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2489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产量指标:

项目区马铃薯平均亩产鲜薯1335.08公斤,较全区(非项目区)马铃薯平均亩产1029.8公斤亩增产305.27公斤,增产率29.6%。

良种应用:

两年累计马铃薯良种示范推广面积44.95万亩,良种应用率为96.88%,其中中心示范区良种示范推广面积为10.24万亩,良种应用率达到了100%。

测土配方施肥:

项目区两年累计完成取样测土2200个,其中速测土样2000个,化验室土样测试200个,全面完成了取样测土任务。

两年累计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4万亩,其中中心示范区应用面积达到了10.24万亩,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达到了100%。

示范带动:

项目实施两年累计建立高标准中心示范区22个,完成中心示范面积10.24万亩,占项目下达任务面积2.4万亩的426.7%,占项目区计划任务面积8.96万亩的114.3%。

技术培训:

项目区每年在每个项目实施乡镇建立1个中心示范区,两年累计建立了22个中心示范区,共有36名(次)专业技术人员和1名首席专家参与项目实施。

每个技术员在各自的示范区内联系20户科技示范户,共联系科技示范户720户(次),辐射带动农户7200户,辐射带动人数2.02万人。

在关键农时,技术指导员针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每人开展技术培训平均达到2.8次,每人开展技术指导平均达到5.4次,两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01次、技术指导194次,中心示范区每个农户接受比较正规的技术培训次数接近3次。

(二)主要技术内容及实施效果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运用技术示范引路和行政措施推动相结合的方法,狠抓落实,使多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产生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二年来,项目主要示范推广了12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优良品种应用技术

项目区两年累计示范推广马铃薯良种应用面积44.95万亩,优质化率为96.88%,平均亩产鲜薯1338.53公斤,亩产值678.44元,总产量60166.92万公斤,总产值30495.88万元。

其中2006年示范推广面积20万亩,平均亩产1295.32公斤,亩产值569.66元,总产量25096.4万公斤,总产值11393.23万元;

2007年示范推广面积24.95万亩,平均亩产1374.95公斤,亩产值756.86元,总产量34304.94万公斤,总产值18883.64万元。

统供良种面积20.7万亩,统供率为45.2%。

药剂拌种应用面积46.4万亩,应用率为100%。

脱毒马铃薯品种推广面积13.6万亩,平均亩产为1547.3公斤,亩产值711.8元,总产为21043.28万公斤,总产值为9679.9万元,脱毒种薯应用率为29.3%。

通过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在引进品种中,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和庄薯3号可望成为未来3-5年内本区的主导品种。

2、良种引进繁育生产

(1)脱毒种薯繁育。

项目区依托当地爱兰、凯凯等种业有限公司,对新大坪和陇薯3号等品种开展脱毒繁育,分别在香泉镇和石泉乡各建立了1个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两年累计建立种薯繁育基地面积9040亩,繁育脱毒良种17360吨,年提供5万亩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其中原种扩繁基地面积1440亩,繁育良种2160吨,一级种扩繁基地面积3600亩,繁育良种7200吨,二级种扩繁基地面积4000亩,繁育良种8000吨。

(2)提纯复壮繁育留种。

种子的提纯复壮繁育是在千家万户中实施的具有既简单方便、又经济有效的一种留种繁育技术。

在项目实施中,该项技术对防止和减缓种薯质量退化、提高生产水平和良种化程度起到了显著地促进作用。

两年累计完成以小整薯和芽栽为主的种子提纯复壮繁育面积4.751万亩,其中小整薯播种3.716万亩、芽栽1.035万亩,两年累计自繁留种近5000万公斤,年提供15万亩的马铃薯种子。

(3)良种引进筛选 项目实施共引进示范了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和庄薯3号4个优良品种,分别在项目区不同区域设置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经试验示范,上述4个品种均表现产量高、质量好、商品率高,在3-5年内能够在我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3、配方施肥技术

两年累计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4万亩,其中中心示范区应用面积达到了10.24万亩,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达到了100%,经测定,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335.08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平均亩增产193.5公斤,增长16.9%。

项目区主要推广了3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效果分别为:

一是适宜北部干旱区,目标产量为1000公斤、配方为亩施纯N6公斤+P2O54.6公斤+K2O3.6公斤,N:

P2O5:

K2O比例为1.7:

1.3:

1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项目区累计推广面积13.3万亩,平均亩产1290公斤,较对照增产195.6公斤,增长17.9%;

二是适宜东南部半干旱区,目标产量为1500公斤、配方为亩施纯N10.6公斤+P2O57公斤+K2O5.6公斤,N:

K2O比例为1.9:

1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区累计推广面积18.5万亩,平均亩产1330公斤,较对照增产198.4公斤,增长17.5%;

三是适宜西南部二阴区,目标产量为2000公斤、配方为亩施N14.3公斤+P2O59.6公斤+K2O7.3公斤,N:

K2O比例为2.0:

1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区累计推广面积14.6万亩,平均亩产1382.6公斤,较对照亩增产185.3公斤,增长15.4%。

4、配方肥应用

马铃薯配方肥是由我单位经测土化验分析、研制并提供配方,由金昌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并于2007年投产应用的一种新型配方肥料,2007年主要进行了两种马铃薯配方肥的示范推广,共推广应用马铃薯配方肥4000多吨,应用面积12.1万亩,平均亩产为1453.6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对照平均亩增产198.9公斤,增长15.9%。

一种是含纯养分量为N18公斤、P2O512公斤、K2O10公斤,N:

P2O5:

K2O为1.8:

1.2:

1.0的配方肥,适于西南部和东北部施用,其中西南部亩施用量为80公斤,东北部亩施用量为60公斤,推广应用面积5.7万亩,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480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对照平均亩增产207.6公斤,增长16.3%;

另一种是含纯养分量为N17公斤、P2O513公斤,K2O10公斤,N:

K2O为1.7:

1.3:

1.0的配方肥,适于北部施用,亩施用量为40公斤,推广应用面积6.4万亩,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430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对照平均亩增产191.2公斤,增长15.4%。

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到了100%,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马铃薯的产量。

5、标准化种植技术

项目区内马铃薯种植全部实施“统一选用良种、统一种子处理、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植模式、统一中耕培土、统一病虫害防治”的“六统一”技术标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6、种子处理技术

为了能有效地防治马铃薯环腐病和黑胫病,在项目区大力推广种子处理技术,其技术要点是严把四关即:

一是严格选种,播前10—15天将薯块出窖,挑除病、烂、畸形薯块,选留薯色光亮、芽眼饱满、形状整齐、并具本品种特征、无病无伤的薯块作种薯;

二是晒种催芽:

将种薯置于15—20℃的温度条件下晾晒2—3天,后将种子置于15—18℃条件下催芽,当芽长出0.5cm左右时进行切块,每个切块30—50克,留1—2个芽眼。

三是刀具消毒:

切块前用1‰高锰酸钾溶液对刀具进行消毒;

四是科学浸种:

薯块切好后,亩用1:

500倍稀土旱地宝溶液浸泡薯块15—20分钟,捞出薯块摊开后晾干即可播种,严格地进行种子处理后,马铃薯出苗快而且整齐,平均出苗率为99.3%,较对照提高18.1个百分点;

黑胫病、环腐病的平均发病株率8.2%,较对照发病株率降低8个百分点。

7、地膜覆盖技术

项目区主要示范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膜侧沟播栽培和半膜覆盖三种形式的地膜覆盖技术,二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068万亩,平均亩产2367.9公斤,较对照亩增产474.1公斤,增产25%。

通过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收到了显著地抗旱保墒和集雨作用,使马铃薯在保苗、长势、增产等方面效果特别明显,起到了显著地示范带动作用。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选用幅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每带幅为110cm,大垄宽70cm,高10—15cm,小垄宽40cm,高15—20cm,沟内种植马铃薯,播深10—15cm,行距40cm,株距35—40cm,亩保苗3000—3500株。

二年累计完成0.36万亩,平均亩产3075公斤,较露地对照亩增产1125公斤,增长57.7%,该项技术能够起到有效地保墒集雨提墒作用,确保了马铃薯的苗全、苗壮,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使马铃薯提前上市20—25天,销售价格能高0.2元/公斤,亩增产值225元,亩增纯收入135元。

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选用幅宽80cm,厚0.008mm的地膜,每带幅宽1.2cm,垄宽50cm,沟宽70cm,垄高20cm,垄上覆膜,沟内种植马铃薯,小整薯播种,播深20cm,行距70cm,亩保苗1500株。

该项技术有明显的集雨保墒作用,促苗早发,苗齐苗壮,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二年累计推广面积0.02万亩,平均亩产1977公斤,较露地对照亩增产327公斤,增幅19.8%,亩增产值196元,亩增纯收入136元。

半膜覆盖栽培技术:

选用幅宽80cm,厚0.008mm的地膜,带幅宽1.2cm,膜面宽70cm膜间距50cm,行距60cm,株距为30~35cm,亩保苗3000~3700株。

二年累计推广面积1.228万亩,平均亩产2167公斤,较露地对照亩增产285.7公斤,增幅15.2%,亩增产值194元,亩增纯收入134元。

8、集雨节水技术

该技术主要为集雨补灌技术和抗旱保水剂技术。

两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3.01万亩(次),其中集雨节灌补灌面积26.61万亩(次)(中心示范区为8.12万亩(次)),平均亩产1460公斤,较未补灌对照田亩增产160公斤,增幅11.8%;

抗旱保水剂应用面积为46.4万亩。

集雨补灌技术是利用上一年在水窖中储蓄的雨水,从马铃薯播种出苗开始,通过采用浇灌的办法,补充马铃薯生育前期需水,缓解旱情。

抗旱保水剂主要为稀土旱地宝。

9、新材料应用技术

项目区主要推广了稀土旱地宝、稀土磷肥、马铃薯配方肥等新材料,二年累计推广面积79.2万亩(次),其中稀土旱地宝浸种技术推广面积46.4万亩(次),稀土磷肥应用推广面积20.7万亩(次),配方肥应用12.1万亩。

新材料的应用,在项目区抗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0、机械化耕作技术

机械化耕作主要指机械深松耕、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技术,两年累计完成机械化耕作9.73万亩,其中机械深松耕6万亩、机械播种1.96万亩、机械收获1.77万亩。

实施机械耕作技术,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11、抗旱播种技术

主要指抢墒播种、点浇点灌、马铃薯整薯播种和芽栽四项抗旱播种技术。

两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361万亩,其中抢墒播种1.85万亩、点浇点灌0.76万亩、马铃薯芽栽1.035万亩、整薯播种3.716万亩。

抗旱播种技术在2007年春季持续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收到了良好的抗旱保苗效果,确保了及时播种,保证了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12、田间管理技术

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是确保各项抗旱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抗旱作用的一项主要配套措施,在项目实施中主要抓了以下两项技术:

一是及时中耕除草,抢墒培土。

在幼苗快要顶土出苗,进行“闷锄”(浅锄一次),起增温迎苗作用;

初花期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遇到有效降雨时结合中耕及时进行抢墒培土,起松土、增温保墒、促苗早发的作用。

二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项目区内完成药剂拌种、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物理与生物防治等示范推广面积160多万亩(次),对马铃薯蚜虫早、晚疫病等主要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对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四、主要试验研究成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公关,积极妥稳地开展超前性试验研究,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储备。

三年累计开展试验研究42项次,现将主要试验成果归纳总结如下:

1、马铃薯抗旱技术应用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2006年、2007年我区遭受严重旱灾,北部各乡镇旱情较为严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抗旱增产技术的对比试验研究,对品种、茬口、土壤类型、耕作方式、芽栽、小整薯播种、旱地宝浸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9个方面的抗旱技术进行了多点对比试验,连续进行两年。

试验结果表明:

凡应用了稀土旱地宝浸种、机械深松耕、整薯播种、育芽移栽、科学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抗旱技术的马铃薯,出苗齐全,植株生长健壮,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特别是芽栽、小整薯播种、地膜覆盖、旱地宝浸种等抗旱技术显示出优势明显的抗旱性,已被项目区广大群众认可和接受。

比较成功的抗旱栽培模式有

(1)抗旱良种+机械深松耕+稀土旱地宝浸种+科学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

2、马铃薯连作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马铃薯连作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马铃薯质量下降,产量降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为此,在项目实施中,对连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调查分析。

试验得出的解决对策是:

(1)合理轮作倒茬,精耕细作。

马铃薯不宜连作,也不宜与茄科作物轮作,适宜与小麦、豆类、胡麻等夏茬作物进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倒茬。

同时要及早深耕,及时耙耱保墒,进行冬季镇压,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适时进行中耕培土和病虫害防治。

(2)应用脱毒种薯。

我区的西南部的符川、内官、高峰等乡镇的农民的做法是每年从邻近的渭源、临洮等县进行调种,其实大部分就是当地的脱毒种薯,今后要加大陇薯系列、新大坪等品种种脱毒种薯推广的力度,利用其种性好、产量高、质量优、适应性强等特点,解决品种退化、产量低、病虫害严重、质量不优的问题。

(3)进行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

在严格选种、晒种和刀具消毒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稀土旱地宝等新材料的浸、拌种技术,同时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和辛硫磷等杀虫剂进行土壤消毒,预防马铃薯丝核菌病、粉痂病、疮痂病等土传病害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结合测土施肥项目的实施,对我区各乡镇进行土壤取样和化验分析,在近年来配方施肥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区不同区域N、P、K的最佳施肥比例,同时要推广使用微肥和加大农家肥的施用量,全面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量,提高马铃薯的抗逆性。

(5)大力推广机械深松耕技术。

通过近年来的推广应用表明,机械深松耕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使土壤疏松,打破了犁底层、加深了耕作层,纳雨蓄墒能力增强,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增强了抗旱性。

3、马铃薯细菌性病害防效试验

近年来由于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的为害,造成马铃薯提早干枯死亡,块茎腐烂、对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试验筛选出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理想药剂及防治方法。

试验材料有:

稀土旱地宝、农用链霉素、硫酸铜、高锰酸钾、草木灰等五种。

在开花期调查病株率:

用硫酸铜溶液浸种对马铃薯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91.2%,但配药不慎浓度过高,易伤害幼苗,出苗不齐;

其次是农用链霉素,平均防效80.2%;

旱地宝平均防效64.6%,高锰酸钾平均防效25%,草木灰几乎没有防效,防效仅为8.3%,结论:

今后应大面积推广硫酸铜和稀土旱地宝浸种防治细菌性病害。

4、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试验

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提高产量,提升质量、筛选出最佳防治方法和防治药剂,特设此试验。

供试药剂有:

(1)生控剂;

(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3)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

(6)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7)0.5%菌力克水剂,试验结果:

(1)生防剂拌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有很长时间的控制作用,施药后70天调查,和对照相比,防效仍在50%以上,增产幅度在5—28之间,具有省劳、省时,便于大面积推广等特点,但两点增产比例不一致,还需在今后进行多点多次试验,才能确定它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随着施药时间延长和后期晚疫病的浸染漫延速度的加快,生防剂对晚疫病的控制作用减弱,建议在晚疫病流行初期用治疗性杀菌剂防治1—2次,才能有效控制晚疫病的为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2)供试的几种杀菌剂对晚疫病防治最好的药剂还是杜邦克露、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和对照相比,施药后20天调查防效在60—80%之间,施药后70天几乎没有防效,增产都在10%以上,如果增加喷药次数,可以控制为害,提高产量,在中度流行年份喷药2次,在严重流行年份喷药3—4次,间隔期10天左右。

(3)由于今年7—8月在晚疫病发生流行期出现高温干旱天气,降雨少,田间空气相对湿度低,晚疫病发生轻,流行慢,各处理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进一步证明各处理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该试验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实施。

5、马铃薯抗旱栽培模式试验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区不同区域的抗旱栽培模式。

试验抗旱栽培模式有:

①小整薯条播;

②芽栽;

③整薯坑种、④切薯播种,试验结果:

①整薯播种能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在土壤墒性极差的情况下保证全苗,芽栽在保证密度的前提下是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供复壮的重要手段。

②在适宜的播种密度下,整薯坑种,能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增产12.3%。

6、马铃薯播期试验

为了探索研究马铃薯在我区的最佳种植时期,提高其产量,特设此试验。

试验处理:

①4月25日播种;

②4月30日播种;

③5月5日播种;

④5月10日播种;

⑤5月15日播种;

⑥5月20日播种。

试验结果:

播期在4月30日的产量最低,平均亩产208公斤,5月10日播种的亩产量最高784公斤。

产量顺序由低到高为4月30日<

5月20日<

4月25日<

5月5日<

5月15日<

5月10日。

得出在我区东南部乡镇马铃薯最适宜的播期为5月10日—5月15日。

7、马铃薯四因子水平正交试验

为了研究施肥水平,药剂处理、种植密度、土壤消毒等因素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为今后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设此试验。

试验设计:

设钾肥用量、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播种密度四因子水平正交试验。

①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产量相对较高的组合A2、B1、C2、D3即亩施钾肥4公斤,对种子采用农用链霉素浸种,对土壤用100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消毒,种植密度保持在3100株/亩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轻,单产量最高。

②通过试验得出:

增加钾肥用量,适当增长播种密度时,可有效降低马铃薯的空心率,以亩施钾肥12公斤,种植密度为3300株时,空心率最低。

8、植物707在马铃薯上的作用效果试验

植物707是一种含有微生物成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防虫、防病,促进作物新陈代谢,提高作物产量,为试验植物707在马铃薯上的作用效果,特设此试验。

设计:

①植物“707”浸种;

②稀土旱地宝浸种;

③不浸种(CK)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30平方米,指示品种陇薯3号,试验结果;

①植物“707”浸种的亩产量最高1376.6公斤/亩,较对照亩增产255公斤,增幅22.7%;

其次是旱地宝浸种亩产1315.8公斤/亩,较对照亩增产193.9公斤,增幅17.3%;

②用植物“707”浸种马铃薯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抗旱作用也十分明显,今后应大面积推广应用。

五、主要技术创新及突破点

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成为我区最大的新型主导产业时而随之派生的技术体系,应用时间短,尚需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随着示范推广面积的扩大,各地在生产中遇到了新问题,针对此情况我们开展了大量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丰富完善和发展了其技术体系,一些关键农艺技术措施在示范推广中有了创新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开展了对当地主推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和新大坪原种和一、二级种的脱毒种薯繁育和生产。

我区新大坪常年播种面积38.5万亩,陇薯3号常年播种面积23。

6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调换品种频繁,病虫害发生愈来愈严重,新大坪和陇薯3号都感染病毒,表现退化,产量低而且品质差.针对此现状,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利用组织培养新技术,对新大坪和陇薯3号进行脱毒繁育,并大力推广脱毒一.二级种薯,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

2、对当家品种和主栽品种实施以小整薯播种和育苗芽栽为主的户均1分“种子田”提纯复壮繁育留种技术。

采用小整薯播种,由于不经切薯,避免了细菌性病害的传播,收获的薯块感病较轻,生命力旺盛。

由于细菌性病害不感染马铃薯幼苗,所以育苗移栽后,收获的薯块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