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剖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1349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剖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剖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剖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剖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剖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剖析Word格式.docx

《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剖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剖析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剖析Word格式.docx

天然河道河水含沙量随时间和空间处于变化当中,下图为某天然河道含沙量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含沙量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粒径越小分布越不均匀

B.各种粒径的泥沙都是河底附近含量最大

C.每种粒径的泥沙各深度都有分布

D.同一河流泥沙平均粒径向下游增大

7.下列对河流含沙量大小影响最小的是

A.流域土地利用状况B.流域降水量状况

C.流域植被覆盖率D.流域地势高低

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

A.火山岛B.冲积岛

C.板块挤压形成的D.内力作用形成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

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

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

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  (2012·

学海导航联考)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是应对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一项措施。

被溶解和消散的二氧化碳在今后仍会成为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故这种方法只能暂时延缓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地貌类型中,其成因与图示板块边界成因一致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大分水岭

11.图中最适宜封存二氧化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某大陆中部地表分布着一块巨大的独体岩石,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观。

在通往该地的路旁,竖立着特殊意义的路牌。

对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岩石,至今科学家仍未破解其确凿的出处来源,有的说是数亿年前从太空上坠落下来的流星石,其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浮在了地面。

有的则说是一亿两千万年前与所在大陆一起浮出水面的深海沉积物……

(1)根据所提供信息,指出这块巨石所在的大陆,并简要说明图示路牌的作用。

(2)有学者就该大陆巨大岩石的形成,图示了其过程。

若此图示是成立的,请依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对a、b、c、d图示内容加以解释说明。

13.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它是红色岩层抬升后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如下图。

(1)据图说明我国丹霞地貌的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甲地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条件。

1.B 2.C 第1题,根据该山的经纬度判断其位于南极地区。

结合“酷寒、干燥、烈风”的南极气候特

9题,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

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

地边缘地区,祁连山一带;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易错起源1、地壳物质循环

例1.读某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

(1)~

(2)题。

(1)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

A.②属于沉积岩 B.③属于沉积岩 

C.④属于变质岩 D.⑤属于岩浆岩

(2)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顺序,由老到新的排列最可能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②④⑤ D.⑤①②③④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保存生物化石。

三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沉积岩地层:

在岩层未倒置之前,按照沉积规律:

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最准确的是根据沉积岩中化石的年代来确定岩层的新老顺序。

(2)岩浆岩地层:

首先判断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侵入岩末端一般呈尖状,在剖面图上,有岩脉切断岩层,具参差不齐的接触面的特点;

喷出岩顶部相对较圆滑,呈堆积状,有火山锥形成的一定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与其他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3)变质岩地层:

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

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提供的。

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如果是在海岭附近的喷出岩,则应根据其距海岭的距离来判断。

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按此进行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易错起源2、内力作用

例2.下图为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

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与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

读图回答

(1)~

(2)题。

(1)此处应(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B.位于板块消亡交界

C.位于大陆板块 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2)下列能表示各岛屿年龄分布状况的是(  )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可从以下概念来认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概念

形式

地质作用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内部物质发生变位的运动

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包括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

明显反映地质构造的地貌

大陆、洋盆、山脉、大盆地、大平原、山脊、裂谷、陡崖、块状山

对以上概念需把握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1.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动力;

2.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

(过程)

3.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成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4.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的反映。

(表现形式)

易错起源3、外力作用

例3.某河谷一块高约200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1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

下图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1)~

(2)题。

(1)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

C.海水侵蚀 D.流水侵蚀

(2)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代越晚

C.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老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雕塑着地表。

其相互关系如图示:

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外力类型

影响因素

分析

风化

温度、水、生物等

干燥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

潮湿地区以化学风化为主;

植被茂密的地区以生物风化为主

侵蚀

外力、物质(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等

流水、风、冰川、波浪等外力(强度、持续时间);

被侵蚀物质(质地、有无植被保护等)

搬运

外力、物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地形等

外力大于被搬运物质的重量,由高到低的地形有利于物质搬运

沉积

外力、物质、地形等

外力小于被搬运物质的重量,低洼地区有利于物质沉积

分析外力作用塑造地貌的思路方法

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则是以某种作用为主;

而且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主导的外力作用不同。

地区

主要的外力作用

典型地区

干旱区

以物理风化和风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准噶尔盆地的风蚀城堡

湿润区

以化学风化和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成都平原

高寒区

以冰川的侵蚀、沉积作用为主,物理风化强盛

青藏高原

滨海区

陆地河流与海浪相互作用,海浪侵蚀和沉积为主

珠江三角洲

地势高

以侵蚀作用为主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地势低

以堆积作用为主

华北平原

易错起源4、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例4.据考证:

在3.8亿年前,湘西武陵源曾是近陆浅海,后经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此形成石英砂岩。

结合“武陵源风光邮票图”,回答

(1)~

(2)题。

(1)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

①地壳的上升运动 ②地壳的下沉运动 ③流水的沉积作用 ④流水的侵蚀作用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该地区的岩石类型、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类型依次是(  )

①沉积岩 ②变质岩 ③岩浆岩 ④热带季风气候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⑥温带季风气候 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温带落叶阔叶林

A.①⑤⑧ B.①⑥⑨

C.②④⑨ D.③⑤⑦

引起地壳及其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

 

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貌

1.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通常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产生的地形

火山喷发

岩浆喷出地表,是一种岩浆活动

熔岩物质堆积形成火山锥、火山口

地震

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是一种地壳运动

造成地壳断裂的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2.外力作用下的地貌

在内力作用造就的地表形态的骨架上,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进行再塑造。

一般通过流水、风、冰川、波浪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说明。

(1)冰川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第1题。

1.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②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

C.③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变质

D.④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塑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读下图,完成2~3题。

2.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3.四地中降水最少、风力

最强

的地方是(  )

A.①B.②

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C.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5.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某河谷一块高达二百米的巨大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下图是“岸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6~7题。

6.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海水侵蚀

7.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B.自上而下洞穴形成的时间越来越早

C.低处洞穴较多,是因人类开凿而增加

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地貌形态。

读某沙丘不同年份沙尘堆积层分布图(注:

从2000年至2010年),完成8~9题。

8.该沙丘的成长速度(  )

A.由慢到快B.由快到慢

C.由慢到快再到慢D.保持匀速

9.在沙丘的发展变化过程中,A、B两处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为(  )

A.侵蚀作用、侵蚀作用

B.侵蚀作用、堆积作用

C.堆积作用、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堆积作用

下图为地层剖面图,图中L实线是不同岩石的分界线。

读图回答10~11题。

10.实线L表示的可能是(  )

A.背斜B.向斜

C.山脊D.山谷

11.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区目前处于上升时期

B.图中地区历史上曾是海洋

C.图中地区历史上曾是沉积区

D.图中地区处于海洋边缘地带

下图为某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基本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2.一般情况下,在各河段上(  )

A.ab段出现“U”型谷与三角洲

B.下蚀速度Vb>

Vc可能由c到b河流流速减慢造成

C.c到d侧蚀速度的变化可能是地壳下降运动导致的

D.d

到e侵蚀减弱是因为岩层岩性变硬

13.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

读图回答第14题。

14.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

读图,回答第15题。

15.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16.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7.下面左图为地质构造示意图,右图为河流沉积与流速的关系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左图中①②两处地质构造,并任选其一,指出其所对应岩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左图中所示水循环环节的外力作用表现。

(3)据右图信息,比较左图中甲、乙两地地貌形成过程的差异。

3、4年,故该沙丘的成长速度越来越慢。

误;

结合图片可知该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