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6567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资料Word格式.docx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资料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资料Word格式.docx

(1)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小经济学。

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市场等)如何做出决策及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中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

所以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有两条:

一条是理性人的假设。

第二条是完全信息的假设。

(2)宏观经济学又称大经济学。

研究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

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就业量等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也被称为收入理论和就业理论的经济学。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两个部分,两者互相补充,互为前提。

4)在资源选择中,理性选择是经济理论的中心。

4.不同的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

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由个人、公司做出与自身有关的所有经济决策。

1)资源配制的实现方法:

一、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是力图使货币体现出最大的价值。

二、每个人自由的做出他们的经济选择。

三、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调节,自觉朝着相对价格高的用途上配置。

2)市场经济优点:

1)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

2)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使工人更有效的工作,以使工资收入提高。

3)出于自己的利益购买或出售产品,配置与需求相一致。

3)市场经济缺点:

一、可能产生行业垄断,使公司失去高效率的动力。

二、权力和财富可能会不平等的分配。

三、一些企业的行为是对社会有害的。

一些企业不会生产一些对社会有利,对自己无利的产品。

四、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出现高失业率和生产下降、衰退、价格上涨等问题。

(2)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又称命令式经济。

1).资源配制由政府进行。

实际方法:

一、把资源用于投资,以提高经济的增长;

二、统一归划企业的资源、生产及产量等。

三、统一归划产出分配等。

2).计划经济的优点:

克服自由市场经济的缺点,配置资源以符合国家目标。

可实现经济的高增长,避免失业。

3).计划经济缺点:

管理费用高、降低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个人自由,可能不得人心,产品会短缺和过剩,无法确认投入产出。

(3)混合经济。

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通过政府的干预促进资源使用效率,增进社会平等,维持经济增长。

专题2:

微观经济学:

市场理论★5 

1.供求定律:

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规律。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涨,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跌。

需求的变动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供给变动与价格变动相反。

一、需求和需求规律★5:

(1)需求指在一定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价格上涨,需求就会下降,价格下降,需求增加,称为需求规律。

(2)决定需求的因素★5:

1)偏好(指对商品的喜好程度,受广告、时尚、对其它消费者的观察、对健康的考虑和原来购买商品的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另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

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互补商品是指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

4)收入。

5)收入分配。

6)价格预期。

还有商品本身价格(3)需求函数:

公式表示的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与决定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QD=D(P),QD=a-bPD为需求P为价格

二、供给和供给规律★5:

(1)供给指一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商品数量。

价格上涨,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的数量减少,这个规律被称为供给规律。

(2)决定供给的因素★5:

1)生产成本:

投入品的价格的变动、生产技术的变化、企业组织的变化(重新组织生产以节约成本)、政策变化。

2)替代产品的价格。

既可以生产某种商品,又可以生产其它替代品。

3)联代产品的价格(指生产一种产品的同时,会生产出其它的产品)。

4)灾害等。

5)生产的目的。

(3)供给函数:

是用公式表示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商品的供给量和决定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QS=S(P),QS=-c+dP

2.★市场均衡:

(1)指供需相等。

3.★弹性:

指经济变量间的影响程度。

应变量的相对变化=自变量的相对变化,这是弹性的一般公式。

(1)需求的价格弹性★5:

一、又称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

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程度。

二、决定需求弹性的因素:

1)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

2)用于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3)时间相对于价格的变动,人们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2)供给的价格弹性★5:

一、定义:

表示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影响程度。

数值是正值。

二、影响因素:

1)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

2)时间因素。

三种情况:

瞬时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

短期情况是经过一小段时间后;

长期情况。

(3)其它的弹性:

一、需求的收入弹性:

1)该商品被需要的程度。

2)商品对于人们欲望满足的程度。

3)收入水平。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或交叉弹性。

它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相关的其它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程度。

4.

(1)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和缺点(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方面)★5:

1)公共品方面缺陷。

2)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效应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影响到其它的经济主体,而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分外部正效应和负效应)。

3)垄断、信息的不完备性。

(规模经济指规模扩大成本减少)。

4)市场失衡。

(而失业和通货膨胀)。

5)市场不能完全体现社会公正和道义(干预方法:

调节收入分配)。

5.政府干预市场的形式★:

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法律、公有化。

(1)价格控制★:

1)最低的价格政策。

高于市场均衡价,会出现过剩。

原因:

一为保护生产者的收入,二是制造产品的过剩,三,对于工资制定最低价格,可以防止工人收入降到某一个特定的水平。

2)最高价格政策

(2)税收政策:

包括附加税和货物税,引起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专题3:

厂商理论★5第四章厂商理论:

生产和销售

1、厂商与生产:

(1)厂商指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者。

(2)生产指将投入转化为产出。

(3)生产函数:

指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

2、短期生产函数★★★:

(1)短期是指这个时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是不可改变的;

长期指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改变。

(2)可变生产要素和不变生产要素:

可变生产要素指随着产量的变动可以变动的投入,不变生产要素指不能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投入。

如劳动可变,厂房不可变。

(3)短期生产函数Q=G(L)L指劳动

(5)总产量TP:

表示一定的投入说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

表示平均每一个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产量。

边际产量MP:

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所增产的产量。

AP=TP/LMP=TP变化量/L变化量

(6)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横轴代表劳动L,纵轴TP,或AP、MP。

TP、AP、MP曲线为左起升高后右落,一个比一个落的快。

根据以上曲线可以确定劳动这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合理区域:

位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的交点以及边际产量等于0之间的区域。

(7)

3、长期生产函数★★★:

(1)等产量曲线:

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所有生产同一数量的产品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的组合所构成的曲线。

特点:

横轴L为劳动,纵轴为资本K,产量曲线Q1,Q2,Q3向下方倾斜。

(2)要素的边际代替律(MRTS)。

也可称为边际技术代替律。

产量不变的时,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生产要素代替另外的一种生产要素量。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MRS=-K/L(3)要素的边际代替律递减规律:

产量不变,劳动投入的不断增加,所代替的资本数量逐渐减少。

(4)规模收益:

所有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称为规模收益。

有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三种形式。

(5)最优要素组合,指以最低成本产出量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最优要素组合公式:

MPL/PL=MPK/PKMPL和MPK代表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PL和PK代表劳动和资本的价格。

4、短期成本★5:

(1)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支出。

包括:

(1)机会成本。

生产要素投入所损失掉的机会成本:

购买要素成本(显性成本)和使用自己资源包含的成本(隐性成本)。

(2)生产数量有关。

短期成本:

指短期内的支出。

(2)短期成本包括:

1)总成本TC:

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

总成本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

其中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被称为不变成本或固定成本;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为可变成本。

2)不变成本FC:

是厂商花费在不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

3)可变成本VC:

是厂商化费在可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

在短期中,总可变成本随着产出的变动而变动。

4)平均成本AC:

平均每个单位产品上所花费的成本。

5)平均可变成本AVC:

是每一个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可变成本。

6)平均不变成本AFC:

是每一个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不变成本。

7)边际成本MC★5。

是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3)短期成本曲线的形态★5:

总成本曲线、可变成本曲线随产量递增,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呈U型。

5、长期成本★:

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平均成本也是U型。

(2)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

先回答定义。

长期边际成本会随着产量改变而改变,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长期边际平均成本递减,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

规模不经济时,长期平均成本递增,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曲线成本的上方。

没有规模经济不经济时,两线重合且平行于数量轴。

(3)规模经济的原因:

1)专业化与劳动分工。

2)某些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

3)容器原理。

大容器更经济。

4)大机器的效率。

大机器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更高。

5)副产品。

6)多级生产。

7)管理上更经济。

8)费用分摊。

9)融资成本更低。

(4)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1)包括厂商更大、更复杂,信息交流层次多,合作的管理难度也会增加。

2)工人的工作枯燥,会有被异化的感觉,就会缺乏积极性,对工作马虎。

3)劳资关系恶化。

4)可能一部分发生问题而导致全线停产。

6、利润、收益与产量:

(1).利润n=总收益TR-总成本TC。

厂商的收益可以区分总收益TR=P*Q、平均收益AR=TR/Q和边际收益MR=TR变动量/Q变动量。

平均收益即每平均销售一单位产品获得的收益。

边际收益也就是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益。

(2)价格不变条件下厂商收益:

价格不变时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

(3)价格随产量变动时,厂商的收益曲线。

价格会随着销售数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动,通常如果厂商拥有较多的市场份额,那么厂商则面临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线,这就意味着,如果想销售更多的产品,就必须以更低的价格出售。

(4)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定:

即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决定了利润总额。

利润最大化为: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原因为: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产量,边际收益会不变或下降,边际成本会增加,利润会变少。

第五章市场结构:

竞争和垄断。

★5

1、市场结构★5:

市场就是厂商所处的环境,那么市场结构就是买卖双方的活动所表现的形式和不同的特点。

分四种:

(1)完全竞争市场:

有大量的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着;

可以自由进出行业;

产品无差别;

消费者和厂商有完全的市场信息。

(2)垄断:

指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

(3)垄断竞争:

(4)寡头:

只有少数厂商,可以阻止厂商的进入。

2、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线:

单个厂商的需求线是由市场价格水平所决定的一条水平直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这个时候供给量等于需求量,这意味着市场处于“出清”状态。

此时不用升价也不用降价。

(2)正常利润:

自有资源的机会成本。

(3)超额利润:

是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即超额利润,经济学中也称经济利润。

(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即厂商处于利润最大化的短期均衡状态:

市场的均衡价格P*=AR=MR=SMC

(5)短期供给曲线:

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经济学意义是,由于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在增加,只有当厂商的边际收益也增加时,厂商才会增加产量。

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市场价格,市场中所有的完全竞争厂商都会按照这一价格在其边际成本曲线上选择最优产量,从而确定行业或市场的供给量。

因此,所有单个厂商的供给量加总,可以得到市场供给量。

(6)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在短期中出现的超额利润,在长期中会在竞争的作用下消失。

行业长期的均衡状态:

P*=AR=MR=LMC=LAC,MR=LMC表示厂商最大利润的产量,P=AR=LAC表示最优产量使厂商获得的最大经济利润为零,此时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

(7)长期中行业供给曲线:

1)这条曲线反映了随着需求的变化,行业长期均衡状态的变化。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的均衡价格变化,取决于厂商的平均成本是不是发生变动。

2)如果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保持不变就称这个行业为成本不变的行业,如果随着行业的扩大厂商的平均成本递增,那么这个行业也就称为成本递增行业,也称该行业存在着外部规模不经济,如果随着行业的扩大,厂商的平均成本递增,则称该行业为成本递增行业,也称该行业存在着外部规模经济。

3)在外部规模不经济的行业中,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在没有外部经济又没有外部不经济时,典线是一条直线。

(8)完全竞争市场与公共利益(优点):

1)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是资源配置最优状态。

2)长期均衡中,市场价格均衡于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3)竞争使厂商提高效率。

4)节约资源在广告上的投入。

(9)完全竞争市场缺点:

厂商不研发新技术;

产品无差异,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单调。

3、垄断市场:

特征:

只有一个厂商,产品有差异,其它厂商不能进入。

(1)进入障碍的形成原因:

1)规模经济。

行业只能容纳一个厂商获利。

2)产品差别和品牌。

3)法律保护:

受专利等保护。

4)其它,如成本低,其它厂商很难与之竞争。

(2)垄断厂商的均衡:

在短期中,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也是MC=MR。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LMC=MR。

(4)垄断与公共利益:

垄断市场优点:

2)资本市场上面临竞争。

3)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促进厂商或行业的发展。

垄断市场缺点:

1)价格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2)厂商没以最低成本生产,产量低。

3)厂商的超额利润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4、寡头市场:

(1)寡头市场的主要特征:

一个进入障碍;

另一个是相互依赖(即竞争和串谋,分别是为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共同垄断市场)。

(2)串谋的形成条件:

1)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厂商,相互之间非常了解。

2)关于生产成本和生产技术,相互之间没有什么秘密。

3)有相似的生产方法和平均成本使得他们愿意在相同的时间以相同的比例改变价格。

4)生产的产品相类似,容易在价格上达成一致。

5)有一个主导厂商,就是说他在行业中处于统治地位或支配地位的厂商。

6)存在有效的进入障碍。

寡头厂商不担心受到联合厂商之外的新厂商的干扰。

7)市场是稳定的。

如果市场需求不稳定,寡头厂商达成的一致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8)没有政府对于厂商之间的串谋进行控制。

(3)串谋分为公开的串谋和隐蔽的串谋或者说是默契。

1)公开的串谋:

有正式的串谋协议,也即是卡特尔。

2)隐蔽的串谋,就是价格领导。

价格领导,即寡头厂商们在价格上跟随一个领导者。

这个领导者也许是行业中的最大的厂商-占统治地位的厂商。

这种形式的价格领导被称之为主导厂商价格的领导。

价格的领导者也可能不过是在一段时期内出现的厂商们可以信赖的价格领导者:

厂商们认为这个厂商是市场状态最好的晴雨表。

这种价格领导被称为典型厂商价格领导。

(4)寡头市场和公共利益。

如果寡头厂商相互串谋,那么寡头市场的优点与缺点和垄断相似。

寡头市场又有优于其它市场的特点:

1)寡头厂商可以利用超额利润的一部分从事研究和开发。

2)产品差异方面的非价格竞争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选择。

第六章有关厂商的其它理论:

1、利润最大化的困难:

1)核算中使用的是会计成本不是经济学的机会成本。

厂商并不清楚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厂商也就无法说出选择的是不是最好。

2)不知道需求曲线,也就是不能得到其边际收益曲线。

3)就是时间因素。

2、其它的最优化理论:

1)长期的利润最大化。

2)短期销售收益最大化。

3)规模的最大化。

4)通过内部扩张增长。

5)通过兼并的增长。

兼并和收购是有区别的:

兼并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点,横向兼并(同行同阶段)。

第二点,纵向兼并(同行不同阶段)。

第三点,混合兼并(不同行业)。

3、私人物品:

指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

公共物品:

指供社会成员享用的物品。

专题4:

宏观经济学★5第九章国民收入分析与计算

1、

(1)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两部分。

总需求是指:

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和个人对商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

(2)★流量和存量:

流量指一定时期经济变量变动数值,存量指经济量在某一时间点上的数值。

2、★★注入和漏出:

(1)注入:

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一部分是家庭消费,其它产生于国民经济内部环流之外,含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这些构成了对企业的注入。

注入就是增加的东西。

1)投资。

指是用于增加或更换资本而由资本市场注入的资本流量,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2)政府支出。

3)出口。

★注入J=投资I+政府支出G+出口X

(2)漏出:

漏出来的东西。

★总漏出W=净储蓄S+净税收T+进口支出M。

1)净储蓄。

储蓄是指家庭部门为了将来的需要储存起来而不用于消费的收入。

2)净税收。

个人交纳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在购物时交纳消费税等。

3)进口支出。

当一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不能满足本国的家庭部门需要的时候,就需要从国外进口。

(3)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的条件:

W=J。

不相等时国民收入将不断变动使注入等于漏出,经济达到均衡状态。

3、GDP(国内生产总值)★5:

(1)为评价一国经济增长快慢,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的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含义:

1)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2)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

3)是生产的而不是销售的;

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3)用GDP衡量经济发展好处和问题:

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优点:

GDP的核算方法和规则已被广泛接受,几乎所有国家都有GDP数据;

GDP的持续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均GDP与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其它指标关系密切。

GDP可能高估或低估经济发展水平;

忽视了收入分配;

GDP比较时可能涉及汇率,汇率变动不一定能反映购买力情况。

(4)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种,1)生产法,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这种方法被称为生产法。

2)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支出法核算:

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的。

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

①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是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的购买,它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

②投资支出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是指企业库存的增加或减少,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③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作为政府支出,而是作为与税收相反的收入来处理。

④净出口是指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出口是指一个国家的物品和劳务输出到国外,由国外的居民、企业和政府形成的对这些物品和劳务的购买。

进口是指本国居民、企业和政府对外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购买,也就是净出口。

(GDP=C+I+G+(X-M)。

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X为出口,M为进口)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GDP+对外要素收入净额

5、国民生产净值:

它是指最终产品价值中,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也扣除,就得到了净价值。

NDP=GDP-资本折旧

6、名义国民收入和实际国民收入:

名义的GDP又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的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的价格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来计算的。

假定名义GDP和物价水平都增长10%则实际GDP未增长。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称为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7、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GDP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产出。

2)不能反映真实生活水平。

3)无法说明收入分配。

8、失业★5:

(1)概念:

指符合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人没有找到工作的一种状态。

失业率:

即劳动力中失业人数占比。

失业率u=U/LU即失业者总数,L即劳动力数量。

(2)自然失业率:

指经济社会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潜在就业量:

指现有条件下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工作时的就业量。

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不为零,而是等于自然失业率。

与潜在就业量相对应的状态又被称为充分就业状态。

(3)失业的种类及其原因:

1)摩擦性失业:

工作变动引起的。

2)结构性失业:

对工人的供求不一。

3)周期性失业:

是对劳动的总需求下降时产生的。

4)季节性失业:

对劳动的需求随着季度发生变化。

9、

(1)通货膨胀★5:

指价格总水平(多种商品的)普遍持续的上涨,由通货膨胀率为衡量。

(2)起因★5:

1)需求拉动的: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2)成本推动的:

供给成本提高。

分工资推动的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3)结构性:

经济结构因素变动。

低效率部门工资向高效率部门工资靠进。

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通货膨胀倾向于持续保持相同的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通货膨胀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