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7303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

生物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生理有效辐射、生理无效辐射

生理有效辐射:

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的辐射(红光和蓝紫光)

生理无效辐射:

很少被光合作用利用的辐射(绿光)

Bergman规律、Allen规律

贝格曼规律:

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

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法则

生物学零度:

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有效积温法则:

生物发育时期内的有效温度与发育时间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N(T-C)

K:

有效积温,常数,用“日度”表示

N:

发育历期,天数

T:

发育期内的平均温度,C?

C:

生物学零度,C?

定律)Q10范霍夫定律(.

环境温度升高10度,变温动物化学反应速率增加2-3倍

二、填空题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以把植物分为哪三种类型?

以水为主导因子可把植物划分成哪三种类型?

生物因低温受害分为哪三种?

1.根据生物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及生物的适应程度,可以把生态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的作用性质,可以把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3.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以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型植物。

4.以水为主导因子可把植物划分为中生植物、旱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6.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分为气候,地形,土壤,生物,人为因子

三、简答题

1.简述物种概念。

2.小气候的生态意义?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4.简述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5.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生态幅

6.何谓内稳态机制?

意义何在?

(举例说明)很多动物表现恒温性;

调节渗透压来调节盐浓度

7.何谓休眠、滞育?

对生物的意义?

8.光质变化及光照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光的生态意义?

9.农业中如何应用光周期现象?

引种前必须注意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需要;

人为控制开花时间已满足观赏需要

10.长日照兽类在春季开始生殖活动,短日照兽类在秋季开始,这个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日照强度

举例说明内源性的似昼夜节律问题?

11.

似昼夜节律:

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动物活动节律有昼出夜伏、昼伏夜出、晨昏活动和昼夜活动等类型。

12.温度的生态意义?

13.温度对于生物分布的意义何在?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生物的分布产生怎样的影响?

14.生物对于高温和低温的种种适应方式(形态、生理和行为)(贝格慢定律、阿伦定律)

15.为什么同一个湖泊或海洋中,春季生物生产力最高,夏季最低?

春季光照增强,海水温度升高,营养物质含量迅速减少,生产力出现全年最高峰。

夏季光照最强,温度最高,营养物质含量减少,生产力水平较低。

16.何谓范霍夫定律(Q定律)?

其应用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1017.何谓有效积温法则?

如何根据有效积温法则估计害虫的发生时间和时代数?

有效积温法则的局限性?

18.水的生态意义?

19.为维持水分平衡,陆生植物产生了哪些适应?

20.陆生动物体内含水量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平衡的?

21.土壤的生态意义?

2.小气候的生态意义

(1)决定着生物的实际生存条件

(2)地面小气候既影响温度也影响湿度,为其它地栖动物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3)山谷中有明显的小气候变化,使生长的植物类型与较高地方的植物种类不同

(4)山地地形改变降雨格局而影响局部或地方小气候,形成雨影现象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1)综合性

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相互制约;

每个生态因子都与其它因子相互影响、.

其它因子的变化

(2)非等价性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不是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变化会使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显著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显著变化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其它因子替代;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节和补偿

(4)生态因子的限定性

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简述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1)限制因子

在各种生态因子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极限,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应考虑各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小因子法则只能应用于稳态条件下)

(3)shelford耐受性定律

(4)生态幅

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即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6.何谓内稳态机制?

(举例说明)

内稳态:

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意义:

(1)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是生物扩大耐性限度的一种重要机制2(.

7.何谓休眠,滞育?

对生物的意义

休眠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当抑制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环境条件解除后,很快即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

滞育是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的生理状态,是对有节奏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是生物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在自然情况下,滞育的解除要求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并由激素控制。

生物学意义:

(1)使动物最大限度的减少能量消耗

(2)伴随着许多生理变化,储备脂肪、心跳速率减缓、血流速度变慢等

(3)冬季滞育-体内水分大大减少,防止结冰,新陈代谢几乎下降到0

(4)夏季滞育-耐干旱的昆虫使身体干透以便忍受干旱

8.光质变化及光照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可见光:

生理有效辐射生理无效辐射

红光蓝紫光;

绿光

紫外光:

影响动物体色,较强时体色较暗

对植物的影响,较强时茎叶富含花青素,茎杆粗短,页面缩小毛绒发达

(2)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生长发育种子萌发光合作用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

还限制着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对动物的影响。

(3)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状态是建立在能量基础上的,绿色植物的光合系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进入生态系统的唯一通路,也是食物链的起点。

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9.温度的生态意义

温度是一种无时无处不起作用的生态因子,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生物的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三基点”

不同的生物或同一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是不同的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它们长期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形成的生理适应

温度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

10.温度对于生物分布的意义何在?

影响生物地理分布的温度条件:

(1)年平均,最冷、最热月平均温度,植被气候类型

(2)日平均温度累积值(有效积温)

(3)极端温度(最低,最高温度)

温度对恒温动物分布直接限制较小,但通过影响其它生态因子而间接影响其分布

11.生物对于高温和低温的适应方式(形态,生理和行为(贝格曼定律,阿伦定律))

低温:

形态的适应:

动物: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温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贝格曼规律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就是阿伦定律

毛皮隔热能力强,皮下脂肪厚

植物:

芽具有鳞片,油脂;

植物表面有绒毛和蜡粉;

植株矮化

生理的适应:

0C以下。

0,超冷现象,可溶性物质干扰冰的形成能将冰点降到动物:

降低热传导,增加产热

失去自由水,细胞液浓度上升

行为的适应:

躲避及建立避所行为;

迁徙

高温:

动物:

减少代谢产热,增加散热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液浓度增加,通过蒸腾作用带走大量热量

当气温高于40C?

以上时,气孔关闭

叶变小,叶密生绒毛

夏眠,穴居,昼伏夜出

12.何谓范霍夫定律(Q10定律)?

范霍夫定律是指温度每升高10°

C,化学过程的速率即加快2-3倍,其公式是:

10/(t2-t1),其中Q10是温度系数,t、t是温度,R、)Q=(R/RR为该温度下某生21212110理过程的速率

限制条件:

只适用于一定的温度范围&

变温动物和植物

(范霍夫定律的Q10是一常数,意味着生理过程反应速率的对数与温度(0°

C)是一个线性关系。

但许多生理过程可能总是按最适温度范围内的Q10系数而加速。

实际上,在温度过高或接近亚致死水平前,生理过程已经受到高温的影响,从而使其反应速率有所下降。

13.何谓有效积温法则?

生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度数以上的温度总和。

对某一生物的某发育期,此为常数

计算方法:

K=N(T-C)

有效积温,常数,用“日度”表示N:

C:

推测某种昆虫在某地发生代数世代数=某地全年有效积温K1/某昆虫一个时代的有效积温K

局限性:

发育起点温度在恒温条件下测得,而昆虫在变温条件下发育

温度与发育速率不为直线关系

生物发育还受其它生态因子的影响

水的生态意义?

14.

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水是溶剂

水是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因比热大,对生物的体温有稳定作用

15.为维持水分平衡,陆生植物产生了哪些适应?

减少水分丢失:

缩小叶面积。

叶片表皮细胞很厚。

气孔数量少,气孔下陷。

特殊代谢方式:

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

增加水分吸收:

根系发达。

茎叶退化转变为储水组织,储水能力强

16.陆生动物体内含水量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平衡的?

(1)通过饮水和食物获得水分

(2)通过皮肤吸水(两栖动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

(3)贮水及充分利用代谢水(骆驼)

(4)减少排泄

(5)减少体表和呼吸道失水

气温日变化的生态作用:

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植物生长,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植物开花结果;

加快发育速度

生物对光的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光质的选择性适应:

植物吸收最强的是红光和蓝紫光2、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3、生物出现适应性的昼夜节律与光周期现象,如低温的体温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具昼夜节律变化。

低温的换毛、迁徙具有光周期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开花的季节性)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动物的光周期现象(季节性繁殖)长日照动物,短日照动物

季节性迁徙,换羽、换毛,昆虫滞育.

动物的昼夜节律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

临界温度:

温度低于一定数值,生物就会因为低温而受害。

雨影:

气团遇到山脉时,在迎风面释放水分,在背风面吸收水分,结果在山脉的迎风面比在背风面植物生长得更茂盛,动植物的种类也更多

一、基本概念

种群、种群动态、种群密度、种群年龄分布、种群性比

多型现象

内禀增长率

存活曲线

种群空间分布型

集合种群

密度效应、他感作用

领域行为、社会等级、利它行为

种间竞争、资源竞争、似然竞争

竞争排斥原理

遗传漂变、奠基者事件、种群瓶颈

13.种群:

指同一物种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占有一定空间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动态:

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每单位空间个体的数量;

生态密度-按照生物实际所占有的面积计算的密度

种群年龄分布:

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种群性比: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基本参数: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4.多型现象:

种群内的个体在形态、生殖力、体重及其他生理生态习性上产生差异,而出现种群内不同生物型

15.内禀增长率:

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

16.存活曲线:

借助于存活个体数量来描述特定年龄死亡率,以lgn作图x对x

17.种群空间分布型:

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分布。

包括随机型,均匀型,集群型。

18.集合种群:

一个大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孤立的小种群时,这些小种群的总体就称为集合种群

19.密度效应:

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他感作用:

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20.领域行为:

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意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入侵者等的行为

社会等级:

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利他行为:

有利于其他个体存活和生殖而不利于自身存活和生殖的行为

21.种间竞争:

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作用

似然竞争:

两个物种通过拥有共同捕食者而产生的竞争。

其性质与两个物种通过对资源利用所产生的资源利用性竞争类似

22.竞争排斥原理:

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23.遗传漂变:

由于某种机会,某一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

奠基者事件:

当来自一个大种群的少数个体在一个新栖息地定居时,在其后续种群中的所有基因都将来自于奠基者所携带的有限遗传物质。

由于种群太小使近交难以避免,隐性基因会更广泛地显示出来,使存活率下降。

种群瓶颈:

小种群的持续存在会因遗传漂变而引起遗传变异的进一步丧失的现象。

2.生命表可分为和两大类,它们在方法上有所不同。

(静态生命表、动态生命表、收集数据)

3.存活曲线的三种基本类型为:

、和。

(凹曲线、直线、凸曲线).

5.生物种间的基本关系有:

、、等。

(共生、竞争、捕食、寄生、偏害)

6.动物的竞争行为可分为:

和两大类。

(直接竞争行为、间接竞争行为)

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

(1)稳定化选择

(2)定向选择(3)分裂选择

1.何谓种群?

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

怎样理解?

2.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3.种群有哪些基本参数?

4.测定种群绝对密度主要有哪些方法?

5.什么是标志重捕法?

试举例说明。

标志重捕法的应用有哪几个假定条件?

6.什么是去除取样法?

有什么假定条件?

7.大多数情况下,为什么性比率会从出生时的两性均等朝着两性不均等的方向发展?

生态因素:

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在特定年龄死亡率方面不同,通常雄性个体死亡率较高

遗传因素:

XY个体能发育为正常雌性

其中一性需要双亲投入更多的能量

8.什么是多型现象?

多型现象的遗传基础是什么?

不同的等位基因

9.什么是生命表?

生命表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什么优缺点?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特定年龄(动态)生命表,动态混合生命表,图解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

优点:

容易看出种群的生存对策和生殖对策,容易编制缺点:

无法分析引起死亡的原因,不适用于出生或死亡变动很大的种群,难以建立种群模型

动态生命表:

可以查明和记录死亡原因,找出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的关键因素

什么涵义?

?

年龄锥体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何谓种群的年龄结构10.

11.何谓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有哪几种类型?

12.什么是内禀增长力?

用什么方法进行估计?

有什么重要意义?

13.种群中个体空间分布有哪些类型?

如何检验?

决定于什么因素?

14.什么是集合种群?

典型集合种群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研究集合种群的意义何在?

15.自动调节学派有哪几种主要学说?

与外因学派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16.什么是动物的竞争行为?

简述动物竞争行为的利弊。

17.何谓动物的利它行为?

试讨论其进化原因?

18.什么是似然竞争?

它与资源竞争有何异同?

19.最佳觅食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20.简述植物的选择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

指具有特定遗传基础的精核与卵细胞优先受精的现象。

21.简述动物性选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主要以异性的外表和行为最为选择依据

22.有性生殖看起来不太经济(代价大),为什么大多数高等生物选择营有性繁殖?

产生基因多样化的后代,提高子代适应自然选择的能力

23.生物隔离的机制有哪几种?

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形态,行为,生理隔离等)

24.物种可以形成哪几种类型?

异域物种形成,同域物种形成,(临域物种形成,边域物种形成)

25.什么是分子钟假说?

基因或蛋白质的序列随时间的推移以相对恒定的速率变化,且(对于同一基因或蛋白质)此速率在不同的有机体里大约一致。

18.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有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空间特征-种群的分布型;

遗传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

系统特征-性别比例,多型现象

19.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种群动态.

20.种群有哪些基本参数?

种群密度(原始密度、生态密度)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生理出生率(最大出生率)、生态出生率,生理死亡率(最小死亡率)、生态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

21.测定种群绝对密度主要有哪些方法?

(1)总数量调查

(2)取样调查: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22.什么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流程说明:

(1)完全随机选择一定空间进行捕捉,并且对被捕捉对象进行标记。

标记个体为M

(2)在估计被标记个体完全与自然个体完全混合发生的时间之后,回到步骤1捕捉的空间,用同样的方法捕捉。

捕捉数量为n

(3)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为m

(4)按照理论公式进行计算N=M×

n/m

(5)多次试验求平均值

假定条件:

调查期间数量稳定;

标志个体均匀分布在全部个体之中;

标志操作不影响动物的行为和死亡

23.年龄锥体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增长型种群-典型金字塔形;

稳定型种群-钟罩型;

衰老型种群-壶型

24.何谓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有哪几种类型?

存活曲线:

以lgn对x作图,直观地表达了该同生群的存活过程的图例x存活曲线有以下三种类型:

(1)凹曲线早期死亡率极高,年龄短,需高出生率来补偿

该类型的种群各年龄的死亡率基本相同对角线型直线)2(.

(3)凸曲线早期死亡率低,当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

25.什么是内禀增长力?

用什么方法进行估计?

有什么重要意义?

内禀增长率:

在实验条件下,人为地排除不利的环境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的影响,并提供理想的和充足的食物,这种条件下所观察到的种群增长能力

估计方法:

根据生命表

R=N/N,R=∑lm,r=lnR/T

0x=0x00t+1xtmT=∑xlm/R近似值,r为近似值,m-特定年龄生育力,l-年龄组开始时存xxmx0xx=0活个体的百分数,T-世代历期

内禀增长能力实际上是种群的一个统计特性,与特定的环境条件相关

26.种群中个体空间分布有哪些类型?

如何检验?

决定于什么因素?

种群个体空间分布有三种类型:

随机型:

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

且某一个体的存在并不影响另一个体的分布,较少见

均匀型:

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呈有规则地均匀分布,少见

成群型或称聚群型:

最常见

检验的方法:

(1)空间分布指数I=V(方差)/x(均数)=1随机;

<

1均匀;

>

1集群

(2)相邻个体最小距离J=1随机;

1集群;

1均匀

均匀:

种内成员进行种内斗争

成群:

动植物对环境差异发生反应的结果,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

动物的社会行为

随机分布:

环境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