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探微Word文档格式.docx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探微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探微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robingintotheEffectiveWayofIdeologicalEducation
forMinorityNationalityStudents
?
?
MINGLan?
(EducationDepartmentofBijieUniversity,Bijie,Guizhou551700,China)Abstract:
ComparingtoHannationalitystudents,theminoritystudentshavetheircertainspecialideologiesandpsychologiesbecauseofdifferentfactorsofculturalbackground,religion,customanddevelopmentenvironment.Tomastertheseparticularitiescorrectlyandexploretheimportantwayofideologicaleducationdirectly,wecanstartaneffectivework.
Keywords:
MinorityNationality;
Student;
IdeologicalEducation?
少数民族大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勤奋好学,积极要求进步,遵纪守法,这也是各族大学生
共有的特点。
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生源分布广,民族成分多,各自文化背景、宗教、风俗习惯互异,大部分学生的成长环境与汉族学生有所不同,其思想和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在高校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并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不断探索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本文拟就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作出初步探讨,以期对开展此项工作有所助益。
一、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既反映时代特征,又反映了所成长的民族和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背景。
(一)新环境、新信息对原有观念的冲击
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地,由于语言或方言差异较大形成封闭,尤其是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原因,导致所形成的文化守旧、封闭,再加上不同民族所形成的隔离,从不同维度造成了这类地域文化守旧的特点。
少数民族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身上必然根植本民族的传统思想。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新的环境中,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各种思潮的影响,强烈?
地冲击着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内在观念与现时状况发生激烈的冲突,由此产生诸多困惑。
这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不良经济条件带来的消极影响
在西部地区,全国约有78%的少数民族人口和80%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分布在这里,西部十二个省、区、直辖市的农村人口近3亿,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其中,大部分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人均年收入仍在1500元以下。
有的家庭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将会使全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由于许多学生成长地经济落后,家庭困难,在生活上处处感到拮据,他们对家境好的学生既羡慕又不平。
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上的自卑、孤独和压抑,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对前途的忧虑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
这除了与人事制度改革、全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和竞争意识不够强等因素有关。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民族地区多数地方经济条件较差,学校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教师素质普遍不高且流失严重,致使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全国。
如此导致众多家庭给孩子提供教育资源的能力有限,孩子受教育水平不高。
在大学阶段,受教育的程度也低于全国水平。
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由于多数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接受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限,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所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只能上一般地方院校和民族院校,而这些地方院校和民族院校大多办学条件差,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不多,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高,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
这类院校培养的高水平的学生也较少。
同时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环境里商品经济欠发达、竞争意识缺乏。
由于以上原因,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实行“双项选择”就业政策的条件下,他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遍感到压力较大。
(四)基础教育欠扎实对接受高等教育产生精神压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偏僻落后的地区,上已提及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落后,使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知识基础与汉族学生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
许多学生在高考录取时享受比汉族学生低若干分政策照顾,体现出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学时整体知识基础上的相对薄弱。
这些学生入校后感到与其它学校学生之间的明显差距。
在汉语水平上,由于各民族地区的历史背景、经济状况不同,接触汉语和学习的程度也不同,造成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汉语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他们在考入大学后,接触的教材和材料大部分是汉语的,教师讲课也大多直接采用汉语授课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汉语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障碍。
以上原因,给那些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五)民族意识强化与民族歧视残余的负面影响
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随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在特殊成长环境中形成的本民族自我意识会有所增强。
民族自我意识是维系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要素。
但是,过分强调民族意识,其结果必然会强化族群的边界,推动以族群为单位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行为。
[1]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阅历,加之社会上的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一些人不能历史客观地认识各民族间的差距,以及本民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容易产生偏激情绪。
有的学生对民族问题极为敏感,稍有疏忽,就会挫伤民族情感,制造新的矛盾和问题。
因此,民族意识的强化,会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不良影响。
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民族歧视和封建等级观念没有被彻底根除,民族偏见在当下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的学生对此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发生过激行为,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民族歧视残余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消极影响。
(六)心理素质相对脆弱导致不良的思想问题
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文化生活贫乏的农村,不少家庭经济环境较差。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接受基础教育的条件和环境不好。
在这种特殊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导致他们在心理素质方面相对落后于经济发达及较发达地区的学生。
与生长在发达及较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在思想意识、自我约束、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保守、散漫、封闭等不足。
在如今开放、竞争的社会条件下,这些不足愈加凸显,有些学生渐渐不自觉地滋生出自卑、自闭、嫉妒、多疑、敏感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甚而表现出忍耐性差、感情脆弱、情绪不稳定、抵触情绪盛等不良行为倾向,加上面临学业、学费、就业、人际交往、情感寄托等诸多难题,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有效疏导,稍不如意可能就会寻机渲泄,酿出事端。
[2]
二、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特提出如下办法和途径,以利于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加强适应性教育,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前已论及,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新环境、新信息的冲击,让他们产生思想上的不稳定。
要消除这种不稳定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适应性教育,主动适应新环境。
在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要让他们了解所在大学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前景规划,认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校园环境,主动接触人和事,尽快适应新环境、新氛围。
二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少数民族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进而引导他们深入反思自身观念中封闭、保守、消极的方面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加以克服,从而主动去接受新信息,逐步形成新观念,适应新环境、新时代。
(二)竭力解决生活困难,把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教育时一定要深入学生、深入实际,真实了解并掌握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增强信心,使其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三)加强就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增加自信心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就业难而担心前途的思想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一是着力促进民族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改变自闭、保守等现状和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生活待遇等倾向,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应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重,不要只想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去工作,要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社会最需要的就业岗位磨砺锻炼。
二是加强艰苦创业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懂得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百折不挠、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许多青年学生缺乏吃苦精神,有的依靠思想严重,缺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毕业后只想去条件好的地方和单位,不想回农村工作。
当前,民族地区尤其缺乏人才,因此要加强艰苦创业教育,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基层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建功立业。
要消除学生因就业压力对前景忧虑的状况,仅有思想教育还不够,还须作好这些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建立健全以利于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服务管理机制,选拔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秉公办事、热情服务,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和熟悉就业指导工作的就业工作人员,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择业心理调适等各方面的系统指导和训练;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习质量,解除精神压力
针对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功底不够扎实,接受高等教育存在困难,由此产生精神压力的状况,在精神上为学生鼓劲,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上进行深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克服对学习的畏难情绪,消除精神压力。
具体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敢于面对存在差距这一现实,但是在客观分析落后原因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二是构建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课程体系,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在此,尤其要强调加强汉语学习。
前已述及,有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水平低,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造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五)坚持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
消除民族意识强化与民族歧视残余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积极的民族意识,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把民族观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
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逐步培养正确的民族观,使他们懂得,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真正认识到各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和责任,由于过分强调民族意识而产生的种种狭隘之举都是无益的。
同时,党和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也要着力清除民族歧视残余,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
二是要把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祖国意识教育,要让他们懂得无论是汉族还是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国家是各民族生存之本,每个民族的民族意识都应服从于国家意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六)强化心理训练,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
针对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较为脆弱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与在发达及较发达地区成长的大学生的差距,寻找差距产生的原因,并且探讨缩短差距的办法。
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在思想意识、自我约束、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保守、散漫、封闭等不足,校正自卑、自闭、嫉妒、多疑、敏感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及时疏导,有效防止产生忍耐性差、感情脆弱、情绪不稳定、抵触情绪盛等不良行为,避免发生事端。
培养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困难的坚强勇气和坚定的信心,锻铸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简短的结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民族地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重任,高校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勇于承担历史重任,这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笔者在此根据自身实践和思考,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特殊性,并据此提出了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六条途径。
诚然,如何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其办法见仁见智。
以上仅为笔者浅见。
参考文献:
[1]甘生龙,孟竞玲.浅析影响民族大学生思想的因素[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4):
69.
[2]孙孝文,格日勒图,赵虎.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5):
63.
(责任编辑:
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