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072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docx

《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docx

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GD2202007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住宅(自编号A3、A4)、T2地下室工程

致:

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项目监理机构)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施工缝及后浇带施工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1份。

 

项目经理部(项目章):

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

日期:

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章)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年月日

施工缝及后浇带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住宅(自编号A3、A4)、地下室T2工程

工程地址:

广州市增城新塘镇坭紫村、甘涌村、东华

村新甘围(土名)

施工单位:

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年月日

审批负责人:

审批日期:

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住宅(自编号A3、A4)、地下室T2工程

工程地址:

广州市增城新塘镇坭紫村、甘涌村、东华村新甘围(土名)

建设单位:

保利增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佛山市顺德区勘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广州市设计院

监理单位:

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质安监单位:

增城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由保利增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保利东江首府住宅(自编号A3、A4)、地下室T2工程,地下二层,地上39层(局部32层),总建筑面积为102232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37456平方米,住宅(自编号A3、A4)建筑面积分别是34426平方米及34424平方米,工程总造价为14324.8206万元,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总高度为120.75m,首层层高为5.3米,标准层(二层至三十九层)层高为3.0米。

地下室底板、外墙及顶板混凝土均为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经考察决定使用广州市信和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站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

二、工程特点及难点

(1)本工程由4幢23~39层单体高层建筑及地下室二层组成,应重点注意各单体施工流程的安排,同时加强技术、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等各项管理。

(2)本工程为住宅楼,而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在质量通病的预防上,所以,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应重点注意质量通病的防治,如六渗一漏、楼板混凝土裂缝等。

(3)本工程A1栋为23层,A2~A4栋均为39层,首层层高为5.3米,标准层(二层至三十九层)层高为3.0米。

施工时应充分重视各单体外立面平整度、垂直度的控制。

(4)本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开始设置了沉降后浇带与伸缩后浇带和加强带,把地下室分为十三块,沉降后浇带设计要求楼房主体结构封顶后施工,伸缩后浇带待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15天后方可施工,增加了施工难度。

施工时应重点注重各分项工程的流水施工,注意安装各单体的施工流程,以缩短工期。

(5)本工程地下室占地面积大,又型成了大面积开花多个工作面同时开始施工。

(6)地下室顶板上将履土栽种树木、花草等绿化或道路,所以施工时除了重点注意地下室底板和外墙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外,还应重点注意顶板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7)针对以上一些工程地点,本公司在编制施工方案时特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科学规划,以确保整个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与可行性。

三、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的设置要求

整体混凝土宜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但由于施工技术或施工组织方面的原因而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成时,就应当预先选定适当的位置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是结构的薄弱部位,若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渗漏、开裂甚至影响结构安全,必须予以重视。

3.1、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留设原则是应当留设于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具体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柱子,留设于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②和板连成一体的大截面梁,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mm。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③单向板,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

  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⑤墙,留设于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或纵横墙的交接处;

  ⑥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池、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2、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压缩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②在混凝土表面应清除垃圾、水泥浆、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凿毛、冲洗并充分湿润至少24h;

  ③浇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10~15mm厚的水泥浆,以利结合;

  ④施工缝处应细致捣实,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3.3、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9)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这里不再赘述。

3.4、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

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

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而且很难保证质量,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留下渗漏水的隐患。

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安装时难于固定,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

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

一是施工方便,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mm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较大,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

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具体做法:

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mm~2.5mm厚的薄钢板制成,接头应满焊,不得有缝隙。

固定于墙体暗柱处,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封模前应补焊。

BW止水条为5000mm×30mm×20mm的长条柔软固体,7d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浸入水中,最大膨胀倍率为150%~300%。

试验证明可堵塞1.5MPa压力水的渗漏。

应用BW止水条时,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清扫干净后,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

3.5、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3)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6)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

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

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

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

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7)高度大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四、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

4.1、后浇带施工工艺

(1)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列入规范而被广泛使用,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各构筑物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2)施工后浇带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

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3)设计采用在施工中留后浇带的做法,以便将原来“超长”的平面“化整为零”,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约束应力(混凝土的收缩、竖向荷重差异过大时产生的变形应力)释放,而持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又“化零为整“大量减少了上述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减少了过多的设置永久性变形缝。

4.2、后浇带设置

本工程地下室为二层,地下室底板厚度为900mm,混凝土强度等为C35/S8抗渗混凝土;地下室顶板厚度为180mm,混凝土强度等为C35/S8抗渗混凝土;地下室侧壁厚度为500mm,混凝土强度等为C35/S8抗渗混凝土;后浇带宽度1000mm。

高层以A1~A4栋地下室底板、侧壁剪力墙及顶板与主楼交界部分均设有后浇带。

五、后浇带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和顶板、壁板均设有后浇带。

由于底板、墙板与顶扳均为双层双向钢筋,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密集,且须设止水钢板,因此对后浇带的处理比较复杂。

特别是接口的后浇带,连接长,工程量大。

由于与二期相隔的时间较长,原混凝土面长出青苔,钢筋生锈厉害,基础施工中难免碰撞,大部分钢筋变形扭曲,施工中钢筋除锈、调直及接口清理是一大难点。

所以后浇带的留设和施工处理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

六、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要求

6.1、对后浇带的要求:

1、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伸缩后浇带在二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