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思考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653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docx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学思考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docx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

第一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1、试比较分析各种货币发行制度的优缺点。

(1)弹性比例制度。

弹性比例制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则国家对超过法定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发行锐,如果钞票回笼或准备现金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则免征发行税,以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钞票。

①②③④⑤

(2)保证准备制。

保证准备制指货币发行要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国家信用作为发行准备。

这种发行准备制度,在中央银行独立性不高的国家容易造成货币的财政发行,使货而发行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

(3)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指在规定的一定发行限额内,可全部用政府债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限额的任何发行,都必须以十足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

这种制度有利于限制货币的财政性发行,但由于缺乏弹性,加之限额的确定不能随时调整,可能脱离实际,造成发行的货币量不能随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需要灵活调整、自由增减。

(4)现金准备发行制:

现金准备发行制指货币的发行必须以100%的现金作准备。

这种制度虽能防止滥发货币,但因缺乏弹件而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5)比例准备制。

比例准备制指规定在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其他有价证券各占多大比例:

这种制度虽能克服现金准备发行制缺乏弹性的缺点和保证准备制难以控制的缺点,但各种准备资产的比例往往难以科学确定。

2、试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1)根据各类存款的货币性的强弱确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2)按金融机构的种类、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的比率。

(3)规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目的是降低存款准备率调整中给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带来的巨大冲击。

(4)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的资产。

(5)确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

3、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与社会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关系是什么?

因为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存款+现金),所以在资产业务既定的情况下,负债方若存款增加,可减少现金投放或增加回笼。

中央银行存款的减少则意味着需要增加现钞投放,存款增减虽不改变中央银行负债总额,但有利于调节现金发行量与货币结构。

4、简述人民币发行的原则及其程序。

(一)原则:

坚持经济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坚持集中统一。

坚持经济发行,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通过银行信贷的渠道来发行,这是人民币发行的最基本原则。

  坚持计划发行就是货币的发行必须纳入整个国家的计划体系之中,按计划办理,以保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具体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货币发行计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坚持集中统一原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

无论纸币还是硬币,无论主币还是辅币,均统一集中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垄断的货币发行权。

除此之外,财政部、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发行货币和代用货币。

(二)程序

5、简述央行发行债券的主要目的及其与国库券的区别。

(一)发行目的

中央银行债券的发行、回购、抵押或兑付会直接减少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

吸收流通领域中多余的货币,以便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通常是在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过多,而中央银行不便采用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发行的。

(二)发行债券与发行国库券的区别

(1)政策目标不同

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的目的为了调控流通中的货币量,即吸收多余的货币量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发行国库券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政府财政收支失衡或财政预算赤字,以促进经济发展。

(2)持有证券的主体不同

中央银行债券的持有者是经过特许的金融机构。

国库券的持有者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其他企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的自然人。

(3)金融运行的结果不同

中央银行债券的发行或回购只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其中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所获得的资金并不直接参加经济活动。

发行国库券所获得的资金直接进入社会生产过程,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其发行数量的多少也会对下一期的财政预算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二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1、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贷款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二者有何异同?

(一)意义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和支付保证,是履行最后贷款人的具体手段。

①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扩大,经济主体对银行贷款需求的增加,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供给。

②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不灵,流动性困难时,或出现金融危机时,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是最后的、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手段。

(2)再贴现和再贷款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

在二级银行制度下,中央银行是货币供应量的源头。

(二)异同

(1)中央银行实际投放的货币量不同

再贴现是本金扣除利息后的余额,借款人只得到了部分资金。

贷款却是在贷款使用一段时间后或归还贷款时收取利息,借款人获得全部资金。

(2)二者在信用扩张能力上不同

信用贷款与再贴现形成的货币投放的性质可能有所不同,中央银行的控制程度也会有所区别。

通过合格的商业票据再贴现形成的货币投放,体现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一般属于经济发行。

通过信用贷款投放出去的货币则不一定是商品交易的正常需要,可能属于没有物质保证的非经济发行。

2、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

(一)相同之处

(1)融资效果相同。

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是以自己的负债去扩大资产,相当于中央银行的贷款;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贷款的回收

(2)对货币供应量及货币乘数的影响(增加或减少)是一样的

(3)证券买卖和贷款业务都是中央银行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二)主要区别

(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

贷款到期才能收回,而证券的买卖随时可以进行,不存在期限问题,证券业务的资金流动性高于贷款业务的资金流动性。

(2)中央银行的收入不同

贷款获取利息收入,证券业务则获取买卖差价的收入。

(3)运作中对金融环境的要求不同

贷款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要求较低,证券买卖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高。

3、中央银行应如何有效地保管与经营黄金外汇储备资产?

(一)确定合理的黄金外汇储备数量

(1)从国家支付债务和商品进口方面考虑,满足其周转需要,防止出现支付困难的情况。

多数国家以外汇储备作为周转性手段,持有量相当于2~3个月的进口额,或不少于本国外债余额的20%~30%;以黄金储备作为保值手段。

若长期债务比重大,外汇储备可偏低;若短期债务多,需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

(2)货币政策的考虑

国际储备在许多国家也是货币发行准备金,由于其本身就是储备货币发行国,没有必要保持过多的国际储备,重点应考虑调节货币发行,稳定对内对外币值的需要。

(二)保持合理的黄金外汇储备构成

(1)确定黄金与外汇储备的比例

(2)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分散风险,增加收益,获得最大的灵活性

4、试分析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与中央银行职能间的关系。

第三章、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

1、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支付清算体系是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及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综合安排。

包括:

清算机构,支付结算制度,支付系统以及银行间清算制度与操作内容。

(2)清算机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组织。

支付结算制度是关于结算活动的规章政策、操作程序、实施范围等的规定与安排。

支付系统是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安排。

同业间清算是金融机构之间为实现客户委办业务和自身需要所进行的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划转。

2、为什么说实时全额清算系统有利于规避支付系统风险?

较之净额结算,实时全额结算(RealT1meGrossSettlement,RTGS)具有明显的效率和安全优势。

首先,RTGS系统的显著特征在于“实时”和“全额”。

”实时”即结算在营业日清算期间内非间断、非定期地持续进行;“全额”即每笔业务单独处理、全额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点进行借、贷方总额轧差处理,从而实现了支付利息的“随到随处理”,提高了支付效率。

其次,在净额结算中,从支付信息的发出到资金的最终结算之间通常存有一个时间差,即结算时厢。

—般而言,时隔越长,支付完结的速度越慢,风险越大。

RTGS实现了支付信息的即时处理,将结算时隔降至最低(甚至为零),且所有支付业务均是不可撤销的、终局性的,从而减少丁清算过程中的因素干扰,提高丁安全系数。

3、大额支付系统与小额支付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大额支付系统

地位:

是一国支付清算体系中的主动脉

特点:

交易笔数相对较少,每笔金额巨大;在支付的时间性、准确性、安全性上有特殊的要求

构成:

大额支付系统是一种电子资金转移系统

(2)小额支付清算系统

主要服务对象:

工商企业、个人消费者、其他小型经济交易的参与者

特点:

服务对象数目众多,支付处理业务量大

每笔交易金额较小,支付比较分散,拥有广阔的服务市场

支付清算工具种类较多,具有极强的业务处理能力

4、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银行行内资金汇划系统

(2)人民银行联行系统(同城与异地票据清算系统)

(3)现代化支付系统

5、支付系统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如何控制和防范风险?

(一)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在支付过程中,因一方拒绝或无法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人蒙受损失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资金拖欠方并未发生实质上的清偿危机,只是由于资金不能如期到位而造成不能按期履约支付,致使对方无法如期收到应收款项。

(3)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在支付系统运行中,因某一系统用户无法履行债务义务,而造成其他用户无法履约,使系统运行陷入困境

(4)法律风险。

因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而引发的风险。

(5)其他风险

(二)控制和防范

(1)对大额支付系统透支进行限制

①对开立准备金账户的金融机构规定最大透支额度

②对平均每日透支金额收取费用

③记账证券交易抵押

④证券转移限额

⑤加强对金融机构支付活动的监管,对经营不善或没有遵守美联储风险管理政策的金融机构,不予提供透支便利

(2)对大额支付系统进行管理

(3)对银行结算支付活动进行监督

(4)发展RIGS支付系统

(5)加强支付清算领域的法规建设

(6)加强支付系统现代化建设与改造

第四章、货币政策目标

1、如何理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间的相互关系?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菲利普斯曲线的描述:

二者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说明:

一个国家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税率,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总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通货膨胀。

如果要稳定物价,就会抑制总需求的增长,而社会总需求的减缩必然导致失业率提高。

经济快速增长→通货膨胀↑→利率↑→中央银行买入证券→债券价格↑→利率↓→MS↑→通货膨胀↑→防止通胀而放慢MS的增长→利率和失业率↑

结果:

中央银行为防止通胀的政策措施,最终反而引发通货膨胀

说明:

稳定物价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不相容

(2)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当国内物价上涨,外国商品价格相对降低时,导致本国进口大于出口,国际收支恶化

当本国维持物价稳定,外国发生通货膨胀时,则本国出口大于进口,发生贸易顺差

解决二者冲突的前提条件:

全球都维持大致相同的物价水平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①国内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不同步国内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加→支付能力提高→进口需求增加

若出口不是同步增长→贸易逆差发生

②国际收支失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