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古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2001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母亲的古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母亲的古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母亲的古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母亲的古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母亲的古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母亲的古诗.docx

《关于母亲的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母亲的古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母亲的古诗.docx

关于母亲的古诗

1

游子吟

唐代: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一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译文二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游子:

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

诗体名称。

游子:

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

将要。

意恐:

担忧。

归:

回来,回家。

谁言:

一作“难将”。

言:

说。

寸草:

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

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

报答。

三春晖:

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

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2

短歌行

唐代:

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注释:

百年:

指人寿百岁。

《礼记·曲礼上》:

“百年曰期。

”陈澔集说:

“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汉徐干《中论·夭寿》:

“颜渊时有百年之人,今宁复知其也?

”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

“人生寿促,天地长久。

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宋陈亮《祭林圣材文》:

“胡不百年,终此大数!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宣赞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强半:

大半;过半。

隋炀帝《忆韩俊娥》诗之一:

“须知潘岳鬓,强半为多情。

”宋范成大《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醿三绝》之三:

“浮生满百今强半,岁岁看花得几回?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髩鬭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须:

必得,应当。

催:

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

无:

没有,与“有”相对;不。

3

别老母

清代: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

养子又有何用呢?

倒不如没有啊。

注释

搴〔qiān〕帷〔wéi〕:

掀起门帘,出门。

河梁:

桥,替代送别地。

枯〔kū〕:

干涸。

惨惨:

幽暗无光。

柴门:

树枝编的门,替代贫苦人家。

4

蓼莪

先秦:

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

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

没有亲爹何所靠?

没有亲妈何所恃?

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

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

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

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

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注释

蓼〔lù〕蓼:

长又大的样子。

莪〔é〕:

一种草,即莪蒿。

李时珍《本草纲目》:

“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匪:

同“非”。

伊:

是。

劬〔qú〕劳:

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蔚〔wèi〕:

一种草,即牡蒿。

瓶:

汲水器具。

罄〔qìng〕:

尽。

罍〔léi〕:

盛水器具。

鲜〔xiǎn〕:

指寡、孤。

民:

人。

怙〔hù〕:

依靠。

衔恤:

含忧。

鞠:

养。

拊:

通“抚”。

畜:

通“慉”,喜爱。

顾:

顾念。

复:

返回,指不忍离去。

腹:

指怀抱。

昊〔hào〕天:

广阔的天。

罔:

无。

极:

准则。

烈烈:

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飘风:

同“飙风”。

发发:

读如“拨拨”,风声。

谷:

善。

律律:

同“烈烈”。

弗弗:

同“发发”。

卒:

终,指养老送终。

5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清代: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注释

及辰:

及时,正赶上时候。

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寒衣针线密:

唐诗人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低徊:

迟疑徘徊,扪心自问。

愧人子:

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

风尘:

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6

墨萱图·其一

元代: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7

思母

宋代:

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

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

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

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

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注释

银汉红墙:

李商隐《代应》: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

星辰: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风露:

高启《芦雁图》“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思,丝。

心,芯。

皆双关语。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

燕诗示刘叟

唐代: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忆,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译文

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翩翩飞舞,一雄一雌。

衔泥在椽条间垒窝,一窝生下乳燕四只。

四只乳燕日夜成长,求食的叫声喳喳不住。

青虫不容易抓到,黄口小燕似乎从来没吃饱饭。

双燕用爪抓,用嘴衔,气力用尽,不知疲倦。

不一会儿往返十来转,还怕饿着窝里的小燕。

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

喃喃不断教小燕发音,一一为它们梳理打扮。

小燕一朝羽毛长得饱满,引上了庭院里的树枝,再不回头,随着风儿四下飞散。

雌雄双燕,空中叫喊,声嘶力竭,也唤不回还。

只好回到空窝里面,悲鸣通宵不断!

老燕啊,切莫悲叹,你们应当回想从前:

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

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注释

翩翩〔piān〕:

鸟飞轻疾的样子。

椽〔chuán〕:

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索食:

求食。

孜〔zī〕:

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黄口:

小儿。

《淮南子·汜论训》:

“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高诱注:

“黄口,幼也。

觜〔zī〕:

觜爪指鸟类的爪和嘴。

敝〔bì〕:

这里指疲惫,困乏,衰败。

心力:

指精神与体力。

须臾〔yú〕:

顷刻;瞬间。

雏〔chú〕:

幼小的鸟。

刷毛:

整理羽毛。

庭树枝:

庭院里的树枝。

“举翅”句:

向上伸起翅膀而不回头看。

啁啾〔zhōujiū〕:

形容鸟叫声、奏乐声等。

9

渡辽水

唐代:

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译文

  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

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似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

也有征人牺牲被送回咸阳,军中长官呈请皇上让烈士本乡的人充任征戍。

想想自己真是可怜,身在外时将再没有回来的日期,为此心里无限伤感,茫然驻马停在辽水之边。

注释

①如:

动词,去。

②咸阳:

古都城。

③营家:

军中的长官。

④题:

上奏呈请。

10

母别子

唐代:

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译文

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荣,哭声中无限凄苦。

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

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

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

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

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

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

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

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

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

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

 

但愿将军将来又立了什么功勋,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吧。

注释

①乌与鹊:

林中自由自在的鸟儿。

②雏:

小鸟。

11

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宋代:

陆游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

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

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

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赏析

  陆游的抗战思想此时受到当权派的排挤,生活潦倒不堪,但他坚定自身的信念,不与朝廷权贵同流合污.他通过本诗比照控诉了那种贫富悬殊、苦乐迥异的不合理现象,大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遗风。

12

豫章行

唐代:

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假设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译文

北风吹着胡马占据着汝州的鲁阳关。

吴越新征集的兵马冒着鄱阳湖上的大雪,要西上征讨胡虏。

吴地的官军在上辽津渡水,黄云惨淡。

老母别子,一片悲天跄地的哭喊,人心愁烦。

白马绕着旌旗,悲鸣追逐。

白杨为之萧索,秋月为之惨淡,早早地落入了豫章山中。

生于太平盛世,素不惯于与胡人打仗

但为了尽忠报主,扫灭敌顽,不惜战斗牺牲。

其精诚可感,金石为开,岂能惧怕艰险?

楼船像长鲸一样在水中奔驰,波涛汹涌,激荡着落星湾。

我这一曲悲歌,就暂停到这里,再奏下去的话,三军将士的头发都要白了。

注释

⑴豫章行:

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三十四卷列于《相和歌辞·清调曲》,引《古今乐录》曰:

“《豫章行》。

王僧度云《荀录》所载《古白杨》一篇,今不传。

⑵“胡风”句:

一作“燕人攒赤月”。

胡风:

北风。

代马:

代地〔今山西东北与河北蔚县一带〕所产的良马。

此指胡马。

⑶鲁阳关:

战国时称鲁关,汉称鲁阳,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

传说鲁阳挥戈,日为之返之二舍,即此也。

⑷吴兵:

吴越之地的征调之兵士,泛指江南之兵。

海:

指鄱阳湖。

⑸上辽津:

在豫章郡建昌县〔今江西修水县〕,县中有潦水〔即赣江〕流过,入鄱阳湖。

⑹呼天:

指向天喊叫以求助。

形容极端痛苦。

⑺白马:

一作“百鸟”。

⑻“白杨”二句:

古辞《豫章行》:

“白杨初生时,乃在豫章山。

”豫章山,泛指在豫章郡内之山。

⑼休明人:

太平盛世时期的人。

休明:

美好清明。

⑽闲:

通“娴”,娴熟也。

⑾凶顽:

凶暴愚顽。

亦指凶暴愚顽的人。

⑿"精感"句:

《西京杂记》卷五:

“辛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

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

射之,饮矢没羽。

进而视之,乃石也。

其形类虎。

退而更射,碳破干析而石不伤。

祭尝以同杨子云,子云曰:

‘至诚则金石为开。

’”此用其意。

⒀忘:

一作“云”。

惮:

怕,畏惧。

⒁楼船:

有楼的大船。

古代多用作战船。

亦代指水军。

⒂落星湾:

即鄱阳湖西北之彭蠡湾,传说有星坠此,故又名落星湾。

⒃三军:

古制天子置六军,诸侯置屯军。

又称军置上、中、下三军,或步,车、骑三军。

后为军队通称。

13

画地学书

宋代: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假设也。

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

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

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

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

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

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注释

母郑:

母亲郑氏

守节自誓:

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诲:

教导,训导

荻:

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辄〔zhé〕:

立即,就

冠:

指成人

嶷〔nì〕然有声:

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声:

声誉

及:

到……的时候

天资刚劲:

生性刚直

机阱:

设置机弩的陷阱。

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画地学书,书:

书法,书写

再三:

一次又一次;多次;反复多次

14

石壕吏

唐代: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一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

暮:

在黄昏。

投:

投宿。

吏:

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

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

越过;翻过。

走:

跑,这里指逃跑。

呼:

诉说,叫喊。

一何:

何其、多么。

怒:

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

哭啼。

苦:

凄苦。

前:

上前,向前。

致:

对……说。

前致词:

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

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

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

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

最近,刚刚。

存:

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

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

姑且,暂且。

偷生:

苟且活着。

长已矣:

永远完了。

已: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

家中。

更无人:

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

再。

惟:

只,仅。

乳下孙:

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

还没有。

去:

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

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

老妇人。

衰:

弱。

请从吏夜归:

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

请求。

从:

跟从,跟随。

应:

响应。

河阳:

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急应河阳役:

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

还能够。

得:

能够。

备:

准备。

晨炊:

早饭。

夜久:

夜深了。

绝:

断绝;停止。

如:

好似,仿佛。

闻:

听。

泣幽咽:

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消沉为“咽”。

明:

天亮之后。

登前途:

踏上前行的路。

登:

踏上。

前途:

前行的路。

独:

唯独、只有。

石壕:

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译文二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

暮:

黄昏。

投:

投宿。

石壕村:

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吏:

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

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

越过;翻过。

走:

跑,这里指逃跑。

呼:

诉说,叫喊。

一何:

何其、多么。

怒:

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

哭啼。

苦:

凄苦。

前致词:

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邺城:

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

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

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

刚刚。

存:

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

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

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

家中。

更无人:

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

只,仅。

乳下孙:

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

还没有。

去:

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

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老妪〔yù〕:

老妇人。

衰:

弱。

请从吏夜归:

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急应河阳役:

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犹得:

还能够。

得,能够。

备:

准备。

晨炊:

早饭。

夜久:

夜深了。

绝:

断绝;停止。

如:

好似,仿佛。

闻:

听。

泣幽咽:

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消沉为“咽”。

明:

天亮之后。

登前途:

踏上前行的路。

登,踏上。

前途,前行的道路。

独:

唯独、只有。

15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代:

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注释

①张参:

父张朏,开元中为泾州别驾。

朏为柬之之侄,襄阳人。

说详《全唐诗人名考证》。

明经举:

参加明经科考试。

泾州:

治所在今甘肃径川县北。

觐省:

拜望父母。

②彩衣:

同“采衣”。

《仪礼·士冠礼》:

“将冠者采衣纷在房中南面”。

注:

“采衣,未冠者所服”。

③承欢:

指侍奉父母。

④孝廉:

应明经试者之称。

每年州举秀才、孝廉送尚书省参加考试,称岁贡。

16

春坊正字剑子歌

唐代:

李贺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译文

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辉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非凡。

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荣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辉,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注释

⑴春坊正字:

唐代太子宫中掌校正经籍文字的官员,隶属于左春坊司经局。

故称为春坊正字。

剑子:

即剑

⑵先辈:

指春坊正字。

《演繁露》记载:

唐代举人称已经及第为先辈。

三尺水:

三尺剑。

⑶吴潭斩龙子:

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

见《世说新语·自新》。

⑷隙月:

缝隙中的月光。

比喻剑。

⑸练带:

白色的绢带。

剑光像白色的绢带。

比喻剑很重

⑹蛟胎:

沙鱼皮做的剑鞘。

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

蒺藜:

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

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⑺鸊鹈〔pìtí〕:

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

淬:

涂抹的意思。

白鹇〔xián〕:

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⑻荆轲:

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⑼挼丝团金:

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

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

下垂的样子。

⑽蓝田玉:

蓝田的美玉。

⑾西方白帝:

神话中西方的神。

⑿鬼母秋郊哭:

《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