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676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x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docx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数学名人的事迹范文一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

“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

”人们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

“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

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

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

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

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

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

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

他说:

“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

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

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

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数学名人的事迹范文二

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公园里我曾经指着华罗庚爷爷的塑像问妈妈:

“这是谁啊?

”。

妈妈告诉我:

“他是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而且他还是我们金坛人呢!

”后来,我从电视、课外阅读书上渐渐了解到,华罗庚爷爷是一位勤奋好学、意志坚强、爱祖国的人。

华罗庚小时候学习很勤奋。

在他上初一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只能退学。

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完成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从而被清华大学破格聘请为大学教师。

华罗庚的意志很坚强。

在失学回家不久,华罗庚身患重病,病好后腿留下了残疾,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说: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就这样,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

晚上,他在油灯下顽强地自学到深夜。

华罗庚很爱祖国。

1936年夏天,已经成为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正在英国工作,那儿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非常优越。

然而当国内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时,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一切,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回国后他将高深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际中,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罗庚爷爷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金坛人民的骄傲。

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像华罗庚爷爷那样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数学名人的事迹范文三

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

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

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

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粮。

他只顾专心致志地看书,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

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陈景润刚刚升入初中,中学里的一位数学老师使陈景润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位老师就是曾经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

有一次,沈元老师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沈元老师最后又说了一句话: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听了这句话后,内心不禁为之一震:

“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这颗明珠吗?

1973年2月,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终于公开发表了!

“陈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专家们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轻轻地告诉你: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的。

数学名人的事迹范文四

说起数学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

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

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吗?

小高斯在三岁时,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帮工们的工钱,当他父亲念叨了半天总算报出总数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

算错了,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错了。

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观察,自己学会了计算。

小高斯家里很穷,冬天,爸爸总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觉,好节省燃油。

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每次都带着一棵芜菁(像萝卜的一种植物)。

他把中心挖空,塞进棉布卷当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一直到累了才钻入被窝睡觉。

高斯的进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

后来,高斯进了高一级学校,可数学老师看了他的作业后,告诉他以后不必上数学课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数学好,语文也非常棒,当他18岁时,为自己将来到底是继续研究古典文学还是数学而苦恼,正在这时,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家两千多年之久的问题“尺规作正十七边形”,于是,他决定继续读数学系。

有一个比喻说得非常好。

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人们一直把高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却说:

“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数学名人的事迹范文五

1957年2月8日,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因癌症在美国逝世。

美国科学院曾在他去世前发来问候,并询问他:

“你一生中最伟大的三个成就是什么?

”要知道,当时人们已经把诺依曼视为“计算机之父”,他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通用存储程序计算机的设计方案。

此外他与摩根斯特恩(Oskar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被视为博弈论的奠基之作;他曾是美国核威慑计划的协调员,“曼哈顿计划”中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长崎原子弹的缔造者。

诺依曼的回答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说,“我最重要的贡献是希尔伯特空间自伴算子理论、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和遍历性定理。

”一语震惊世人。

天才的30岁

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曾说,“数学是年轻人的游戏”,适合一个人在创造力勃发的时期钻研它。

对于很多数学天才来说,获得造诣的黄金时期,也就是在30岁之前。

诺依曼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天才,而且理所当然地把人生的前30年用在了数学上。

如今关于“天才神童”诺依曼的说法见诸许多传记和报道,比如6岁时就能心算做8位数乘除法,8岁时已经精通微积分,12岁就能读懂并领会波莱尔(EmileBorel)的大作《函数论》。

虽然传说种种不可尽信,但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的是,诺依曼年轻时在数学上的成就非同一般。

1903年12月28日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少年诺依曼,11岁时就被建议从中学辍学回家,原因是老师认为他的数学天赋惊人,在中学简直浪费。

诺依曼的父亲是一个富裕的犹太银行家,请来了当时在布达佩斯大学当助教的菲克特对诺依曼进行家庭辅导。

1921年,诺依曼通过高等教育升学考试时,已被人们当作数学家了。

他的第一篇论文是和老师菲克特合写的,那时他还不到18岁。

作为银行家的父亲希望诺依曼掌握一些“有实际用途”的科学,请人劝阻诺依曼不要专攻数学,后来父子俩达成妥协。

诺依曼首先在布达佩斯大学注册为数学专业的学生,但并不听课,只是每年按时参加考试。

与此同时,他又进入德国柏林大学,1923年转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化学。

1926年他获得了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化学学位,同时也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

在柏林和苏黎世期间的诺依曼已经决定投身于数学了,他并没有常去拜访大名鼎鼎的毒气发明家哈伯教授,而是和希尔伯特的学生施密德(ErhardSchmidt)走得很近。

1921年至1925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关于引入无穷序数》和《集合论的一种公理化》使这位年轻的本科生名声大震,论文在当时的重量级人物间传阅过,希尔伯特传记的作者认为,从那时起,年轻的诺依曼就成了希尔伯特家的常客。

1926年春,诺依曼来到哥廷根大学担任希尔伯特的助手。

此时德国已是量子力学兴起的第一阵地,海森堡、薛定谔刚提出各自的“量子理论”,随后狄拉克将相对论引入量子力学,完成了量子理论的统一。

这片新天地对于置身其中的诺依曼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1927年,诺依曼已经投身于量子力学,他在希尔伯特的帮助下,发表了论文《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将经典力学中的精确函数关系用概率关系代替。

这使得希尔伯特的元数学在量子力学这个生气勃勃的领域里获得了施展。

在量子力学发展史上,客观地说,狄拉克对量子理论的数学处理是不够严格的,而诺依曼通过对无界算子的研究,发展了希尔伯特算子理论,弥补了这个不足。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格纳(PaulWigner)曾作过如下评价:

“对量子力学的贡献,就足以确保诺依曼在当代物理学中的特殊地位。

在诺依曼早年发表的论文中,希尔伯特空间算子环理论方面的文章大约占了1/3。

这也足以看出,他花费了大部分的精力在这个领域。

依托算子环理论,诺依曼发展出了一种新的代数和几何,分别被命名为“诺依曼算子代数”和“连续几何”,后者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普通几何学的维数为整数1、2、3等,而诺依曼提出决定一个空间的维数结构的,实际上是它所容许的旋转群。

因而维数可以不再是整数,现在人们可以提到3.75维,而不是第4维。

1932年,即将到达30岁的诺依曼,做出了对纯粹数学领域的最后一个重要贡献:

解决了遍历定理的证明。

它是20世纪数学分析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成就之一,解决了希尔伯特在1900年那次著名的演说中提出的所谓“紧群的第五问题”。

转变

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诺依曼由于才华出众,在学术界越来越引人注目。

他先后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担任编外教授,但一直没有正式教授的职位。

1930年,诺依曼与玛利埃塔·科维茜结婚,成家立业的压力随之而来,而此时恰逢美国数学家韦伯伦在普林斯顿广罗英才,诺依曼欣然前往,横渡大西洋,应邀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客座讲师。

1933年,普林斯顿成立高级研究院,一共设6个高级教授的名额,诺依曼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他的同事。

由于纳粹迫害犹太血统的科学家,诺依曼无法再回德国,因而终生在美国定居,并加入了美国国籍。

差不多正是从这时候起,诺依曼的科学生涯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

在此之前,他是一位通晓物理学的登峰造极的纯粹数学家,此后,则成了一位牢固掌握纯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