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概述.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653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文化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组织文化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组织文化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文化概述.doc

《组织文化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文化概述.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文化概述.doc

组织文化概述

一、组织文化发展简史

文化学兴起于19世纪末,人们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主要从精神文化方面理解,把文化看成人类的精神现象,是对宗教、信仰、思维、心理、语言、艺术等的反映;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功能主义理论从社会结构、功能形态、社会文化等角度认识文化现象,从精神领域扩大到社会领域来研究文化;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传统乡土社会和末开化社会研究转向现代都市社会研究,从传统农业文化研究转向现代工业文化研究。

文化学的兴起为组织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人们开始从文化等“软”因素来研究管理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惊人的竞争力,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对美国和西欧经济形成挑战。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日本的企业管理又完全不同于欧美,这让当时称雄于世界的西方国家感到诧异。

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者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现组织文化等“软”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文化从此成为管理界的新宠。

随着组织文化热潮的到来,一些学者开始思索背后的原因。

Krell(1988)认为组织文化的兴起源于美国对三种危机的直接反映:

竞争危机,美国一些行业在与日本竞争时失利;组织理论危机,传统的理论过于简化、僵化,需要寻找新的理论;社会危机,社会本身在纷乱的环境中失去导向功能,组织文化有可能成为抵御侵蚀的堡垒。

StephenR.Barley(1988)也分析了组织文化为何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他更多地是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认为原因是一批管理咨询顾问和应用型研究者写给管理者和实践者的文章得到了热烈响应,并且理论研究者也在积极地做相应研究。

威廉·大内的《Z理论》、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阿索斯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三本著作,掀起了组织文化研究的高潮。

企业界的实践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巨型跨国公司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众多寻求发展的公司也在相继探索着创建自己的文化。

这些公司的探索,不但刺激了组织文化研究,更是为研究工作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二、组织文化涵义

对组织文化定义的认同是理解组织文化的基础,“文化是什么”与“如何研究文化”这两个问题不可分割。

为了清晰地理解组织文化相关知识,非常有必要先来认识其定义。

“文化”一词在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翻阅古书可觅其踪影:

汉代刘向《说苑·指武条》言: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易经》曰: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南齐王融《曲承诗序》道: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晋代束皙《补亡》诗云: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以上文化的含义可用《辞源》的解释理解,文化是“文治和教化”,这与今天对文化的定义有着相当区别。

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Cultura,Cultura又来源于Colere的过去分词Cultus。

Colere的基本含义是“耕种、培育;修饰、打扮;景仰、崇拜、祭祀”,而现代意义的Culture包含三层含义:

物质生产实践和教养、从精神上享受物质生产实践和教养的成果、信仰。

1871年,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定义为“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类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个定义被认为是经典定义。

随着西方学者对日本企业的研究,在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组织文化一词。

该词在学术界正式出现要追溯到1979年的《管理科学季刊》,Pettigrew在“组织文化研究”一文中首次使用。

虽然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不到30年,但是很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WillemVerbeke(1998)就发现了54种组织文化定义,再加上一些不被重视或新发展的定义,可以说组织文化的定义相当丰富。

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作为专业术语,来自于西方,在英文文献中还出现了CorporateCulture、EnterpriseCulture、FirmCulture、CompanyCulture、BusinessCulture等词,描述的都是相近的概念。

文化集意义、信仰、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内,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所要信奉的主要价值观。

组织文化是在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组织在适应外界环境和整合内部的过程中获取,由少数人倡导并得到全体成员认同和实践所形成的价值观、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传统习惯等的总和。

三、组织文化的结构

组织文化的结构,是指各个要素如何结合起来,形成组织文化的整体模式。

认清组织文化的结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地理解组织文化。

划分组织文化结构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此大致介绍几种主流的划分方法。

根据形成途径划分为内化结构和外化结构。

内化结构指组织成员的心理状态,包括对价值、目标、技能、市场活动等方面的基本看法。

外化结构指组织管理行为习惯,包括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如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公共关系、行为习惯等。

根据表现形式划分为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

显性结构是组织文化中以精神的物化产品为表现形式,能被人们直观感受到的内容,如厂房设施、企业形象、产品、经营方式等。

隐性结构是存在于成员观念中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等。

根据文化层次划分为精神层、行为层和物质层。

精神层包括价值观、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等;行为层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人际关系等;物质层包括企业环境、机器设备、企业产品、企业标识等。

在上一种划分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组织文化分为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

这种划分方式更为清晰,受到广泛推崇,本节按此划分,进一步说明组织文化的构成。

(一)精神层

精神层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思维、企业理念、企业哲学等,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这些概念在运用过程中常常混淆。

价值观是组织的基本观念及信念,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指导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某种行为,是判断行为对错、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企业精神是全体成员达成共识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等意识形态的概括和总结。

企业思维是全体成员认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思路。

企业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中的指导性观念,包括产品理念、人才理念、生产理念、技术理念、营销理念、决策理念等等。

企业哲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进行各种活动、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总体观点和综合方法。

精神层中的各种要素相区别而又相联系,它们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意识形态。

(二)制度层

制度层,主要是指组织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作用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政策以及由此而构成的管理氛围。

制度层的要素是严格而规范的,具有强制性,明确地告诉成员该不该做、如何做等。

制度层是精神层的反映,将精神层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以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对精神文化的认可和加强。

同时,制度层通过行为层得以实现,起到约束和激发员工行为的作用。

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中介,它反映了精神文化,并作用于行为文化。

(三)行为层

行为层是组织成员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动态体现,包括组织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的文化现象。

只要是组织成员,因为受到长期熏陶,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折射出组织的文化。

根据成员行为产生影响的程度,可以划分出组织领导行为、组织模范人物行为和组织一般成员行为。

成员间的行为可以相互影响,因此领导者和模范人物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带头作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同时,每个成员的行为都反映了组织的文化,在与外界联系时,他们的言行已代表了组织形象。

(四)物质层

物质层是组织成员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以物质形态为主要表现。

物质层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组织环境、组织外部特征。

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生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层的首要内容,因为它以最终成果的形式展现组织文化。

组织环境指组织存在的物质环境,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福利设施等,这些实物长期存在,它的设计思想、维护情况、改善状况都能反映一个组织的文化。

组织外部特征直接向公众展现组织形象,包括组织标志、标语、标准色彩等,树立鲜明的组织形象,具有识别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