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6338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14、相关成本:

是指与特定决策相关因该决策方案的采用可能会发生的成本。

15、无关成本:

是指与决策方案无关或不相干、在决策方案中不需考虑的成本。

思考题

1、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何区别?

P12

答:

1、会计成本通常与历史成本或沉淀成本有关,因为会计人员需要描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需要按已经发生的历史交易的价格记录资产和负债,并对经济活动作出评价。

而经济成本通常以机会成本的概念为基础,只关心将来成本是多少,在作出一项经济决策时,甚至可以不考虑沉淀成本的因素。

2、经济学家的成本定义比会计成本定义通常更加广泛。

经济成本不仅包括明显的从口袋里拿的购买与支出,如企业支付的工资、购买原材料的费用等(显性成本),而且包括隐蔽的机会成本以及企业所有者拥有的并在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成本(隐性成本)。

第二种形式的成本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常常被忽视。

3、会计只包括企业实际的货币支出或耗费部分,因此强调必须可以用货币计价。

然而,经济成本将企业的货币支出或耗费仅仅看成是企业总成本的一部分。

总之,会计成本比较具体和客观,而经济成本比较抽象,用途比较广泛,并注重于未来以及与决策相关。

应该说,现代西方经济学极大地丰富了成本理论,在许多方面具有要借鉴之处。

2、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什么?

P11

是被错过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3、财务成本与管理成本有何区别?

P14

管理成本虽然是在财务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需要依赖财务成本以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加以计算,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核算目的不同、核算内容不同、核算方法不同、核算范围不同、核算期间不同、核算要求不同、核算资料来源不同等各个方面,总之,财务成本是常规的、按照制度规定并与财务会计体系相互结合所计算的完全成本(通常是产品成本),而管理成本则是为了预测、决策和控制的需要对有关的成本构成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和分析所产生的成本概念,它在核算的原则、内容、方法、时间等方面均比较灵活,没有统一的规定。

4、成本有哪些主要作用?

P15-P17

成本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价值补偿的尺度。

2.作为制定产品的价格的基础。

3.作为经济决策的依据。

4.作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参考数据。

5、成本有哪些分类方法?

P17-19

成本的分类方法有:

1.按成本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

2.按成本的经济用途进行分类

3.按成本的可控性进行分类。

4.按成本与特定产品的关系进行分类。

5.按成本习性进行分类。

6.按成本与决策的相关性进行分类。

7.成本的其他分类。

第二章成本会计及其制度的演进

1、成本会计:

是指日常化,制度化地将成本计算技术与会计核算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制度。

2、实际成本会计制度:

是指以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

3、标准成本会计制度:

是指预先制定标准成本,然后在标准成本基础上再计算出实际成本,并利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和进行差异人析与报告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

4、全部成本会计制度:

是指将所有的成本,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全部都计入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

5、变动成本会计制度:

是指将所有的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将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成本列为期间费用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

6、作业成本会计制度:

是指以作业(或活动)作为基础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通常又简称为ABC制度。

1、成本计算与成本会计有何不同?

P25-P26

成本计算是依靠一些统计和技术方法对成本(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进行汇总和估算,成本会计是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成本会计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成本计算与财务会计及其帐表体系的成功结合。

2、现代成本会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P27

现代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

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各个方面。

3、如何做好企业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

P28-30

成本会计的任务是促进企业改进生产经营管理,尽可能节约资源的消耗,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完成以上任务,企业需要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为此需要在企业中设置成本会计机构,配备成本会计人员,制定和推行合理的成本会计制度。

设置成本会计的组织机构,必须考虑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适应成本会计工作的内容,贯彻落实成本责任制,做到成本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有利于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大中型企业通常单独设置专门的成本会计职能机构,规模小的企业一般在会计机构中指定岗位专门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求从事该项业务的会计师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高水平的职业道德。

成本会计师要深入生产现场,了解生产技术,掌握成本信息的生成过程,学会运用价值工程和成本竞争优势分析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成本与效益相结合,把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放在重要地位,跳出仅仅负责成本核算的职责定位,使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成本会计制度是组织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和依据,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条件,成本会计制度要以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为依据,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宏观调控需要来制度。

4、简述成本会计的演变。

P25--26

早期工场主为了确定经营盈亏的需要,依靠一些统计和技术方法对成本进行汇总和估算,当时所计算的成本精确度比较差,到19世纪工业革命后,机器的大规模使用,折旧费等间接费用急剧增加,会计人员将成本计算与复式记帐制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于是就形成了成本会计。

20世纪初,开始奉行科学管理制度,最终导致了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和预算成本控制制度的产生,其优点是反映了近代成本会计的最新发展,突出了成本会计在控制经济资源方面的作用,其缺点是忽视了成本具有成本计算和财务会计制度相结合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预测、决策、事先规划和控制成本的主观愿望下,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各种现代管理方法被相继地应用到成本会计之中,给成本会计增添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是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成本会计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成本计算和财务会计及其帐表体系的成功结合,其职能从单一的成本核算向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多方面扩展。

第三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概述

关键名词P62

1、权责发生制:

又称应计制,是以权责关系是否已经实际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2、收益性支出:

是指仅仅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收益的取得有关的支出,即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年度(或本个营业周期内)的收益。

3、资本性支出:

是指不仅仅为取得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内)的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该项支出的发生还有助于以后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后)收益的取得。

4、生产经营生产费用:

是指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因筹集和使用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5、生产费用: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包括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6、费用要素:

是指将费用按经济内容进行分类所得到的类别。

7、成本项目:

是指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所得到的类别。

8、生产成本:

是指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9、制造费用:

是指企业的各生产单位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时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1、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P43-47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进就遵循以下原则:

可靠性原则,分期核算原则、及时性原则、合法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必珐了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重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为了保证成本核算资料的正确性,成本核算应满足哪些要求?

P48-52

为了保证成本核算资料的正确性,成本核算应满足以下各项要求:

1.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方法和价值转移方法。

4.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

3、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是哪些?

P51-52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有以下各项:

1.做好各项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4.制定和修订厂内计划价格。

4、费用要素与成本项目各包括哪些内容?

两者有何关系?

P53-55

费用要素的内容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折旧费、资产减值损失、利息费用、税金、其他费用。

成本项目的内容有: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

从联系上看,费用要素与成本项目都是以企业某一特写的费用所作的分类,有些费用要素与成本项目的名称也非常相似,另外,就核算程序而言,成本项目的金额总是由费用要素转化而来的费用要素菜的生产费用要素形态都将转化并归属到不同的成本项目之中。

区别:

分类的标准不同,费用要素的分类标准只是经济内容而不论用途,成本项目的分类标准只是经济用途而不论内容。

被分类的费用不同,费用要素是对总费用进行分类,而成本项目中是对总费用中的生产费用进行分类。

费用所属时期没同。

费用要素只反映本期发生的费用,而成本项目可能包括本期和以前几个时期发生的费用。

此外,费用要素与成本项目在具体的划分类别及各自的算作等方面也存在着区别。

5、进行成本核算应设置哪些帐户?

P56-57

进行成本核算应设置最具典型意义的成本核算账户有两个:

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帐户下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帐户。

第四章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

1、先进先出法:

是指假定先入库的材料先发出,上一批材料发完后再发下一批,这样顺着次序按各批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确定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

2、后进先出法:

是指假定后入库的材料先发出,最近入库的这一批材料发完后再发前一批,这样依次向前推,并按各批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确定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材料的月初结存量和本月收入量为权数,计算出本月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然后以此为依据确定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

4、移动加权平均法:

是指每购入一批材料后就重新计算一个与之对应的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此作为下批发出材料成本计算依据的一种方法。

5、个别计价法:

是指以材料实际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发出材料成本计价依据的一种方法。

6、一次摊销法:

是指在新的包装物第一次出租、出借时以及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就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当月成本、费用的方法。

7、分次摊销法:

是指根据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期限,将其价值分月摊入成本、费用的方法。

8、五五摊销法:

是指包装物在第一次发出时或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在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一半的方法。

9、净值摊销法:

是指根据包装物的摊余价值,即包装物的原值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后的余额,乘以规定的摊销率来计算出租、出借包装物每月摊销额的方法

10、折旧:

是指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因损耗而减少的那一部分价值。

11、年限平均法:

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分摊的一种折旧方法。

12、工作量法:

是指根据各期固定资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13、双倍余额递减法:

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1、材料费用核算的原始凭证有哪几种?

各有何作用?

P65-66

材料费用核算的原始凭证主要有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

领料单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领料凭证,领发那些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和临时需用的材料。

限额领料单是一种在规定的领料限额之内多次使用权的累计领发料凭证,对于经常需要并规定有消耗定额的各种材料的领用。

领料登记表也是月分内多次使用的累计领发料凭证,它与限额领料单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材料消耗定额和领用限额。

2、在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时,发出材料的金额可采用哪些方法确定?

各有何优缺点?

P67-68

在按实际成本材料的日常核算时,发出材料的金额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采用先进先出法,在材料成本不断上涨时,会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偏低,利润虚增,它比较适用于材料价格相对稳定的企业。

加权平均法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时,计算手续简便,但必须等到月末才能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显然会影响核算的及时性,一般认为,在材料价格经常波动的情况下,采用此法比较适宜。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时,能随时计算出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显然有利于及时进行成本计算,但计算工作量较大,这种方法适用于进货次数不多的材料发出成本的确定。

采用个别计价法,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材料、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的材料,这些材料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可识别特征,而且数量不多,价值较高。

3、在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时,发出材料的金额应如何确定?

P69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日常领用、发出材料均按计划成本记帐,月度终了,按照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相加,得到了仍然是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4、对各种产品的材料费用进行分配时,其分配标准应怎样选择?

P70

选择分配标准的主要依据有两个:

一是分配标准必须与被分配的费用有着密切的联系,经保证费用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是分配标准要比较容易取得,以保证费用分配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实际工作中,用作材料费用分配标准的通常有材料定额消耗量、产品重量、产品体积等。

5、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哪几种?

各有什么特点?

P73-76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

一次转销法、分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净值摊销法;

一次摊销法的特点:

在领用时,就将其价值一次计入当月成本、费用。

此法核算简便,但由于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期一般不止一个月,因而这种方法未能很好地遵循受益原则,使各月成本、费用负担不合理。

在出租、出借包装物以及领用低值易耗品数量不多,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时,为简化核算采用。

分次摊销法的特点:

领用时将其价值分月摊入成本、费用。

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转作待摊费用按月摊销,摊销期超过一年的,转为长期待摊费用分月摊销。

此法较好地体现了受益原则,使得各月负担的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比较合理,但核算工作量较大,适用于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或一次发出与领用数量较多的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

五五摊销法的特点:

是发出或领用时,摊销其一半价值,在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一半。

此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在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子品报废之前,帐面上一直保留其一半的价值,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前面两种方法下必然出现的帐外财产。

适用于各月发出、领用数和报废数比较均衡的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

净值摊销法的特点:

是根据包装物的摊余价值,乘以规定的摊销率计算。

采用此法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价值,可以使各月的成本、费用负担比较合理,但核算工作量较大,适用于出租、出借包装物种类多,数量大的企业。

6、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的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各有什么特点?

P85-87

年限平均法的特点:

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按它的使用年限平均分摊,此法简便易行,但它忽视了固定资产在各期的实际使用情况,当固定资产在各期的实际使用情况较为均衡时,适用此法。

工作量法的特点:

根据各期固定资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跟年限平均法一样,都是平均法。

工作量法重视固定资产的实地使用情况,将折旧额的确定与固定资产发挥的效能紧紧联系在一起,较好地体现了受益原则,但具体运用时,预计要完成的工作总量事先难以估计,并且分别按各种固定资产计算折旧,工作量很大,适用于价值很大,各期完成工作量不均衡的固定资产,好专用设备、运输设备等。

年数总和法的特点:

是将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应计折旧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算每年折旧额。

折旧率的分子为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为固定资产每年可使用年数的总和。

因各年折旧率的递减而引起折旧额的递减。

属于快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特点:

是在不考虑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因各年基数的递减而引起折旧额的递减。

第五章工业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关键名词P106-107

1、辅助生产:

是指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2、辅助生产费用:

是指辅助生产车间在一定时期内因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3、直接分配法:

是指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而不在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劳务费用分配的方法。

4、交互分配法:

是指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先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交互分配,能求得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然后再将实际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的方法。

5、计划成本分配法:

是指首先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按照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在全部的和受益对象之间同时进行分配,然后再对辅助生产费用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进行处理的方法。

6、代数分配法:

是指首先根据多元一次方程求得辅助生产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按照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在全部的各受益对象之间同时进行分配的方法。

7、顺序分配法:

也称梯形分配法,是指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配按辅助生产车间的受益顺序依次进行,受益少在排列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列在后,后将费用分配出去的方法。

1、辅助生产费用有哪些归集程序?

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P94-96

其归集程序因辅助生产车间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单品种的辅助生产车间,由于发生的各种费用都是该车间所提供劳务的直接费用,所以只需将车间内发生的全部费用分别进行归集,即可计算出该车间该种劳务的总成本。

可按车间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并按管理要求在明细帐内设置相应的项目。

而多品种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种费用在归集时就要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发生的费用如能分清是那一种工具、模具、夹具所耗用,即为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成本,至于辅助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就是间接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成本,还需按辅助生产车间分别归集间接费用,月终再将归集的间接费用采用一定的标准主方法进行分配。

应按产品的品种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在明细帐内按规定的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开设专栏。

2、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原则是什么?

P97

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必须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两条基本原则。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分配方法与标准的确定要科学,要使费用根本的结果能较好的体现费用发生的实际情况。

所谓实用性就是指分配方法要简便易行,分配标准的资料要比较容易取得。

3、辅助生产费用有哪几种分配方法?

各种方法的特点和运用条件什么?

P98-104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

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计算手续比较简单,但这一方法没有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因而其准确性不高。

一般适宜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基本生产车间的产品的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交互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准确性。

但由于这种方法需要进行两次分配,对种辅助生产费用都要计算两个分配率,因此计算工作量有所增加。

计划成本分配法由于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核算是早已确定的,不必单独计算费用分配率,因而简化了费用的分配工作,同时,通过对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的计算,还能反映辅助生产车间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另外,若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则各受益对象所负担的劳务费用便不包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因素,因而还便于分析和考核各受益对象的成本,有利于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

但是,采用这种方法,要求所确定的辅助生产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

顺序分配法也能够解决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费用分配问题,与其他分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在所有辅助生产车间之间都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而是将费用分配给受益量多的辅助生产车间。

由于排列在前面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排列在后面的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的费用,使得费用的交互分配不全面,不充分,因而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

只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量有明显的数量差异从而能够确定其顺序的企业中采用。

第六章制造费用核算

关键名词P121

1、制造费用:

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2、基本生产制造费用:

是指企业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3、辅助生产制造费用:

是指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辅助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1、制造费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P109

制造费用的内容:

机物料消耗、车间生产用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费、车间生产用的照明费、取暖费、运输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停工损失、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生产工具摊销、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生产工艺用动力如果没有专设成本项目,也包括在内。

此外不包括车间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的费用。

2、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P114

制造费有分配标准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分配标准的“共有性”。

2.分配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