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6843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二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有65名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在积极的情感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学期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尝试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大胆动脑、动手,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记责任感,发挥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二、本册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

具体有绘画、泥塑、剪纸、手工、欣赏。

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满足各种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目的:

教学中通过学生尝试不同工具、不同的形式,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形、色创作的艺术魅力,以及设计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培养学生对的美术素养和兴趣,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启发、诱导学生艺术创造潜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

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

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四、教学措施:

a) 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b)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

c)    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即中是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d)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大胆改革。

e)    改变评价方法,采用自己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或家长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

2课时    通读课本    常规练习

               2课时     1、 纸片插接 

     第二周:

2课时     2、 点、线、面

               2课时     3、 重叠的形状

     第三周:

1课时     4、鲜艳的包装纸

     第四周:

2课时     5、五味瓶

               1课时     6、得奖了

     第五周:

2课时     7、孔雀翩翩          

               1课时     8、叶子上的小“血管”

               1课时    手工课

     第六周:

1课时     9、漂亮的花边

               1课时     10、奇妙的脚印

               2课时     11、蔬果变变

     第十一周:

2课时   12、小鸟的家

               2课时     13、故事画

     第十二周:

1课时   14、我们班级的标志

               1课时     15、变了样

               2课时     16、我心中的老师

     第十三周:

2课时   17、会爬的玩具

               1课时     18、电脑美术

               1课时     19、娃娃家

     第十四周:

1课时    20、认识图形标志 

               3课时     折纸

     第十五周:

  复习知识  期末考试  

                  

第1课    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

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

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

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

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

(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

粘、剪、卷……)。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 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

(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3、 观察范作:

      师问:

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

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 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示范:

1、剪一个口:

剪刀垂直卡纸,剪开卡纸长度的三分之一

            2、剪两个或多个口:

把所要剪的卡纸重叠,剪刀垂直卡纸,剪开卡纸长度的三分之一

      注意:

 1、剪开的线要直,这样叠起来才不会歪歪斜斜

             2、底座要前后左右插接多张卡纸,否则底座太轻,无法承受上面的重量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

(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

)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 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 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 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 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

相互交流插接经验。

教师后记:

      今天我们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让学生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这节课学生能否发现各种立体造型的构建方法及简单的构建原理.学生能否熟练的运用插接的方法,制作一件纸立体的作品.这是我上课之前一直考虑的问题.没有想到学生接受能力很强. 

               第2课    点、线、面

学习领域:

造型 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1. 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 引: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

我们快去看看!

  3. 旁白:

看!

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

第一场表演是……。

 

  4. 设问:

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

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

(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 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 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

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

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

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设问:

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

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

知识点:

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

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

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

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

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 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

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

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

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

 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四. 作业评价 

  引:

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五. 拓展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 《自行车》C. 《雨伞》D. 《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

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第3课    重叠的形状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了解重叠的形状可以使画面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2、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重叠各种形状来完成美术作品。

        3、通过对重叠形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画出重叠的形状,并设计重叠的形式。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和排列效果。

课前准备:

 1、学生:

油画棒或彩笔、剪刀、彩纸、胶水。

          2、教师:

多媒体课件、卡纸、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示范作品并导入课题

       师:

夏季炎热的天气已经开始了,老师带来了一份凉爽礼物想送大家,你们猜猜是什么呢?

       生:

       师:

想知道吗?

这份礼物就是一张大贺卡,请看大屏幕(放映幻灯片1):

在深蓝色的海底世界里,一群可爱的小丑鱼在悠闲地游来游去,好凉快,好舒服呀。

喜欢这个礼物吗?

 

       生:

       师:

非常喜欢呀,老师太高兴了。

同学们再来看一看,在这张漂亮的贺片里,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大海的凉爽和美丽之外,你还发现什么了吗?

        生:

总结:

这条大黄鱼挡住了小红鱼,而这条小紫鱼又挡住了大黄鱼,它们相互重叠了。

看来大家善于发现问题的,非常好。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叠的形状》。

放映幻灯片,引出课题:

重叠的形状。

       2、欣赏图片,讲解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