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516 黄山奇松教案4 苏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7900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 516 黄山奇松教案4 苏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516 黄山奇松教案4 苏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516 黄山奇松教案4 苏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516 黄山奇松教案4 苏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516 黄山奇松教案4 苏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 516 黄山奇松教案4 苏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 516 黄山奇松教案4 苏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 516 黄山奇松教案4 苏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 516 黄山奇松教案4 苏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你觉得它“奇”在哪儿呢?

(虽然……却……)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结合你们上节课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要点包括:

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

D、师小结:

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

据说它已有1000岁了。

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他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

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

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e、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

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画想象。

师请学生示范动作。

(师生扮演环节)师邀请一位学生交流:

师:

迎客松,你好!

学生:

你好!

欢迎你们来黄山参观!

(配合动作)师:

谢谢!

接着师同全班同学交流。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奇特不奇特?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f、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

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4、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

(出示图片)仔细看图,陪客松“奇”在哪里。

交流: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

读出陪客松的特点来。

板书(如同……)

5、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

送客松奇在哪里?

①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送客松姿态独特,……

a、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盆景”大家都见过吧,谁能把自己对盆景的了解说一说?

(人工加工的植物)这里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的盆景”似乎有些矛盾?

(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的加工,也能像精雕细琢的盆景一样姿态优雅。

)奇不奇?

b、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

比作……,好像……)

6、师小结:

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神奇、秀美。

配乐读第二小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生看录像:

伴以优美的音乐,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作怀抱竖琴,弹拨状)你会听到怎样的琴声呢?

生:

风一吹,一根根琴弦发出了动人的琴声,真让我陶醉!

(指双龙松的顶部)这两条龙探出了脑袋,想干什么呢?

双龙松探出脑袋,仰望天空,欣赏着黄山美丽的风采,又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在天空中上下飞舞。

(指孔雀松)孔雀又在干什么呢?

孔雀松回过头来张望,好像在欣赏自己开屏的羽毛,越看越美,情不自禁地说:

“你们看,我的羽毛多美!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请你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下来,写出它姿态的“奇特”。

可用上刚才说过的词语。

别忘了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让你的介绍更生动。

谁愿意来读读你自己笔下的黄山奇松呢?

交流。

①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黄山松奇特不奇特?

(改板书奇?

为奇!

②总结:

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你想去黄山旅游吗?

生(激动地):

想!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奇?

(后改为“!

”)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

徐凤浏览人数:

753发布时间:

2010-11-0119:

08:

45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以“四绝”闻名于世,有()、()、()、(),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指板书),更是()。

山顶上,(),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正所谓: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二、新授

1、“黄山之美始于松”。

来到黄山,欣赏奇松,最好的去处便是玉屏楼了。

(出示第一句话)

谁来读?

评价:

玉屏楼作为最妙的观松处是大家公认的,也是历史名人所称誉的,“当然是”多么肯定。

谁再读?

真是毫无疑问!

一齐读。

2、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随着作者来玉屏楼,欣赏一下楼前悬崖上的“三大奇松”,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板书)。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三大奇松”形态的句子。

谁来读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自由地轻声读一读,看看你的脑海里能否出现迎客松的样子。

同学们,读着这些文字,你的脑海里能出现迎客松的样子吗?

(一边读着文字,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目睹一下迎客松。

你们看:

它的姿态(),枝干苍劲有力,这就叫(遒劲),虽然(),却仍然(),充满(),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竟如同一个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板书)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姿态多么奇特!

谁来读这段话?

迎客松年代久远,扎根在石缝中,屹立在黄山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可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无论是还是,迎客松总是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一千多年来,迎客松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这就叫“饱经风霜”。

虽然它(),却仍然(),()。

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这又是多么神奇!

谁再来读这段话?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同学们,这迎客松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吗?

咱们一起读一读。

(配乐)出示:

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霜,

却仍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同学们,我相信迎客松的优美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说一说吗?

先自由地背背。

迎客松姿态,枝干,虽然,

却仍然,。

它有一丛斜伸出去,如同热情地。

真不错!

咱们一起说。

3、如今,只要有人提到黄山,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迎客松,谈起迎客松,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黄山,迎客松已成为了黄山的代表与象征。

正如文中所说:

(出示:

如今,……象征)

4、人们上黄山游览,不仅有迎客松热情的欢迎,还有陪客松真诚的陪同,更有送客松的挽留。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哪棵是陪客松,哪棵是送客松?

同学们,好眼力!

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来说一说?

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

谁来读读?

陪客松也很奇特,如同巨人站在山顶,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风光,(板书:

陪同观赏)多么热情。

(出示有关句子)

送客松又是什么样的?

谁来读读有关的句子。

同学们,你们看,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曲折环绕,这就叫(“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这就叫依依惜别。

(板书)谁来读?

送客松多么舍不得游人离去呀!

它向(引读)

有一首诗就赞美了送客松,自由读读。

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

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

“倩影”是谁美丽的身影?

“黄海大夫”指得是谁?

同样的送客松,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都表达了它的独特,它的好客。

咱们再一起读读课文中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同欣赏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出示图片)感受到他们的与众不同,非常奇特。

待会儿老师请同学上台来介绍这三大奇松。

每人选一棵,自由背背相关的文字,当然,你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

上台来介绍要大方,不能害羞,开头可以加上大家好,请看:

谁能到台前指着迎客松向大家介绍一下?

好一棵优美的迎客松!

送客松姿态很独特。

课文的的语言美,同学们介绍得也很美!

小结:

迎客松,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陪客松如同巨人屹立山顶,陪同观赏;

送客松如同天然盆景,与游人依依昔别。

三大名松的形态很奇特,人们的想象也很独特,他们顽强的生命力更是神奇!

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黄山松的魅力吧!

齐读第二自然段。

5、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是最具代表性的黄山松,在黄山还有很多奇松,千姿百态。

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就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千姿百态的奇松。

(欣赏图片)

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

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

今天,我们随着课文观赏了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黄山松的特点就是“奇”,黄山到处是岩石,到处是奇松,所以人们长说:

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让我们再读课题。

(指板书)

四、拓展延伸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同学们,我国有很多名山大川,“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游览过这五大名山,就不需要再去看山了,可是游览过黄山,连这五大名山都不需要看了。

黄山真不魁是“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已被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它与黄河、长江、长城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美丽的黄山,以她博大的胸怀,张开了热情的手臂,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孩子们,有你,有我,有他,有我们在座的每一位。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下课。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

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

(2分)

1、上节课,我们游览了黄山,谁来说说你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解决同学们上节课留下的问题:

1黄山这么多的奇松,要想写尽,恐怕千言万语也不够啊,如果你们就是作者,你准备怎么写呢?

我打算写一种,写得很详细,很具体。

我准备有详有略。

我会选最美的,情有独钟的松树。

你真了不起,作者就是你这么想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本文重点描写的是哪几棵黄山奇松?

(生快速默读)

2、反馈交流:

谁来说说。

作者重点选取的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棵奇松。

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

(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谁愿意来读一读?

(5分)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

(生读)

5、迎客松姿态优美……

a、理解“遒劲”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点击课件:

“遒劲”变红)一起读。

知道它的意思吗?

(沉默)请你读——(生读)我觉得你读得特别有力量,为什么这样读?

我觉得遒劲这个词,给人感觉就是很有力量的意思。

我真佩服你,遒劲就是强健有力的意思,来,大家一起读,读出它的力量!

b、品“饱经风霜”——“顶峰傲雪”。

还有一个词——(点击课件:

“饱经风霜”)读!

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你就站在陡崖边,你经历了什么?

我经历了风吹日晒。

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

7、你能说几句话吗?

出示幻灯片。

(生长在岩石缝中,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

狂风猛烈地扑向它,妄想将他连根拔起;

滂沱大雨泼向它,企图让它屈服;

雷电气势汹汹冲它狂吼,似乎要将它劈成两半;

火辣辣的太阳要将它烤焦;

厚厚的积雪重重地压在它的身上,恨不得把它压垮;

凛冽的寒风要将它冻僵。

8、师:

对,这就是“饱经风霜”(风霜读重)迎客松,你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雨雪、风吹日晒?

生陷入思考中,无人回答。

你猜——

(扳着小手指)十几年吧……

很多年吧,应该有十几年吧……

对,很多年!

不过不是十几年,而是1000多年啊!

(生一片惊叹声)

当你想到这棵迎客松已经1000多岁了,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霜雨雪,这就叫——饱经风霜(饱读重)

多么简单的一个词,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可它饱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啊!

这不禁让我想起陈毅元帅写下的一首诗,《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c、看到“郁郁苍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d、师小结:

是啊,由于生长环境的恶劣,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他们的根通常是树干的几倍乃至几十倍,所以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却能顽强的活下来,奇不奇?

它的奇就在于——老师送它两个字(板书境绝)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么顽强的生命力真是奇的令人叫绝啊,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齐读第一句)

e、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指名读。

如果你是迎客松,你会对人们说什么或者是欢迎词?

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

我们黄山欢迎您!

如果加上动作说就更好了,试试吧

这真有种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啊,就把这份热情读出来——

课件出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指名读。

要求加上动作。

9、师: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后人更有诗赞叹:

幻灯片出示

(齐读迎客松)(10分)

4、出示陪客松图片,这是什么松?

出示: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你似乎听到它陪着游客说着什么?

陪客松在玉屏楼前,古松亭亭玉立,姿态秀丽,似长年累月既陪伴游人观景,又陪游人小憩,让人倍感亲切,故名“陪客松”。

(3分)

送客松姿态独特,……

(人工加工的植物)那是谁精雕细琢、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呢?

(大自然、黄山。

(6分)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师引读第3小节。

你能仿照板书说一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吗?

(板书量多、千姿百态)

2、一起来欣赏。

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蒲团松、贴壁松、扇子松、竖琴松……)

①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0-10-1312:

55:

59|分类:

原创|标签:

|字号大

小订阅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会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导入:

1、同学们,你曾经去过什么地方?

指名说一说。

2、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领略了庐山的云雾的瞬息万变;

也曾经欣赏

过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黄山(板书课题:

黄山)。

3、黄山位于安徽省境内,以“四绝”闻名于世,你知道是哪四绝吗?

生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6课,一起来领略一下黄山奇松的风采。

我们先来把课题读一遍。

4、解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

(奇特、奇异、奇怪、神奇……)

5再读题:

你能带着心中那份的好奇与向往再读一读课题吗?

(指导读好“奇”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松。

(一)激趣初读:

黄山的松树“奇”在哪些地方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完之后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二)检查读书:

1、首先,老师要先检查一下,看你在通往黄山峰顶观松的路上还有障碍吗?

2、出示:

(指名读,正音)

  陡崖  盆景  宾客

玉屏楼 屹立  卧倒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依依不舍

3、同学们,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老师要告诉你一个读好词语的窍门:

词语也是有感情的,我们要读出词语的感情就要走进它们的“内心”,你明白吗?

4、自己练读。

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读好词语的?

5、找一名读得好的同学说说,并当小老师。

(你读得真好,你贵姓啊?

咱们一起来跟x老师读一读,好吗?

6、说一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你从哪里知道的?

愿意把那一段读给大家听吗?

7、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再正读音,读通句子。

三、品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感悟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朗读,黄山的松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最喜欢哪棵松?

2、大声朗读你最喜欢的那棵松,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书上标画出你喜欢它的理由。

待会儿我找读得最认真的同学来展示你的读书成果。

3、生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指名说一说: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你最喜欢哪棵松?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你愿意把他读给大家听吗?

)老师教你一个妙招:

边读边想象松树的形态和特点,做到“形存于胸,情融于文”,那就一定能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5、师评朗读“迎客松”语段:

(指导读好重点词语)

①呀!

迎客松还会把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奇特啊!

谁再来试试?

②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啊,难怪会吸引那么多中外游客前往黄山旅游。

回归:

迎客松的姿态多么——优美,枝干多么——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斜伸出来欢迎宾客的手臂不得不让我们由衷地赞叹:

黄山“迎客松”的姿态真——奇呀!

师评朗读“陪客松”语段:

(指2—3名学生读)

①老师听出了这棵陪客松长得十分翠绿、充满生机。

②你读的这棵陪客松又是那么高大,像巨人一样。

③你感受到的这棵陪客松又是那么好客。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黄山“陪客松”的姿态也真——奇呀!

因为它像“绿色的巨人”,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是那么好客!

师评朗读“送客松”语段:

①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想到了我们告别亲人或朋友时伸长手臂,互诉再见的感人情景。

②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迎客松向游人道别时的依依不舍。

送客松的姿态多么——独特,枝干多么——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还会向山下的游人伸出——长长的“手臂”,还会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送客松”的姿态也真——奇呀!

6、听了同学们如此精彩的朗读,老师也一时技痒,能给我个机会吗?

(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8、小结写作方法:

这们美的一段话,如果在段首或段尾加上简短的一两句总括性语言,层次就更清楚了,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或“分——总”。

文中对三大名松的描写在段首就加了两句总起句,这段话就更具体了。

“先总后分”这也是我们在平时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二)精读首段,感悟情有独钟:

(第一自然段)

过渡:

黄山的奇松不仅姿态奇特,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