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4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docx

《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docx

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十八篇

高考研究

2014-03-121610

宋元明清诗及明清词鉴赏训练十八篇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逋

 底处②凭阑思渺然?

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

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

何处。

 ③枰:

棋盘。

 ④葑上田:

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    南宋·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

(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 隋代民歌

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  [金]刘汲

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 薛道衡(隋)             蜀道后期张说(唐)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

人日:

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

苏 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

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

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古典诗词特别将就炼字,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贪看白鹭横秋浦”中“横”字的妙处。

(2)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看看有何不同,请简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

梦回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释]梦回:

梦醒。

②林景熙:

号霁山,宋末诗人。

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

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1)本诗前两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做简要分析。

(2)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完成试题。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①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样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

验谷,即金谷园。

位于中原洛阳。

(1)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出色,请你指出笛声描写的主要艺术手法并概括笛声的特点。

(2)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

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1)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选取的“明珠”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明)刘 基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

夕阳江上雨余天。

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

战场开尽是何年。

(1)这首词写的是       (季节)       (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

(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的情感。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诗分别给我们呈现了怎样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

1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戍 明·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注]。

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注]笳:

号角

⑴本诗作于元末,请结合前两联谈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⑵本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海棠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

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

请概括回答。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

醉酒。

③赌书泼茶:

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是如何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

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三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李白: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③(英国)哈代:

《挡住那月光》

关上窗户,拉下窗帘,挡住那悄悄洒来的月光,她那姿色太象她从前——在我们的琴儿还没积上,多年尘土,石碑犹未刻上,我们念到的名字那时光。

……

别拂动树梢,叫午夜的香气,弥漫四周,缠绵不逸,唤醒当年它吹给我和你的,同样甜蜜的情意,那时节生活好比笑声,爱呵,同人们所说的无异。

这灯光照明的普通房间,锁住了我的视线与思路;让杂物在朦胧中隐现,敷衍的话语从口中编出;人生初开的花呵,太香甜,它结出的果子呵,太苦!

(1)请结合以上三首诗词的内容,说说李白苏轼举头望月、哈代关窗挡月的原因。

(2)三首诗词较好地反映了中西抒情诗中月亮意象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湘月  龚自珍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注】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

该词作于嘉庆十七年(1812)盛夏,龚自珍由京城返回故乡杭州时。

(1)词中“两般春梦”指的是什么?

   

(2)下阕首句的写景有什么特点?

请加以具体赏析。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

                                          杂诗六首(之一)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①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

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

其中“北林”出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

   B.三至六句写诗人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且被江湖阻隔,纵有方舟也难以渡达,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实难承受。

其中“之子”指诗人自己。

   C.七至十句写诗人极目远眺之际,看到孤雁从庭前飞过,听到孤雁悲鸣,想托它作信使,捎信给自己思念的远方之人。

   D.结尾两句写孤雁飞远了,诗人“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飞去的雁影,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忧伤。

   ②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1. 

(1)林间寺(古寺) 葑上田(架田) 独鸟 夕阳 寒烟

   

(2)远远望去,暮色苍茫,昏暗树林里,寺院隐约闪现,犹如一幅画轴(画面),幽深古朴;一块块零散的架田,就像棋盘上的一个个方格,宁静祥和;颔联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描绘出素淡幽邃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追求清幽闲适生活(断绝尘想、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

   2.

(1)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从题目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景”的区域为颔联,但“情”的赏析要注意联系上下诗句。

   

(2)【答案】“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联系的时代背景及身世遭际。

关切时事,借眼前实景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朝廷投降政策的不满。

“雨意欲晴”和“寒声初到”,是自然气候的变化,又实中寓虚,隐喻政治气候的变化。

诗人赋予“山鸟”“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抒情的笔调,告诉人们:

山鸟只是为目前的晴天而高兴,井边的梧桐却敏感地觉察到季节的变易。

借此表现在宋金对峙的那个时代,那些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仅希求一时的和平和欢乐,惟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才能看到隐伏着的危机。

   3.

(1)两首诗都描写了“喜归”。

《叹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