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导游词20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014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的导游词20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颐和园的导游词20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颐和园的导游词20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颐和园的导游词20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颐和园的导游词20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颐和园的导游词20字文档格式.docx

《颐和园的导游词20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的导游词20字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颐和园的导游词20字文档格式.docx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便将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长城,远远望去像一条长龙,在巍巍群山之间蜿蜒盘旋。

它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国父孙中山参观长城后,评价道:

“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

?

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我们今天游览的是修筑在八达岭上的一段长城。

这段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烽火台”,也就是方形的城台。

在这“烽火台”上,周幽王还曾经导演过一起“峰火戏诸侯”的历史闹剧。

在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动用了百万之众,竟占全国人口的1/20!

想当初,古代人民艰苦劳动,才把那一块块重达千斤的条石、城砖抬上这峭壁深壑。

因此,为了尊重古代的劳动人民,我在此提几点要求:

1.不要乱涂乱画。

2.不要把塑料袋、废纸等垃圾随手丢弃。

3.不要破坏建筑物。

长城,用“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态登上它,领略它的雄伟,壮观

下面我就带大家来参观一下秦始皇兵马俑。

其实这里就是秦始皇的陵寝。

墓室屋顶有天

文星宿图,都是由各种的珠宝构成,下边有五岳、九州以及由机械驱动水银构成的江河湖海。

另外,还设有百官朝拜的大厅。

为防止盗威,每座墓门上都安有自动发射的弓箭。

让我们来参观这些兵马俑吧。

这里规模宏大,有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50个篮球场这么大。

兵马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你们看,将军俑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

那神态自若的样子,让人一看就觉得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你们看,这些是武士俑,身高有1.8米,体格健壮,身体匀称,身穿战袍,脚登前端向上翘起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请大家再看这些骑兵俑,下身穿着紧口裤,脚下穿着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执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你们看这些陶马,和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

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撇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胜似亲人

小雯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一天,小雯妈妈对小雯说:

“好小孩,妈妈要出差,一个多月后才能回来,你帮妈妈照顾一下隔壁家的凤奶奶。

”“知道了,妈妈,你就放心地去吧,有我呢!

”小雯懂事地说。

小雯的话就象给妈妈吃了一颗定心丸,妈妈放心地走了。

每天放学,小雯顾不上吃一口饭,就直奔凤奶奶家,照顾凤奶奶去了。

凤奶奶为什么需要别人的照顾呢?

原来,凤奶奶的儿子刚王是个军人,部队的纪律使得他不可能常常回来照顾年迈的母亲,小雯的妈妈是个善良的人,看见凤奶奶一个人怪可怜孤独的,就常常来照顾凤奶奶。

小雯来到凤奶奶家,一口一个“奶奶”叫得凤奶奶心里那个了啊,她还勤快地帮凤奶奶洗衣服,做其他的家务活,凤奶奶逢人边说:

“小雯这个乖小孩?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凤奶奶心情好极了,她想自己干点活,于是就拿起一件脏衣服到河边洗。

突然,一阵很急的河水冲过来,把凤奶奶的那件衣服卷走了,小雯刚好买菜回来,看见凤奶奶的衣服被冲走了,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衣服捞了回来,自己的衣服却湿透了。

凤奶奶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怜爱地抱着小雯:

“小孩,衣服都湿了,快来奶奶家换衣服,吃些点心。

她们虽不是亲人,但,却胜似亲人!

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必将一代代地相传。

胜似亲人

有一位小姑娘叫晶莹。

她住在苗族的某个村里,她是汉族人,她的脸色红润,好像涂了胭脂似的,头上经常戴着小花。

村里大多是苗族人。

其中有一位苗族老婆婆,她的儿女都外出工作了,每年都很少能回家。

她经常头戴黑色头巾,耳朵上戴着银耳环,身上穿着苗族特有的服装。

年迈的老婆婆,虽然手挺巧,可干起粗活儿来并不方便。

于是,晶莹每天放学回来都帮老婆婆干活。

以前,晶莹还小,只能帮老婆婆洗洗碗,擦擦桌。

可是现在晶莹长大了,不仅能帮老婆婆洗碗、擦桌子,而且还能帮老婆婆捶背、洗衣、拖地板、煮饭?

每天忙到很迟才回家写作业。

今天又是周末,晶莹赶紧写完作业,去帮老婆婆洗衣服。

一进屋,她就围上围裙、卷好袖子,开始洗起衣服来。

桶里的衣服洗完了,挂在晾衣架上晾。

晶莹又帮老婆婆洗被子、床单等。

老婆婆进屋一看,晶莹的手冻得通红。

她激动地走过来,右手搂住晶莹的脖子,左手抚摸着她的脸,头贴着晶莹的头小声和蔼地说:

“莹莹,你真是个好孩子,你这样照顾我,帮助我,真比我亲儿女还亲,我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你!

”晶莹小声地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

后来,全村的人都赞美晶莹有颗高尚的心。

篇二:

颐和园导游词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楚悠声音游记——颐和园

1概况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和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大概有290公顷。

景区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

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皇太后与光绪皇帝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皇太后、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还有就是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2铜牛

这颐和园的前身哪,是乾隆时期修建的清漪园。

据说乾隆皇帝是个出了名的孝子,当年为了庆祝母亲的60大寿而特意修建了这座以“福”、“寿”为主题的园子。

可惜呢,1860年英法联军一大把火把清漪园给烧了个精光。

时间到了1885年,这次啊,慈禧太后是为了自己的60大寿,下旨重建被烧毁的清漪园,并将清漪园改名叫作颐和园。

出现在眼前的就是波光粼粼的昆明湖了。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

顺着昆明湖的东堤往南边儿走,走没多远,就见到了颐和园里最具人气的铜牛。

这铜牛就像是一把检测昆明湖水位的标尺。

根据科学的考证,紫禁城的地基与昆明湖东堤相比大概低了10米,这就是说,颐和园铜牛的水平线,高于皇宫围墙。

在乾隆年间,昆明湖附近每到雨季,常常大雨成灾,为了皇宫安全,根据昆明湖与铜牛的水位差,及时加高皇宫围墙,万一昆明湖决口,皇宫仍可安然无恙。

3廓如亭

在铜牛的南边不远处,有一座很大的亭子,名叫廓如亭,又俗称八方亭。

因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为没有东墙,由此地放眼东南无际的绿色田野,视线极其开阔,“廓如亭”因此而得名。

我告诉小苏,颐和园里有40多座亭子,这座亭子是全园里最大的,也是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最大的。

它由内外三圈共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整个亭子的面积有130多平方米。

廓如亭位于十七孔桥的桥头,而十七孔桥是园内20多座桥中最大的,长达150米,横跨昆明湖,贯通东堤与南湖岛;

桥西的南湖岛面积有一公顷,上面建有龙王庙、月坡楼、鉴远堂,假山上还建有涵虚堂。

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屹立在桥东头的亭子如果没有宏大的体量,就不能与长虹般的大桥相称,也无法与桥西的建筑群遥相呼应。

有了它,就使得十七孔桥有起有结,东西气势贯通,起到了构图上的平衡作用。

4十七孔桥

刚刚提到了十七孔桥,这十七孔桥就连接着廓如亭与南湖岛。

十七孔桥建成17个孔,得归结到古代皇帝的喜好上。

无论是从东往西数,还是从西往东数,正中的大孔刚好都是奇数“九”。

而古代帝王又被称为“九五之尊”,所以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崇尚数字“九”,故而,十七孔桥才会与“九”结缘,也就不难理解了。

十七孔桥融合了苏州宝带桥和北京卢沟桥的优点,吸取了南北两种桥梁艺术的精髓,是不可多得的桥梁珍品。

5南湖岛

走过十七孔桥就是南湖岛了。

昆明湖习惯上按位置分为南湖与西湖两部分,这个岛因为坐落在东南部而被称为南湖岛。

它与西堤外湖中的治镜阁和藻鉴堂两个小岛一起,用来象征神话传说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

南湖岛也叫“蓬莱岛”,象征神话中的海上仙山。

南湖岛占地一公顷多,四面环水,环岛用巨石砌成泊岸,并用青白石雕栏围护,视野广阔,美景是一览无余,可以说是昆明湖中最好的观景游览场所。

岛上的建筑很多,有龙王庙、鉴远堂、澹会轩、月波楼、云香阁等。

踏上南湖岛,迎面就是一座四柱三楼的牌坊,过了牌坊就是一个小广场,小广场的右侧就是龙王庙了。

龙王庙坐北朝南,院落不大,但是庙前小广场南、西、东三面却都立着牌坊,这可是在所有龙王庙中规格是最高的了。

封建社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凡在水边都建有龙王庙。

南湖岛上的这座龙王庙始于明代,原是西湖东界长堤上的龙神祠,乾隆时期掘堤拓湖时留下四周土地,形成了南湖岛,并重修龙神祠,改名“广润祠”。

作为园中的祈雨之所,南湖岛龙王庙的香火一直不断。

6文昌阁

从南湖岛返回到东堤之上,然后一路往北,前面是文昌阁。

文昌阁是一座关城式建筑。

颐和园里有六座城关,文昌阁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文昌阁的二楼供有文昌帝君铜像和他的坐骑“铜特”。

相传文昌帝君主宰人间的功名利禄,所以古代深受仕途者的信奉。

7耶律楚材祠

文昌阁以北有一座大门向西的院落,那里是耶律楚材祠,它是颐和园内历史最久的一处文物古迹,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

公元1244年,元朝一代贤相、开国元勋耶律楚材病逝于蒙古高原,举国致哀。

朝廷为纪念这位对元朝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特意在京都西郊瓮山一带为耶律楚材专设祠堂,以示隆重。

元朝灭亡以后,对蒙古族统治者怀有深刻仇恨的中原百姓将耶律楚材的墓地和祠堂彻底毁坏。

直到1750年,乾隆在修建清漪园时,发现这里是耶律楚材墓的旧址。

乾隆出于对耶律楚材在历史上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决定在原处恢复墓地与祠堂,并将祠堂圈入御园。

我们现在可以在里面参观到的包括了耶律楚材祠堂、神道碑、翁仲石像与元左丞相耶律铸夫妇合葬墓及耶律楚材、耶律铸父子事迹展。

8知春亭

文昌阁的旁边就是知春亭,这里是颐和园的最佳观景点之一,也是最理想的摄影点。

知春亭的“知春”二字,据说是来自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

又因为知春亭小岛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昆明湖解冻之时,这里桃花绽红,柳丝吐绿,最早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当初乾隆皇帝修建颐和园的时候,要求整体构思符合“四时占全,福寿满园,天星洛凡,水陆龙安”的旨意。

昆明湖的外形像一只硕大的寿桃;

万寿山是一只巨大的蝙蝠,取“蝠”与“福”的谐音,“云辉玉宇”牌楼和排云殿就像是蝙蝠的头,东西长廊则是展开的双翼,于是乎就形成了福山寿海的壮观场面。

而南湖岛看上去,就像一只千年寿龟,十七孔桥是龟的脖子,廓如亭就是它高高昂起的头,岛西小码头是龟尾。

9西堤六桥

在知春亭里,我们远远地就望见了西边绿柳成荫的长堤,那个啊就是西堤。

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对杭州西湖的苏堤十分赞赏。

回北京后就马上下令在颐和园昆明湖西面再挖掘一个湖,形成两湖夹一堤的地形。

并在堤上仿照他喜爱的苏堤六桥的意境,也修建六座桥梁,形成了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

六座桥的名字由北往南依次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

练桥和柳桥。

其中最美的要数玉带桥。

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有一栋古楼,名为“景明楼”,这个名字来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在那里,可以很好的欣赏颐和园的湖光山色。

10玉澜堂

沿着湖边,继续北行就进入了帝后生活区。

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玉澜堂。

玉澜堂是当年光绪皇帝的寝宫。

玉澜堂东间是他的书房,后边是他的卧房。

据说玉澜堂在光绪做寝宫之前,乾隆皇帝他们也在这个地方小住过。

不过乾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隆一般还是回圆明园住,他只是在这儿读书、处理政务,有时候也在这儿上朝。

当年在玉澜堂里,光绪皇帝接见了康有为、翁同和这些当年的维新改良派,可是自从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就被关在这里,过上了囚徒般的日子。

玉澜堂的东配殿叫霞芬室,皇帝没被囚禁以前需要到仁寿殿上朝,每回都是提前到这儿穿戴整齐等着。

当百官到齐时,皇帝从这儿上去最方便,迎着朝霞去上朝,霞芬室之名由此而得。

11宜芸馆

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这儿本是玉澜堂的附属建筑。

馆名来自一种叫做“芸”的香草,古人一般在书房中用来它来驱虫防蛀,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卫生球”。

“宜芸”二字合起来就是易于藏书的意思。

以前是乾隆帝的书房,到了光绪年间,这里才成了光绪的皇后——隆裕的卧室。

12永寿斋

出宜芸馆往西有一处院子,名叫永寿斋。

这里是大太监李莲英的住处。

仔细观察了一下永寿斋的正房,发现这里比光绪皇帝居住的玉澜堂还要宽敞。

按清朝的制度,太监的地位很低,应该是没有资格住正房的,由此可见李莲英非同一般的地位了。

13乐寿堂

李莲英时刻要照顾慈禧的起居饮食,所以呢,他的住所就在慈禧寝宫的旁边。

从永寿斋出来,就是慈禧寝宫——乐寿堂了。

乐寿堂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通过名字也可以看出,这儿也挺适合养老的。

中国古代是没有电的。

据说乐寿堂就是中国首个安装电灯的地方,而慈禧太后是第一个使用电灯的人。

殿内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就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

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着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

厅中设有宝座、御案、掌扇、玻璃屏风,青花大瓷盘等。

凭着这些陈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慈禧当年生活的情景。

篇三:

颐和园文化遗产解说词

东宫门

各位游客您好:

欢迎您来颐和园参观游览,我是导游员xx,希望我的讲解能令各位满意,使我们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游览过程中,您将了解到颐和园悠久的历史文化,观赏到秀丽的湖光山色,亲身体会到我们颐和园人的真诚和热情。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大小建筑三千余间,约七万平方米,园林布局因功能不同划分为朝政办公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进入东宫门,您首先来到的是朝政办公区,两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整个院落给人一种古朴肃穆的感觉。

仁寿殿

【篇二:

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那时,中国的清朝正值盛世时期,疆土广阔,国力强盛,当时执掌朝政的是清王朝第四个皇帝乾隆,他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国库大量的存银,以“兴修水利、为母祝寿”为名,选定燕山脚下一处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绝妙之处,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精华,继承了历代皇家园林的成就,荟萃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一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御苑---清漪园,显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最高成就。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下令在清漪园遗址上将其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是当今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皇家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科学价值,使它成为中外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早在1961年,颐和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颐和园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东方皇家园林文化的代表。

颐和园按园林布局因功能不同划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和风景游览区。

我们下面要参观的是以仁寿殿为主的政治活动区。

进入仁寿殿之前我们首先要经过的是仁寿门,门上悬有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匾额,进入仁寿门,迎面而立的是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我们观其外形象一扇屏风,挡住了游人的视线,使大家不会一进门就对园内的景色一览无余,这是中国造园艺术中的一种手法,叫“障景法”,因为中国的园林风景讲究层层展开,引人入胜,最忌讳一览无余,在空间景物的设置上也常常欲扬先抑,欲露先藏。

这个汉白玉须弥座上有一尊铜制的怪兽,我们一般称它为“麒

殿外的平台上成对摆放有铜龙、铜凤和太平水缸,龙凤是封建王朝皇帝和皇后的象征,按规定殿前陈设的龙和凤,应该是龙在中央,凤在两侧,而这里是凤在中央,龙在两侧。

它和清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有关,是清末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太平水缸是宫里用于防火的用具,讲到这里也许您会问:

“北京的冬

天天气很冷,如果缸里的水结了冰怎么办?

”其实,聪明的工匠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您看,缸下面的石头基座上有一个开关,里面是一个空槽,冬天就会有人将木炭放在里面燃烧,给水缸加温,这样缸里的水就不会结冰了。

昆明湖

现在我们来到昆明湖畔,昆明湖是颐和园的精髓,它近220公顷的水面约占整座园林面积的四分之三,浩瀚的昆明湖,壮丽的万寿山,挺秀的玉泉山宝塔及西山群峰,形成了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奉命。

这就是我国造园艺术中“借景“巧妙运用的典范。

难怪乾隆赞美这座园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不远处的小岛上遍植桃柳,有一个四角重檐的亭子,是昆明湖东岸边的一个重要点景,是观赏湖山景色的好地方。

我国有“见柳而知春”的说法,每当春天来临之际,这里桃花绽放,柳丝吐绿,最早向人们报告春讯,故此亭被命名为“知春亭”。

宜芸馆

这里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宜芸馆。

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慈禧把隆裕许配给光绪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光绪的思想和行动。

隆裕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太后,也是最后一位皇后。

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在去世前慈禧下令由溥仪来继承皇位,隆裕为皇太后,象她当年那样“垂帘听政”。

可惜好景不长,1912年他的皇位就被废除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1912年,隆裕在故宫的养心殿发布诏书,宣布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结束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也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玉澜堂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玉澜堂,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成为皇帝的寝宫,1898年在光绪支持的“戊戌变法”失败后,这里又成为囚禁的地方。

德和园门前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德和园,这是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

这组建筑从1891年开始兴建,到1895年完工,共花费了71万两白银,是颐和园大型工程之一。

它主要是由扮戏楼、大戏台以及慈禧看戏的颐乐殿三部分组成。

其中的大戏楼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富丽堂皇,被誉为“京剧摇篮”。

1984年9月10日,德和园以崭新的面貌对外开放,除戏楼外,分设了七个展室,以陈列帝后生活用品为主。

工作人员身着清代宫廷服饰为参观者服务,游人会在一种较为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氛中参观游览。

(展室讲解略)

大戏楼前

这座戏楼高21米、宽17米,上下分为三层,分别是福、禄、寿三台。

三层之间有天井相连,顶部有

碌碌绞车牵引,舞台地板下设有地井和水井。

演出时,根据剧情,演员可扮演神仙鬼怪从天上而降,从地下钻出,上天入地,变幻无穷。

另外,底部的水井还能增强演员声音的共鸣,使演员的念白听得清楚,唱腔显得洪亮。

德和园大戏楼,是清宫三大戏楼之一,他与其他两座即:

故宫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

德和园的大戏楼从形式和规模上比其他两座戏楼都要大。

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戏楼。

我国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和这座戏楼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为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后,慈禧经常让社会上的名演员进宫表演,并给予各种支持,使京剧这门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和完善,所以,这里才有“京剧摇篮”之称。

我们身后的建筑就是慈禧看戏的颐乐殿。

当年慈禧坐在中间的九龙宝座上,光绪皇帝坐在殿前左边的路台上。

每当慈禧看戏的时候也会赏赐一些王公大臣和她一同看戏。

大臣们则跪在两边的走廊上看戏。

演出前,还要从戏楼两边把角的绿柱子到正殿两边把角的红柱子上拉起一条八字形的幔帐,这样大臣们只能从戏台的侧面观看到演出,而看不到殿内的慈禧,这也就是当时的“君臣有别”。

德和园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去参观生活居住区。

乐寿堂

慈禧晚年的时候非常喜欢颐和园,每年的大部分时间她都要来避暑、休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建筑就是慈禧居住过的“乐寿堂”。

这是一组前后两进,左右各带跨院的四合院式建筑群,从外形上看,它虽然比不上法国瓦尔塞宫和帝俄东宫的雄伟,但中国古建的这种木构架结构非常有利于通风采光。

夏天满院支塔凉棚,冬天殿内烧地炕,冬暖夏凉,非常适合居住。

这里环境幽雅,生活便捷,出乐寿堂向东,可以到德和园大戏楼听京戏,由此上山可以到景福阁观雨,出乐寿堂西门,又能到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走廊----长廊漫步。

难怪慈禧太后的贴身宫女说“在北京最美的景色是颐和园,颐和园里最好的地方当属乐寿堂”。

这座悬有“水木自亲”匾额的穿堂殿为此院正门,门前是供慈禧御舟靠岸的码头,码头上有高达数丈的“探海灯杆”,可悬挂明灯照湖。

乐寿堂阶前对称陈列着铜鹤、铜鹿、铜瓶,这是取“鹿”、“鹤”、“瓶”的谐音,寓意“六合太平”(六合即:

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面)。

乐寿堂内按宫廷原状陈列,中间摆放宝座、御案、香炉。

院内的这座大石叫做“青芝岫”,它又有一个不好听的名字叫做“败家石”。

叫“青芝岫”是因为它色泽青润,又形如灵芝,所以称“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