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602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docx

《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docx

开展新教育实验铸就师生幸福人生梨林一中

开展“新教育实验” 铸就师生幸福人生

——梨林一中开展“新教育实验”活动侧记

新教育实验是由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教育实验改革行动,是一项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目前在全国已有数百所实验学校开展此项实验。

2008年春天,我们选取了“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中的“营造书香校园”和“师生共写随笔”为突破口,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教育实验的先进理念,深入体会新教育实验的精神实质,本着“行动,就有收获”的价值取向,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实验,致力于让全体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积淀师生文化底蕴

我们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气氛,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全力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一样,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1.购买图书,补充给养

学校压缩开支,把有限的资金购买了10000多册图书,为师生阅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的价值。

学校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的资源和条件,建立开放式图书广场、每班设立图书角,进一步为师生提供优质的读书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价值。

2.班级图书角,发挥大作用

我们为各班提供书柜,建立班级图书架,由学生自带书籍,充实图书架,每班不少于100本。

在语文老师的指引下,各班学生购买、捐赠的图书主要以益智、文学、励志等方面为主。

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有了班级图书架,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将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融为一体。

这些开放的班级图书架,看似有形,实则无形。

有形的是提供了阅读的场所,阅读的空间;无形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固定阅读时间,提高读书效果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阅读,学生每天下午都有一个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

我们在开展读书活动的过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

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就等于让学生没有阅读的自由,没有阅读的自由,他们怎么可能爱上书呢?

基于此,我们把下午第四节开设成学生自由阅读课。

为了保证阅读效果和质量,我们安排教师辅导,但任何教师不得占用这个时间做与阅读无关的事情,更不允许教师讲课或者让学生做作业、练习等。

学生有了这四十五分钟的保证,阅读内容丰富了,摘记、思考的时间充分了,阅读的兴趣愈来愈浓。

如我校八年级六班学生王姣这样赞誉阅读课:

“每天的阅读课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它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思想。

以前我一写作文就头疼,开展了大阅读活动之后,我再也不为写作文而发愁了。

4.我为你读,共同精彩

让每位师生读起来,一天行,两天也行,甚至说一个月也行,但坚持一年、两年,让师生能够永恒地读起来,那就不容易了,就不是一般的小事,已经成为一个阅读大工程,而要使这项大工程顺利实施,管理者和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此,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我为你朗读”活动,即每位教师在一周内必须至少为所代班级同学读一篇优秀文章,并让学生记录、监督教师的朗读情况。

试想,教师为学生朗读,自己肯定事先精挑细选优秀文章,那他读的就不会是一、两篇文章,而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品味,要反思,要领会教师通过文章流露的心声。

这样,一项活动就不是简单的读与听的关系,更多地融入了师生心灵交汇和教师育人无形的崇高境界。

如我校教师樊武光,在给学生朗读之后,写道:

今天,我给学生读了一篇文章《感恩的心》。

在读文章的过程中,班里所有的同学都能认真地听讲,有些同学甚至流下了热泪。

这篇文章的大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去世的早,母女共同生活。

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很晚才回来。

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会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来。

因为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小女孩只好沿着妈妈每天出去的路去寻找妈妈,发现妈妈倒在路边的妈妈,妈妈已经永远离去了,她感到恐惧,拉起妈妈的手使劲摇,却发现妈妈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唱”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汗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妈妈带着小女孩动人的“歌声”放心地走了,小女孩用这种方式告诉妈妈她会坚强地踏上自己人生的道路,她会带着母亲的爱,母亲对她的思念一路走下去。

等我抬起头来看学生们的时候,他们也早已热泪盈眶。

同时,他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感谢老师和父母对他们付出的心血。

5.共品一书,提炼思想

近几年,学校每学期都要购置一批教育书籍让教师阅读,而且形成了一项优秀传统——“共品一书”活动。

即让每位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共同品读某本教育书籍,然后进行交流,交换彼此对该书的看法和理解,教师在不同声音的碰撞交流中,思想等到升华,认识得以提高,收获的不仅仅是书籍本身记载的内容,而是经过再加工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

我们先后让老师们品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做最好的老师》等教育名著,教师在品读名著的同时,写下了百余篇饱含教育新思想的读书体会,我们把这些优秀的读书体会编辑成了《蓝蓝的海》一书,寓示着教师的读书情怀象大海一样宽广、博大和深遂。

6.诵读经典,诗化人生

为了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新学期伊始,我们结合“新教育实验”的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了“诵读经典,诗化人生”诵读活动。

我们组织语文教师,通过研讨筛选,确定了各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篇目,并印发到每位同学手中,把这些经典篇目作为晨读材料,加强晨读晨诵,为学生的成长打底增色。

同时,要求语文教师上好古诗词欣赏指导课,让学生品味诗词,感悟人生,陶冶情操。

我们在四月份“阅读节”期间,举行了“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学生古诗词背诵比赛,在对学生平日的积累进行检测的同时,也把诵读活动推向了高涨。

7.演讲比赛,追求卓越

针对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不善言辞,羞于表达的实际情况,在开展新教育实验之初,我们就把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提出了“课前3分钟我敢讲”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建立一个记录本,让班里有心的同学来记录,以便检查、督促;二是每天在语文、英语课上,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演讲;三是发挥学习委员的作用,让他做好人员的安排,至少提前两天通知到人,做好准备;四是演讲的学生要选好内容,让班长审核,并抽时间练习,按要求脱稿演讲;五是定时(每周、每月)评选演讲之星。

我们还举行了多次学生演讲比赛,如“古诗词背诵比赛”、“情系祖国,喜迎奥运演讲比赛”、“感恩父母演讲比赛”、“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等等。

通过这些演讲比赛,极大地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共同创建精神家园

师生共写随笔,就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生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教育随笔还有育德、启智的功能。

教师和学生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

1.日记长跑,收藏童真

美国专家提出了生存于21世纪必须具备22条技能,其中写作技能是学生面对未来生存的第一条技能。

从中美中小学生写作状况统计来看:

美国98%的学生喜欢写作,而中国95%的学生不喜欢写作。

针对这种情况,朱永新教授极力要求学校必须改变,必须让每位学生写起来,爱上写作。

我校开展的“新教育实验”,目的之一就是想用日记来改变学生的这种生存状态。

我们在倡导学生写日记时,对日记的形式、内容并没有特别规定,只是鼓励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鲜活动感的社会生活、温馨快乐的家庭生活。

可以是阅读的感受,可以是见闻和经历,可以是成长中的感言,可以是未来的希望,可以是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学生可以把日记写成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或随笔,不拘一格。

通过日记,让学生把美好的童年时光珍藏起来,慢慢地去体会、去感悟。

为了使学生保持写日记的兴趣,我们把每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配给每位任科教师,让教师分管这部分学生日记的批阅和回复,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到的现象、流露的心声要仔细分析、认真对待,并及时做好谈心、交流。

在日记回复中要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和细微优点,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乐于记录的浓厚兴趣和良好心态。

对于每班日记写得又多又好的同学,学校把他们的日记打印、装订成书,在学校“新教育实验”室中永久保存。

学生对于学校的这一做法十分感兴趣,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和喜悦,从而更认真、更主动地去用日记记载自己的每一步路。

2.班级日记,沟通无限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铸就学校优良校风的基石和保障,而良好班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密切的沟通交流。

本学期,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提出和实施,为营造良好的班风,加强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同时培养学生撰写日记的好习惯,我们在各班设立了《班级日记》,让学生轮流进行记录,把班里每天发生的典型事情,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建议、学习生活中的烦恼等记录下来,然后,班主任、副班主任及时批阅回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难释疑,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沟通变得更快捷、更有效。

实践证明,各班的《班级日记》在班级管理中彰显了巨大的作用,让班主任走进了学生的心扉,了解了以前不曾了解的事情。

3.鼓励出书,成就自我

“新教育实验”实施以来,全校教师在“梨林一中博客”和“教育在线论坛”上发表了几百篇教育随笔,我们挑选了200多篇优秀文章,编辑了《心路风雨》、《教海浪花》、《追梦之路》、《享受教育》等教育随笔专辑。

其中部分教师上传了几十篇。

我们从中挑选优秀文章分类编辑成书,对于发表文章较多的老师,我们帮助其出专辑。

目前,李珍霞老师的随笔集《走在成长的路上》上、下册,冯伟力老师的随笔集《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已编辑完成。

其他教师的随笔已编了十多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学校“新教育实验”室中。

老师们看着自己的心血结晶,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4.手抄报赛,描绘人生

学生的阅读离不开摘抄,而办手抄报集中体现了学生阅读、写作以及板面设计、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

为此,学校开展了各类主题手抄报比赛,通过比赛及展示来促进学生多读书、勤写作、善设计的能力提高。

我们先后举行了《我读书,我快乐》、《我与奥林匹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庆五一爱劳动》、《感恩父母》、《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等一系列主题手抄报比赛,为“新教育实验”的开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5.梨苑之春,绽放光彩

我校在2002年成立了学生文学团体——梨苑文学社,吸收热爱文学写作的学生为社员,并定期发行社刊《梨苑之春》,以此为平台,展示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努力构筑理想课堂,实现师生幸福人生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育新观念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改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同时,也必然改变着课堂,必然体现在课堂,必然通过课堂起作用。

随着我校“新教育实验”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和“师生共写随笔”两大行动的全面实施,2008年冬学段,我们启动了“构筑理想课堂”,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