做:

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

你拼对了吗?

14.小结: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

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

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

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运动;

(2)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保护内脏器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

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颅骨保护着脑髓和感觉器官;

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器官;

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6.小结:

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7.提问:

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探索:

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

发现骨头的特点。

(1)各组领取相关观察工具,准备观察所备动物骨头、小石块。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思考讨论:

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活动:

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

(通过对鸡腿骨和石头的比较,将更好地发现骨头表面结构紧密、坚硬、质量轻等特点。

五、观察:

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

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

其实,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你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2.观察活动:

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

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

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产、巩固拓展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2.补充:

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

(鼻尖中含有软骨。

(2)讲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

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

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手的X光照片)

(3)讲述:

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

当然,

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也有软骨。

(4)课件演示:

X射线,看透你的身体。

七、作业:

实验册。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2.关节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3.知道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4.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和鞍状关节等常见的关节,了解它们的活动形式。

5.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6.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认识关节类型和运动方式。

1.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猪蹄、鸡腿、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实物。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

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

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

关节)

4.谈话:

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

什么是关节?

(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

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

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

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

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

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

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

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探究:

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

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你的预测正确吗?

请阅读资料进行对照。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

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

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

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缓冲作用。

五、作业:

1.继续了解有关关节的知识。

2.实验册。

3.肌肉

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2.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3.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4.会制作手臂以及膝关节的简易模型。

5.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1.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2.手臂活动模型。

3.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4.一个较完整的鸡翅膀或鸡大腿。

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

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或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

为什么?

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肌肉)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

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

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

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

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

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

哪里的肌肉最少?

三、观察体验: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

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

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

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

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

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站直后向前弯腰。

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

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

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

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

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流体验。

5.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结:

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

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

因为肌肉细胞只

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

当一块肌肉

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五、总结拓展。

1.谈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对人体的肌

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

谁是木头人?

3.讨论:

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六、作业:

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3.实验册。

4.骨骼、肌肉的保健

1.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2.能够分析某一动作锻炼身体的部位和作用,知道不同动作锻炼不同的

肌肉和关节。

3.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4.能够针对具体运动分析如何保障安全。

5.知道摄入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位。

1.课本所示运动图片。

2.有关体育运动项目效果的图表。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学生运动场面的资料,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运动时会涉及到人体的哪些主要部分?

(板书:

运动、骨骼、肌肉)

2.播放律动音乐,全班同学一起活动。

3.讨论交流,说说活动后的感受。

4.小结导入:

骨骼和肌肉配合起来,能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做许多事情,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

二、活动探究:

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一)活动一:

比较自己和家长、老师骨骼和肌肉的区别。

1.观看资料,自学课本知识,思考讨论:

(1)同学们的骨骼、肌肉和老师、家长们的骨骼、肌肉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2.讨论交流:

我们的骨骼、肌肉和老师、家长们的骨骼相,

这是因为。

3.小结评价。

(二)活动二:

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好处。

1.讨论交流:

你们喜欢什么运动?

为什么喜欢这些运动?

(出示常见运动图片:

游泳、跑步、骑车、划船、打球、登山等。

2.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对各项运动的活动感受或了解。

3.讨论交流,说说体育运动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影响。

(经常运动的好处:

改善人体的柔韧性;

增强心脏功能,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

肌肉发达且收缩力强,体力充沛……)

4.拓展理解:

(投影:

课本第11页“运动效果比较表”)

有人说运动是门科学,看看科学家眼里的运动,小组讨论一下,

你们有什么发现?

能选出适合你的运动项目吗?

3.小组讨论并汇报:

(1)说说对各项运动的了解情况。

(2)说说适合自己的运动和理由。

序号

自己适合参加的体育运动

理由

1

2

(三)活动三:

分析具体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好处。

1.学生试做课本第11页所示运动,分析对骨骼肌肉的作用。

动作

锻炼的部位

肌肉

关节

弯腰

下蹲

曲体

压腿

2.讨论交流,引导小结:

做广播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三、拓展理解:

骨骼肌肉的保健。

(一)了解饮食与骨骼、肌肉保健的关系。

1.导入:

正因为骨骼和肌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哪我们应当怎样做好骨骼和肌肉的保健工作呢?

2.学生自学理解课本第12页内容。

3.讨论交流,引导小结:

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我们平常需要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钙含量高的食品:

要多吃蔬菜、肉、蛋、奶类和豆制品。

(二)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学生自学理解课本第12页内容:

图片上的是些什么运动?

你发现了什么?

(旱冰、击剑、跳高、举重)

2.讨论交流,引导小结:

(在运动时,一些运动要带有专用的保护器材,运动前要注意做好准备活动,……)

3.拓展讨论: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受了伤,应该怎样处理?

四、本课总结。

五、作业。

1.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编一节适合自己的体操,展示给同学或老师看。

2.完成实验册作业。

1.一切都在运动中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

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理解“参照物”。

1.课本所示图片、视频资料。

2.滑板车、电动小汽车或自行车。

一、激趣导入,认识参照物。

1.出示课本第26页图片,提问:

你们观察这两副图,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

你的理由是什么?

2.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运动的物体

我的理由

3.小结,导入概念:

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时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去或静止的物体。

4.运用练习:

利用“参照物”知识,说说刚才分析的两幅图中运动的物体是相对于哪个物体的,它的参照物是谁?

5.小结,导入本课。

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认识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

1.出示单一物体图片,思考:

你能判断图中的汽车或飞机在运动吗?

2.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

单一物体不能判断它是不是在运动。

描述物体的静止与运动,要预先选好参照物。

3.运用练习:

判断、解释课本第27页上面坐车和拔河图片中的现象。

(1)看视频,讨论:

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2)模拟实验:

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

教师提问:

你们觉得谁在动?

怎么动?

(3)学生回答。

(教师以此巩固参照物的概念。

4.拓展活动:

试一试,说一说“书本运橡皮”。

在科学书上放一块橡皮,然后用手托着科学书在桌子上方来回移动。

以()为参照物,橡皮在运动。

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影响。

1.学生自学课本第27页图示内容,观察分析。

相对情况

乘坐电梯时

乘坐轮船时

交通工具上的人与人之间

①静止的②运动的

交通工具上的人对周围景物

2.汇报交流,引导分析。

3.重点引导理解: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1)看视频片断、课件资料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小结:

以青山为参照物,()在运动;

以竹排为参照物,()在运动。

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影响。

1.学生自学理解课本第28页图示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

(1)车上的人感觉行走的那个人的运动速度很正常;

(2)车下的人感觉行走的那个人的运动速度和火车的速度差不多,

也就很能看出这个人在移动。

3.引导进一步讨论:

为什么两个人的感觉不一样?

这说明了什么?

4.引导小结:

确定参照物是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非常必要的,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时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拓展活动:

探究有没有绝对不去或静止的物体。

1.导入思考:

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2.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自学理解课本第28页图示内容。

4.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图上的那棵树在运动吗?

汽车呢?

你们的根据是什么?

参照物是什么?

(2)世界上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如果我们有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的吗?

(3)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吗?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什么叫做物体的运动?

什么叫做参照物?

2.怎样描述物体的静止与运动?

3.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4.运用练习:

在多云的夜晚,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和飘过月亮的云,解释月亮和云是如何在运动的。

(以为参照物,在运动。

四、作业:

1.继续注意观察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实验册

2.运动的快慢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知道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和所用工具。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5.学会使用秒表,会测量自己或同学走路的速度。

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秒表、软尺。

2.课文相关图片和表格。

一、情景导入,了解概念。

1.(出示课本第29页图片)提问:

图中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

你能说说谁移动得快吗?

(运动项目:

滑板、溜冰、骑自行车等。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相机导入刘翔跨栏比赛内容。

3.讨论理解跨栏比赛的方法,导入相关概念。

(1)学生说说比较方法和注意问题。

(2)揭示概念:

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运动速度”,简称“速度”。

(3)了解当时比赛结果,说说比较快慢的方法。

(中国刘翔12秒91,美国特拉梅尔13秒18,古巴加西亚13秒20)

4.引导总结,了解速度的几个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及常用单位。

运动速度=运动距离(路程)÷

时间。

v=s÷

t

常用单位:

千米/小时、米/秒。

二、活动探究,了解运动的快慢。

给各种运动速度排序。

1.学生自学课本第30页内容,试着按自己的标准给它们排序。

2.讨论交流,明确排序方法和注意问题。

3.小结。

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1学生自学理解课本第30页测量内容和要求。

2.讨论交流,明确测量方法和要求:

(可以参考实验册相应表格。

(1)每位同学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