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7686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办非企业单位法人。

15、行政侵权行为:

指我国的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

16、教师申诉制度:

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教育救济制度。

17、学生申诉制度:

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决定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作出处理的制度,它具有法定性、专门性和非诉讼性的特点。

18、行政复议:

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制度。

19、行政诉讼: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理)并作出裁判的诉讼制度。

20、支持起诉原则: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在物质上精神人和道义上支持受害者提起诉讼,但不能代替受害者起诉的一项诉讼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宪法与普通法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宪法与普通法的内容不同B、宪法与普通法的效力不同

C、宪法与普通法的强制性不同D、宪法与普通法修定程序不同

2、下述关于82宪法中,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条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明确规定了各级国家机关在教育方面的职权;

B、详细阐述了教育事业的任务就是“普及和提高”;

C、规定了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

D、82宪法规定:

“国家逐步增加各种类型的学校”。

3、下列哪一项原则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的教育基本原则(D)

A、依法治教原则B、教育与宗教分离原则

C、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益原则D、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4、下列不是我国学位学科独立门类的是(C)

A、哲学B、法学

C、艺术学D、农学

5、下述关于教育评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教育评估主要包括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和选优评估;

B、合格评估是一种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经常性评估;

C、办学水平评估是对已经鉴定合格的学校进行的经常性评估;

D、选优评估是在办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的评比选拔活动

6、《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C)制度。

A、委任或认命B、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C、教育职员D、合同招聘

7、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经费主要筹措途径的是(B)

A、财政拨款B、学生缴纳费用

C、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资D、校办产业、社会服务

8、关于教师资格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教师资格一经取得,即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B、取得教师资格者,必须是中国公民;

C、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D、任何学校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人不能拒聘。

9、下列哪种要素不是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技师资格要求(C)

A、国籍要素B、业务要素

C、学位要求D、思想品德要素

10、按照我国教育法规定,下列哪种行为可使教师丧失教师资格(C)

A、与自己的学生恋爱、结婚,影响较坏;

B、屡次上访,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C、与同事发生纠纷,将同事打成重伤,受到有期徒刑全年处罚;

D、因为不满学校的人事决定,提出过申诉。

12、按照我国教师法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人,可以再次申请教师资格的期限是(C)

A、3年以后B、终身不可申请

C、5年以后D、1年以后

13、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平均工资应当(C)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A、高于B、不低于C、不低于或高于D、不高于

14、高等学校教师对于学校对其作出的处分,按照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采取下列哪种教育救济途径(C)

A、上访B、匿名举报C、申诉D、向法院直接起诉

15、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A)

A、行政处分或解聘B、行政处罚

C、撤销其教师资格D、追究民事责任

16、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A)

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会议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领导集体决策制D、校长负责制

17、一名学生进入高校后,在学校规定的企业年限内学完所有课程,其他课程都合格,且修满全部学分,只有论文答辩不合格,对该学生,学校应当采取哪种做法(D)

A、不发任何学业证书B、颁发结业证书

C、颁发肄业证书D、颁发毕业证书

18、按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法律规定,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A)

A、健康培训班B、转岗培训班

C、学徒培训班D、高级电工培训班

(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或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

19、根据义务教育法,下列哪一种正确定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DC’)

A、国家教育B、国民教育

C、普惠教育D、免费教育(11年)

A’、强制国家教育B’、强制基础教育

C’、强制免费教育D’、强制国民政府

20、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属于(B)

A、企业公益事业B、社会公益事业

C、收费教育事业D、高等教育事业

21、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是(B)

A、民办教育优于公办教育

B、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C、公办教育优于民办教育

D、目前尚无明文规定

22、下列哪种权利救济方式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教育权法律救济方式(D)

A、民事诉讼B、行政诉讼

C、教育行政复议D、劳动调解

23、老师不服高等学校对其作出的处分,按照现行教育法的规定,可以下列哪种教育权法律救济的途径(C)

A、上访B、匿名举报C、申诉D、直接找司法部门控告

24、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申诉的管辖形式的是(B)

A、选择管辖B、级别管辖

C、隶属管辖D、移送管辖

25、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查的对象是(C)

A、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B、抽象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C、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D、抽象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26、下列诉讼管辖方式中,属于我国教育行政诉讼管辖的方式有(A)

A、地域管辖B、上级管辖

C、本级管辖D、特殊管辖

27、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B)

A、1986年4月12日B、2006年9月1日

C、1997年7月31日D、1995年9月1日

28、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正的时间是(B)

A、1995年3月18日B、2009年8月27日

C、2006年6月29日D、2013年6月29日

30、关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被告负举证责任为原则

B、被告应当证明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C、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必须在第一审庭审结束前

D、原告不负担任何举证责任

31、下列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正确的选项是(B)

A、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D、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32、以下哪一级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范围(A)

①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②规章的合法性

③行政处罚行为是否显失公平④抽象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33、下列案件确定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是(D)

A、某公司要求确认其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案件

B、诉讼案件

C、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输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

D、商务部为被告的案件

3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A)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15B、30C、45D、7

35、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C)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A、15B、30C、60D、7

36、关于民办党校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设置民办学校参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

B、申请筹设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当提交申办报告等规定材料

C、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

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D、审批机关对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可以发给办学许可证

3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经费筹措途径的是(B)

A、专项资金B、教育附加费(农村统筹)

C、校办产业D、捐资助学

38、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B)内,作出处理。

A、15日B、30日C、60日D、7日

39、在我国,高等学校设立的最终决定权由(A)掌握。

A、教育部B、国务院C、省级人民政府D、人民法院

40、关于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党和国家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

B、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C、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

D、在教育实践中,当现行的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相抵触时,教育法应当服从

教育政策

三、简答题

1、简要回答教育法治化的主要内容

(1)教育法治化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律化和制度比。

(2)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

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和教育权救济有道、有法。

(3)教育法治化需要在教育领域,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教育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强化教育行政执法,做到有法必依;

完善教育司法,做到公正司法;

完善教育法制监督,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简述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概念和构成

(1)教育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2)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学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教育法、职业与民办教育法以及教育行政法等子部门构成。

(3)教育法律体系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1)社会主义首先是教育法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立法的基本;

(3)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教育法实现的基础。

(4)教育法的实施,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实现。

4、《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1)《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5、《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2)继承传统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

(3)教育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4)宗教与教育相分离;

(5)公民教育权平等原则;

(6)教育与社会发展和进步相适应原则;

(7)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原则。

6、简述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1)公民受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平等。

(2)主体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差别而受不平等的对待,反对任何形式的教育歧视。

(3)在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受教育机会、教育条件和教育效果平等,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体现在入学机会平等、竞争条件均等。

7、简述我国《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督导制度。

(1)教育督导制度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所属教育部门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制度。

(2)教育督导是政府的监督行为。

(3)教育督导的范围包括平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与其他相关教育工作。

(4)教育督导的目的是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5)教育督导完成后应向上级部门或本级政府报告,受督导单位应接受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8、我国教育法八所规定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

(2)不得违反中国法律的原则。

(3)不得有损国家主权、安全和公共利益原则。

9、我国《教师法》的适用范围以及“教师”的认定范围。

(1)适用范围:

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也包括公办学校中由集体支付工资、国家补助的“民办教师”,还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教师;

在教育行政部门、校办企业等单位中,曾经担任过教师的人员,不纳入教师法调整范围。

(2)教师是指直接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人;

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担任行政职务或其他专业职务,同时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并直接担任教育工作的人员也属于教师;

其他未直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未履行教育职责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后勤人员不属于教师范围。

10、教师法中所规定的教师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教师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相关性,即教师的权利,意味着有相应的义务主体的存在。

(2)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相对性,即有些内容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因此是一种职责。

(3)教师权利和义务的转换性,即权利滥用引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4)教师权利和义务发生和消灭的同时性。

11、《教师法》关于教师资格的限制和丧失制度

(1)教师法14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2)受到法律限制禁止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4)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2、简述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1)、教师法第17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2)教师聘任制度,是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学校和教师之间,就任职期限,任职条件认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达成协议,依据该协议而形成的任职服务关系的制度。

(3)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

、教师聘任关系平等;

、聘任关系表现为合同形式;

、教师聘任形式多样化,聘任过程实行双向选择和择优机制;

、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解聘必须有正常理由,教师主动辞聘要依据协议,分清各自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3、简要回答我国高等学校设立的要求条件。

(1)高等学校设立的总体要求是:

、高等教育学校的设立应当任国家教育事业的总体框架内进行,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高等学校的设立规划;

、高等学校的设立应当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2)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

、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有合格的教师;

、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4、简要回答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民主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

(1)、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包括:

、招生权;

、专业设置权;

、教学自主权;

、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海外交流自主权;

、内部人事管理权;

、财产的管理自主权。

(2)、高等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主要包括:

、高等学校应当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和专业设置,审议教学和科研方案以及评定教学成果等;

、设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民主管理和监督;

、高等学校管理应受到依法监督,包括党政及教职工内部监督和行政、司法及社会监督等外部监督。

15、简要回答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1)基本权利:

享有必须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权利;

、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权利;

、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的权利;

、接受公正考核的权利。

(2)基本义务:

、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

、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的其他法律义务。

16、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1)高等学校技师的聘任制度是高等学校与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按照教师职务所确立的职责、条件和任期来聘请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教职的一项制度。

(2)高等学校教师聘任的原则包括:

、主体合法,即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教师应当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

、自愿平等;

、聘用合同内容合法;

、聘任合同形式合法。

(3)、学校教师聘用合同类型包括:

定期、无固定期和阶段性合同三大类型。

(4)、依法订立的合同双方必须诚实履行,合同尤其是格式合同出现解释的歧义,应当以有利于受聘方的解释为准。

17、简述我国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立法依据和适用范围。

(1)立法宗旨:

、推进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加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促进职业教育规范化、有序化;

、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2)立法依据:

宪法、劳动法和教育未能等。

(3)适用范围: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18、简述我国职业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2)实行产权结合的原则;

(3)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

(4)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原则。

19、简术我国《义务教育法》中,义务教育的特点以及学校在义务教育中的“义务”。

(1)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合面性、权利性、公共性。

(2)学校在业务教育中的义务包括:

、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

、依规定,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不得违反规定,自行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得向学生乱收费;

、依法发给完成义务教育学生的证书;

、不得将校各场地出租、出让或挪做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

、不得体罚学生;

、不得开除学生;

、自觉接受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20、我国《民办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2)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

(3)鼓励和保护民办教育发展原则;

(4)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

21、试述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含义,基本原则及意义。

(1)教育权法律救济是指是对发生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违约、违法或侵权行为,通过教育申诉、教育权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等方式,以惩罚、赔偿或补偿等方式、方法使被侵犯的教育权利得以恢复的一系列诉或非诉方式和措施的总称。

(2)基本原则:

、事后救济;

、救济主体法定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

(3)通过法律救济,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

监督政府依法治教。

(4)目前我国教育权救济的体制主要包括:

(1)行政救济和民事救济两大类型。

22、试述我国的教师申请制度。

(1)含义:

此略(见名词解释)

(2)教师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

、申诉主体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教师本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委托他人行使;

、被申诉主体是教师所在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

、申诉范围包括:

教师主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

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

、申诉人应以递交申诉书的书面形式向行政机关申诉;

、申诉应当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

、有关部门在接到申诉书后依法依规进行审查,并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30天内作出处理;

、申诉处理决定书应当发送给申诉人本人,申诉当事人对申诉处理决定书不服,可以向原处理机关隶属的人民政府申请复核,其申诉内容直接涉及人身权、财产权内容的,并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23、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1)、诉讼主体不同;

(2)审理对象不同;

(3)举证责任不同;

(4)审理程序、方式、审判组织不同(具体展开参见P253)

24、试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关系。

(1)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概念(参见书P236、P242页)

(2)行政复议的原则包括:

一级复议原则,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之一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3)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国(参见书P236、P244)

(4)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权利救济,除法律有特别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