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196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docx

《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docx

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

1现状概况

地理位置

武汉位于中国湖北省地域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东径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

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于此,将武汉市区天然分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武汉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控长江中游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冲,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现全市货运吞吐量达亿吨以上。

国土面积

    武汉市国土面积8467.11平方公里,为全湖北省土地总面积的4.6%。

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发展,注入长江。

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地区。

气候环境

 武汉属副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近30年来,年平均降雨量1269mm,年平均气温℃~℃,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17天,年日照总数1810小时~2100小时。

武汉文化

1986年武汉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通常被称为“武汉三镇”,“三镇”指的是武昌、汉口、汉阳这三块被长江和汉江隔开的地方。

汉口是武汉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区,也是华中地区商品集散的中心;武昌是武汉高等学府集中的文化区,是武汉现代城市文化的体现;汉阳则是市政府重点发展的开发区,凸现着武汉的未来。

武汉的盘龙文化、知音文化、木兰文化、荆楚文化、黄鹤文化、东胡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商业文化、码头文化、市民文化、俗文化等等都是武汉用历史长卷重记载的不朽文化。

月湖桥公园位于汉阳,在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2004~2010)中属于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及文化广场设计内容中的一部分。

该公园地处月湖桥和月湖的交接地带,本着“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的原则,着重为市民打造一个环境幽雅的都市休闲娱乐空间。

2现状分析

2.1区位分析

月湖桥公园是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及文化广场设计中的一部分。

月湖文化艺术区位于武汉市中心地带,汉江南岸,是内环线上最具滨江、滨湖特色的地区。

概念规划设计范围是:

东起鹦鹉大道,南至京广铁路,西临月湖桥,北至汉江,用地面积2.15平方公里。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包括一个大剧院和一个音乐厅。

建设中的大剧院和音乐厅将用于2006年中国文化节的主会场,文化广场亦被用作一个可以容纳30000人进行露天演出等多种市民的艺术广场。

而月湖桥公园就是基于这种需求而生的。

月湖桥公园北临汉水,南对月湖,西面是现代化的月湖桥,东面就是建设中的大剧院。

居于这一重要位置,就使得月湖桥公园必须表现出生态性、景观性、亲水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具有标志性、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同时满足文化景观和城市发展的综合需要。

交通分析

月湖桥公园西北为月湖桥,东北为江汉桥,北边月湖正街,南边琴台大道多路公汽到达,交通很便利。

设计后的月湖桥公园共设入口五个,满足了从不同方向来往的游人的交通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开放式公园。

场地分析

月湖桥公园北临汉水,南对月湖与梅子山隔湖相望,西面是月湖桥,东面是建设中的艺术中心大剧院。

场地占地约16公顷。

其内现有汉阳区月湖风景区管理处、月湖风景区商住楼、西菜园小学、省假肢工厂、省武警一支队等,正待拆迁。

此外还有鱼塘和一块堆积杂物的废弃场地。

场地东部为建设中的艺术中心大剧院,剧院将用于2006年中国文化节的主会场,剧院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综合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技术等因素着力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人文剧院。

从月湖桥公园内远望东部剧院方向,剧院建筑变化丰富,富有现代气息。

公园和剧院之间的植物层次也比较丰富,上层为悬铃木、垂柳,下层为红继木、大叶黄杨等。

林冠线与林缘线变化丰富,植物色彩、形体对比调和。

由于公园可满足剧院人流的休息停留的需要,所以设计中此处适宜营造水景,同时在此方向上应留有透景线,并将剧院中疏散的人流引入月湖桥公园内,使公园的作用更加鲜明、突出。

场地南部是月湖,所以我们把月湖桥公园可划分为滨水景观公园一类。

在场地内有一处鱼塘和月湖相临,设计中可以考虑将鱼塘与月湖相通,既丰富了公园内水景的层次变化,也使月湖桥公园和月湖的关系显得更加微妙。

月湖将梅子山和月湖桥公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站在月湖桥公园的码头或园中至高点上,可以隔湖遥望梅子山,美景尽收眼底。

所以设计中在公园的南部不适宜种植很多高的树种,以免遮挡视线。

植物种植上层主要是枫香、乌桕,中层为紫叶李、榆树、石楠,下层有海桐、三角枫等。

此处种植了大量的秋色叶树种,与月湖水体背景共同组成一派清幽的景象。

场地西部现为大面积的住宅区,正待拆迁。

基本上为硬质地,在公园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基址特征,将拆迁后的红砖、石棉瓦和木材等变废为宝,运送到公园中的建造广场的区域,进行再利用。

同时,场地西部紧临月湖桥,桥体美观,且从桥上便可俯瞰全园,所以在设计中要考虑将好的视觉效果展现给桥上的行人,桥身下部可种植密林以遮挡视线并为公园形成天然屏障。

场地北面为月湖正街,再北面就是汉江。

虽然月湖桥公园定位是开放式公园,但是公园和街道之间还是应有意识得进行隔挡。

所以场地北部主要种植了很多高大乔木,以枫杨、马褂木和松科植物为主,配以龙柏、圆柏等低矮灌木和小乔,不但有效遮挡了视线,同时降低了由马路上来往车流引起的空气污染带给公园的不良效应。

月湖桥公园现植物种植概况:

树种主要为:

垂柳(胸经4-7cm)、雪松(最高4m)、黄杨(蓬经80-100cm)、樟树(胸经7-8cm)、桂花(高2m),还有少量棕榈、荷花、侧柏、大叶黄杨、女贞等,种类比较单一。

现有植物多为常绿乔、灌木,要真正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还应增加观花、观叶、观果和落叶树种。

3规划设计依据

规划设计依据:

(1)《公园设计规范》。

(2)《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武汉市人民政府。

(3)武汉市园林局提供的月湖桥公园总体规划现状地形图。

(4)《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2004~2010)武汉市人民政府。

(5)《武汉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规划》(1996~2010)武汉市人民政府。

(6)《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武汉市人民政府。

4规划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1)利用月湖桥公园的区位优势,使公园成为武汉市琴台月湖艺术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兼顾景观效果、绿色效益,并考虑到对滨水和工业文化的表达。

(2)处理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关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公园的规划与设计。

(3)结合场地自身的特征,强调植物造景,注重生态环保。

(5)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注重创造亲水平台,给游人创造出别具韵味的水文化园林艺术景观。

(6)设计思想以游客的多样化心理需求出发,充分体现其行为习惯的特点,尽量做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7)严格控制园内建筑密度。

园内因设有咖啡厅和码头,所以外面的厕所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

注意背景、近景、中景、远景的营造,将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融为一体,使两者相得益彰。

(8)应用祖国优秀的传统造园艺术手法,处理好借景、对景、障景、夹景、框景等造园艺术,创造园林精品。

5规划原则

总体上,月湖桥公园规划设计遵循一下原则:

(1)局部设计与整体的有机联系原则;

(2)人文景观的特色性和可识别性原则;

(3)滨水空间中以人为本的可达性和舒适性原则;

(4)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则;

(5)休闲空间的可参与性原则,创造人在公园中动手体验的活动空间;

(6)生态优先原则,强调自然因子的生态适应性,大量种植抗性强的乡土植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景观。

6规划目标及定位

6.1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

(1)在武汉市特别是汉阳区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公园。

(2)结合场地特征和武汉市历史文化背景,创造一个亲切宜人,富生命力的城市休闲空间。

(3)“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层次,不同心理需求的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

(4)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起到改善武汉市月湖艺术中心区生态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

(6)带动月湖桥公园周边产业的繁荣,促进武汉市经济建设的发展。

(7)整体规划目标为创造一个现代式反映滨水地带的文化和汉阳老工业文化的综合性公园。

6.2定位

定位:

月湖桥公园总面积为16公顷,综合第一部分基地分析,月湖桥公园公园定位为:

以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生命自然为主,以人为本,反映滨水地带的文化和汉阳老工业文化的综合性公园。

7主体构思

在设计思想方面:

1、立意2、传统文化3、体宜因借。

体宜是指设计要得体,要根据功能和社会要求来决定规模和形式;因借是指要注重自然条件的限制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已有的自然条件丰富景观。

在这次的总体规划构思时我们小组首先确定了公园的性质是绿地公园,跟着结合汉阳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提出了反映滨水地带文化和汉阳工业文化的想法,十分巧合的是滨水地带的兴衰和相关工业的兴衰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我们这块场地属于月湖文化艺术区的一部分,在整个文化艺术区内它的功能是作为绿地公园来发挥作用的。

场地紧邻着月湖桥,游人上到桥上对全园进行鸟瞰,这点也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刻意强化的,以三大道路环线为框架,清晰的网络关系让人对场地有个宏观的感受,当然也避免了一览无余的尴尬。

场地精神和城市记忆在设计中通过园林建筑,对钢铁工业材料的重新发掘利用,体现着强烈的环境意识和对历史的尊重与延续。

8月湖桥公园总体规划

8.1功能分区

剧场休息区

该区位于基地的东部,是公园的主入口(包括停车场)所在的区域,主要解决剧场方向人流和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地方。

文化游览区

该区位于基地的中心部分,是公园是主体部分,也是反映公园文化与特色的部分,其中包括码头和咖啡馆2个建筑,同时也有1个中心文化广场,为公园的人流集中区域。

居民休闲锻炼区

该区位于基地的西面,紧邻居民区,月湖桥从场地旁边走过。

该区域旨在为周边居民提供老年活动区、儿童游乐区、运动区等。

8.2规划布局结构

月湖桥公园是以中心场地为主体、月湖、梅子山为背景的城市公共空间,用地情况如表1。

表1用地平衡表

用地分类

用地面积/m2

用地百分比%

建筑用地

1340

绿化用地

113851

园路及铺装场地(包括停车场)

25460

水面

19349

合计

160000

100%

注:

园区用地百分比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8.3竖向规划

月湖桥公园所处地址地势平稳,无很明显的地形起伏,总体是从北向南逐渐下沉的缓坡地形。

设计中大胆采用传统的自然式堆山理水形式与现代的对称规则式园林布局相融合的形式,结合周边环境条件,设计了周围采用传统堆山理水而中间地段采用规则式设计的方法,“三个环线”将公园中心的规则式布局环绕并形成一个内聚性空间,为公园创造一个安静的氛围,同时帮助植物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变化,对周围的景物或引入或屏障。

公园东北部覆土建造一陡壁地形,成为全园至高点,同时在陡壁下方深入其内部建造一咖啡厅,设计巧妙,思路大胆创新。

同时满足了人生活中休闲和观景的两种需要。

公园中部为疏林草地区,地形起伏不大,主要由周边的树木围合形成一个内聚的空间,在大面积的草坪上看到轻微的地形起伏,让视线在该区域变得通透,远眺梅子山。

公园东部是私密性很强的空间,自然山水配以蜿蜒小路,就需要一定的地形起伏加以障景,使人沿着小路行走时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公园西部是供居民区的居民休闲娱乐用的场地,主要有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篮球场等,这里不适宜有较大的地形起伏,只要植物障景即可

空间组织

以三大道路环线为框架,发射出两大轴线:

西南—东北向,西北—东南向开场空间轴线。

各级道路串联起各处景点,围合组织空间,东面休息区营造的静谧宜人的环境,东北的入口引导人感受不同的空间,咖啡馆顶部为场地的制高点,可以眺看远景,总领全园。

场地的整体地形是北高南低,难变为月湖,因此我们在中心区域营造大面积的缓坡入水效果。

以自然密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