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8696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格式.docx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Word格式.docx

A.0℃的冰温度高 

B.0℃的水温度高

C.相同 

D.无法比较

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用电吹风吹头发 

B.给墨水瓶加盖

C.用地膜覆盖农田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7.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B.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

C.冰块的温度一定为0℃ 

D.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为100℃

8.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9.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温度是0℃,其内能也是零

D.内能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10.下列现象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反复弯折,铁丝发热 

B按下电火花的按钮,塑料盒的盖子飞了出去 

C.在太阳照射下,热水器中水温上升 

D.迅速压下活塞,棉花着火燃烧

11.煤炭是一种重要能源.区别优劣煤的质量最科学的办法是检测下列物理量中的(  )

A.比热容 

B.密度 

C.热值 

D.温度

12.如图是热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13.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同种电荷 

D.带异种电荷

14.自然界中存在的电荷种类有(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无数种

15.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与实物图对应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10.0分)

16.填写下列物理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指出吸热或放热:

①冬天,窗外玻璃上结冰花,这是____________过程,要____________热;

②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日久不见了,这属于____________过程,要____________热.

17.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某一冲程示意图,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冲程,在该冲程中____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___能.

18.已知A球带正电,从如图所示现象可知,B球带____________电,C球可能带____________电,也可能____________(填“带”或“不带”)电.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每空2分,共24.0分)

19.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

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

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

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0.

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A、B两种液体,将试管放入完全相同的盛水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溶液A、B______受热;

(2)在试管中装入液体A、B时,要控制他们的初温和______相同;

(3)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液体A、B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B的温度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______(选填“A”或“B”)的比热容较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

107J/kg.求: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C 

3.D 

4.B 

5.C 

6.A 

7.B 

8.D 

9.D 

10.C 

11.C 

12.C 

13.C 

14.B 

15.C 

16.凝华;

放;

升华;

17.做功;

内;

机械

18.正;

负;

不带

19.

(1)均匀受热、

(2)B、42、(3)吸收、不变、增加、固液共存、(4)升高.

20.均匀;

质量;

相同;

B

21.解: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煤气q=0.5kg×

4.2×

107J/kg=2.1×

107J;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

=4.2×

103J/(kg•℃)×

50kg×

(70℃-20℃)

=1.05×

(3)煤气灶的效率:

η=

=

×

100%=50%.

答: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1×

(2)水吸收的热量为1.05×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50%.

【解析】

1.解:

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冰是水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掌握以下六种物态变化即可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②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③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④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⑤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⑥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华.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中考的热点.

2.解:

夏季,有时天气闷热,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

水管中的地下水的温度较低,水管的温度较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水管表面遇冷凝结成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故选C.

3.解:

A、刚从水中出来人,感觉特别冷,是由于人身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的缘故,故A错误;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是壶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故C错误;

D、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有熔化却在变小,雪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正确.

D.

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分析各选项的物质前后状态变化,判断出哪一个是升华.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4.解:

(1)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80℃,故A错误,B正确;

(2)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从5min是开始熔化,到15min时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程用了15min-5min=10min.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CD错误;

故选B.

(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2)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5.解: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0℃的水和0℃的冰温度都是0℃,所以它们的温度是相同的.

故选C.

解答本题可根据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去分析.

此题属于一道易错题,有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认为0℃的冰温度低一些,而错选A.这里需要注意的是,0℃的冰的确比0℃的水感觉更冷,但感觉更冷的原因是因为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冰比水多了一个吸热过程,所以才会感觉冰更冷一些.理解了冰熔化吸热这个特点,就不会再错选了.

6.解: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用电吹风吹头发,既增加了液体的温度也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

给墨水瓶加盖,用地膜覆盖农田,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都是减慢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

故选A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7.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符合实际;

C、水的凝固点是0℃,冰的温度可能是0℃,也可能低于0℃.故C不符合实际;

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温度才是100℃.故D不符合实际.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8.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接触.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

故选D.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9.解:

A、对物体加热,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中物体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描述热量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具有、所含”,故B错误;

C、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C错误;

D、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故D正确;

(1)对物体加热,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热传递过程中才能谈热量,物体在一种状态下不能谈热量.

(3)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

(4)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热量和内能的区别:

热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才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在一种状态下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内能.

10.解:

A、反复弯折,铁丝发热,是人手对铁丝做功,使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按下电火花的按钮,燃料在塑料盒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将塑料盒的盖子打出去,是利用燃气的内能对盒盖做功,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在太阳照射下,热水器中水温上升,吸收太阳能来给水加热,使物体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符合题意;

D、活塞对气体做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气体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可以燃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需掌握:

热值是燃料的特性,表示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

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越大,说明该煤的热值越大,即是优质煤炭;

12.解: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

A图:

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吸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B图:

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行,气缸容积减小,是压缩冲程,不符合题意;

C图:

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符合题意;

D图:

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气缸容积减小,是排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13.解: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上都带上和带电体相同的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掌握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能顺利解题.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本题考查了验电器工作原理.属于基础性习题.

14.解:

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

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故选B.

15.解:

A、两灯串联,不合题意;

B、开关闭合后一个灯泡被短路,不合题意;

C、电路连接从正极开始分支,一支经开关、灯泡回到负极,另一支经另一个灯泡回到负极,符合题意;

D、开关控制干路,题意是开关控制支路,不合题意.

从实物图可以看出,两灯并联,开关控制其中一盏灯.

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选择电路图,关键是明白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自己能画出电路图,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难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

16.解:

①冬天,窗外玻璃上结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②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日久不见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

①凝华;

放;

②升华;

吸.

17.解:

由图可知,火花塞正在打火,所以是做功冲程,在该冲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做功,内,机械.

18.解:

(1)A和B球相互排斥,两个球一定带同种电荷,A球带正电荷,B球一定带正电荷;

(2)B和C球相互吸引,两个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所以C球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正;

负;

不带电.

19.试题分析: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而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是不一样的,要分清楚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所以在做实验时把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应该使试管受热均匀.

(2)读数时视线就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是俯视、C是仰视都会使读数不正确.温度计所对应的示数是42℃.

(3)海波是晶体,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同时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蜂蜡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温度上升.

(1)均匀受热、

(2)B、42、(3)吸收、不变、增加、固液共存、(4)升高.

20.解:

(1)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溶液A、B均匀受热;

(2)要研究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应控制两个试管中所装的A、B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质量相等;

(3)因为加热时间的长短反应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所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液体A、B吸收的热量相同;

(4)根据图示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升高的温度大于B升高的温度,因此液体B的比热容较大.

(1)均匀;

(2)质量;

(3)相同;

(4)B.

(1)采用水浴法可以使溶液均匀受热;

(2)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必须保证两种溶液的初温、质量和加热时间相同;

(3)加热时间的长短反应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的越少,表面吸收热量的能力越强,比热容越大.

此题考查的是物质吸热本领大小的探究实验,正确应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

(1)已知煤气的质量和热值,可利用公式Q放=mq计算这些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总能量).

(2)知道水的比热容、水的质量、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公式Q吸=cm(t-t0)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有用能量).

(3)求出了水吸收的热量和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利用公式η=

计算煤气灶的效率.

本题考查学生对热传递过程中的吸热公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公式、热效率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知道哪些是有用能量、哪些是总能量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